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是一门容纳百川的“综合学科”,因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树立“大语文观”,通过开展语文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语文课堂活起来,给学生一片自由的蓝天!为课堂插上飞翔的“翅膀”!
关键词:语文活动; 大语文观; 课堂教学; 课本剧; 作文教学
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的。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可是看看我们的学生生活太单调了,能真正阅读一些文学作品的时间都是少之又少,更不用说去参加社会生活实践、郊游远足了。这和古人真是相去甚远。那些流传千古、精美历练的古诗文,哪个不是触景生情、感极而发?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的现状正是如此。无论教师在课堂上把写作方法讲得再系统,再形象生动,也不能帮助学生解决无写作素材的实质问题。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就应该利用语文教学这块阵地,通过开展语文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萌生创作的欲望和激情。
另外,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各学科之间的交流日趋频繁,语文学科作为基础学科,是容纳百川的“综合学科”。因此,活动设计要立足“大语文观”,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创建自由、轻松的课堂心理氛围,引导学生敢于参与,乐于参与。课外活动设计,力求贴近学生生活,抓住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找准学生的“兴奋点”,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在众多的语文活动中,我只通过一个例子剖析写作与活动的鱼水关系。
2007年10月,我在所教的八年级两个班开展的课前语文活动进行到了“表演”阶段。我的训练目的是想通过写剧本,表演剧本,促使学生揣摩角色身份,模拟出表情、语气、动作,清楚人物应根据需要调整说话内容和方式,在写作方面提高学生描写人物的水平,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和鉴赏能力,培养合作精神。
下面是我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大致过程:
一、导入
善于“追星”的你们,一定有自己心目中的偶像,他是谁?(学生自由发言)。你为什么喜欢这个演员?(学生自由发言)其实,这些演员在平时训练中吃了不少苦,下了不少功夫。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从今天开始,我们也尝试表演,与演员们不同的是,剧本得由我们自己来写。
二、什么是剧本
1.台词 2、舞台说明 3.出示一个剧本范例
三、表演技巧
表演要放得开,要自然,这是表演的一道屏障,要突破这一屏障才能够有所表演,否则,表演都谈不上。有的考生从心里热爱表演艺术,但由于在日常生活中表演的机会少,不能放开表演,这就是考试的大敌。人们常说,演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呆子”。这个比喻非常巧妙地说明了表演与观众之间的关系。只有演员的表演放开了,“疯起来了”——意思是进入表演状态了,才能让观众看入神,看得“目瞪口呆”。考生在考前练习的时候,就一定要在敢于在人前进行,就要让自己的“脸皮厚起来”。
四、活动步骤
第一步:每组安排2名学生作为主要演员,他们负责搜集合适的剧本或自编剧本并选择其他同学当配角。
第二步:教师和学生一起选择、修改剧本。
第三步:安排学生进行课本剧排练,准备所需要的道具。
第四步:在语文课前5分钟进行课本剧表演
第五步:全体学生将对演员和剧本的评价写在杂记本上,准备交流。
第六步:评价交流。
选择剧本和编剧本的过程是学生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和体现。为了选择可以编写剧本的材料,学生们主动阅读各种文学作品、杂志、报纸等读物,彼此间合作、探讨交流。编写剧本时,学生们会博采小品台词、歌词、名人名言等众家之长,加上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运用悬念、甩包袱、反衬、夸张等手法使剧本具备表演排练的可操作性。在排练过程中,既能体现个人的揣摩角色能力,又能体现合作精神。在此活动中,学生们热情高涨,不但台词熟,还能积极地把道具准备好,让老师和观众眼前一亮。如表演古代笑话《画虎》的一组学生,用挂历纸叠了县官和差役的帽子,用墨染黑两张纸条粘在嘴上当胡子:表演《军训》的一组学生借了迷彩服和迷彩帽、玩具手枪、射击的靶子;表演《小差错》的扮演医生的学生借来了听诊器、口罩、X光片……还有奶奶的帽子、爷爷的拐杖、妈妈的头巾、爸爸的公文包、家里的钳子、苹果等等,应有尽有,都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这样说,两个班共100名学生全部参加表演,共演出剧本50个,个个精彩。有的表演能力较强的学生还多次被其他组请去当配角,成为本班耀眼的“明星人物”。
在课本剧表演的过程中,表演者既展示了个人魅力,给全体学生带来了欢乐和艺术享受,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评价能力。如:学生在演出《夜幕下的石壕村》时,学生××反串的老妇得到同学们的一致认可,评价他的发言最多,像“不可多得”“不是女流,胜过女流”“惊天地,泣鬼神”……等幽默评价也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直到现在,随便提到一组学生的名字,我们都能立即回忆起他们当时表演的情景、经典的台词。
我曾对学生说:“10年以后,当你回忆初中生活的时候,做过哪些数学题可能不记得了,班主任老师在每天的晨会上讲了哪些话也可能不记得了,但是,你参加表演的这个课本剧一定会记得。”
不言而喻,语文活动犹如在学生枯燥的学习生活、无边的题海上空放飞的风筝,虽不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但他确实是学生的兴趣所在,要知道,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往往会做得出奇得好。因而语文教师要敢于放飞活动的“翅膀”,让语文课堂活起来,给学生一片自由的蓝天!
我们坚信,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体验,在文学作品中畅游,他行文时,文思不会枯竭,文章才会有生命力!
关键词:语文活动; 大语文观; 课堂教学; 课本剧; 作文教学
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的。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可是看看我们的学生生活太单调了,能真正阅读一些文学作品的时间都是少之又少,更不用说去参加社会生活实践、郊游远足了。这和古人真是相去甚远。那些流传千古、精美历练的古诗文,哪个不是触景生情、感极而发?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的现状正是如此。无论教师在课堂上把写作方法讲得再系统,再形象生动,也不能帮助学生解决无写作素材的实质问题。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就应该利用语文教学这块阵地,通过开展语文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萌生创作的欲望和激情。
另外,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各学科之间的交流日趋频繁,语文学科作为基础学科,是容纳百川的“综合学科”。因此,活动设计要立足“大语文观”,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创建自由、轻松的课堂心理氛围,引导学生敢于参与,乐于参与。课外活动设计,力求贴近学生生活,抓住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找准学生的“兴奋点”,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在众多的语文活动中,我只通过一个例子剖析写作与活动的鱼水关系。
2007年10月,我在所教的八年级两个班开展的课前语文活动进行到了“表演”阶段。我的训练目的是想通过写剧本,表演剧本,促使学生揣摩角色身份,模拟出表情、语气、动作,清楚人物应根据需要调整说话内容和方式,在写作方面提高学生描写人物的水平,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和鉴赏能力,培养合作精神。
下面是我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大致过程:
一、导入
善于“追星”的你们,一定有自己心目中的偶像,他是谁?(学生自由发言)。你为什么喜欢这个演员?(学生自由发言)其实,这些演员在平时训练中吃了不少苦,下了不少功夫。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从今天开始,我们也尝试表演,与演员们不同的是,剧本得由我们自己来写。
二、什么是剧本
1.台词 2、舞台说明 3.出示一个剧本范例
三、表演技巧
表演要放得开,要自然,这是表演的一道屏障,要突破这一屏障才能够有所表演,否则,表演都谈不上。有的考生从心里热爱表演艺术,但由于在日常生活中表演的机会少,不能放开表演,这就是考试的大敌。人们常说,演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呆子”。这个比喻非常巧妙地说明了表演与观众之间的关系。只有演员的表演放开了,“疯起来了”——意思是进入表演状态了,才能让观众看入神,看得“目瞪口呆”。考生在考前练习的时候,就一定要在敢于在人前进行,就要让自己的“脸皮厚起来”。
四、活动步骤
第一步:每组安排2名学生作为主要演员,他们负责搜集合适的剧本或自编剧本并选择其他同学当配角。
第二步:教师和学生一起选择、修改剧本。
第三步:安排学生进行课本剧排练,准备所需要的道具。
第四步:在语文课前5分钟进行课本剧表演
第五步:全体学生将对演员和剧本的评价写在杂记本上,准备交流。
第六步:评价交流。
选择剧本和编剧本的过程是学生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和体现。为了选择可以编写剧本的材料,学生们主动阅读各种文学作品、杂志、报纸等读物,彼此间合作、探讨交流。编写剧本时,学生们会博采小品台词、歌词、名人名言等众家之长,加上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运用悬念、甩包袱、反衬、夸张等手法使剧本具备表演排练的可操作性。在排练过程中,既能体现个人的揣摩角色能力,又能体现合作精神。在此活动中,学生们热情高涨,不但台词熟,还能积极地把道具准备好,让老师和观众眼前一亮。如表演古代笑话《画虎》的一组学生,用挂历纸叠了县官和差役的帽子,用墨染黑两张纸条粘在嘴上当胡子:表演《军训》的一组学生借了迷彩服和迷彩帽、玩具手枪、射击的靶子;表演《小差错》的扮演医生的学生借来了听诊器、口罩、X光片……还有奶奶的帽子、爷爷的拐杖、妈妈的头巾、爸爸的公文包、家里的钳子、苹果等等,应有尽有,都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这样说,两个班共100名学生全部参加表演,共演出剧本50个,个个精彩。有的表演能力较强的学生还多次被其他组请去当配角,成为本班耀眼的“明星人物”。
在课本剧表演的过程中,表演者既展示了个人魅力,给全体学生带来了欢乐和艺术享受,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评价能力。如:学生在演出《夜幕下的石壕村》时,学生××反串的老妇得到同学们的一致认可,评价他的发言最多,像“不可多得”“不是女流,胜过女流”“惊天地,泣鬼神”……等幽默评价也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直到现在,随便提到一组学生的名字,我们都能立即回忆起他们当时表演的情景、经典的台词。
我曾对学生说:“10年以后,当你回忆初中生活的时候,做过哪些数学题可能不记得了,班主任老师在每天的晨会上讲了哪些话也可能不记得了,但是,你参加表演的这个课本剧一定会记得。”
不言而喻,语文活动犹如在学生枯燥的学习生活、无边的题海上空放飞的风筝,虽不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但他确实是学生的兴趣所在,要知道,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往往会做得出奇得好。因而语文教师要敢于放飞活动的“翅膀”,让语文课堂活起来,给学生一片自由的蓝天!
我们坚信,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体验,在文学作品中畅游,他行文时,文思不会枯竭,文章才会有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