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材试题的衍生是命题者命制试题的主要手段。对近几年江苏高考数学试题进行了研究,总结提炼出教材试题衍生的方法:“从特殊生长到邻近,从邻近生长到一般”、“组合生成,逆向衍生”与“背景转换,代数与几何跨界”等,并对衍生试题的分析提供了方法。
【关键词】命制试题;江苏高考数学;试题衍生;衍生试题的分析
试题源于教材, 绝大多数高考试题是教材习题的变式衍生。本文论述了教材试题衍生方法及衍生试题分析。
一、从特殊生长到邻近,从邻近生长到一般
从“特殊问题”(问题原型)生长到特殊问题“邻近问题”,再从“邻近问题”生长到“一般性问题”。
试题原型 设x是实数,求证:2x+2-x≥2
分析知原命题当且仅当x=0时取等号,即g(x)=2x+2-x-2有且只有1个零点。从“语言互译”角度命制“邻近问题”,形成1稿。
1稿 设x∈R,求证:g(x)=2x+2-x-2有且只有1个零点。分析知将“a=,b=2”推广到“01”,若g(x)=ax+bx-2有且只有1个零点,则ab值依然为1。从“命题推广”与“条件与结论互换”角度命制“一般性问题”,形成2稿。
2稿 已知f(x)=ax+bx,其中01,g(x)=f(x)-2有且只有1个零点,求ab值
二、组合生成,逆向衍生
将两个或两个以上试题进行组合嫁接, 生长成新试题。将新试题条件与结论互换,逆向衍生增加试题难度,使其具有压轴性。
题1(苏教版必修5教材第105页思考运用13(1))设f(x)=(m+1)x2-mx+m-1,若方程f(x)=0有实根,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____
题1“邻近问题”若方程x2+(a-1)x+1-a=0有两不等实根,求实数a的范围。
题2(苏教版必修1教材第96页练习5)利用计算器,求方程x3=2x+1的近似解。
题2 “别解”思路 本题也可不用计算器计算,设f(x)=x3-2x-1.∵f(-1)=0∴x1=-1是方程的解.∴f(x)=(x+1)(x2-x-1)
将题1“邻近问题”与题2“别解”用“组合法”与“语言互译”编拟,形成1稿
1稿 当f(x)=(x+1)[x2+(a-1)x+1-a)]有3个不同的零点时,求a的范围。
1稿修改 由于(x+1)[x2+(a-1)x+1-a]=x3+ax2+1-a,发现等号右边三次式的二次项系数与常数项和为1。引入参数c替换1,“条件与结论互换”后求c,形成2稿。
2稿 当f(x)=x3+ax2+c-a(c是与a无关的常数)有3个不同零点时,a的取值范围恰好是(-∞,-3)∪(1,)∪(,+∞),求c值。
三、背景转换,代数与几何跨界
同一数学问题,转换其呈现背景后,借助背景力量可改变问题难度,也可实现代数与几何跨界,生成新问题。
教材习题 求函数y=sin2θcosθ(0≤θ≤)最大值。试题修改:用“背景转换法”对教材习题处理,有两种处理方向:①处理成侧棱长为1,高线长未知的正四棱锥体积;②处理成母线长为1,高线长未知的圆锥体积。为使处理情况具有一般性,将“侧棱长为1”、“母线长为1”均改为“长为a”.
(1)按处理方向①处理,形成1稿。
1稿 已知正四棱锥P-A1B1C1D1高为PO1,侧棱长为a(a>0),记∠A1PO1=θ(0<θ<),求其体积V最大值及此时PO1长。
2稿 现设计一仓库,上部分形状为正四棱锥P-A1B1C1D1,其侧棱长为a(a>0),其底面正方形中心为O1,下部分形状为正四棱柱ABCD-A1B1C1D1,其底面正方形中心为O,要求正四棱柱高O1O是正四棱锥高PO1的k(k>0)倍,求仓库容积V最大时PO1长。
2稿简析:记∠A1PO1=θ(0<θ<),V≤(+2k)a3,PO1max=acosθ=a。
2016年江苏高考第17题为2稿特例(高考题为a=6,k=4情况)
(2)按处理方向②处理,形成问题变式。
变式 现设计一仓库,上部分形状是顶点为P,底面圆圆心为O1的圆锥,其母线长为a(a>0),下部分形状是底面圆面积与上部分圆锥的底面圆面积相等的圆柱,其下底面圆圆心为O,要求圆柱高O1O是圆锥高PO1的k(k>0)倍,求仓库容积V最大时PO1长。
四、衍生试题的合理性分析
①验证“条件与结论互换”后的合理性。如本文第一部分的推广,通过计算与反证法论证后,发现“ab值依然为1”。②从代数问题跨界到几何,借助几何背景命制试题时,需注意变量范围是否受到几何图形限制。“实际运用类”试题命制,为保证计算结果数据美观,先构造计算结果美观的方程或不等式。根据构造好的方程或不等式逆推并结合实际问题背景,生成新试题。此过程,也需注意自变量范围。③用“命题推广”衍生试题时,需注意推广是否具有合理性。④用“组合法”衍生试题时,用来“组合”的试题间需衔接自然,切忌将试题“强行”组合。⑤用“语言互译”衍生试题时,转译前后试题切忌产生歧义。
【参考文献】
[1]刘蒋巍.语言互译,有效转化——浅谈2016年常州中考数学第18题的命制[J].科学中国人,2016(30)
[2]刘蒋巍.命题转换的9种方法在教学中的运用[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
[3]刘蒋巍.试题编制中的“组合与分离”——2016年常州中考數学第17题的命制[N].中学生报(教研周刊),2016-09-09(080)
[4]刘蒋巍.“背景转换法”在变式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6(15)
【关键词】命制试题;江苏高考数学;试题衍生;衍生试题的分析
试题源于教材, 绝大多数高考试题是教材习题的变式衍生。本文论述了教材试题衍生方法及衍生试题分析。
一、从特殊生长到邻近,从邻近生长到一般
从“特殊问题”(问题原型)生长到特殊问题“邻近问题”,再从“邻近问题”生长到“一般性问题”。
试题原型 设x是实数,求证:2x+2-x≥2
分析知原命题当且仅当x=0时取等号,即g(x)=2x+2-x-2有且只有1个零点。从“语言互译”角度命制“邻近问题”,形成1稿。
1稿 设x∈R,求证:g(x)=2x+2-x-2有且只有1个零点。分析知将“a=,b=2”推广到“01”,若g(x)=ax+bx-2有且只有1个零点,则ab值依然为1。从“命题推广”与“条件与结论互换”角度命制“一般性问题”,形成2稿。
2稿 已知f(x)=ax+bx,其中01,g(x)=f(x)-2有且只有1个零点,求ab值
二、组合生成,逆向衍生
将两个或两个以上试题进行组合嫁接, 生长成新试题。将新试题条件与结论互换,逆向衍生增加试题难度,使其具有压轴性。
题1(苏教版必修5教材第105页思考运用13(1))设f(x)=(m+1)x2-mx+m-1,若方程f(x)=0有实根,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____
题1“邻近问题”若方程x2+(a-1)x+1-a=0有两不等实根,求实数a的范围。
题2(苏教版必修1教材第96页练习5)利用计算器,求方程x3=2x+1的近似解。
题2 “别解”思路 本题也可不用计算器计算,设f(x)=x3-2x-1.∵f(-1)=0∴x1=-1是方程的解.∴f(x)=(x+1)(x2-x-1)
将题1“邻近问题”与题2“别解”用“组合法”与“语言互译”编拟,形成1稿
1稿 当f(x)=(x+1)[x2+(a-1)x+1-a)]有3个不同的零点时,求a的范围。
1稿修改 由于(x+1)[x2+(a-1)x+1-a]=x3+ax2+1-a,发现等号右边三次式的二次项系数与常数项和为1。引入参数c替换1,“条件与结论互换”后求c,形成2稿。
2稿 当f(x)=x3+ax2+c-a(c是与a无关的常数)有3个不同零点时,a的取值范围恰好是(-∞,-3)∪(1,)∪(,+∞),求c值。
三、背景转换,代数与几何跨界
同一数学问题,转换其呈现背景后,借助背景力量可改变问题难度,也可实现代数与几何跨界,生成新问题。
教材习题 求函数y=sin2θcosθ(0≤θ≤)最大值。试题修改:用“背景转换法”对教材习题处理,有两种处理方向:①处理成侧棱长为1,高线长未知的正四棱锥体积;②处理成母线长为1,高线长未知的圆锥体积。为使处理情况具有一般性,将“侧棱长为1”、“母线长为1”均改为“长为a”.
(1)按处理方向①处理,形成1稿。
1稿 已知正四棱锥P-A1B1C1D1高为PO1,侧棱长为a(a>0),记∠A1PO1=θ(0<θ<),求其体积V最大值及此时PO1长。
2稿 现设计一仓库,上部分形状为正四棱锥P-A1B1C1D1,其侧棱长为a(a>0),其底面正方形中心为O1,下部分形状为正四棱柱ABCD-A1B1C1D1,其底面正方形中心为O,要求正四棱柱高O1O是正四棱锥高PO1的k(k>0)倍,求仓库容积V最大时PO1长。
2稿简析:记∠A1PO1=θ(0<θ<),V≤(+2k)a3,PO1max=acosθ=a。
2016年江苏高考第17题为2稿特例(高考题为a=6,k=4情况)
(2)按处理方向②处理,形成问题变式。
变式 现设计一仓库,上部分形状是顶点为P,底面圆圆心为O1的圆锥,其母线长为a(a>0),下部分形状是底面圆面积与上部分圆锥的底面圆面积相等的圆柱,其下底面圆圆心为O,要求圆柱高O1O是圆锥高PO1的k(k>0)倍,求仓库容积V最大时PO1长。
四、衍生试题的合理性分析
①验证“条件与结论互换”后的合理性。如本文第一部分的推广,通过计算与反证法论证后,发现“ab值依然为1”。②从代数问题跨界到几何,借助几何背景命制试题时,需注意变量范围是否受到几何图形限制。“实际运用类”试题命制,为保证计算结果数据美观,先构造计算结果美观的方程或不等式。根据构造好的方程或不等式逆推并结合实际问题背景,生成新试题。此过程,也需注意自变量范围。③用“命题推广”衍生试题时,需注意推广是否具有合理性。④用“组合法”衍生试题时,用来“组合”的试题间需衔接自然,切忌将试题“强行”组合。⑤用“语言互译”衍生试题时,转译前后试题切忌产生歧义。
【参考文献】
[1]刘蒋巍.语言互译,有效转化——浅谈2016年常州中考数学第18题的命制[J].科学中国人,2016(30)
[2]刘蒋巍.命题转换的9种方法在教学中的运用[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
[3]刘蒋巍.试题编制中的“组合与分离”——2016年常州中考數学第17题的命制[N].中学生报(教研周刊),2016-09-09(080)
[4]刘蒋巍.“背景转换法”在变式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