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创新思维的培养

来源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tags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摆到了突出位置,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在学校教育中,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主渠道。因此,培养学生的新思维,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1 重视内在诱导,引发创新意识
   “你可以把马拉到河边,但你却无法迫使它饮水。”教学活动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环境的创造,教学模式则是构建这种环境的方法。安静地坐在教室里的学生不等于就进人了主动学习的状态,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就等于教学成功了一半。因此,教学的关键在于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激励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引导学生不断进行创新学习。
   在“圆的认识”一课教学时,我们设计了这样的导人:“谁知道,汽车为什么能行使得又快又稳?”学生回答:“因为车轮是圆的。”“为什么车轮做成圆的,汽车就能行驶得又快又平稳呢?”学生面面相觑,百思不得其解,迫切想知道答案。“看来,汽车为什么行驶得又快又平稳这一司空见惯的现象还很有必要研究一下呢。”从而引导学生学习教材,弄懂“圆”、“圆心”、“直径”、“半径”的概念及性质。学生在追寻答案的过程中自主地探求知识,然后再用学到的知识来解释“车轮为什么是圆的”这一司空见惯的现象,教师教的热情和学生学的热情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学生在主动参与,在“动”起来、“活”起来的过程中,有了成功的体验,激起了更强的探索新知识的欲望。
  2 重视教学过程,激励创新思维
   学会学习、学会思考是创新的前提。不展现事物的发展变化和思维活动的过程,不仅不能揭示事物的全貌,而且很难激起学生的参与热情,导致被动学习。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轻结论,重过程,教给学生学习和思维的方法,引导学生开动大脑参与学习,使教学内容与大脑中原有的知识经验产生同构,建立起非人为的本质联系,激励学生创新学习的思维活动。
   “直线、射线、线段”的教学,让学生看书上的结论用不了一分钟。为了让学生弄清“直线、射线、线段”的联系和区别。我们设计了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首先从不同类型的线人手,观察“直的线”和“曲线”,让学生感性认识“直线、射线、线段”都是“直的线”,接着让学生随着计算机的演示从“能否延长”、“能否度量”、“几个端点”等方面弄清直线、射线、线段的区别,最后再通过学习教材与找一找、量一量等活动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教学中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利用已有生活经验建构起了新的知识,也掌握了学习、思考的方法。
  3 重视多向交流,培养创新品质
   创造又是一种集体活动,多向交流互动作用的教学方式,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可以自由地交流,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单向传输的教学现象,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团结、协作的优良创造品质,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为不断创新奠定基础。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一节教学后有这样一道求面积的思考题(如下图)。
   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这样一道题难度不大,一般都能把它分割成两个或三个长方形来解答。在画辅助线分割求解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发现还可以把上图补成一个长(30+40)米宽50米的大长方形,找出了用大长方形的面积减去长40米、宽(50~20)米的小长形面积求解的方法。多向交流、互相启发,在训练了思维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互助、合作的良好品质。
  4 重视实践操作,发展创新能力
   实践操作是数学教学中构建新知识最常用的手段,也是创新思维的基础。有这样一道题:“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增加3厘米后,面积增加了69平方厘米,求原来长方形的周长。”学生极易产生求周长必须先找“长”和“宽”的思维定势,使解题进入误区。教学时,我们先让学生根据题意画出图来,并添加适当的辅助线,再让学生剪去3×3平方厘米的小正方
  形(图形③),然后剪下图形②绕A点顺时针旋转90度,与图形①拼成一个新的长方形。从实践操作中学生很容易看出新长方形的长就等于原来长方形的长与宽的和,新长方形的面
  积就是(69~9)平方厘米,从而求出答案。
   “把一个六面涂色的正方体平均分成27个小正方体后,涂色的面积占没涂色面积的( )%。”这道填空题学生通常是借助空间想象通过计算求出答案。如果让学生用一个六面涂色的正方体实际操作一下就能得出诸如“把这个正方体平均分成27个小正方体必须切六刀,每切一刀就增加两个没涂色的面,切六刀共增加12个面,而原来涂色的只有6个面,所以应填50%”这样的富有新意的思考方法。
   实践操作可以开拓学生思路,能使学生从摸一摸、做一做、看一看、动一动的过程中学习新知识,锻炼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
其他文献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有健康心理、高超技艺、职业素养、有创新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系统教育。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和普通高中相比综合素质相对较弱,如何在学生入学后解决这一难题,成了职业学校所必须要面对的问题。音乐教育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和一种基本素质教育,对职业学校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是职业学校不可缺少的一门学科。作为音乐教师,要认识到音乐教育在职业教
期刊
【摘 要】 审美能力,已经成为现代人应具备的素质,这表明社会对生活对人的自身素质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而作为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和各类人才的造就者的教师,更新传统观念,不断加强自身审美修养,提高自己的审美素质,并以此去帮助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美的创造能力的任务就越发显得重要。  【关键词】 教师 审美素质 学生 作用    1 教师的审美修养对学生的作用   从本质上说
期刊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动作记忆效率比语言文字记忆效率要高好几倍。 “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做”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经验告诉我们:一个成绩优秀的物理尖子对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具有很强的“悟性”,这种“悟性”源于对日常生活丰富的感性熟悉。对物理学习有障碍的人,其最大的障碍不在于智力因素,而在于缺少对日常生活的专心观察,头脑中缺乏感性经验,而这些感性经验恰恰是物理思维的基础。因此,作为一名物理教师,首要任务
期刊
有人曾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只有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成为真正的教学主体,才能使课堂教学成为一系列学生主体性活动的展开与整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可以让学生学到知识和技能,又可以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同时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究能力。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一些日常信息,如“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学生生活中以及科技和社会中的有趣事例……”,它们都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和
期刊
古人有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课前预习对于学生而言,是学生锻炼自学能力的舞台,是提高语文能力的捷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发现学生预习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堂的教学效率。因为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可以凭借自己的力量,巩固旧知识,掌握部分解决不了的问题,为进一步积极主动、深入学习造成一种期待情境,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那如何引导好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呢?我在多年的教学实际中,总结出如下一些方法。
期刊
发动机工作不稳定的原因很多,空气流量计是重点检查的对象,但是要确认它是否有故障,故障分析、检查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通过两个例子说明。  故障一:凌志LS400轿车高速闯车。发动机在原地加速时运转正常,当汽车行驶速度在120~140km/h左右时,汽车会出现闯动的现象,有时闯动频繁,有时只是偶尔闯动,感觉好象是发动机间歇断火。   故障分析:发动机空载运转时正常,而故障只在120km/h车速以上
期刊
写作需要丰厚的情感积淀。魏巍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中,开篇就这样写道:“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事情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它使我想把一切东西都告诉给我祖国的朋友们。但我最急于告诉你们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经历,这就是:我越来越深刻的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与其说这是一段着意润色的优美开头,还不如说是作者深切的写作体验:好文章是“感情的潮水放纵奔流”时的自然结果。“情动于
期刊
【摘 要】 阅读是人类重要的学习方式。阅读不仅可以帮助人们获取知识,而且有助于人们实现人生的价值。阅读习惯必须从小培养,在指导小学生阅读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教给学生以有效的阅读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良好阅读的习惯,是新课标在小学阶段能力和素质培养的重要体现。  【关键词】 阅读习惯 培养 阅读兴趣 阅读环境 阅读方法     阅读是时
期刊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人对某一方面有兴趣,他就愿意在此方面下工夫,也就愿意观察,愿意探索,愿意思考。那么,作为一个教师,如果只顾埋头教书,不管学生的反映,就无法与学生做到真正的沟通,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也就成为一句空话。那么怎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谈几点粗浅的尝试:  1 精心设计导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的开端如同“头三脚
期刊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每个教师十分关心的问题。教师应吃透教材,把握教材中的智力因素,积极地进行教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从心理角度而言,如抓住学生的某些心理特征,对教学将起到一个巨大的推动作用。兴趣的培养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兴趣能激发大脑组织,加工有利于发现事物的新要素,并进行探索创造。兴趣是学习的最佳营养和催化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