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实验教学的实践与作用

来源 :科学大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9755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数学实验这种教与学的方式,致力于影响学生数学认知结构的意义建构,帮助学生本质地理解数学,培养数学精神和发现、创造的能力,我们就把握住了数学教育的时代性、科学性,并深入到了数学素质教育的核心。
  关键词:数学实验; 直观操作; 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1-055-001
  
   数学实验教学是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进行探究、发现、思考、分析、归纳等思维活动,最后获得概念、理解或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过程。在这过程中,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和启发学生学习研究数学问题的方法。在数学实验教学中教师仍然启着主导的作用,而学生则处于主体的地位。
   有人认为实验仅是自然科学的教学手段,这是一种误解,实验同样在数学教学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天地。正确地恰到好处地应用数学实验,也是当前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层面。虽然,数学实验一直不被人们所重视,但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CAI软件的普及,数学实验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必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一、通过数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数学理念的抽象性通常都有某种“直观”的想法为背景。作为教师,就应该通过实验,把这种“直观”的背景显现出来,帮助学生抓住其本质,了解它的变形和发展及与其它问题的联系。
   例如,对于三角形的“内心、外心、重心”的存在性,初中教材中未加证明,学生作图稍有不准确,就难以得出符合要求的结论。教师就可通过实验——折纸活动,使学生领悟其本质。
   让每一个学生准备一块三角形纸片,过A作一折叠使AB落在AC上,得折痕AD,则AD平分∠BAC。同样方法得出折痕BE、CF。这样,学生就直观地发现:三角形三个角的一部分线交于一点,这点即为三角形的内心。相似地,可以折出三角形的外心、重心,进一步启发学生,还可折出三角形垂心。
   通过折纸这个直观形象的实验来阐述抽象的数学内容,这在教材中还有很多,如“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等等。通过这些实验操作,一方面使学生能更深入、更扎实地掌握数学知识;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准确抓住事物的本质,提出符合实际的有创新的看法。
  二、通过数学实验,突破课堂中的教学难点
   对于教学中的一些疑难点,如不借助于一定的实验手段,就不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也很难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数学“质量分数应用题”的教学时,由于学生缺乏自然科学中的有关知识,很难理解这点内容。这时,教师可借助实验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先让每个学生准备一水杯和两份50g盐。教师在讲清质量分数的概念的基础上开始做实验。教师用量杯给每个学生倒200g水,然后让学生把50g盐加入水中,这样这杯盐水就有250g。那么盐水中盐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学生就自然地回答出。让学生尝尝咸味,感受一下。然后再把剩下的50g盐加入盐水杯中,这时盐水的盐的质量分数又是多少?学生也能回答出。再让学生尝尝咸味,学生发现盐水比原来咸多了(盐的质量分数增大)。
   通过实验,学生获得了深刻的感性认识,然后教师通过对实验分析、概括、推理、判断,使学生的认识上升到一种理性的高度:盐的质量分数=盐的质量/盐水的质量。这样处理,远比教师空洞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
  三、通过数学实验,激励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数学
   通过数学实验,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应用意识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创设一种实验环境,使学生能受到必要的数学应用的实际训练。
   例如,让学生根据所学数学知识制作一些数学模型,如:长方体、正三棱柱(锥)等模型;或让学生设计方案并解决“不过河测河宽”问题,如:在一次数学活动课上,老师组织学生到野外测量一个池塘的宽度。请学生给出几种测量方案(要求画出测量示意图,并简要说明测量方法和计算依据)
   这样,通过学生的全体参与,使学生亲自体验到了思维加工的过程,强化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励学生多把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
  四、通过数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唯物辩证观
   数学是一门来源于实践的学科,其本身就充满了唯物论和辩证法。而数学实验为学生认识唯物论和辩证法提供了丰富的感性知识材料,学生每经过一次实验操作,其思维过程必然经历“感知-表象-抽象-反馈-再感知-丰富表象-发展思维-问题解决”这一螺旋上升的阶段。因此,在数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唯物辩证观,是完全可行的。
   此外,数学实验还可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浓厚的学习兴趣及严谨的治学态度等。
   当然,知识是发现的对象,是实验的基础、方法的载体,我们绝不是不要知识,不要演绎证明。学生在实验情境中的“做”中学,对知识形成过程,对问题发现、解决、引申、变换等过程的实验模拟和探索,可激发学习兴趣,有助于深刻理解知识,有助于形成证明的基础平台和对逻辑演绎证明的本质把握。而且,这种实验式的教和学拓宽了学生的思维活动空间,使他们的思维更有深刻性和评判性。同时,它不仅仅关心学生“知道了多少”,更关心学生“知道了什么”、“怎样知道的”。它追求的不仅仅是证明,更重要的是理解、发现和创造,是解決问题的数学精神和乐趣。
   我们坚信:每当我们从数学的本质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运用CAI这种工具和载体,通过数学实验这种教与学的方式,去致力于影响学生数学认知结构的意义建构,去帮助学生本质地理解数学,培养数学精神和发现、创造的能力时,我们就把握住了数学教育的时代性、科学性,我们就深入到了数学素质教育的核心。
其他文献
数学学习中的体验是指学生个体在数学活动中,通过行为、认知和情感的参与,获得对数学事实与经验的理性认知和情感态度。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
负债作为现代企业融资的重要方式之一,对企业产生了很多积极的作用,如利息抵税作用、财务杠杆作用、降低资金成本作用等。但是,如果企业盲目过度的进行负债融资,就会出现负债
摘 要:教材编写遵循大纲,教师教学要依照教材,要忠于教材。新课标教材强调地理思想,注重问题探究,联系现实生活,尝试多种表达,构建了新的体系结构;而且,新课标强调多样化的课程资源,但就学校教育而言,教材依然是其它课程资源无法替代的重要的课程资源。关键词:教师; 新课标; 新课程; 课程资源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
摘 要:一个有智慧的教师十分讲究导课的艺术,善于抓住契机,激发兴趣,精心设问,启发思考,引起学生对新课或新内容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可从三方面着手:一是熏染情境引趣;二是设置悬念激趣;三是留下空白生趣。如果我们时刻把握新课程标准,讲究导课艺术、激发学生兴趣,发挥主体作用,诱发思维灵性,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关键词:导入; 激趣; 设疑; 启思中图分类号:G633.3 文
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质疑,启发形象思维;通过课内外活动,培养创新能力。
伴随全球范围内兴起的审视传统刑事司法体制弊端的思潮,作为旨在全面恢复为犯罪所破坏的多方平衡的刑事和解制度,开始逐步进入人们视野。在较好地弥补传统刑事司法体制固有缺陷
今年上海的头等大事,是办好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实现平安世博,是上海政法战线的首要目标。要将上海的世博会开成一个平安世博需要上海社会各界的努力,其中预防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