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进程不断深入,高校美学教育若想紧跟时代和教育趋势,必须针对教学现状展开反思,从学生感性思维着手推进美学教学。本文先对高校美学教学现状进行分析,随后从课堂教学、第二课堂以及“三实”教育出发总结改革策略,为推进美学教学发展、提升教学质量做出贡献。
【关键词】高校美学 现状分析 改革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4
美学教学隶属社会科学,具有很强的复杂性和深度。美学课堂需要基于哲学角度,系统地为学生介绍美学原理、审美规律[1]。同时,随着经济、科技的持续发展,知识讯息更新速度不断加快。面对当前海量信息、多维度感官刺激的情况,美学教学不能沿袭传统模式,必须结合时代特点进行教育改革,切实提升教学质量。
高校运行机制是以专业能力为基础构建的,重视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关注人文素养和素质教育。现阶段,美学课程是基于审美陶冶相关理念,以培养审美情趣为目标设计的[2]。教师需要借助美学教学引导学生感悟和追求美,并增强其创造美的能力。但由于社会情势处于动态变化当中,诸如价值判断、审美观念等存在一定的失衡性,当前教学多是以实用标准来评判学习知识,使得美学教育遭受影响。
美学课程属于文艺学的构成部分,将所有美和艺术看作研究对象,并且同哲学、文学等理念相融合的理论研究[3]。美学课程可以引导学生系统、深入地把握美学相关原理、规律,感悟审美活动。但是,传统模式的美学教学具有明显的封闭性,过于关注美学理论,忽视了美学实践,导致美学课堂表现出抽象性,学生很难实现直观层面的认知。这便出現了丰富的美学现象同传统的枯燥课堂之间的矛盾。同时,学科设置也并不重视美学学科,导致美学教学逐步趋于边缘化,很难达成教学目标。
1.1 借助课堂教学推动文化传播
基于学生在美学概论理论方面兴趣不足的问题,教师需要从课堂教学出发,不断优化教学手段。其中,借助课堂教学推动文化传播是关键的环节。例如,设计美学课程涉及到设计鉴赏、原理、方法以及设计观念等内容。此类课程设计贯穿在后期设计实践的各个环节。教师应积极推动美学教学、设计实践相融合,特别是对于需要借助计算机进行辅助的设计课程,不能仅关注工具的运用,还需要将美学理念渗透其中[4]。例如,教师可以将建筑、产品等多个领域的实例融入课堂当中,切实呈现不同设计背后的文化底蕴。文化表现作为美学设计的关键内容,教师需要结合学生认知、教材内容从文化生活等多个方面启发学生,提升其审美表现。设计教学需要关注相关的美学文化,依靠美学文化培养学生鉴赏能力。
1.2 重视课程教改,丰富教学模式
教师需要基于教学内容、课时安排等要求,安排合理时间组织课堂讨论。讨论内容可以分成如下形式:首先为随机自由讨论模式,由教师提出相应的讨论题目,随后学生结合已有美学知识展开联想与讨论,表述自身见解或者是疑义。该方式是对“头脑风暴法”的借鉴,能够有效激发学生思维,为新观念或者创新设想的提出奠定基础[5]。其次,课堂讨论还可采取课前设置论题,课堂展开讨论的形式。教师需要于课前结合教材内容设置相关论题,随后借助辩论竞赛等形式来激励学生,促使他们在课下积极查阅相关资料。这种模式能够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活跃课堂氛围。此外,从课堂形式来看,讨论课还可分成分组辩论和按座位发言的形式。其中分组辩论模式可以先让学生通过组间讨论形成不同观点,随后再进行课堂辩论。而根据座位发言的模式能够拓展讨论范围,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呈现个体灵感,尤其是对于内向学生有着积极作用。
1.3 借助专题讲座,完善实践理论
为了推动美学理论同实践的深度融合,引导学生体会艺术之美。教师需要以教学大纲为导向,选取合适的章节组织专题讲座。比如,对形式美相关创作原则进行讲授时,传统课堂采取的是逐条讲解的模式,随后再选择一定艺术个案进行分析。而借助专题讲座的模式则更适应学生认知,教师可以留置一定时间针对中国绘画艺术组织专题讲座,通过讲座逐步推出相关创作原则。专题讲座采取的原则是从实践到理论,与学生认知极为契合。随后课下让学生结合相关创作原则对不同艺术门类进行分析,实现从理论到应用。
1.4 合理应用多媒体课件
教师还应结合教学内容、学生兴趣积极借助多媒体等现代手段组织教学。多媒体课件能够改善以往单纯依靠板书教学的弊端,通过动静结合的形式对学生兴趣加以调动,从多方面刺激学生感官[6]。同时,教师应明确课件并不能取代板书,应通过课件展示更为丰富的美学信息,尽可能地拓展课堂内容。
2.1 引导学生阅读资料,设置艺术活动
第二课堂是基于第一课堂相关理念,并对其进行的合理延伸与补充。为了更为有效地巩固课堂知识,拓展学生相应的艺术视野,教师应积极借助艺术活动组织教学。首先,教师应引导学生时刻关注美学思潮前沿,了解不同类型的美学思潮。其次,教师还应鼓励他们课下尽量阅读相关艺术作品,并对其进行合理分析与评论,将美学教学同其他课程有效结合,多欣赏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此外,教师还应结合教学进展开展艺术评论活动,对学生人格、气质加以培养。
2.2 通过专题网站实现多元交流
教师不仅可以在课堂中借助多媒体展开教学,还可在第二课堂中以美学课程相关内容为主题构建专题网站,将美学著作、学术前言等内容添加到网站当中,便于学生进行浏览。同时,网站还可设置讨论板块,供学生自由讨论、表述观念,对学生兴趣加以调动。同时这种论坛式的讨论空间还能够给予学生较高的话语权,营造出自由、平等且的讨论氛围。再者,教师还可结合课堂内容组织网络论坛活动,可在论坛中分享多元化的学术资源。
三实教育指的是基于设计美学相关理念开展的实践、实验和实战活动。其中实践环节对于三实教育而言极为关键。教师应结合学生认知、教学内容构建起“双师制”教育机制,将学生从单纯设想方案的困境中解脱出来,鼓励他们通过实际创作实现自身意图。其次,实验指的是美学思维,教师需要从学生个性出发,借助思维实验测试等把握学生思维的敏感点,从而更富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创意思维。第三,实战指的是美学教学需要引导学生参与社会。日常教学应重视课程同社会接轨,比如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到展览活动、公益活动当中。
【总结】总之,高校美学教学需要紧跟时代、教育趋势完善教学方式。教师应明确美学教学现存矛盾,并从课堂教学、第二课堂以及“三实”教育出发总结改革策略。此外,教师需要秉持“以生为主”的原则,基于学生认知、兴趣以及教材内容设计更富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为提升教学效果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张金香.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的设计美学改革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9(06):112-113.
[2]陈志敏.论述高校动漫专业教学中美学与创新意识的作用[J].农家参谋,2018(15):164.
[3]程霞.高校“美学”课程教学改革策略的审视与思考[J].美与时代(下),2016(09):116-118.
【关键词】高校美学 现状分析 改革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4
美学教学隶属社会科学,具有很强的复杂性和深度。美学课堂需要基于哲学角度,系统地为学生介绍美学原理、审美规律[1]。同时,随着经济、科技的持续发展,知识讯息更新速度不断加快。面对当前海量信息、多维度感官刺激的情况,美学教学不能沿袭传统模式,必须结合时代特点进行教育改革,切实提升教学质量。
- 高校美学现状分析
- 美学教育任务同时代环境存在矛盾
高校运行机制是以专业能力为基础构建的,重视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关注人文素养和素质教育。现阶段,美学课程是基于审美陶冶相关理念,以培养审美情趣为目标设计的[2]。教师需要借助美学教学引导学生感悟和追求美,并增强其创造美的能力。但由于社会情势处于动态变化当中,诸如价值判断、审美观念等存在一定的失衡性,当前教学多是以实用标准来评判学习知识,使得美学教育遭受影响。
- 美学教学内容、手段间的矛盾
美学课程属于文艺学的构成部分,将所有美和艺术看作研究对象,并且同哲学、文学等理念相融合的理论研究[3]。美学课程可以引导学生系统、深入地把握美学相关原理、规律,感悟审美活动。但是,传统模式的美学教学具有明显的封闭性,过于关注美学理论,忽视了美学实践,导致美学课堂表现出抽象性,学生很难实现直观层面的认知。这便出現了丰富的美学现象同传统的枯燥课堂之间的矛盾。同时,学科设置也并不重视美学学科,导致美学教学逐步趋于边缘化,很难达成教学目标。
- 高校美学的改革策略
- 从课堂教学出发,不断优化教学手段
1.1 借助课堂教学推动文化传播
基于学生在美学概论理论方面兴趣不足的问题,教师需要从课堂教学出发,不断优化教学手段。其中,借助课堂教学推动文化传播是关键的环节。例如,设计美学课程涉及到设计鉴赏、原理、方法以及设计观念等内容。此类课程设计贯穿在后期设计实践的各个环节。教师应积极推动美学教学、设计实践相融合,特别是对于需要借助计算机进行辅助的设计课程,不能仅关注工具的运用,还需要将美学理念渗透其中[4]。例如,教师可以将建筑、产品等多个领域的实例融入课堂当中,切实呈现不同设计背后的文化底蕴。文化表现作为美学设计的关键内容,教师需要结合学生认知、教材内容从文化生活等多个方面启发学生,提升其审美表现。设计教学需要关注相关的美学文化,依靠美学文化培养学生鉴赏能力。
1.2 重视课程教改,丰富教学模式
教师需要基于教学内容、课时安排等要求,安排合理时间组织课堂讨论。讨论内容可以分成如下形式:首先为随机自由讨论模式,由教师提出相应的讨论题目,随后学生结合已有美学知识展开联想与讨论,表述自身见解或者是疑义。该方式是对“头脑风暴法”的借鉴,能够有效激发学生思维,为新观念或者创新设想的提出奠定基础[5]。其次,课堂讨论还可采取课前设置论题,课堂展开讨论的形式。教师需要于课前结合教材内容设置相关论题,随后借助辩论竞赛等形式来激励学生,促使他们在课下积极查阅相关资料。这种模式能够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活跃课堂氛围。此外,从课堂形式来看,讨论课还可分成分组辩论和按座位发言的形式。其中分组辩论模式可以先让学生通过组间讨论形成不同观点,随后再进行课堂辩论。而根据座位发言的模式能够拓展讨论范围,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呈现个体灵感,尤其是对于内向学生有着积极作用。
1.3 借助专题讲座,完善实践理论
为了推动美学理论同实践的深度融合,引导学生体会艺术之美。教师需要以教学大纲为导向,选取合适的章节组织专题讲座。比如,对形式美相关创作原则进行讲授时,传统课堂采取的是逐条讲解的模式,随后再选择一定艺术个案进行分析。而借助专题讲座的模式则更适应学生认知,教师可以留置一定时间针对中国绘画艺术组织专题讲座,通过讲座逐步推出相关创作原则。专题讲座采取的原则是从实践到理论,与学生认知极为契合。随后课下让学生结合相关创作原则对不同艺术门类进行分析,实现从理论到应用。
1.4 合理应用多媒体课件
教师还应结合教学内容、学生兴趣积极借助多媒体等现代手段组织教学。多媒体课件能够改善以往单纯依靠板书教学的弊端,通过动静结合的形式对学生兴趣加以调动,从多方面刺激学生感官[6]。同时,教师应明确课件并不能取代板书,应通过课件展示更为丰富的美学信息,尽可能地拓展课堂内容。
- 借助第二课堂辅助教学,拓展教学内容
2.1 引导学生阅读资料,设置艺术活动
第二课堂是基于第一课堂相关理念,并对其进行的合理延伸与补充。为了更为有效地巩固课堂知识,拓展学生相应的艺术视野,教师应积极借助艺术活动组织教学。首先,教师应引导学生时刻关注美学思潮前沿,了解不同类型的美学思潮。其次,教师还应鼓励他们课下尽量阅读相关艺术作品,并对其进行合理分析与评论,将美学教学同其他课程有效结合,多欣赏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此外,教师还应结合教学进展开展艺术评论活动,对学生人格、气质加以培养。
2.2 通过专题网站实现多元交流
教师不仅可以在课堂中借助多媒体展开教学,还可在第二课堂中以美学课程相关内容为主题构建专题网站,将美学著作、学术前言等内容添加到网站当中,便于学生进行浏览。同时,网站还可设置讨论板块,供学生自由讨论、表述观念,对学生兴趣加以调动。同时这种论坛式的讨论空间还能够给予学生较高的话语权,营造出自由、平等且的讨论氛围。再者,教师还可结合课堂内容组织网络论坛活动,可在论坛中分享多元化的学术资源。
- 推动“三实”教育的发展
三实教育指的是基于设计美学相关理念开展的实践、实验和实战活动。其中实践环节对于三实教育而言极为关键。教师应结合学生认知、教学内容构建起“双师制”教育机制,将学生从单纯设想方案的困境中解脱出来,鼓励他们通过实际创作实现自身意图。其次,实验指的是美学思维,教师需要从学生个性出发,借助思维实验测试等把握学生思维的敏感点,从而更富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创意思维。第三,实战指的是美学教学需要引导学生参与社会。日常教学应重视课程同社会接轨,比如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到展览活动、公益活动当中。
【总结】总之,高校美学教学需要紧跟时代、教育趋势完善教学方式。教师应明确美学教学现存矛盾,并从课堂教学、第二课堂以及“三实”教育出发总结改革策略。此外,教师需要秉持“以生为主”的原则,基于学生认知、兴趣以及教材内容设计更富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为提升教学效果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张金香.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的设计美学改革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9(06):112-113.
[2]陈志敏.论述高校动漫专业教学中美学与创新意识的作用[J].农家参谋,2018(15):164.
[3]程霞.高校“美学”课程教学改革策略的审视与思考[J].美与时代(下),2016(09):11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