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是一门实用的学科,它与数学、物理学等学科共同成为当代自然科学迅猛发展的基础。而往往学生反映化学知识太多、太难记,记住后也容易忘记,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怎样帮助学生提高记忆效率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其一是加强实验教学、直观教学,做到名实互现、名实结合,尽最大努力加深化学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印迹的深度,提高记忆效果;其二是掌握学生的遗忘规律,帮助学生与遗忘做斗争。
一、加强实验教学、直观教学,做到名实互现、名实结合
初中生的抽象思维和想象力较之小学生有了较大的发展,他们已经不满足于单纯从老师讲授中获得知识,还爱独立思考,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在教学中,利用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循循善诱,解难答疑,对提高记忆效果有很大的帮助。
1、加强实验教学,以各种奇异的化学现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记忆。
生动直观的实验,对学生有很大的魅力,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如讲授“分子和原子”这一内容时,开始就演示实验,将分别装有浓氨水和无色酚酞试液的两个小烧杯用一个大烧杯罩住,让学生观察几分钟,滴有无色酚酞试液的烧杯变成了红色。这时提出问题:为什么滴有无色酚酞试液的烧杯中的溶液变红了呢?这个实验及这个问题,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这时再讲解新课,学习新知识便成了学生的迫切要求,学生听讲有目的,对教材内容自然印象深刻。
2、利用教具直观形象教学,做到名实互现、名实结合,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增强记忆。
初中化学的概念、理论,涉及到微观粒子的结构、组成、运动和变化,它与宏观形象或事实有质的不同,是更为抽象而难于理解的。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会有较深刻的记忆,在教学中,科学地把一些概念、理论形象化,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提高记忆效果。如讲“碳的单质:金刚石和石墨”时,出示金刚石和石墨的结构模型,学生一目了然,印迹深刻。
3、把理解记忆和机械记忆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记忆效率。
如对一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教学,先复习氢气和碳的化学性质,再讲解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即它们都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这样既复习了氢气和碳的化学性质,又加深了对一氧化碳化学性质的理解,增强了记忆效果,同时掌握了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4、分析对比,综合归纳,简化记忆。
比较是确定现实现象异同的一种思维过程,从比较中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突出矛盾的特殊性。比较又是概括的前提,只有通过比较,才能确定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把这些事物联合为一组进行概括。在教学中,应用分析对比、综合归纳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简化记忆。如: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教学,要求学生将已学过的实验室制氢气和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原理、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气体发生装置、气体收集装置进行比较。实验室制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氢气、室验室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氧气,从反应原理和反应物的状态来分析,它们都是固体与固体反应,从反应条件来分析,它们都不需要加热,那么所选取的发生装置是相同的,即可用同一套装置来制取这三种气体。从气体的收集装置来分析,由于氢气和氧气都难以溶于水,可采取排水法收集,而二氧化碳易溶于水,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因此它们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经过这样的对比分析和归纳,简化了学生的记忆,学生不仅能记住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方法,还能巩固对实验室制氧气和氢气方法的记忆,克服了学生靠死记硬背来学习化学的弊端。
二、掌握遗忘规律,帮助学生与遗忘作斗争
记忆的大敌是遗忘。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对遗忘现象作了系统的实验研究,他的研究结果以著名的“遗忘曲线”表明了遗忘发展的一条规律,即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依此规律,教学中可采取如下措施帮助学生与遗忘作斗争:
1、组织有效的复习。
(1)及时复习。教师要抓好新课前的复习提问。提问的目的首先是减少学生的遗忘,巩固学生的记忆;其次是对为新课扫平道路。学生平时不复习,临考前“开夜车”和“加班加点”不符合记忆规律的。
(2)分散复习。教学中要利用一切机会抓好平时复习、阶段复习、期末复习。
(3)注意复习方法。复习要避免机械重复,每次复习都应给以新的信息,提出新的理解要求,激起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知识。
2、排除各种干扰因素。
由于干扰而产生的临时遗忘是常见的。如:学生考试时,因为紧张,本来记住的内容,一时怎么也回忆不起来,越急越想不起来,这就是一种情绪干扰。为了排除干扰,平时要注意教给学生一些方法,如考前的临场指导就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3、经常运用学过的知识、技能。
根据对遗忘规律的研究,已经贮存的知识信息,若不反复运用、强化信息的痕迹,将会自动丧失而使得到的知识流失。所以在教学中要经常有计划、有目的地让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技能解决问题,如有代表性地让学生做些上节、上章以至上册的习题,增加一定数量的综合题,可多次刺激,强化记忆,减少遗忘。
总之,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记忆效果,教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要方法得当,通过培养和训练,并长期坚持,学生的记忆效率是一定能够加强的。
一、加强实验教学、直观教学,做到名实互现、名实结合
初中生的抽象思维和想象力较之小学生有了较大的发展,他们已经不满足于单纯从老师讲授中获得知识,还爱独立思考,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在教学中,利用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循循善诱,解难答疑,对提高记忆效果有很大的帮助。
1、加强实验教学,以各种奇异的化学现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记忆。
生动直观的实验,对学生有很大的魅力,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如讲授“分子和原子”这一内容时,开始就演示实验,将分别装有浓氨水和无色酚酞试液的两个小烧杯用一个大烧杯罩住,让学生观察几分钟,滴有无色酚酞试液的烧杯变成了红色。这时提出问题:为什么滴有无色酚酞试液的烧杯中的溶液变红了呢?这个实验及这个问题,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这时再讲解新课,学习新知识便成了学生的迫切要求,学生听讲有目的,对教材内容自然印象深刻。
2、利用教具直观形象教学,做到名实互现、名实结合,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增强记忆。
初中化学的概念、理论,涉及到微观粒子的结构、组成、运动和变化,它与宏观形象或事实有质的不同,是更为抽象而难于理解的。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会有较深刻的记忆,在教学中,科学地把一些概念、理论形象化,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提高记忆效果。如讲“碳的单质:金刚石和石墨”时,出示金刚石和石墨的结构模型,学生一目了然,印迹深刻。
3、把理解记忆和机械记忆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记忆效率。
如对一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教学,先复习氢气和碳的化学性质,再讲解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即它们都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这样既复习了氢气和碳的化学性质,又加深了对一氧化碳化学性质的理解,增强了记忆效果,同时掌握了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4、分析对比,综合归纳,简化记忆。
比较是确定现实现象异同的一种思维过程,从比较中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突出矛盾的特殊性。比较又是概括的前提,只有通过比较,才能确定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把这些事物联合为一组进行概括。在教学中,应用分析对比、综合归纳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简化记忆。如: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教学,要求学生将已学过的实验室制氢气和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原理、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气体发生装置、气体收集装置进行比较。实验室制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氢气、室验室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氧气,从反应原理和反应物的状态来分析,它们都是固体与固体反应,从反应条件来分析,它们都不需要加热,那么所选取的发生装置是相同的,即可用同一套装置来制取这三种气体。从气体的收集装置来分析,由于氢气和氧气都难以溶于水,可采取排水法收集,而二氧化碳易溶于水,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因此它们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经过这样的对比分析和归纳,简化了学生的记忆,学生不仅能记住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方法,还能巩固对实验室制氧气和氢气方法的记忆,克服了学生靠死记硬背来学习化学的弊端。
二、掌握遗忘规律,帮助学生与遗忘作斗争
记忆的大敌是遗忘。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对遗忘现象作了系统的实验研究,他的研究结果以著名的“遗忘曲线”表明了遗忘发展的一条规律,即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依此规律,教学中可采取如下措施帮助学生与遗忘作斗争:
1、组织有效的复习。
(1)及时复习。教师要抓好新课前的复习提问。提问的目的首先是减少学生的遗忘,巩固学生的记忆;其次是对为新课扫平道路。学生平时不复习,临考前“开夜车”和“加班加点”不符合记忆规律的。
(2)分散复习。教学中要利用一切机会抓好平时复习、阶段复习、期末复习。
(3)注意复习方法。复习要避免机械重复,每次复习都应给以新的信息,提出新的理解要求,激起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知识。
2、排除各种干扰因素。
由于干扰而产生的临时遗忘是常见的。如:学生考试时,因为紧张,本来记住的内容,一时怎么也回忆不起来,越急越想不起来,这就是一种情绪干扰。为了排除干扰,平时要注意教给学生一些方法,如考前的临场指导就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3、经常运用学过的知识、技能。
根据对遗忘规律的研究,已经贮存的知识信息,若不反复运用、强化信息的痕迹,将会自动丧失而使得到的知识流失。所以在教学中要经常有计划、有目的地让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技能解决问题,如有代表性地让学生做些上节、上章以至上册的习题,增加一定数量的综合题,可多次刺激,强化记忆,减少遗忘。
总之,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记忆效果,教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要方法得当,通过培养和训练,并长期坚持,学生的记忆效率是一定能够加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