网络文化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初探

来源 :陕西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l2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网络文化在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的同时,在价值取向、道德观、情感交流以及心理健康等方面也对大学生存在不利影响,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挑战和机遇。高校如何强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意识,确立网络文化下主体意识教育的教育新理念,培养大学生网络道德人格以及信息素养,提高其网上自律及免疫力,构建高校网络文化下思想政治工作主阵地,是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 网络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 新思路 中图分类号:G412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西安市社科规划基金项目“研究生心理调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哲学模式研究”(11X091)。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全球范围内宽带接入技术的普及,极大地影响了人类社会活动,使得人们的社会生活和活动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网络凭借着开放、交互、即时、全球化、多元化等传统媒体不具备的优点,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力逐渐增强,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一部分。崭新的网络环境、庞大的信息量,是对大学生辨别能力和选择能力的一次考验;现实中大学生学习、工作等方面的压力与竞争又使大学生需要一个内心宣泄的对象和空间[1-2]。这些对高校思政教育和学生管理都带来了重大影响,探索适应网络社会需要的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模式,是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网络带来积极的影响
  网络深刻地改变人类的思维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把人类文明推进到一个新阶段。它反映着当前各种社会现象,体现着人们的信念、价值观等文化内涵,向广大大学生展现了一个新世界、新空间。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其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而积极的作用。
  1.网络文化促进大学生思维的多元化。李宏利等指出,网络为大学生开阔了眼界,使大学生的思维出现多元化,大学生不再完全接受一种特定价值观[2]。网络文化也为他们探索自律、独立的自我起到了安慰和牵引的作用。玛瑞汉·马丁(Morahan-Martin)和舒马赫(Schumacher)还发现网络是某些人改变心境的工具。网络使大学生减轻了来自生活、学习的压力,提高了大学生的承受能力,在网络上获得社会支持,有助于减少生活应激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特别是抑郁症的发生[2-4]。
  2.网络文化改变了大学生生活和交往方式。网络改变了大学生的求知、学习方式,开发了智力和感官能力,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潜能。网络所展现的互动式学习模式将强迫的、被动的学习转变为主动的、快乐的学习,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不但能获得美的享受,而且得到精神升华。网络沟通中所形成的人际关系已成为很多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就使大学生避开了现实中不能与他人交流的情绪压力,找到可以倾诉的空间和对象。在网络这个自由、平等、开放的交往空间,许多大学生变得自信、开朗、幽默。网络文化也改变了大学生的消费方式。网购既是一种方便的消费方式,也是一种时尚潮流。他们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观念不仅会对经济发展,同时也会对整个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网络给大学生带来的消极影响也不容忽视
  1.网络的使用使大学生对行为活动的自我抑制力减弱。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学生浏览和查寻信息的主要途径。受到较宽松的网络环境的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在不知不觉中就会受到环境的渗透和诱导,而逐渐被改变[4]。据有关专家调查,网上的非学术信息中,47%的内容与色情、暴力与虚假信息有关[1]。网络负面信息的泛滥,肆无忌惮地侵蚀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伦理观。
  2.网络带来真实性下降,自我认同感加剧。网络交往是以网络为媒介,以文字为载体的间接交往,人们感受不到对方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的反应,也没有面对面的交往而获得更多信息的机会。与此同时,网络交往不需要知道对方的身份便可轻易建立信任关系,大量的交往内容是建立在一种虚拟之上,久而久之会降低人们之间的信任度。通过计算机为中介的人际沟通所形成的人际关系的明显特征就是去个性化、社会认同减少、自我认同增多、自我感加剧[5]。
  3.网络使大学生出现自我异化的倾向。网络使信息的产生、传播、接收的可控性降低。网络使大学生满足于其中的虚幻自由,使自由的真正含义丧失而导致某些行为失范。大学生处在身心都不成熟阶段,但自我意识膨胀,个性张扬,在现实中得不到宣泄,而在相对随意的网络环境中,网络言行不能受到束缚和正确引导,这增加了大学生认识自我和认识社会的难度。网络使用过度易使大学生网络成瘾,克劳特等人发现过多使用网络会导致孤独和抑郁增加,其研究发现即使是因为交流而使用网络,也会导致社会卷入减少与心理幸福感降低[4-6]。同时,网络上信息的唾手可得,也将钝化大学生的判断思考力,淹没他们对智慧的追求,并可能进一步导致对现实生存的价值关怀的丧失,如“网络上瘾症”便是这种异化的真实写照[7]。
   网络文化条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信息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既面临着种种冲击与困惑,也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务必抓住时机,积极寻找对策,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在开放、复杂、动态的网络环境中,扬长避短,开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
  1.确立网络文化下“主体意识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新理念。所谓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体意识教育理念,是指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积极将学生视为能动的、独立的主体看待,将学生的主体性、主体意识、主体能力、主体价值的塑造作为根本,通过思政工作为学生提高政治素质和政治水平创造条件。显而易见,在网络这种开放多元的环境中,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模式已不能适应网络社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确立“主体意识教育”的新理念,促进大学生人性的丰富、完善和全面发展是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选择。这种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把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的理念根植于教育者和学生的内心,从而弘扬和打造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2.转变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思维方式,强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意识
  我们要改变思维方式,把思政教育思维从依附型向自主型转变。一方面,网络的发展动摇了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模式,弱化了教育者的知识权威地位,促成了双方地位的平等。在信息网络时代的高校,一切都呈开放的状态,网络上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思想文化、伦理观念、道德意识对大学生都发挥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要让他们从各种各样的思想漩涡中走出来,接受主流意识形态的引导,我们就要针对网络社会的特点,采取开放式教育的观念。另一方面,网络文化所带来的一系列新问题迫切需要建立一支网络技能好、思想素质高、综合能力强的复合型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思政教育工作队伍建设直接决定着教育的成效,决定我们能否占领网络的制高点,保证思政教育阵地的健康成长。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深入研究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和学习特点、动机,学生思想转化的规律和途径等。要广泛了解当今科技的发展趋势,以便能找到合适方法,将思想政治教育导入一个健康良性的发展轨道之中[8]。
  3.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增强其信息免疫力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应定位于培养大学生的道德主体性,塑造大学生的网络道德人格。要使大学生自觉树立网络自律意识,遵守网络道德,在各种不同道德准则发生冲突时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采取正确的行为,有效地在网上生活中实现自我管理、自我调节[9]。
  对于网络带来的消极影响,必须采取积极的教育措施,特别是开展一些网络化的主题教育,组织网络道德的宣传活动,如辩论赛、演讲赛、辅导报告、座谈会及与之相关的文娱活动。同时学校也可利用网络开设一些有关网络专业知识的讲座或网上心理咨询,加强学生的网络防范意识或生理心理卫生的预防和教育,学会筛选有用的信息,让网络为我所用。加大宣传力度,使同学们认识到互联网的负面影响,从而有效地减少和避免互联网的伤害,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作用。
  4.优化网络环境,加大网络监控管理力度
  社会各界包括学术界尤其是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加强对网络伦理道德、网络道德规范、网民的道德人格的研究和建设。在传统道德的基础上尝试制订比较系统的维护网络空间秩序、对网络人的行为加以约束和限制的新道德规范体系,使网络人的行为控制在一个有助于网络健康的范围内。同时,政府机构及相关管理部门要加大管理力度,依法治网。利用防火墙和加密等技术手段,对网络不道德行为进行防范,确保网络空间的正确秩序,维护网络安全。高校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网络管理条例,对大学生上网实施有效管理,为大学生进入网络社会创造一个良好的道德环境。
  5.发挥大学生社团的影响力,加快思想政治类社团的建设
  学生社团是大学生中一种自发的具有很强吸引力和凝聚力、普遍受大学生欢迎的组织形式。资料显示,六成以上的大学生参加了校内各类团体,跨校社团和网络社团也因其便捷的活动方式和独特的魅力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青睐。高校应对学生社团,尤其是理论学习型社团的建设与发展给予高度的思想重视、技术支撑、资金支持和及时的理论指导,积极探索既符合网络时代要求,又适应大学生特点和需求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从而使高校社团工作对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素质的综合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参考文献:
  [1]曾英,周旭能.互联网与大学生的心理困惑及其对策[J].成都师专学报,2002,21(3):88-91.
  [2]李宏利,刘惠军.互联网与青少年思维发展[J].首都师范人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108-112.
  [3]张云志.网络的负面影响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发展[J]中国青年研究,2005(7).
  [4]Patricia Wallace著,谢影,苟建新译.《互联网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5]李宏利,雷雳.计算机为中介的人际沟通研究进展[J].首都师范人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107-110.
  [6]杨文娇,周治金.网络成瘾大学生的感觉寻求人格特征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5,26( 6):69-73.
  [7]张耀灿,郑永廷,刘书林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235-237.
  [8]韦兆君.论思想政治教育的超前性及其实现之策略[J].河池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3):57-60.
  [9]王冲.网瘾症的基本问题探析[J].教育科学,2004,(2).
  作者单位:长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陕西西安
其他文献
[摘要] 为切实缓解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把“全民健康卫生人才保障工程”列入重大人才工程,并提出了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这对新建医学本科院校带来了机遇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陕西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本文对我校在构建形态实验学教学体系时进行了“一个确立、二个突出、三个基本”的改革与探索。  [关键词]
【摘 要】在新时期、新阶段与新形势背景下,人文素质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融入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与复兴中华民族的必然要求。在高等职业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承担着学生思想道德培养、人文素养提升以及民族精神培育的重任。本文以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工作开展的必要性为切入点,分析高职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偏颇,以此提出融人文素质教育入高职教育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人文素质教育 高职院校
在教育多元化发展过程中,高校的财务管理与高校教育质量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紧密,高校财务管理的方式方法时刻影响着高校教育质量的发展。高校财务管理的工作决策者,试图模
学生课堂焦虑是影响学生课堂英语学习的重要情感障碍。大学新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研究时象.他们的大学英语课堂焦虑水平更应受到广泛的关注。文章采用Horwitz等编制的“外语学习
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为中国体育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机遇,就体育产业而言,发展体育产业的关键在于提升产业的软实力。文章基于体育软实力的相关理念,阐述了我国在体
阅读是人们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人们阅读的心理过程既存在着共性的规律,也表现出丰富多彩的个性差异。总结人们阅读的共同特点、揭开阅读过程的心理规律及其原因,将有助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