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一个班级中, 总有一部分孩子他们既不像优生那样成绩优异、才能出众,也不像学困生那样学习很差、调皮捣蛋。他们既不善于表现自己,也从来不惹事生非,不经意间成了被老师遗忘的角落,处于黑与白之间尴尬的灰色地带,被称为为“灰色儿童”。 植物生长需要四要素:阳光、空气、水、土壤。 我们教育者也要给予这些孩子“成长的四要素”—— 洒一片赏识的“阳光”, 吹一股理解的“空气” ,浇一盆自信的“水” ,创一方锻炼的“土壤”,让“灰色儿童”不再蒙灰,给他们的生命涂抹上亮丽的底色。他们会像珍珠,像金子般发出耀眼的光芒,为我们的校园生活增添一份与众不同的精彩。
关键词:灰色儿童;赏识;理解;自信;锻炼
认识“灰色儿童”,探究灰色之源
“水的状态取决于水的温度,人的状态取决于人心里的温度。”学生也会因气质、性格、性别、爱好、先天环境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而表现出不同的个性。同在一个班集体中,有些孩子聪明活泼、才思敏捷,成绩优秀,特长突出,深受老师的青睐。有的孩子却总是喜欢招惹是非,调皮捣蛋或某方面存在明显不足,成绩一塌糊涂,让老师头痛万分,同样受到了老师的关注。而还有一部分孩子他们既不像优生那样成绩优异、才能出众,也不像差生那样学习很差、调皮捣蛋。他们在各方面都表现平平,相貌、智商、成绩、才艺都显得那样平平常常。他们默默无闻藏在班级的人群中,不善表达,不崭露头角,也不惹事生非,不经意间成了被老师遗忘的角落,处于黑与白之间尴尬的灰色地带,被称为为“灰色儿童”。
走进“灰色世界”,叩开心灵之门
有调查表明,“灰色儿童”都有受老师“冷落、遗忘”的感觉。其实他们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和丰富的情感世界。他们在班级中的虽然表现平平,但心里同样心潮澎湃,渴望得到老师的关心和鼓舞,渴望得到同学们的尊重与信任。可他们常常失望、灰心,甚至绝望。教师对他们漠视的态度,同学对他们的不在乎,孤单失群的“蝌蚪”和“大雁”,仿佛“孤僻、自卑、不合群等”就是他们的标签。这些孩子仿佛蒙上灰尘的珍珠,期待扫却阴霾,享受阳光。他们有着如下的心理特征:
一、腼腆胆怯,不善言词
大部分“灰色儿童”个性心理趋于内向,气质类型也多以粘液质、抑郁质为主。他们大都腼腆胆怯,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当遇到事情必须要发表意见时,特别是在大庭广众之下,他们内心便充满了矛盾,思想斗争激烈,但又常以回避、无言而告终,但是,他们又有着极强的自尊,生怕被看作无能。因此,他们的心理负担较重,若没有外在的因素、力量帮助他们战胜自我,便会更加胆怯,从而走向心理封闭的状态,这将妨碍个性心理的健康发展,甚至对其一生发展都有会产生不良影响。
二、甘于淡泊,缺乏热情
从精神状态看,“灰色儿童”往往缺乏竞争意识,对教学活动和班集体活动缺乏主动参与的热情,即不支持也不反对,消极参与,缺乏激情。竞争心理不强,不能主动地去迎接挑战,把握机遇,对任何事情都仿佛置身事外。
三、不甘现状,期待赏识
“灰色儿童”中的大多数孩子有着正常的智力和认真的学习态度。之所以与优等生形成差距,是因为他们缺少学习目的、动力和毅力,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或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得成绩平平,但他们内心也充满了渴望与期待,希望能参与到班集体的活动中来。课堂上讨论发言,集体活动,同学间的争论他们也都想参与进来,可是苦于没有机会或不知道怎样才能参与进来,期待有人来帮助他们,引导他们。这种情况下,若受到不良因素影响,也极易受引导走向反面。
拭去“灰色之尘”,给予成长要素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这样比喻道:我们试到一个花园里面去看一看,万紫千红,各有它的美丽。那构成花园的伟观的成分,正是各种花草的大不同之处。将这些大不同的花草分别栽种,使它们各得其所,及时发荣滋长,现出一种和谐的气象,令人一进门便感觉到生命的节奏,这便是大同之效。学校是一个“人园”,和花园有相类的意义,当教师的需要有园丁的智慧,让里面的人都能各得其所,现出各人本来之美。
是呀!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灰色儿童”就像百花园中貌不惊人的小花小草,有了他们,百花园才能春光满园。我们要用适宜他们生长的条件来培养他们,与其他学生“争奇斗艳”,我们的“人园”才会呈现出万紫千红的勃勃生机。我们都知道植物生长四要素:阳光、空气、水、土壤。我们教育者要给予这些孩子“成长的四要素”,让“灰色儿童”不再蒙灰,给“灰色儿童”一片亮丽的生命底色。
一、洒一片赏识的“阳光”
没有赏识,就没有成功,就没有了自信和希望。赏识教育的提出者周弘说得好:“教育孩子的奥秘在于时时处处事事在心灵深处相信孩子行。”美国大作家马克·吐温也曾说:“一句赞扬的话,可以使我愉快地生活三个月。”这话并不夸张。人的精神生命确实需要各种知识,而最不可缺少的营养就是被赏识。赏识是人精神生命的阳光、空气和水。学会赏识,我们就会减少抱怨,坚持赏识,我们就能创造奇迹。
(一)捕捉闪光点,等待蜕变
每个孩子都是一块有待雕琢的璞玉,都是一张能画出美丽图画的白纸,在他们的并不惊人的外表下潜藏着耀眼的“闪光点”。即使是“灰色儿童”也是如此。
小女孩金晶是班上一位无人注意也用不着老师费心的乖乖女。但她不太爱说话,学习接受能力也不强,课堂上也从不举手发言,在班里也基本上没什么特别要好的同学,别的小女孩一下课就围成一团叽叽喳喳地说话,她就很安静地坐在位子上做自己的事情。我又和任课老师进行交流,基本上也是说她比较乖巧,很少会被老师批评,也很难得到老师的表扬。
我认真观察她上课、下课、活动。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她特别大方,只要有别的同學向她借东西,她都非常乐意,要知道这对还有“护食”意识的低年级孩子来说是多么难能可贵啊!于是,在每周的总结班会上,我都把她作为典型榜样来大肆称赞,小朋友们都投去羡慕的眼光。刚开始,她被看得还有一点腼腆,同时,我发现当同学遇到困难时,她会主动去询问帮忙了,而不是一直被动地接受。我还发现了这个小女孩打扫卫生特别认真、仔细,每次她扫的那组地都是干干净净的、桌子也都对得非常整齐,于是,每次轮到她扫地,我都让小朋友们去看看她的劳动成果,我发现,每到这时,她都害羞地低下了头,但同时我也看见了她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过了几天,早上我上班的时候吗,老远就听见一个孩子在叫我,一看,原来是金晶和她的妈妈。她妈妈十分高兴地告诉我,最近金晶爱开口说话了,每天都会跟家人说学校里发生的事情,甚至连她的学习积极性都提高了。看到她妈妈开心的神奇,我又夸奖了她一番。也许你想不到,金晶现在是班上的劳动委员了,虽然每次和其他同学或者老师的交流过程中,她还是有一些羞涩,但我知道,她已经在这个集体中找到她的位置了,她已经充满了积极向上的动力了。 (二)点亮尊重的明灯,立赞赏之本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这样的话:“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就是被人赏识的渴望。”尊重每一个学生所思所想,赞赏他们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特别是谨小慎微的“灰色儿童”,教师更是要尊重他们的安静、尊重他们的不善言辞,耐心地倾听他们的诉说。
班里的子静是一个不善言辞、成绩中等的小女孩,她从来没有成为过大家的焦点。有一回我们需要根据文章的内容画一幅画,画上可以有云朵、蓝天、小马、草地等等。我一幅幅地看下去,发现孩子们画得都不错,每样东西都非常形象,白云飘在天空中,小马有的在草地上吃草,有的在奔跑,这一切都似乎非常符合常理。这时,我看到了子静的画,她画上的云朵是粉红色的,她的小马是有翅膀的,正在天上飞呢!这幅出人意料的画让我有了意外的惊喜,我轻声问子静:“你能告诉老师,你的画是什么意思吗?”她一听到我的话,就红了脸,支支吾吾地说:“老师,对不起,我不是故意要画成这样的。”我马上柔声安慰了她,并夸奖她画得很棒。后来,她慢慢地告诉我:因为她觉得粉红色的云比白色的要漂亮得多了,小马只能在地上跑太不过瘾了,如果它能在天上飞,它肯定更開心。知道了她的想法后,我在全班孩子面前表扬了她,并把她的这幅作品展览给全班孩子看,告诉他们天空其实不只有蓝色,云朵也不仅仅只有白色。从那以后,子静变得更爱画画了,她现在甚至还会教其他的小朋友画画。
很多时候,我们不用过多的语言,只要一个微笑,一句赞美,一次点头,一个抚摸,再简单不过,就能让他们感受温暖如春,让他们满怀信心与希望。老师们,请不要吝啬您的赏识与赞扬,给他们创造各种表现、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和平台。让我们打心底里去赏识一个孩子,有意识地夸赞一个孩子,夸到他“灿烂发光”。
二、吹一股理解的“空气”
“灰色儿童”大多数少言寡语而且内心敏感。与这些孩子交谈时,我们要注意态度亲切和蔼、自然诚恳,让他们感受到老师是那样的平易近人的,对他的关心爱护是那样的真诚。
(一)创设轻松环境,畅谈理解之言
因为“灰色儿童”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所以老师们请不要在大庭广众之下批评他们,或在众目睽睽下把他们叫出来谈话;如果办公室里还有别的老师在,也先不找这些孩子谈话。我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采用跟学生聊天的形式,或在校园小径上,或到操场上,或餐厅吃饭时,让他们想什么就说什么。这样,谈话的场合、内容都很随意,学生也能打消顾虑、畅所欲言。在一次又一次的貌似不经意的聊天中,找到他们身上的“亮点”,帮助他们重拾信心。
班上有一个男孩子叫洋洋,是个无人注意,也用不着老师操心的中等生。在课堂上从不主动举手发言,每次在班里抽背轮到他时,他总是支支吾吾、脸红脖子粗的,刚开始我还以为是他没有认真背课文,经过跟该组的组长的沟通,却了解到课文他早已背得滚瓜烂熟,只不过每次在老师面前展示的时候他内心的紧张总是让他说不出话来。有一次午餐后,我看见他独自一人在操场上走着,我叫住了他,他显得很拘谨,我先轻轻拍了拍他的头,然后给他讲了个笑话,这个容易在老师面前紧张的男孩子脸上终于绽开了一丝轻松的微笑,我对他说:“洋洋,你在老师的心目中是一个乖巧懂事的孩子,老师一直都非常喜欢你,你遇到困难,老师也很愿意帮助你,你可以把老师当成你的妈妈,面对老师就像面对自己的妈妈一样,不用紧张。以后,老师再叫到你,你站起来,第一次说一句,第二次说两句---------逐步把问题回答完整,说错说对没关系,你看行吗?--------”就这样,他慢慢地克服了胆怯,能在课堂上回答问题了,甚至遇到不懂时也愿意来问老师了,人精神了,在课下,也能见到他与同学打成一片了。
(二)奠基信任之石,吹动理解之风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语重心长地谈到:“我们手中掌握的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人。我们如同雕刻家雕琢大理石那样在塑造人。只有相信人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教育能手。”信任,是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特别是对于心思细腻敏感的“灰色儿童”来说,教师无条件的信任更是吹往他们内心最温柔的风,他们才会意识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重视、理解,才会感受到他们并没有被遗忘在教室灰暗的角落中,才能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自觉性、自信心和自制力,从内心产生一种向上、向善的动力。
三、浇一盆自信的“水”
对于“灰色儿童”的教育,老师切不可操之过急。对于他们的教育要先降低起点,帮助他们重拾信心,重塑自信。在孩子进步过程中多设阶梯,让孩子跳一跳能摘到桃子。就像辛勤的园丁给花圃里的花儿浇水要适当适宜,给这些孩子要浇一盆自信的水,让他们充分汲取养料,展现自信的风采。
(一)巧设阶梯,创造机会,树立自信。
(1)起点低。要从最基础的做起,按学习目标的最低要求进行设计,基本上都是从识记层次做起,争取每个学生都能起步完成,给他们一个条件和机会,体验成功的喜悦和自信的欢乐。
(2)台阶密。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在难度上要有所提高和深化,但切记一步一个台阶,台阶不要太高,要多而密,难度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里”,使学生不用太费劲就能享受到成功。
(3)坡度小。台阶有了,还必须遵从坡度小的原则,保证绝大部分孩子使用点劲、花点功夫都能上得去,即要提出一些“跳一跳能够得着”的要求。
这些原则,不但要在一节课中遵循,更重要的是在每个“灰色儿童”转型期内都要贯彻实施,给他们创造机会,给他们更多的表扬,鼓励和引导,从而使他们真正树立起自信心。
(二)坚持“三前”,巩固成果,激发热情。
1、练习在前——让他们多接受提问,多读、多练习、多给表现机会。
2、批改在前——逐题、逐句地批,最好是面批,及时批改。
3、辅导在前——辅导学习方法,辅导基本功、陪他们查缺补漏,及时发现他们的要求和意见并给以相应的回应。 四、创一方锻炼的“土壤”
(一)重视环境渗透
“灰色儿童”尽管自己在班级中不善发表意见,更不善组织活动,觉得在集体中无足轻重。但内心却喜爱班集体,也希望能加入集体活动。任何一种情感的付出总希望得到回报,同样他们也希望同学们能非常喜欢自己,注意到自己,老师特别要重视班集体的形成,因为班级是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小社会”,良好的班集体会使学生的思想行为发生很大变化。教师除了要抓住班级的核心骨干,發挥他们作用以外、还应有意识地安排“灰色儿童”做些工作,给他们以表现的舞台,不管大事小事,只要他为集体出了力,都要给予肯定,给予表扬,从而使其也能从中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
(二)开展适宜活动
为了让班级——这个锻炼的“土壤”更加肥沃,使其找到走向成功的阶梯,我还有意识地开展了适合他们,能让他们施展各方面才能的活动。如每学期的写字比赛,一些虽不善表达但写字认真,书写漂亮的“灰色儿童”发现了自己的优点和特长,树立了信心。被评为“小小书法家”后,他们学习更加认真了,人也开朗大方了。一些成绩不好的孩子,在“小小棋圣”争夺赛中脱颖而出,更让同学们刮目相看,他们自己也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他们不是班干部,有的甚至连小组长也不是,但这些曾经被我忽视的“灰色儿童”都品尝到了成功的甘甜,他们看到自己也能成为第一。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我相信,老师平易和善的态度,耐心细致的工作,同学的友情、集体的温暖,这些适宜“灰色儿童”成长的“阳光”、“空气”、“水”、“土壤”一定会让这些不起眼的花朵绚丽绽放 。总有一天,我们的“灰色儿童”不再蒙灰,他们会像珍珠,像金子般发出耀眼的光芒。他们会从阴霾的雨季中走出,溶入多彩的生活,为我们的校园生活增添一份与众不同的精彩。
【参考文献】
[1]陈雪媛;《打造唤醒心灵的德育生活》小学德育 2011年11期
[2]朱晓蔓 梅仲荪著;《儿童情感发展和教育》,《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3]钟启泉 崔允郭 张华主编;《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位孩子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4]罗杰斯;《罗杰斯“学生为中心”教学理论述评》教育科学出版,1999年第10期
[5]朱小蔓;《中国德育》,中国德育杂志社,2008年5月
关键词:灰色儿童;赏识;理解;自信;锻炼
认识“灰色儿童”,探究灰色之源
“水的状态取决于水的温度,人的状态取决于人心里的温度。”学生也会因气质、性格、性别、爱好、先天环境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而表现出不同的个性。同在一个班集体中,有些孩子聪明活泼、才思敏捷,成绩优秀,特长突出,深受老师的青睐。有的孩子却总是喜欢招惹是非,调皮捣蛋或某方面存在明显不足,成绩一塌糊涂,让老师头痛万分,同样受到了老师的关注。而还有一部分孩子他们既不像优生那样成绩优异、才能出众,也不像差生那样学习很差、调皮捣蛋。他们在各方面都表现平平,相貌、智商、成绩、才艺都显得那样平平常常。他们默默无闻藏在班级的人群中,不善表达,不崭露头角,也不惹事生非,不经意间成了被老师遗忘的角落,处于黑与白之间尴尬的灰色地带,被称为为“灰色儿童”。
走进“灰色世界”,叩开心灵之门
有调查表明,“灰色儿童”都有受老师“冷落、遗忘”的感觉。其实他们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和丰富的情感世界。他们在班级中的虽然表现平平,但心里同样心潮澎湃,渴望得到老师的关心和鼓舞,渴望得到同学们的尊重与信任。可他们常常失望、灰心,甚至绝望。教师对他们漠视的态度,同学对他们的不在乎,孤单失群的“蝌蚪”和“大雁”,仿佛“孤僻、自卑、不合群等”就是他们的标签。这些孩子仿佛蒙上灰尘的珍珠,期待扫却阴霾,享受阳光。他们有着如下的心理特征:
一、腼腆胆怯,不善言词
大部分“灰色儿童”个性心理趋于内向,气质类型也多以粘液质、抑郁质为主。他们大都腼腆胆怯,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当遇到事情必须要发表意见时,特别是在大庭广众之下,他们内心便充满了矛盾,思想斗争激烈,但又常以回避、无言而告终,但是,他们又有着极强的自尊,生怕被看作无能。因此,他们的心理负担较重,若没有外在的因素、力量帮助他们战胜自我,便会更加胆怯,从而走向心理封闭的状态,这将妨碍个性心理的健康发展,甚至对其一生发展都有会产生不良影响。
二、甘于淡泊,缺乏热情
从精神状态看,“灰色儿童”往往缺乏竞争意识,对教学活动和班集体活动缺乏主动参与的热情,即不支持也不反对,消极参与,缺乏激情。竞争心理不强,不能主动地去迎接挑战,把握机遇,对任何事情都仿佛置身事外。
三、不甘现状,期待赏识
“灰色儿童”中的大多数孩子有着正常的智力和认真的学习态度。之所以与优等生形成差距,是因为他们缺少学习目的、动力和毅力,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或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得成绩平平,但他们内心也充满了渴望与期待,希望能参与到班集体的活动中来。课堂上讨论发言,集体活动,同学间的争论他们也都想参与进来,可是苦于没有机会或不知道怎样才能参与进来,期待有人来帮助他们,引导他们。这种情况下,若受到不良因素影响,也极易受引导走向反面。
拭去“灰色之尘”,给予成长要素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这样比喻道:我们试到一个花园里面去看一看,万紫千红,各有它的美丽。那构成花园的伟观的成分,正是各种花草的大不同之处。将这些大不同的花草分别栽种,使它们各得其所,及时发荣滋长,现出一种和谐的气象,令人一进门便感觉到生命的节奏,这便是大同之效。学校是一个“人园”,和花园有相类的意义,当教师的需要有园丁的智慧,让里面的人都能各得其所,现出各人本来之美。
是呀!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灰色儿童”就像百花园中貌不惊人的小花小草,有了他们,百花园才能春光满园。我们要用适宜他们生长的条件来培养他们,与其他学生“争奇斗艳”,我们的“人园”才会呈现出万紫千红的勃勃生机。我们都知道植物生长四要素:阳光、空气、水、土壤。我们教育者要给予这些孩子“成长的四要素”,让“灰色儿童”不再蒙灰,给“灰色儿童”一片亮丽的生命底色。
一、洒一片赏识的“阳光”
没有赏识,就没有成功,就没有了自信和希望。赏识教育的提出者周弘说得好:“教育孩子的奥秘在于时时处处事事在心灵深处相信孩子行。”美国大作家马克·吐温也曾说:“一句赞扬的话,可以使我愉快地生活三个月。”这话并不夸张。人的精神生命确实需要各种知识,而最不可缺少的营养就是被赏识。赏识是人精神生命的阳光、空气和水。学会赏识,我们就会减少抱怨,坚持赏识,我们就能创造奇迹。
(一)捕捉闪光点,等待蜕变
每个孩子都是一块有待雕琢的璞玉,都是一张能画出美丽图画的白纸,在他们的并不惊人的外表下潜藏着耀眼的“闪光点”。即使是“灰色儿童”也是如此。
小女孩金晶是班上一位无人注意也用不着老师费心的乖乖女。但她不太爱说话,学习接受能力也不强,课堂上也从不举手发言,在班里也基本上没什么特别要好的同学,别的小女孩一下课就围成一团叽叽喳喳地说话,她就很安静地坐在位子上做自己的事情。我又和任课老师进行交流,基本上也是说她比较乖巧,很少会被老师批评,也很难得到老师的表扬。
我认真观察她上课、下课、活动。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她特别大方,只要有别的同學向她借东西,她都非常乐意,要知道这对还有“护食”意识的低年级孩子来说是多么难能可贵啊!于是,在每周的总结班会上,我都把她作为典型榜样来大肆称赞,小朋友们都投去羡慕的眼光。刚开始,她被看得还有一点腼腆,同时,我发现当同学遇到困难时,她会主动去询问帮忙了,而不是一直被动地接受。我还发现了这个小女孩打扫卫生特别认真、仔细,每次她扫的那组地都是干干净净的、桌子也都对得非常整齐,于是,每次轮到她扫地,我都让小朋友们去看看她的劳动成果,我发现,每到这时,她都害羞地低下了头,但同时我也看见了她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过了几天,早上我上班的时候吗,老远就听见一个孩子在叫我,一看,原来是金晶和她的妈妈。她妈妈十分高兴地告诉我,最近金晶爱开口说话了,每天都会跟家人说学校里发生的事情,甚至连她的学习积极性都提高了。看到她妈妈开心的神奇,我又夸奖了她一番。也许你想不到,金晶现在是班上的劳动委员了,虽然每次和其他同学或者老师的交流过程中,她还是有一些羞涩,但我知道,她已经在这个集体中找到她的位置了,她已经充满了积极向上的动力了。 (二)点亮尊重的明灯,立赞赏之本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这样的话:“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就是被人赏识的渴望。”尊重每一个学生所思所想,赞赏他们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特别是谨小慎微的“灰色儿童”,教师更是要尊重他们的安静、尊重他们的不善言辞,耐心地倾听他们的诉说。
班里的子静是一个不善言辞、成绩中等的小女孩,她从来没有成为过大家的焦点。有一回我们需要根据文章的内容画一幅画,画上可以有云朵、蓝天、小马、草地等等。我一幅幅地看下去,发现孩子们画得都不错,每样东西都非常形象,白云飘在天空中,小马有的在草地上吃草,有的在奔跑,这一切都似乎非常符合常理。这时,我看到了子静的画,她画上的云朵是粉红色的,她的小马是有翅膀的,正在天上飞呢!这幅出人意料的画让我有了意外的惊喜,我轻声问子静:“你能告诉老师,你的画是什么意思吗?”她一听到我的话,就红了脸,支支吾吾地说:“老师,对不起,我不是故意要画成这样的。”我马上柔声安慰了她,并夸奖她画得很棒。后来,她慢慢地告诉我:因为她觉得粉红色的云比白色的要漂亮得多了,小马只能在地上跑太不过瘾了,如果它能在天上飞,它肯定更開心。知道了她的想法后,我在全班孩子面前表扬了她,并把她的这幅作品展览给全班孩子看,告诉他们天空其实不只有蓝色,云朵也不仅仅只有白色。从那以后,子静变得更爱画画了,她现在甚至还会教其他的小朋友画画。
很多时候,我们不用过多的语言,只要一个微笑,一句赞美,一次点头,一个抚摸,再简单不过,就能让他们感受温暖如春,让他们满怀信心与希望。老师们,请不要吝啬您的赏识与赞扬,给他们创造各种表现、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和平台。让我们打心底里去赏识一个孩子,有意识地夸赞一个孩子,夸到他“灿烂发光”。
二、吹一股理解的“空气”
“灰色儿童”大多数少言寡语而且内心敏感。与这些孩子交谈时,我们要注意态度亲切和蔼、自然诚恳,让他们感受到老师是那样的平易近人的,对他的关心爱护是那样的真诚。
(一)创设轻松环境,畅谈理解之言
因为“灰色儿童”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所以老师们请不要在大庭广众之下批评他们,或在众目睽睽下把他们叫出来谈话;如果办公室里还有别的老师在,也先不找这些孩子谈话。我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采用跟学生聊天的形式,或在校园小径上,或到操场上,或餐厅吃饭时,让他们想什么就说什么。这样,谈话的场合、内容都很随意,学生也能打消顾虑、畅所欲言。在一次又一次的貌似不经意的聊天中,找到他们身上的“亮点”,帮助他们重拾信心。
班上有一个男孩子叫洋洋,是个无人注意,也用不着老师操心的中等生。在课堂上从不主动举手发言,每次在班里抽背轮到他时,他总是支支吾吾、脸红脖子粗的,刚开始我还以为是他没有认真背课文,经过跟该组的组长的沟通,却了解到课文他早已背得滚瓜烂熟,只不过每次在老师面前展示的时候他内心的紧张总是让他说不出话来。有一次午餐后,我看见他独自一人在操场上走着,我叫住了他,他显得很拘谨,我先轻轻拍了拍他的头,然后给他讲了个笑话,这个容易在老师面前紧张的男孩子脸上终于绽开了一丝轻松的微笑,我对他说:“洋洋,你在老师的心目中是一个乖巧懂事的孩子,老师一直都非常喜欢你,你遇到困难,老师也很愿意帮助你,你可以把老师当成你的妈妈,面对老师就像面对自己的妈妈一样,不用紧张。以后,老师再叫到你,你站起来,第一次说一句,第二次说两句---------逐步把问题回答完整,说错说对没关系,你看行吗?--------”就这样,他慢慢地克服了胆怯,能在课堂上回答问题了,甚至遇到不懂时也愿意来问老师了,人精神了,在课下,也能见到他与同学打成一片了。
(二)奠基信任之石,吹动理解之风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语重心长地谈到:“我们手中掌握的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人。我们如同雕刻家雕琢大理石那样在塑造人。只有相信人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教育能手。”信任,是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特别是对于心思细腻敏感的“灰色儿童”来说,教师无条件的信任更是吹往他们内心最温柔的风,他们才会意识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重视、理解,才会感受到他们并没有被遗忘在教室灰暗的角落中,才能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自觉性、自信心和自制力,从内心产生一种向上、向善的动力。
三、浇一盆自信的“水”
对于“灰色儿童”的教育,老师切不可操之过急。对于他们的教育要先降低起点,帮助他们重拾信心,重塑自信。在孩子进步过程中多设阶梯,让孩子跳一跳能摘到桃子。就像辛勤的园丁给花圃里的花儿浇水要适当适宜,给这些孩子要浇一盆自信的水,让他们充分汲取养料,展现自信的风采。
(一)巧设阶梯,创造机会,树立自信。
(1)起点低。要从最基础的做起,按学习目标的最低要求进行设计,基本上都是从识记层次做起,争取每个学生都能起步完成,给他们一个条件和机会,体验成功的喜悦和自信的欢乐。
(2)台阶密。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在难度上要有所提高和深化,但切记一步一个台阶,台阶不要太高,要多而密,难度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里”,使学生不用太费劲就能享受到成功。
(3)坡度小。台阶有了,还必须遵从坡度小的原则,保证绝大部分孩子使用点劲、花点功夫都能上得去,即要提出一些“跳一跳能够得着”的要求。
这些原则,不但要在一节课中遵循,更重要的是在每个“灰色儿童”转型期内都要贯彻实施,给他们创造机会,给他们更多的表扬,鼓励和引导,从而使他们真正树立起自信心。
(二)坚持“三前”,巩固成果,激发热情。
1、练习在前——让他们多接受提问,多读、多练习、多给表现机会。
2、批改在前——逐题、逐句地批,最好是面批,及时批改。
3、辅导在前——辅导学习方法,辅导基本功、陪他们查缺补漏,及时发现他们的要求和意见并给以相应的回应。 四、创一方锻炼的“土壤”
(一)重视环境渗透
“灰色儿童”尽管自己在班级中不善发表意见,更不善组织活动,觉得在集体中无足轻重。但内心却喜爱班集体,也希望能加入集体活动。任何一种情感的付出总希望得到回报,同样他们也希望同学们能非常喜欢自己,注意到自己,老师特别要重视班集体的形成,因为班级是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小社会”,良好的班集体会使学生的思想行为发生很大变化。教师除了要抓住班级的核心骨干,發挥他们作用以外、还应有意识地安排“灰色儿童”做些工作,给他们以表现的舞台,不管大事小事,只要他为集体出了力,都要给予肯定,给予表扬,从而使其也能从中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
(二)开展适宜活动
为了让班级——这个锻炼的“土壤”更加肥沃,使其找到走向成功的阶梯,我还有意识地开展了适合他们,能让他们施展各方面才能的活动。如每学期的写字比赛,一些虽不善表达但写字认真,书写漂亮的“灰色儿童”发现了自己的优点和特长,树立了信心。被评为“小小书法家”后,他们学习更加认真了,人也开朗大方了。一些成绩不好的孩子,在“小小棋圣”争夺赛中脱颖而出,更让同学们刮目相看,他们自己也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他们不是班干部,有的甚至连小组长也不是,但这些曾经被我忽视的“灰色儿童”都品尝到了成功的甘甜,他们看到自己也能成为第一。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我相信,老师平易和善的态度,耐心细致的工作,同学的友情、集体的温暖,这些适宜“灰色儿童”成长的“阳光”、“空气”、“水”、“土壤”一定会让这些不起眼的花朵绚丽绽放 。总有一天,我们的“灰色儿童”不再蒙灰,他们会像珍珠,像金子般发出耀眼的光芒。他们会从阴霾的雨季中走出,溶入多彩的生活,为我们的校园生活增添一份与众不同的精彩。
【参考文献】
[1]陈雪媛;《打造唤醒心灵的德育生活》小学德育 2011年11期
[2]朱晓蔓 梅仲荪著;《儿童情感发展和教育》,《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3]钟启泉 崔允郭 张华主编;《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位孩子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4]罗杰斯;《罗杰斯“学生为中心”教学理论述评》教育科学出版,1999年第10期
[5]朱小蔓;《中国德育》,中国德育杂志社,2008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