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学霸”这个词在校园里很流行,特指那些学习用功并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我以为,学霸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是取得好成绩;二是学习刻苦;三是天资聪慧。
中国从来都不缺乏勤奋成名者,悬梁刺股、凿壁偷光、囊萤映雪,他们都是那个时代的学霸。科举制度一千多年来,更是学霸辈出。
什么样的人可以堪称顶级学霸,非连中三元者莫属。连中三元,即乡试解元、会试会元、殿试状元。三次考试都考第一名,可想而知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有明一代,只有黄观(黄观由于反对朱棣,被朱棣除名)和商辂二人。
“终明之世,三试第一者,辂一人而已。”(《明史·商辂传》)商辂于宣德十年(1435年)乡试第一,正统十年(1445年)会试、殿试皆第一。可以看出,商辂也不是一鼓作气连中三元的,乡试中第后次年会试落第,发愤读书,终于在10年后连中三元。商辂活跃在明英宗时期,官至内阁首辅,官做到头了,但在历史上的名气不是很大。
《三国演义》开篇“滚滚长江东逝水”的作者杨慎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学霸。他“幼警敏,十一岁能诗,十二拟作《古战场文》《过秦论》,长老惊异。入京,赋《黄叶诗》”。当时的文坛领袖李东阳“见而嗟赏,令受业门下”。杨慎是正德六年(1511年)的状元,年仅24岁。他的父亲杨廷和是当时的内阁首辅,要是平常,老爸是高官,儿子中状元,这里面肯定有猫腻,但杨慎太不寻常,甚至有传说他在三年前的科考中就已经高中状元,由于烛台倒落烧毁了试卷才名落孙山。
与杨慎比起来,后来的王衡就没这么幸运了,王衡也是年少成名,他的父亲王锡爵也是当时的内阁首辅。王衡乡试第一,非议四起,王锡爵为了避嫌,不让王衡参加会试。直到王锡爵退休后王衡才去参加会试,结果会试第二,殿试第二。学霸即使时隔多年,仍是学霸。
历史上还有很多学霸世家,如上文的杨廷和祖孙三代进士(杨春、杨廷、杨慎),清代苏州潘氏家族(祖潘世恩状元、从弟潘世璜探花、子潘曾莹进士、孙潘祖荫探花),于振、于敏中(堂)兄弟状元,文学史上著名的“三苏”(苏洵、苏轼、苏辙)父子等。少数民族中也不乏学霸世家,居住江南的高昌偰氏家族在元代连续六届科举有子弟高中进士,累计八次科举九人及第。要知道,元朝总共才举行了十六次科举。
中国从来都不缺乏勤奋成名者,悬梁刺股、凿壁偷光、囊萤映雪,他们都是那个时代的学霸。科举制度一千多年来,更是学霸辈出。
什么样的人可以堪称顶级学霸,非连中三元者莫属。连中三元,即乡试解元、会试会元、殿试状元。三次考试都考第一名,可想而知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有明一代,只有黄观(黄观由于反对朱棣,被朱棣除名)和商辂二人。
“终明之世,三试第一者,辂一人而已。”(《明史·商辂传》)商辂于宣德十年(1435年)乡试第一,正统十年(1445年)会试、殿试皆第一。可以看出,商辂也不是一鼓作气连中三元的,乡试中第后次年会试落第,发愤读书,终于在10年后连中三元。商辂活跃在明英宗时期,官至内阁首辅,官做到头了,但在历史上的名气不是很大。
《三国演义》开篇“滚滚长江东逝水”的作者杨慎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学霸。他“幼警敏,十一岁能诗,十二拟作《古战场文》《过秦论》,长老惊异。入京,赋《黄叶诗》”。当时的文坛领袖李东阳“见而嗟赏,令受业门下”。杨慎是正德六年(1511年)的状元,年仅24岁。他的父亲杨廷和是当时的内阁首辅,要是平常,老爸是高官,儿子中状元,这里面肯定有猫腻,但杨慎太不寻常,甚至有传说他在三年前的科考中就已经高中状元,由于烛台倒落烧毁了试卷才名落孙山。
与杨慎比起来,后来的王衡就没这么幸运了,王衡也是年少成名,他的父亲王锡爵也是当时的内阁首辅。王衡乡试第一,非议四起,王锡爵为了避嫌,不让王衡参加会试。直到王锡爵退休后王衡才去参加会试,结果会试第二,殿试第二。学霸即使时隔多年,仍是学霸。
历史上还有很多学霸世家,如上文的杨廷和祖孙三代进士(杨春、杨廷、杨慎),清代苏州潘氏家族(祖潘世恩状元、从弟潘世璜探花、子潘曾莹进士、孙潘祖荫探花),于振、于敏中(堂)兄弟状元,文学史上著名的“三苏”(苏洵、苏轼、苏辙)父子等。少数民族中也不乏学霸世家,居住江南的高昌偰氏家族在元代连续六届科举有子弟高中进士,累计八次科举九人及第。要知道,元朝总共才举行了十六次科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