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业4.0”技术落地的关键之一是制造业的变革和发展,这决定了“中国制造2025”的含金量。
从德国提出的“工业4.0”到美国主张的“工业互联网”,要素之一就是实现从虚拟到现实的互联,实现人、机、物的融合,它将触发工业领域的生产力变革,将使得人类在工业领域能够实现无所不在的信息监视和精确控制,从而真正实现人类对复杂系统的全面管理。
2015年是实施“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第一年,也是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公司成立的第20个年头。2015年也是华章IT图书热点和畅销书频出的一年。“中国制造2025”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但目前国内制造业水平与德国等世界高端制造业强国还有明显差距。“工业4.0”技术落地的关键之一是制造业的变革和发展,这决定了“中国制造2025”的含金量。身为机工社华章公司计算机出版中心副总编的王颖,负责智能制造图书出版,并策划出版了“工业4.0”落地图书,给关注和实践“工业4.0”的国内企业领导、CTO、实施工程师等以参考和指导,推动“中国制造2025”的落地和实现,以下是她对工业4.0的一些观点。
观点一:
“工业4.0”,正在发生的未来
互联网的迅猛浪潮促使IT时代跃变到了“互联网 ”时代,使得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不仅是单纯的技术,更具有了社会属性,成为了社会的核心理念。“互联网 ”概念融入不同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已踏上征程,“工业4.0”便是正在发生的未来。
关键词之一:产业升级
1.模式升级
“工业4.0”是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发展到新阶段而产生的新的工业发展模式。“工业4.0”要实现由集中式控制向分散式增强型控制的基本模式的转变,以建立个性化和数字化的产品与服务的生产模式。在这种模式中,传统的行业界限将消失,并会产生各种新的活动领域和合作形式。
2.技术升级
“工业4.0”本质是企业技术升级,提高企业、行业的整体效率和竞争力。大数据、云计算以及物联网等新技术都会应用到“工业4.0”当中,再结合机器人技术和3D打印为代表的数字化制造技术、人机交互技术,最终形成智能化生产过程控制系统。
3.系统升级
“工业4.0”要实现的是企业生产系统与IT系统深度融合,将企业内的IT系统以及数控机床、机器人等数字化生产设备进行全面集成,建立一个高度集成化的系统,为智能工厂中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个性化制造提供支撑。
关键词之二:企业转型
1.互联互通
“工业4.0”的重点是网络分布式生产设施的实现 ,指将生产所用的生产设施,如机床、热处理设备、机器人、AGV、测量测试等各种数字化设备进行互联互通和智能化的管理,实现信息技术与物理设施的深度融合,最终实现供应商与采购商、产品与客户、工厂和生产线、设备与系统的互联互通。
2.无缝集成
《中国制造2025》提出,要加快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系统的推广应用,促进集团管控、设计与制造、产供销一体、业务和财务衔接等关键环节集成,实现智能管控,并将企业内部所有的生产、运营、管理、流程信息无缝链接。
3.个性定制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认为:数字化生产为制造商提供了至关重要的灵活性,并带来更高的生产效率。网络化生产系统利用数据流对生产进行控制和优化,使小批量制造和定制生产成为可能。个性化定制是“工业4.0”的特征之一,是实现从用户到产品研发、供应商、供应链全流程整合,以及生产、出库、配送等整个过程用户全流程透明可视和云跟踪,从而最终实现用户的个性化定制需求。
关键词三:实现路径
当前智能机器人、传感器、数据存储和计算智能技术实现突破,通过工业互联网将供应链、生产过程和仓储物流智能连接,从而实现智能生产的供应和仓储成本较小化、生产过程全自动智能化、需求增长多元化和产品个性化。
“工业4.0”将通过智能嵌入式技术、网络技术、云数据中心和安全数据交换,实现多个设备之间、多个工厂之间的协作,从而实现产业集群,以集群化的优势去提升企业竞争力,实现传统制造企业转型为“产业高度相关、工业服务体系完善”的新型制造业。
观点二:
“工业4.0”落地——智能制造
2015年5月19日,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这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视制造业为立国之本、强国之基的中国,将振兴制造业的战线延伸至2025年,一股以“智能制造”为核心驱动的变革力量正在本土酝酿。
德国学术界和产业界认为,“工业4.0”是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或革命性的生产方法。该战略旨在通过充分利用信息通讯技术和网络空间虚拟系统—信息物理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相结合的手段,将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工业4.0”主要分为两大主题,一是“智能工厂”,重点研究智能化生产系统及过程,以及网络化分布式生产设施的实现;二是“智能生产”,主要涉及整个企业的生产物流管理、人机互动以及3D技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等。该计划将特别注重吸引中小企业参与,力图使中小企业成为新一代智能化生产技术的使用者和受益者,同时也成为先进工业生产技术的创造者和供应者。
作为一名图书出版人,王颖副编审不仅图书出版业务精湛,还具备敏锐捕捉图书市场需求、洞察技术热点和国家重点行动纲领的能力,更具有良好的社会活动能力,结识行业专家,培养了一批学识渊博、创新改革的优秀作者。王颖副编审从事图书出版20载,规划、策划出版的图书推动了技术发展,在专业图书领域有较高的影响力。正是具备这样的突出业务能力,她着眼于中国参与全球制造业新格局的塑造,策划并任责任编辑的《工业4.0实战:装备制造业数字化之道》, 分享了西门子自身在 “工业4.0”领域的实践经验和关键技术。该书阐述了西门子公司在“愿景2020”战略指导下,专注于电气化、自动化和数字化三大领域,如何在德国“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进程中扮演实施落地的角色,同时,西门子自身是一个制造业公司,全球拥有约300家工厂,在中国、德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广泛实践产品/工厂全生命周期的精益求精,书中详细阐述了西门子工业自动化产品德国安倍格 中国成都数字化工厂的解决方案。该书描述的“工业4.0实战”为我们描绘了宏大的愿景——实现网络化、智能化、自组织、个性化生产模式,明确了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方向,为我国实现“工业4.0”指明了方向,是企业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实践指南。
从德国提出的“工业4.0”到美国主张的“工业互联网”,要素之一就是实现从虚拟到现实的互联,实现人、机、物的融合,它将触发工业领域的生产力变革,将使得人类在工业领域能够实现无所不在的信息监视和精确控制,从而真正实现人类对复杂系统的全面管理。
2015年是实施“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第一年,也是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公司成立的第20个年头。2015年也是华章IT图书热点和畅销书频出的一年。“中国制造2025”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但目前国内制造业水平与德国等世界高端制造业强国还有明显差距。“工业4.0”技术落地的关键之一是制造业的变革和发展,这决定了“中国制造2025”的含金量。身为机工社华章公司计算机出版中心副总编的王颖,负责智能制造图书出版,并策划出版了“工业4.0”落地图书,给关注和实践“工业4.0”的国内企业领导、CTO、实施工程师等以参考和指导,推动“中国制造2025”的落地和实现,以下是她对工业4.0的一些观点。
观点一:
“工业4.0”,正在发生的未来
互联网的迅猛浪潮促使IT时代跃变到了“互联网 ”时代,使得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不仅是单纯的技术,更具有了社会属性,成为了社会的核心理念。“互联网 ”概念融入不同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已踏上征程,“工业4.0”便是正在发生的未来。
关键词之一:产业升级
1.模式升级
“工业4.0”是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发展到新阶段而产生的新的工业发展模式。“工业4.0”要实现由集中式控制向分散式增强型控制的基本模式的转变,以建立个性化和数字化的产品与服务的生产模式。在这种模式中,传统的行业界限将消失,并会产生各种新的活动领域和合作形式。
2.技术升级
“工业4.0”本质是企业技术升级,提高企业、行业的整体效率和竞争力。大数据、云计算以及物联网等新技术都会应用到“工业4.0”当中,再结合机器人技术和3D打印为代表的数字化制造技术、人机交互技术,最终形成智能化生产过程控制系统。
3.系统升级
“工业4.0”要实现的是企业生产系统与IT系统深度融合,将企业内的IT系统以及数控机床、机器人等数字化生产设备进行全面集成,建立一个高度集成化的系统,为智能工厂中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个性化制造提供支撑。
关键词之二:企业转型
1.互联互通
“工业4.0”的重点是网络分布式生产设施的实现 ,指将生产所用的生产设施,如机床、热处理设备、机器人、AGV、测量测试等各种数字化设备进行互联互通和智能化的管理,实现信息技术与物理设施的深度融合,最终实现供应商与采购商、产品与客户、工厂和生产线、设备与系统的互联互通。
2.无缝集成
《中国制造2025》提出,要加快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系统的推广应用,促进集团管控、设计与制造、产供销一体、业务和财务衔接等关键环节集成,实现智能管控,并将企业内部所有的生产、运营、管理、流程信息无缝链接。
3.个性定制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认为:数字化生产为制造商提供了至关重要的灵活性,并带来更高的生产效率。网络化生产系统利用数据流对生产进行控制和优化,使小批量制造和定制生产成为可能。个性化定制是“工业4.0”的特征之一,是实现从用户到产品研发、供应商、供应链全流程整合,以及生产、出库、配送等整个过程用户全流程透明可视和云跟踪,从而最终实现用户的个性化定制需求。
关键词三:实现路径
当前智能机器人、传感器、数据存储和计算智能技术实现突破,通过工业互联网将供应链、生产过程和仓储物流智能连接,从而实现智能生产的供应和仓储成本较小化、生产过程全自动智能化、需求增长多元化和产品个性化。
“工业4.0”将通过智能嵌入式技术、网络技术、云数据中心和安全数据交换,实现多个设备之间、多个工厂之间的协作,从而实现产业集群,以集群化的优势去提升企业竞争力,实现传统制造企业转型为“产业高度相关、工业服务体系完善”的新型制造业。
观点二:
“工业4.0”落地——智能制造
2015年5月19日,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这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视制造业为立国之本、强国之基的中国,将振兴制造业的战线延伸至2025年,一股以“智能制造”为核心驱动的变革力量正在本土酝酿。
德国学术界和产业界认为,“工业4.0”是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或革命性的生产方法。该战略旨在通过充分利用信息通讯技术和网络空间虚拟系统—信息物理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相结合的手段,将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工业4.0”主要分为两大主题,一是“智能工厂”,重点研究智能化生产系统及过程,以及网络化分布式生产设施的实现;二是“智能生产”,主要涉及整个企业的生产物流管理、人机互动以及3D技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等。该计划将特别注重吸引中小企业参与,力图使中小企业成为新一代智能化生产技术的使用者和受益者,同时也成为先进工业生产技术的创造者和供应者。
作为一名图书出版人,王颖副编审不仅图书出版业务精湛,还具备敏锐捕捉图书市场需求、洞察技术热点和国家重点行动纲领的能力,更具有良好的社会活动能力,结识行业专家,培养了一批学识渊博、创新改革的优秀作者。王颖副编审从事图书出版20载,规划、策划出版的图书推动了技术发展,在专业图书领域有较高的影响力。正是具备这样的突出业务能力,她着眼于中国参与全球制造业新格局的塑造,策划并任责任编辑的《工业4.0实战:装备制造业数字化之道》, 分享了西门子自身在 “工业4.0”领域的实践经验和关键技术。该书阐述了西门子公司在“愿景2020”战略指导下,专注于电气化、自动化和数字化三大领域,如何在德国“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进程中扮演实施落地的角色,同时,西门子自身是一个制造业公司,全球拥有约300家工厂,在中国、德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广泛实践产品/工厂全生命周期的精益求精,书中详细阐述了西门子工业自动化产品德国安倍格 中国成都数字化工厂的解决方案。该书描述的“工业4.0实战”为我们描绘了宏大的愿景——实现网络化、智能化、自组织、个性化生产模式,明确了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方向,为我国实现“工业4.0”指明了方向,是企业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实践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