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纤维化无创诊断的研究进展

来源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huang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肝纤维化是肝脏对各种损伤进行修复的的共同病理过程.对肝纤维化进行早期、无创、精准评估利于疾病的早期预防及诊治,由于肝穿刺活检的局限性,实验室血清学指标及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一定程度上代替了病理检查,取得了诸多进展,为精准诊断肝纤维化开创了良好前景.本文从实验室指标及人工智能技术在肝纤维化的诊断、分期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超声胃肠充盈造影检查对进展期胃癌TNM分期及化疗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胃肠外科收治的经病理检查确诊的5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患者均于手术前或化疗前行超声胃肠充盈造影检查,并进行TN M分期,与术后病理结果相比较,分析超声胃肠充盈造影检查对胃癌分期的准确性及对新辅助化疗反应性评估的价值.结果 5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中,超声胃肠充盈造影检查T1、T2、T3、T4期的准确率分别为64.3%、71.4%、73.3%、92.9%,N0、N1、N2、N3期的准确率分别为88
目的 分析热休克因子1(HSF1)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经手术切除和病理确诊胰腺癌的患者92例,同时获得肿瘤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分别采用实时定量PCR(RT-q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组织HSF1 mRNA相对表达量和阳性表达.结果 肿瘤组织HSF1 mRNA相对表达量和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HSF1高表达患者血清CA19-9水平和淋巴结转移、TNMⅢ~Ⅳ期、低分化、血管侵犯
目的 探究瑞巴特联合呋喃唑酮治疗幽门螺杆菌(H.pylori)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分析.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H.pylori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9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呋喃唑酮组、联合治疗组各49例.呋喃唑酮组使用呋喃唑酮治疗,联合治疗组使用瑞巴派特联合呋喃唑酮治疗.检测患者H.pylori根除、溃疡愈合情况、胃内酸碱值及胃酸分泌功能,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检测CAT、AOPP、IL-17、IL-1β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DKK-
目的 探讨同时性多发早期胃癌(synchronous multiple early gastric cancer,SMEGC)发生的危险因素,并进一步分析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8年12月邢台医专第二附属医院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的398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经组织病理证实,SMEGC 32例,单发早期胃癌366例.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两组临床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MEGC发生的危险因素.对两组患者随访,比较两组预后差异.结果 SMEGC组年龄≥60岁、男
目的 探讨病灶组织miR-424和miR-128在结直肠腺瘤癌变过程中的表达特点,阐述miR-424和miR-128在结直肠腺癌发生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疾病发生机制、早期正确诊断以及寻找特异性药物作用靶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经肠镜活检或者手术切除获得结直肠肿瘤组织的患者112例,其中正常黏膜19例(正常组)、腺瘤30例(腺瘤组)和结直肠癌63例(腺癌组).采用半定量反转录PCR(RT-PCR)法检测病灶组织中miR-424和miR-128相对表达量,
胃癌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预后较差,手术治疗仍然是治疗的一线途径.虽然早期胃癌5年生存率可达>95%,但由于早期诊断率低,大部分患者在诊断时已处于晚期.因此,提高胃癌手术治疗水平已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微创手术治疗早期胃癌是安全有效的,随着经验的增加,可以成功应用于进展期胃癌.随着外科手术器械和技术的发展,腹腔镜和机器人治疗胃癌取得了迅速的进展.与腹腔镜手术的固有局限性相比,手术机器人可以更好的完成淋巴结清扫和复杂的消化道重建,以确保进展期胃癌手术的肿瘤学安全性.本文就腹腔镜及机器人在胃癌手术
胃肠道间质瘤(GISTs)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间叶肿瘤,可涉及整个胃肠道,多见于胃和小肠.c-Kit基因和PDGFRA基因异常激活突变为其主要发病机制,免疫组化以CD117和DOG1表达为主.GISTs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常采用CT、MRI和内镜等辅助检查进行诊断,但最终确诊还需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在治疗手段上,主要以开腹、腹腔镜、内镜切除做为手术方式,再结合分子靶向药物进行辅助治疗.尽管当前治疗方法取得了较好效果,但部分患者依然会出现复发或转移.不过随着新的治疗靶点药物和监测预后方法的问世,患者的预后得到了
目的 探讨Balthazar CT分级联合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20年11月吉林省肿瘤医院救治的328例SA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重症监护室(ICU)预后状况分为死亡组92例(28.05%)、存活组236例(71.95%).通过电子病例系统收集患者NLR及Balthazar CT分级信息.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NLR及Balthazar CT分级对SAP患者ICU死亡的影响,并采用ROC曲线对其预测价值进行
牛奶蛋白过敏(cow′s milk protein allergy,CMPA)是婴幼儿中最早也是最常见的食物过敏,患病率近年来呈逐渐上升趋势.CMPA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失调可导致CMPA.补充益生菌可调整肠道菌群结构,既可以防止致敏,也可以帮助免疫治疗,本文围绕CMPA对婴幼儿健康的影响、肠道菌群组成及生理作用、CMPA肠道菌群的变化、益生菌在CMPA中的应用四个方面进行综述,为CMPA的菌群治疗、靶点研究奠定基础.
在肝硬化背景下,机体会发生复杂的止血平衡改变.传统观点认为肝硬化患者由于凝血时间延长而处于“出血前状态”.实际上,作为凝血途径和抗凝血途径共同变化的结果,肝硬化患者体内止血系统处于一个再平衡状态,原发性止血、二级止血及纤维蛋白溶解均受到影响.原发性止血的多种因素导致患者血小板减少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增加;二级止血过程中,促凝微粒增多、凝血因子减少以及纤维蛋白原渗透性降低;纤溶阶段,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水平升高,纤溶酶原和纤溶抑制剂降低.总的来说,肝硬化止血再平衡往往倾向于高凝状态,这为进一步研究肝硬化血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