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任职能力生成的弹药工程学科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研究生课程体系作为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于研究生培养目标并与培养模式紧密相关。以加强军校应用型研究生培养为目标,在分析研究生培养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弹药工程学科研究生课程建设,提出了突出任职能力生成的优化课程设置,改革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加强实践平台构建和提高实践能力等具体措施。
  关键词:研究生课程;任职能力;弹药工程
  作者简介:宣兆龙(1976-),男,山东兖州人,军械工程学院弹药工程系,副教授;李天鹏(1982-),男,山东威海人,军械工程学院弹药工程系,讲师。(河北 石家庄 050003)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军械工程学院教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XLX201101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6-0098-02
  随着部队人才队伍的高学历化进程不断推进,军校研究生的第一任职正从院所科研机构逐步进入部队基层岗位。为适应军队信息化建设、军事训练转变和院校教育转型的迫切需求,中央军委提出把硕士生培养重心从學术型为主转移到应用型为主上来。课程体系作为体现培养模式内涵的要素之一,直接影响了研究生目标实现、培养模式转变和培养质量提高,也是应用型研究生区别于其他培养模式的重要体现内容。新形势下军校应用型研究生课程体系的构建必须适应新时期军队人才培养需求,强化专业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本文结合军械工程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弹药工程学科研究生课程体系改革实践,探讨课程设置等对研究生知识结构形成和任职能力培养的影响,以期为军队应用型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提供借鉴。
  一、弹药工程学科研究生培养存在的问题
  弹药工程学科作为我院国家重点建设学科兵器科学与技术的重要支撑学科,主要培养弹药装备保障人才。囿于多年来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束缚,适应新军事变革要求的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模式尚未形成,存在四方面问题。
  1.培养目标不够清晰
  弹药工程学科培养的研究生毕业后一般任职于一线部队,要求能够迅速适应部队对应用型人才的现实需求,熟练掌握和使用手中的高新技术弹药装备,具备弹药保障、指挥和应急处理等能力。囿于传统的学术型研究生模式,培养目标不够清晰,具体表现为:教学内容多按学科内涵设置,过多关注自身逻辑体系,但由于任职指向不明确导致实践培训环节缺乏,专业实际运用能力呈现“短板”效应,并直接影响学员的第一任职能力实现。另外,由于专业口径过窄,造成知识结构上的缺陷,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生的发展后劲。
  2.课程设置有待优化
  传统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机制下,统一的学制时间、教学计划及培养方案都表现为“严肃有余、活泼不足”,无论学员选课还是教学组织实施都没有充分考虑到研究生的个体差异,缺乏以学员为主体的灵活性;课程设置主要强调系统性和理论性,多以系统上课为主,教学方式“学术化”,只强调学科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应用实践能力和任职能力的培养,忽视部队的实际需要;专门的研究生专业实践课程不多,课程内实践也偏重于理论验证及原理演示性的实验,与岗位工作实践融合度差,学员缺乏真正真情实景的专业能力培训。
  3.课程内容更新不足
  教材体系尚不完善,部分课程理念落后,目标单一,教学内容陈旧的问题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涉及动态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比较少,与部队装备实际联系不紧密。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大量高新技术弹药装备陆续装配部队,高新弹药装备的技术保障问题迟滞效应明显,导致教学落后于科研,保障力生成落后于战斗力生成。另外,由于导师队伍大多从校门到校门,表现为理论能力强、实践能力弱;科研经验多、部队代任职经历少;对学科前沿把握较多,对部队建设现状了解较少,这些都影响了研究生课程教学的针对性。
  4.课程教学不够灵活
  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比较单一,研究生知识运用能力得不到应有的锻炼;实践教学不够突出,缺乏专门的研究生专业实践课程,课程中设置的教学实践时间过短,导致研究生缺乏部队感性认知和岗位认知;院校课堂为主的办学方式较为封闭单一,与部队结合、开放办学、协同育人的模式尚未形成,直接导致学用联系不紧,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受现行体制影响,与国内外大学的横向交流少,出国参加学术交流、访问的机会更少,这种学术信息交流渠道的不通畅、新思想新知识碰撞的缺乏直接导致学员学术视野不够开阔,创新活力不足。
  二、弹药工程学科研究生课程体系改革
  课程体系是一个集静态课程体系设置和动态课程体系安排在内的系统工程,针对弹药工程学科研究生任职能力生成,从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课程教学等方面进行了系列改革。
  1.课程设置
  对于应用型研究生,课程设置作为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必须做到基础理论与专业实践并重,学术能力标准与专业应用能力标准相统一。
  (1)凝炼基础理论。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对于研究生培养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但应用型研究生对知识的深度和宽度的掌握要求又有所不同。在弹药工程学科课程体系建设中,我们适当精简优化了基础性课程,着重突出工程实践类课程,并且将原来的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限选课统一整合为“装备环境工程”等4门专业学位课。其中每门专业学位课对应一个研究方向,作为该方向核心课程,更加体现厚基础理论、重实际应用、博前沿知识的理念。以装备环境防护方向核心课程“装备环境工程”为例,着力以装备环境“分析—试验—评价—控制—仿真”为主线对内容进行了重组,该课程2012年被评为研究生优质课程,主用教材也获得了总装备部教学成果一等奖。
  (2)强化实践能力。实践性是军队应用型研究生发挥作用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军队应用型研究生的根本特征。[1]我们在课程体系改革中积极适应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需要,根据弹药全寿命过程特点,横向划分研制生产、储存供应、质量监控、修理处废、安全管理5个功能模块;按照学员成长进程,纵向设置知识强化、技能培训、综合应用、研究创新4个递进层次,构建形成了“五横四纵”的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实现了院校教学与岗位需求同步衔接。与此同时,增大课程实践性教学的比重,比如把研究生选题直接瞄准武器装备发展前沿和部队建设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做到“部队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我们研究的课题”;创造机会安排研究生到部队一线代职、岗位实习或参加军事演习等,直接把学术研究和课程教学的主阵地推进到部队实践前沿,真正做到“课堂连接战场”。   2.课程内容
  学科专业是具有清晰逻辑脉络的知识体系,而崗位则是综合复杂的实践体系。[2]军队应用型人才不仅要能够胜任第一任职需要,还必须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在研究生课程学习阶段必须强调所学知识的前沿性、综合性。
  (1)增加前沿性知识。一方面,通过适时开设一些专门的学科前沿课程或者讲座,介绍本学科较新的知识和近期的研究成果,引导研究生了解本学科的热点问题及发展动态;另一方面,将相关技术领域内的热点、难点以及尚存争议的问题及时引入教学,激发研究生进行探究。比如,紧密跟踪光电技术、传感技术、控制技术等高新技术在弹药领域的应用,探索创新制导炮弹、远程火箭弹、末敏弹等杀手锏装备保障技术,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扎实推进前沿成果向教学的转化,开设了“制导弹药原理”、“高新技术弹药保障”等课程,在“装备防潮技术”专题部分适时引入当前阻隔材料改性的发展趋势及进展信息。[3]
  (2)注重综合性知识。狭窄的知识面会严重束缚研究生实践能力,封闭在单一学科专业甚至研究方向内的课程教育已经不能适应未来任职需求。如何让研究生打破定式思维、线性思维、惯性思维,真正在实际工作中焕发出适应能力、实践能力及应变能力,是我们在构建知识体系中着重考虑的问题。只有在教学中瞄准装备发展需求、部队建设需求和作战训练需求,不断丰富研究生的知识体系,拓宽研究生的学术视野,才能真正使其在学习中融会贯通。比如,在装备电磁环境防护技术的教学中,适当引申到复杂电磁环境构建与模拟、电磁环境效应与作用机理、装备电磁兼容性分析与预测、装备电磁兼容性指标设计与评价方法等相关研究领域,让学生从更宽的领域来了解装备的电磁防护技术。[3]
  3.课程教学
  传统的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模式主要以课程学习、课题研究、论文撰写为主,应用型研究生培养则必须改革教育模式,加强实践环节,丰富育人机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构建实践教学平台。针对学员未来任职岗位工作需求,通过自主研制、请领,购置了一大批性能良好、技术先进的教学装备和仪器设备,积极改善实验教学条件,建设了高水平实验室平台,广泛开展实装实训实验教学。在部队、弹药仓库、试验机构、销毁机构广泛建立教学实践基地,拓展实践教学渠道。
  (2)形成开放教学模式。一是打通院系之间、专业之间的壁垒,特别是充分发挥学科交叉课程、边缘课程、新兴课程的灵活性,尽量向宽维度、多目标、新结构方向发展,通过内容模块化、进程弹性化、考核多元化真正实现研究生课程选修自主化。二是在教学内容上将部队弹药保障实践中亟需解决的问题和困难引入课堂,如新型弹药装备的技术保障、信息化条件下弹药装备的快速精确保障等;在教学模式上,通过组织学员研讨、寻求解决方案、分解专项实验项目等过程,调动学员参与部队保障工作的积极性;在实验教学中,建立“订单式”的开放实验实践教学模式,实现实验项目自主选择、方案设计指导提示、操作流程记录重现、数据分析科学判断、考核成绩信息管理。
  (3)完善协同育人机制。通过毕业实习、技术服务、科研协作等方式,加强与作战部队、军区保障机构、后方仓库、试验训练基地等军队单位的联系,实现弹药保障人才培训与部队岗位需求的“无缝对接”。结合综合演练等教学环节,设置保障方案拟制、野战仓库开设、技术检查、故障处置、安全防护等战时保障演练科目,在培养学员弹药保障技能的同时,强化学员的组织、指挥、协同能力。加强与国防和军工领域相关高校、研究所和企业的密切联系,协作科研攻关,合作培养人才。
  三、结论与展望
  随着军队院校研究生教育由学术型向应用型的转变,必须纠正当前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及培养模式中的问题,构建适应部队需求的应用型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加强课程的基础性、综合性和实用性,培养研究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课程体系建设必须紧紧围绕研究生培养目标,从课程设置、知识结构、教学手段和育人环境等方面系统展开。具体可采取如下措施:
  优化课程设置。不断凝炼基础理论,融入专业实践应用,打造精品基础课程;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加大课程实践比重;广泛开设跨学科课程,焕发学科专业研究的学术活力。
  重组教学内容。着眼军队信息化装备保障需求和弹药装备自身发展趋势,更新教学内容,及时形成新装备教学能力;深化课程的内涵,拓展专业领域,提高学员可持续发展能力。
  创新教学手段。推行开放选课、多样化教学,将课堂讲授与研讨、模拟、案例教学、实践等形式有机结合。重视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改善和提高教学效果。
  完善育人环境。配套硬件设施,建立功能齐全的实验实践教学平台,健全管理运行机制,实现实验室教学基地和部队实习基地的有机结合,形成院校部队协同育人的良性机制。
  参考文献:
  [1]李小平,张建肖.军队应用型研究生的内涵与特征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6):55.
  [2]罗尧成,谢安邦.论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开发的三个理论基础[J].教育研究,2008,(4):30.
  [3]宣兆龙,李慧.谈研究生课程教学中应把握的几个关系[J].中国电力教育,2011,(23):56.
  (责任编辑:刘辉)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的改革力度也在不断加大,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有效的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是当前语文老师急需解决的问题.只有全面提升小
摘要:面对电子信息技术的革新、课时压缩的教改形势和社会对人才需求不断提高的三重挑战,提高青年教师“数字电子技术”的教学水平迫在眉睫。从加强青年教师队伍的内涵建设出发,在五个方面对此进行了探索性研究。  关键词:数字电子技术;教学水平;EDA技术  作者简介:袁淑娟(1977-),女,江苏徐州人,上海电力学院电气工程学院,讲师;王鲁杨(1963-),女,天津人,上海电力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副教授。(上
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入,高中语文老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同时,应当提升学生们的语文素养,充分的发挥高中语文学习的实用性,通过德育这一方式不断地健全学生们的人格,提高学生
随着新课标的发展,教育部对作为基础学科之一的语文学科提出了新的要求.创新语文教学模式成为每一位语文教育从业工作者研究的课题.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是创新型的教学手段.本文
高中生的年龄大部位都是在15岁至19岁之间,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亚成人”阶段,一个积极向上、充满活力,同时内心又充满了矛盾的年龄段,这导致了一部分学生行为叛逆,而高中时期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越来越显示其优势.本文主要以我利用我校引进大型现代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对我教学实践的帮助为例,来探索信息技术在小学语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现阶段的学校课堂教学过程中,越来越重视对学生们自身潜能的挖掘,越来越重视学生们的个性化培养.而要想充分挖掘学生们的自身潜力,就要构建生态化的小
受到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在当前的语文教学课堂上学习积极性不高、沉默寡言,针对这一情况,广大语文教师应不断创新,找到适合学生的语文学习策略帮助他们摆脱
多媒体技术不仅使教学简化、便捷化,还促进增强教学的效果.它的广泛应用是我们有目共睹的,而它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更是丰富多样.本文作者从自身的教学经验出发,对多媒体技术
目前微课教学越来越普及,并在各学科教育教学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对于小学语文学科也是如此,如何运用微课打造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魅力,是相关工作者研究的重点问题.因此本文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