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某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的施工监理控制

来源 :建筑科技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ay65430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工程实例,结合高层建筑施工特点,简要介绍监理在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中的方案选择和审核,重点对梁式转换层施工的三大分项(模板工程、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进行了分析探讨,以供同行们参考。
  【关键词】结构转换层;支撑体系;混凝土;模板;钢筋;施工技术;质量监理
  1. 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建设中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加,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由于跨度大且承受的竖向荷载很大,致使其构件截面尺寸高而大,连续施工强度大,施工过程复杂。现以本人担任总监理工程师的某高层商住综合楼为例,谈谈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大梁的施工质量监控控制要点。
  2. 工程概况
  某大厦为一高层商住综合楼,建筑总面积25680m2。地下2 层,地上17 层。1~4层为框架结构商业用房,层高4.8m;5层为结构转换层,层高4.8 m;6层以上为剪力墙结构住宅,标准层高2.8 m。转换层为梁式结构,施工荷载大梁截面尺寸为1200 mm ×2500 mm, 板厚250 mm,裙房屋面板厚为150 mm。
  3. 施工方案选择
  由于本工程转换层大梁截面尺寸达1200 mm ×2500mm,自重达7.5 t/m,施工时加上模板自重及施工活荷载,合计线荷载接近80 KN /m。下部楼盖(即5层楼盖)难以直接承受施工荷载,必须采取措施解决荷载的安全传递问题。另外,转换层大梁属超长大体积混凝土梁,极易产生收缩裂缝和温度裂缝,必须采取措施予以控制。
  根据以往工程施工经验,转换层大梁一般有通天支撑一次支模浇筑法、埋设型钢桁架加强模板法和分层浇筑迭合成型法等3种支模方案可供选择。
  3.1通天支撑法。
  通天支撑一次支模浇筑法是将施工过程中转换层大梁自重等荷载通过支撑层向下传递,直到地下室底板传给地基。本工程从转换层梁底(相对标高24.000 m)到負二层地下室底板面(相对标高- 9.6 m),支撑高度达33.6 m, 需要大量的模板及支撑材料,费工费料且受力不明确。
  3.2埋设钢桁架加强模板法。
  采用在转换层大梁中埋设型钢桁架,将型钢桁架与模板连为一体,以承受全部大梁自重及施工荷载,大梁一次浇筑成型。此方案与通天支撑法相比,可节省大量的支撑材料,但型钢桁架埋于混凝土中, 一次耗钢量大,不经济。
  3.3分层浇筑迭合成型法。
  (1)将大梁分2~3层浇筑迭合成型。此方案应用迭合梁的原理,将梁沿水平方向分2~3层浇筑,待下层混凝土达到70%的设计强度后浇筑其上一层混凝土。利用浇筑第一层混凝土形成的梁支承第二层混凝土的自重及施工荷载;利用下两层已浇筑的混凝土形成的迭合梁支承第三层混凝土的自重及施工荷载。梁下模板的支撑仅需考虑第一层混凝土自重及施工荷载,可节省大量的模板及支撑材料。同时,混凝土分层浇筑,每层混凝土体积大大减少,对于控制转换层大梁大体积混凝土收缩裂缝和温度裂缝是非常有利的。
  (2)以上3个方案,分层浇筑迭合成型法最经济且施工方便,在与设计沟通后确定按第3方案分2层进行施工。为确保下部楼盖(即5层楼盖)能够承受转换层施工时的荷载,对4层和5层楼盖进行顶撑加强。
  (3)当然,我们也注意到,分层浇筑迭合成型法也不是十全十美的: 分层浇筑可能引起的永久性的附加应力以及分层浇筑形成的施工缝对梁的整体性的影响; 先浇筑的下层混凝土结构在上层混凝土浇筑时将作为承重结构。而迭合面处位于梁腹,设计未考虑受力钢筋,要求施工单位在根据实际计算的内力情况验算其负弯矩,在征得设计认可的情况下进行增设负弯距钢筋来保证结构有完整的承载力。
  4. 施工质量监理控制要点
  4.1模板工程。
  4.1.1支模体系复核。
  (1)对施工单位按分层浇筑迭合成型法设计的支模体系,监理工程师必须对其计算过程进行复核。包括梁底模、侧模的强度及变形,竖档及搁栅的强度及变形,梁底支撑杆件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验算,必须全部符合要求才能保证模板体系的正常使用和施工安全。
  (2)搭设模板支撑时,要求上、下层支撑在同一位置,以保证荷载的正常传递,同时应确定合理的拆除支撑的次序,使施工阶段结构受力达到最小。
  4.1.2模板施工质量监控。
  (1)加强对支撑系统的检查,将其作为转换层施工的一个关键工序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支撑系统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加强模板安装质量的监督和控制,确保其可靠性(不变形)和严密性(不漏浆)。
  (2)转换层大梁跨度较大,最大跨度为9.9 m,按规范要求,跨度超过4 m 应起拱1/1000~3/1000。考虑到大梁采用分层迭合法施工,梁底模按2/1000起拱。
  (3)为保证转换层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转换层混凝土强度达到100%之前,4层和5层楼盖下的加强支撑均不得拆除。转换层大梁底模须待同条件养护的混凝土试块强度达到100%设计强度后方可拆除。
  4.2钢筋工程。
  转换层的跨度和承受的荷载很大,其配筋较多,而且钢筋骨架的高度较高,施工时应采取措施保证钢筋骨架的稳定和便于钢筋的布置。
  4.2.1钢筋绑扎安装顺序。
  (1)为了配合转换层大梁混凝土的分两层浇捣,钢筋相应从底部开始分层绑扎安装。在底模铺好后,先绑扎转换梁底部的钢筋。为了不互相干扰,底部钢筋与箍筋分批穿插协调安装绑扎,在底部箍筋穿插到位后,再立起箍筋。从第二层底筋起,在每跨梁内用两根短钢管找好标高,扣接在两侧支撑架上,作为钢筋的临时支托,待校正钢筋位置、焊好支架后,拆去短钢管。按此顺序自下而上逐层放置和绑扎水平钢筋及S形拉筋。
  (2)当钢筋绑扎至叠合面时,用钢筋支架将叠合面附加筋固定,同时按1.3 m 梁高加设与大梁同规格同间距的箍筋,使叠合面处箍筋封闭。叠合面以上的钢筋待下层混凝土浇筑后再穿入箍筋内定位并固定。   4.2.2迭合面及保护层处理。
  为保证分层浇筑混凝土的质量,减少冲剪力,在迭合面用长1.5 m、直径12 mm、间距200 mm的插筋呈梅花形布置(有箍筋处此筋取消),保证结构整体性能不受混凝土分层浇筑的影响。所有主筋、分层之间及保护层每隔1 m 用长1200 mm 直径25 mm 钢筋作垫铁,以保证钢筋竖向间距准确。
  4.2.3转换层上剪力墙预留插筋的定位控制。
  转换层上部为标准层住宅,其构件的截面尺寸都比轉换层构件截面尺寸小,预留插筋位置准确是控制上层轴线的关键。现场监理对施工单位放线人员通过各构件的控制线确定的预留插筋位置进行复核,并用红油漆标识,确认后由班组按设计要求布置预留插筋。检查无误后, 插筋用点焊固定在梁钢筋上,预留插筋上部必须绑扎三道水平筋,以增强其整体性。插筋预留完毕后,进行通线检查,根据设计图检查各开间、门、窗洞口的相对位置,确保正确无误。
  4.3混凝土工程。
  4.3.1混凝土强度等级及配合比。
  本工程结构转换层的柱、梁、板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45。因支撑大梁的柱及转换大梁钢筋非常密集,振捣困难,稍有疏忽就容易造成混凝土不密实,甚至造成蜂窝、孔洞、露筋等质量问题。采用5~30 mm 粒径较小粗集料,流动性较大,具有自密实特性的商品混凝土,直接泵送至工作面。尽管分两层浇筑混凝土可减小混凝土内外温差,但混凝土即使在没有内外温差的情况下仍有可能由于凝结过程中产生的收缩而开裂。为此,我们采取在混凝土中掺入适量AEA 膨胀剂和缓凝剂的办法,这样既可补偿混凝土的收缩,同时又能减少综合温差,有效地防止了大体积混凝土的开裂。
  4.3.2混凝土浇筑。
  转换层大梁的钢筋密集,特别是梁柱节点处密度更大,在混凝土振捣时应注意分层捣实,避免过振、漏振。当钢筋较密、振动棒不能插入振动时,应由工人用钢纤仔细插捣,确保混凝土的密实性。在泵送混凝土开始时, 用相同成份和比例的水泥砂浆润滑泵管以保证泵送混凝土输送正常。为防止管道堵塞,泵送混凝土时先慢后快,最长时间不得超过20m in泵送一次。大梁混凝土浇筑时采用两台泵机,从两端同时向中间浇捣,这样使大梁受力均衡。第二次浇捣上层混凝土时,必须等第一次混凝土强度达到75%时再与楼板一起浇筑,浇筑前迭合面必须按施工缝进行处理。
  4.3.3迭合面施工缝处理。
  转换层大梁分两层浇筑形成的迭合面,按现行的混凝土工程质量验收规范关于施工缝表面混凝土的处理要求来进行处理。即将迭合面表面混凝土凿毛并冲洗干净,形成粗糙面,与梁中原有的箍筋和迭合面插筋共同抵抗迭合面上的剪应力,保证迭合面的抗剪强度。
  4.3.4混凝土测温与养护。
  (1)转换层梁属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及完成后应加强温度监控。当混凝土内部温度与底面或表面温度差超过25℃时, 及时采取降温、升温措施。
  (2)在混凝土泵送之前应指派专人对混凝土拌合物的塌落度进行检测。在梁、板混凝土浇筑完毕,二次收面后,应立即用塑料薄膜覆盖,其上再覆盖麻袋或草垫, 指派专人定期浇水,保证混凝土表面湿润,养护时间不小于14 d。
  5. 结束语
  本工程所采用的分层浇筑迭合成型法对梁式转换层施工,保证了转换层的支模系统稳定可靠,混凝土温差控制严密、无裂纹产生,确保了工程质量,加快了施工工期,而且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GB50010- 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
  [2]杨嗣信,胡世德,高层建筑施工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3]李国强,戴振国.高层建筑设计与施工问答[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1.
  [文章编号]1006-7619(2013)10-08-870
  [作者简介] 叶红军(1967.11-),男,学历:大专学历,职称:工程师,1989.7毕业于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工系城镇建设专业毕业。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针对某水库电站正常蓄水位拟定了不同方案,通过从上下游梯级水位合理衔接、电站电能指标、水库淹没及移民安置难度、环境影响、地形地质和工程建设技术条件、工程投资、工程经济性等方面综合分析,提出推荐方案。  【关键词】电站;正常蓄水位;论证  1. 工程概况  某水电站位于k河出山口段,为梯级规划的第二级电站,采用堤坝式开发,是水电规划推荐的近期工程。工程开发任务为发电,上游D水电站投入运行后
期刊
【摘要】植被根系长度是分析影响边坡稳定性的一项重要因素。本文将通过运用FLAC3D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在不同根系长度下,岩质高陡边坡的安全稳定系数,最终得出相应植被根系对于高陡性岩质边坡的加固效应。  【关键词】岩质高陡边坡;根系长度;安全系数;数值模拟  1.引言  锚杆——土工网垫喷播生态护坡技术作为复合型生态防护结构技术一种,其受到的影响因素也是多样化,其中植被根系的长度对于高陡型岩质边坡
期刊
【摘 要】本文对煤矿生产机械设备的使用、维护和管理进行了重点论述,对我矿机械设备管理起到了指导作用。  【关键词】机械设备;使用维护;管理作用  1. 前言  随着煤矿生产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对机械设备的使用、维护和管理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设备的运行状况直接影响着煤矿的安全生产工作。设备运行正常,对矿井的原煤产量和效益得到了提高,对安全生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 机械设备运行情况  在日常检查
期刊
【摘 要】绿色地产是未来房地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有限的生态资源条件下,满足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居住环境、保护自然生态等各类目标,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是实现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在绿色地产的理念下建立针对企业自身特点的战略,才能赢得竞争优势从而实现企业的基业常青。  【关键词】绿色地产;战略管理;差异化;成本  1. 绿色建筑的内涵  (1)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生命周期内,包括由建材生产到建
期刊
【摘 要】当前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已经逐步建立起来并且正在迅速发展,大中型国企正面临转换机制,把企业推向市场,其目的在于增强企业活力,增强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的能力。同样,作为建筑施工企业也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建筑企业能否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在于能否为社会提供质量优、工期短、成本低的产品,而企业能否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关键在于有无低廉的成本。下面就施工项目成本控
期刊
【摘要】随着数字化测绘技术的提高,GIS技术的不断成熟、GPS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现代工程测量必将朝着测量数字工程化的方向发展。大力开展数字化测绘技术的应用与研究将是测绘单位提升自身竞争实力和创造经济效益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测绘;工程建设;数字化技术;量技术  测绘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已成为国家重要的基础地理信息产业,其服务领域也已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它为国家建设和管理提供与地理位置有
期刊
【摘要】本文系作者通过多年从事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经验,针对岩土工程勘察技术中长期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其它专业技术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发展方向;探讨  1. 前言  我国工程地质勘察专业经过近二十年的努力,已实现了向岩土工程勘察方向发展,技术人员的知识得到了更新换代,岩土工程技术不管从勘探手段、测试设备、试验仪器、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还是技术人员知识的廣
期刊
【摘要】作者以某高层建筑为例,对其工程进行分析,总结出:为了能够有效保证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的质量,一定要结合工程的实际特点,严格按照施工工艺流程,做好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的各项关键技术,从而有效确保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的安全、顺利进行。  【关键词】施工难点;技术分析;模板工程  1. 工程实例  某高层建筑高26层,地下2层,建筑高度176m,建筑总面积为98206平方米,工程平面图为长方形,长为86m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详细分析发电机的结构原理,运行方式、操作,来排除发电机的故障和事故处理,从而保障发电机的正常运行。  【关键词】发电机;原理;运行方式;操作;故障;事故处理  1. 发电机的主要结构原理  发电机采用立轴半伞式水轮发电机,推力轴承位于发电机转子下部的下机架上。轴系由上端轴、转子支架中心体、发电机主轴和水轮机主轴组成。并由发电机上导轴承支撑。发电机采用密闭双路无风扇自循环端部回风空
期刊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的建筑行业也快速发展起来。而建筑中的电气安装关系到整个工程的施工的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作者根据自己多年来实际操作掌握的知识,简单的介绍了建筑施工的过程中电气安装的施工的方法和技术的措施。  【关键词】电气安装;施工方法;技术措施  中国的经济高速的发展,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电气安装工程技术也在日新月异的发展,由于多年从事电气安装工作,所以我对电气安装情有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