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几年,随着微博、微信、微视频等微事物的发展,微课也应运而生。有学者认为,微课是一把双刃剑,有先进的地方,但也有弊端。因此,中学教师要辩证对待微课这一时代产物。
【关键词】微课;教学
微课,是近几年教育领域讨论的一个热点。有的学者对微课持赞同的态度,有的则不赞同。因此,作为中学教师,我们要辩证地对待微课这一新鲜概念。
一、认识微课
1.微课的定义
目前,微课还没有统一的定义。比如,胡铁生将微课定义为“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黎加厚将微课定义为“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主要使用“微视频”作为记录教师教授知识技能的媒体。焦建利将微课定义为“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線教学视频”,是在线学习实践中极其重要的学习资源。百度百科上是这么陈述微课定义的:“微课,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按照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
2.微课的特点
尽管微课的定义没有统一,但微课的特点已形成共识。微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教学时间较短
多数学者认为,微课的时长不超过10分钟。短时间能够集中学习者的注意力,提高学习效果。
(2)教学内容较少
微课主要是讲解某个知识点或某个教学环节。这样教学目的明确,针对性强,内容少而精。
(3)资源容量较少
视频容量小,便于在移动终端设备上保存,从而实现移动学习,反复观看。
(4)利用率高
微课可以灵活方便地用在教学的各个环节。课前,课上,课后都可以使用。
二、目前对微课的几个担忧
1.微课是“接受性学习”
由于微课基本上是教师在对某个知识进行讲授,学习者看微课视频时,确实是在被动地接受,所以微课被认为回到了“接受性学习”的老路。一方面,如果视频的录制没有学生参与,那么教师就是在唱独角戏,这便是传统的“接受性学习”;另一方面,如果视频的录制有学生参与,那么视频里虽然有了师生互动等环节,能够实现启发式教学,探究性教学,但学习者不能和讲授的老师交流,因此还是“接受性学习”。事实上,微课教学也可以实现师生互动。比如说,“洋葱数学”是一款微课与习题结合,让中学生轻松、高效进行个性化学习的在线数学学习工具。洋葱数学将数学课程标准中的知识点制作成一系列的视频课程,每个视频都用有趣的视频语言来对课标中的某个知识点进行详细的解释与阐述,并会在视频中穿插练习题,确保学生在理解一个概念之后才继续观看视频,直到完全掌握课程内容。所以说,洋葱数学实现了师生的互动。学生在观看视频时,的确能够参与到老师的教学活动中。
2.微课不能提高教学效率
有的教师不能利用好微课,会导致课堂效率不高。比如,有的教师一节课安排多个微课视频,期间穿插自己讲解,学生练习。这样,给人的感觉就是在不停地切换,学生不一定能跟上节奏,从而影响教学效果。事实上,微课的本质是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如果不能科学利用,就会适得其反。洋葱数学给我们每一个知识点提供了一个视频,讲解得非常透彻,而且富有趣味性。学生非常喜欢观看。我在教学时,首先就是播放本节课的知识点视频。学生能够很轻松地听懂视频中的讲解。接下来是新知的运用。这样与传统教学相比,省去了复习、引入等环节,直奔主题。实际上节约了时间。比如,在执教《分式方程》一课时,我先让学生看了洋葱数学《分式方程》这段视频,也就几分钟的时间。但是,在这几分钟里,分式方程的概念以及如何解分式方程讲解得淋漓透彻,学生一听就明白了。而且,视频的讲解过程中,穿插了问题,需要解决了才能接着往下看,确保学生能够参与互动。看完后,学生开始练习解分式方程。与以前的教学相比,学生课堂上练习的题目多了,效率确实提高了。
3.微课增加学生负担
有观点认为,微课可以作为学生自主学习使用,甚至是课前预习。这无疑需要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来看视频,增加了学生的负担。事实上,如果把微课视频有选择地放在课后观看,那就不是增加负担了。因为对于学习优异的学生来说,不需要再花时间复习就能很好地完成作业,而对于课堂上没学扎实的学生来说,把所学内容再看一遍是很有必要的,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通过看视频,能够增加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从而加快作业速度。
三、辩证对待微课
作为中学教师,我们要理性对待微课这一新鲜事物。微课作为时代的产物,固然有它存在的价值,但也有弊端。所以,我们要合理利用微课,不能盲目使用,也不能一味排斥。要充分发挥微课的作用,使它成为我们教学的利器。
【参考文献】
[1]余胜泉,陈敏.基于学习元平台的微课设计.开发教育研究,2014年2月第20卷第1期
[2]张磊.关于中学数学教育“微课热”的几点“冷思考”.数学通报,2016年第55卷第4期
(课题《农村初中“互联网+微课”特色课程创新研究》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微课;教学
微课,是近几年教育领域讨论的一个热点。有的学者对微课持赞同的态度,有的则不赞同。因此,作为中学教师,我们要辩证地对待微课这一新鲜概念。
一、认识微课
1.微课的定义
目前,微课还没有统一的定义。比如,胡铁生将微课定义为“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黎加厚将微课定义为“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主要使用“微视频”作为记录教师教授知识技能的媒体。焦建利将微课定义为“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線教学视频”,是在线学习实践中极其重要的学习资源。百度百科上是这么陈述微课定义的:“微课,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按照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
2.微课的特点
尽管微课的定义没有统一,但微课的特点已形成共识。微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教学时间较短
多数学者认为,微课的时长不超过10分钟。短时间能够集中学习者的注意力,提高学习效果。
(2)教学内容较少
微课主要是讲解某个知识点或某个教学环节。这样教学目的明确,针对性强,内容少而精。
(3)资源容量较少
视频容量小,便于在移动终端设备上保存,从而实现移动学习,反复观看。
(4)利用率高
微课可以灵活方便地用在教学的各个环节。课前,课上,课后都可以使用。
二、目前对微课的几个担忧
1.微课是“接受性学习”
由于微课基本上是教师在对某个知识进行讲授,学习者看微课视频时,确实是在被动地接受,所以微课被认为回到了“接受性学习”的老路。一方面,如果视频的录制没有学生参与,那么教师就是在唱独角戏,这便是传统的“接受性学习”;另一方面,如果视频的录制有学生参与,那么视频里虽然有了师生互动等环节,能够实现启发式教学,探究性教学,但学习者不能和讲授的老师交流,因此还是“接受性学习”。事实上,微课教学也可以实现师生互动。比如说,“洋葱数学”是一款微课与习题结合,让中学生轻松、高效进行个性化学习的在线数学学习工具。洋葱数学将数学课程标准中的知识点制作成一系列的视频课程,每个视频都用有趣的视频语言来对课标中的某个知识点进行详细的解释与阐述,并会在视频中穿插练习题,确保学生在理解一个概念之后才继续观看视频,直到完全掌握课程内容。所以说,洋葱数学实现了师生的互动。学生在观看视频时,的确能够参与到老师的教学活动中。
2.微课不能提高教学效率
有的教师不能利用好微课,会导致课堂效率不高。比如,有的教师一节课安排多个微课视频,期间穿插自己讲解,学生练习。这样,给人的感觉就是在不停地切换,学生不一定能跟上节奏,从而影响教学效果。事实上,微课的本质是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如果不能科学利用,就会适得其反。洋葱数学给我们每一个知识点提供了一个视频,讲解得非常透彻,而且富有趣味性。学生非常喜欢观看。我在教学时,首先就是播放本节课的知识点视频。学生能够很轻松地听懂视频中的讲解。接下来是新知的运用。这样与传统教学相比,省去了复习、引入等环节,直奔主题。实际上节约了时间。比如,在执教《分式方程》一课时,我先让学生看了洋葱数学《分式方程》这段视频,也就几分钟的时间。但是,在这几分钟里,分式方程的概念以及如何解分式方程讲解得淋漓透彻,学生一听就明白了。而且,视频的讲解过程中,穿插了问题,需要解决了才能接着往下看,确保学生能够参与互动。看完后,学生开始练习解分式方程。与以前的教学相比,学生课堂上练习的题目多了,效率确实提高了。
3.微课增加学生负担
有观点认为,微课可以作为学生自主学习使用,甚至是课前预习。这无疑需要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来看视频,增加了学生的负担。事实上,如果把微课视频有选择地放在课后观看,那就不是增加负担了。因为对于学习优异的学生来说,不需要再花时间复习就能很好地完成作业,而对于课堂上没学扎实的学生来说,把所学内容再看一遍是很有必要的,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通过看视频,能够增加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从而加快作业速度。
三、辩证对待微课
作为中学教师,我们要理性对待微课这一新鲜事物。微课作为时代的产物,固然有它存在的价值,但也有弊端。所以,我们要合理利用微课,不能盲目使用,也不能一味排斥。要充分发挥微课的作用,使它成为我们教学的利器。
【参考文献】
[1]余胜泉,陈敏.基于学习元平台的微课设计.开发教育研究,2014年2月第20卷第1期
[2]张磊.关于中学数学教育“微课热”的几点“冷思考”.数学通报,2016年第55卷第4期
(课题《农村初中“互联网+微课”特色课程创新研究》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