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晚上回家做饭的时候,因为脑海里还在想着零件的事,她手里的菜刀不由自主地跟着思绪游走,把土豆切成了一块块不明形状的物体。
韩利萍作为一名火箭零部件数控铣工,经常要加工要求精度比头发丝还要细的零件,而这些零件将被用十神舟飞船、长征五号、长征七号等火箭发射平台上,一丝一毫都马虎不得。面对这份要求极高的工作,她百折不挠,滴水穿石,27年如一日潜心钻研技术,如今已成为我国为数不多的精通数控工艺、编程及操作的顶尖复合型高技能人才和国家航天特级技师。
高级火箭数控铣工来自生活
2017年11月5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我国成功发射两颗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卫星。山西航天清华装备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发射平台又一次成功托举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飞天。该公司数控铣工韩利萍是航天发射平台关键零件精密加工的班组长,负责支撑装置控制阀体类零件的加工。1991年,19岁的韩利萍高考失利,进入清华厂做了一名学徒工。回忆当时的情景,她说:“那时我真的很笨,因为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根本看不懂零件的内部结构图,也无法理解复杂的产品切削工艺。”
韩利萍进厂后,跟着一个叫张建国的师傅当学徒。张建国不善言辞,而且眼神也不大好,可他的铣工技术却是厂里最好的,带徒弟更是不含糊。“师傅首先教给我的并不是什么高超的技术,而是怎样做一名负责任的航天人。他那时对我加工的零件很不满意,要么说毛刺没有清理干净让我重新去打磨,要么说零件表面有接刀痕让我重新去返工,要么就说钳口的垂直度还差一点点让我重新去调整……我一度很想不明白,平日里和和气气的一个人,怎么一涉及产品质量就变得这么吹毛求疵呢?”
有一次,韩利萍不小心把一个工件加工报废了,师傅很生气地对她说:“你没有认真负责的态度,就别说是我的徒弟,我丢不起这个人!”韩利萍满脸通红,委屈得哭了起来。后来,师傅领着她到总装组,指着那些零件告诉她,细节的差错会对部件造成隐患,甚至对整个产品造成危害,还给她讲了很多细节问题导致航天实验失败的惨痛教训。那一次,韩利萍彻底明白了,事关我国航天事业,任何一个细节都马虎不得。
2000年初,随着国家军凋技改工程的实施,韩利萍所在的二分厂引进了一台数控铣床,她有幸成了第一批数控操作工。为了能尽陕熟练操作,韩利萍发疯般投入到学习中,只要有空就待在家里研究《机械制图》《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公差与配合》等专业书籍,遇到不懂的就追着师傅及工友问。
有一次加工一个零件,因为看不懂其中的一部分结构,韩利萍便一直在心里琢磨,迟迟不敢下刀。晚上回家做饭的时候,因为脑海里还在想着零件的事,她于里的菜刀不由自主地跟着思绪游走,把土豆切成了一块块不明形状的物体。等反应过来,韩利萍灵机一动:为什么不能用这些土豆或者萝卜切成零件的模型呢?工件如果加工不好就废掉了,但是土豆和萝卜可以随便切呀!于是从那天起,韩利萍家的厨房里经常有很多她练功切出来的奇形怪状的土豆与萝卜,餐桌上也经常会多出一道道奇陉的“菜”。半年后,韩利萍终十掌握了加工技术,产品合格率大大提高,一下子成了厂里有名的技能高于。
她成为中国航天特级技师
“一个复杂的零件,我们需要在软件上编程,把参数输进去之后,模拟尝试是否正确可行。”韩利萍说,大的组件很贵,对航天产品来说,火箭要发射,时间已经定了,如果组件报废或出现问题,所有的努力就白费了。“生产周期耽误不起,这就要求我们加工的零件要万无一失。”
2005年,航天新材料某型号产品批量剧增,其中的导轨、渭轨加工难度大、精度高、批量多,按以往加工进度厂方远远满足不了交付要求。韩利萍采用模块化进口刀具,将“高转速、小切深、大进给”的高速切削理念融入生产过程,在长达一个月的时间里,不断优化切削参数,独创出一套成熟的加工方法,在班组推广后,使生产效率提高4倍,创效益300万元,保证了产品提前交付。
“航天无小事,成败在毫厘。”韩利萍说,以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七号活动发射平台为例,其关键控制件不足200毫米的工件上大大小小分布着各种规格的70余个阀孔,每个阀孔的加工精度都必须控制在2丝之内,相当于人头发丝1/3粗绷这样一个范围内。这些阀孔的加工质量直接影响到发射平台支撑装置起降的精度和平衡度,稍有误差就有可能导致火箭发射后无法精确入轨。
工艺难度十分苛刻,以往加工此类零件的成功率仅有20%。为攻克这一难关,韩利萍绞尽脑汁,反复调整加工方案。那段时间她走路时在琢磨,吃饭时也在琢磨,经常一个人泡在车间里研究。经过3个月上百次验证,她最终实现了对整个工艺过程的精准掌控,产品一次交验合格率达100%。2017年4月20日,运载“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火箭成功发射,重量达到600吨,而托举火箭騰飞的是一双巨大的“于”——发射平台。这双“于”上有4万多个零件,最关键的零件加工精度达到了微米级,它是火箭精准入轨的基础。19把刀具一次装卡,73个孔要在两天之内不停机加工完毕。“这个零件精度要求太高了。你废一个,就全部废了,每一步都得小心翼翼。”接受任务后的韩利萍感觉责任重如泰山。最终她以精湛技艺,带领班组同事在规定时间内出色完成了任务,赢得现场专家的一片喝彩!
母亲助力她的航天“强国梦”
2006年是韩利萍难忘的一年,那一年她成为新组建的204数控铣班组的组长。刚当上组长韩利萍就接到一个任务—一国家某重点型号武器发射系统零件的承弹口制造。“我们不仅要突破零件材料难加工瓶颈,还要控制零件的变形、解决形状复杂编程烦琐等一系列问题,最主要的是,这个承弹口由3个空间相交的斜面复合型组成,通常需要五轴联动机床加工。”但五轴机床价格相当昂贵,当时厂里还没有这种机床。如何应用现有三轴机床的功能,来实现这种复合型面的加工?这个难题摆在了她的面前。
“那段时间我忙得焦头烂额,我女儿恰巧叉生水痘了,满身满脸都是泡泡,高烧持续不退。医生一再叮嘱我,孩子发痘的时候会很瘴,千万别让她挠,不然很容易感染留疤!”孩子瘴得难受忍不住要去挠,白天晚上离不开人看护。韩利萍深知,如果这个时候自己请假,那整个班组就“瘫”了。正当她左右为难的时候,母亲叹了口气说:“你还是去上班吧,单位的事重要,家里有我呢,实在忙不过来,我就叫你妹妹过来帮忙。”韩利萍感激地瞧了母亲一眼,匆匆赶往单位。二十天后,孩子身上的痘痘渐渐退去,而韩利萍的妹妹却被传染了,脸部红肿变形。看着母亲刚照顾完女儿又去照顾妹妹,韩利萍心里很不好受。有了母亲的支持,韩利萍全身心投入生产,和组员一起攻坚克难。“那阵子我一个人要负责三台机床的编程调试,制作专用的工装卡具,配合主轴的旋转功能。”最终,韩利萍有效解决了“承弹口”斜面复合型这一问题,不仅在三轴机床上实现了五轴机床的加工功能,更为后续该系列产品多种类似零件的加工积累了宝贵经验。
邢大军据《妇女生活》整理
韩利萍作为一名火箭零部件数控铣工,经常要加工要求精度比头发丝还要细的零件,而这些零件将被用十神舟飞船、长征五号、长征七号等火箭发射平台上,一丝一毫都马虎不得。面对这份要求极高的工作,她百折不挠,滴水穿石,27年如一日潜心钻研技术,如今已成为我国为数不多的精通数控工艺、编程及操作的顶尖复合型高技能人才和国家航天特级技师。
高级火箭数控铣工来自生活
2017年11月5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我国成功发射两颗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卫星。山西航天清华装备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发射平台又一次成功托举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飞天。该公司数控铣工韩利萍是航天发射平台关键零件精密加工的班组长,负责支撑装置控制阀体类零件的加工。1991年,19岁的韩利萍高考失利,进入清华厂做了一名学徒工。回忆当时的情景,她说:“那时我真的很笨,因为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根本看不懂零件的内部结构图,也无法理解复杂的产品切削工艺。”
韩利萍进厂后,跟着一个叫张建国的师傅当学徒。张建国不善言辞,而且眼神也不大好,可他的铣工技术却是厂里最好的,带徒弟更是不含糊。“师傅首先教给我的并不是什么高超的技术,而是怎样做一名负责任的航天人。他那时对我加工的零件很不满意,要么说毛刺没有清理干净让我重新去打磨,要么说零件表面有接刀痕让我重新去返工,要么就说钳口的垂直度还差一点点让我重新去调整……我一度很想不明白,平日里和和气气的一个人,怎么一涉及产品质量就变得这么吹毛求疵呢?”
有一次,韩利萍不小心把一个工件加工报废了,师傅很生气地对她说:“你没有认真负责的态度,就别说是我的徒弟,我丢不起这个人!”韩利萍满脸通红,委屈得哭了起来。后来,师傅领着她到总装组,指着那些零件告诉她,细节的差错会对部件造成隐患,甚至对整个产品造成危害,还给她讲了很多细节问题导致航天实验失败的惨痛教训。那一次,韩利萍彻底明白了,事关我国航天事业,任何一个细节都马虎不得。
2000年初,随着国家军凋技改工程的实施,韩利萍所在的二分厂引进了一台数控铣床,她有幸成了第一批数控操作工。为了能尽陕熟练操作,韩利萍发疯般投入到学习中,只要有空就待在家里研究《机械制图》《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公差与配合》等专业书籍,遇到不懂的就追着师傅及工友问。
有一次加工一个零件,因为看不懂其中的一部分结构,韩利萍便一直在心里琢磨,迟迟不敢下刀。晚上回家做饭的时候,因为脑海里还在想着零件的事,她于里的菜刀不由自主地跟着思绪游走,把土豆切成了一块块不明形状的物体。等反应过来,韩利萍灵机一动:为什么不能用这些土豆或者萝卜切成零件的模型呢?工件如果加工不好就废掉了,但是土豆和萝卜可以随便切呀!于是从那天起,韩利萍家的厨房里经常有很多她练功切出来的奇形怪状的土豆与萝卜,餐桌上也经常会多出一道道奇陉的“菜”。半年后,韩利萍终十掌握了加工技术,产品合格率大大提高,一下子成了厂里有名的技能高于。
她成为中国航天特级技师
“一个复杂的零件,我们需要在软件上编程,把参数输进去之后,模拟尝试是否正确可行。”韩利萍说,大的组件很贵,对航天产品来说,火箭要发射,时间已经定了,如果组件报废或出现问题,所有的努力就白费了。“生产周期耽误不起,这就要求我们加工的零件要万无一失。”
2005年,航天新材料某型号产品批量剧增,其中的导轨、渭轨加工难度大、精度高、批量多,按以往加工进度厂方远远满足不了交付要求。韩利萍采用模块化进口刀具,将“高转速、小切深、大进给”的高速切削理念融入生产过程,在长达一个月的时间里,不断优化切削参数,独创出一套成熟的加工方法,在班组推广后,使生产效率提高4倍,创效益300万元,保证了产品提前交付。
“航天无小事,成败在毫厘。”韩利萍说,以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七号活动发射平台为例,其关键控制件不足200毫米的工件上大大小小分布着各种规格的70余个阀孔,每个阀孔的加工精度都必须控制在2丝之内,相当于人头发丝1/3粗绷这样一个范围内。这些阀孔的加工质量直接影响到发射平台支撑装置起降的精度和平衡度,稍有误差就有可能导致火箭发射后无法精确入轨。
工艺难度十分苛刻,以往加工此类零件的成功率仅有20%。为攻克这一难关,韩利萍绞尽脑汁,反复调整加工方案。那段时间她走路时在琢磨,吃饭时也在琢磨,经常一个人泡在车间里研究。经过3个月上百次验证,她最终实现了对整个工艺过程的精准掌控,产品一次交验合格率达100%。2017年4月20日,运载“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火箭成功发射,重量达到600吨,而托举火箭騰飞的是一双巨大的“于”——发射平台。这双“于”上有4万多个零件,最关键的零件加工精度达到了微米级,它是火箭精准入轨的基础。19把刀具一次装卡,73个孔要在两天之内不停机加工完毕。“这个零件精度要求太高了。你废一个,就全部废了,每一步都得小心翼翼。”接受任务后的韩利萍感觉责任重如泰山。最终她以精湛技艺,带领班组同事在规定时间内出色完成了任务,赢得现场专家的一片喝彩!
母亲助力她的航天“强国梦”
2006年是韩利萍难忘的一年,那一年她成为新组建的204数控铣班组的组长。刚当上组长韩利萍就接到一个任务—一国家某重点型号武器发射系统零件的承弹口制造。“我们不仅要突破零件材料难加工瓶颈,还要控制零件的变形、解决形状复杂编程烦琐等一系列问题,最主要的是,这个承弹口由3个空间相交的斜面复合型组成,通常需要五轴联动机床加工。”但五轴机床价格相当昂贵,当时厂里还没有这种机床。如何应用现有三轴机床的功能,来实现这种复合型面的加工?这个难题摆在了她的面前。
“那段时间我忙得焦头烂额,我女儿恰巧叉生水痘了,满身满脸都是泡泡,高烧持续不退。医生一再叮嘱我,孩子发痘的时候会很瘴,千万别让她挠,不然很容易感染留疤!”孩子瘴得难受忍不住要去挠,白天晚上离不开人看护。韩利萍深知,如果这个时候自己请假,那整个班组就“瘫”了。正当她左右为难的时候,母亲叹了口气说:“你还是去上班吧,单位的事重要,家里有我呢,实在忙不过来,我就叫你妹妹过来帮忙。”韩利萍感激地瞧了母亲一眼,匆匆赶往单位。二十天后,孩子身上的痘痘渐渐退去,而韩利萍的妹妹却被传染了,脸部红肿变形。看着母亲刚照顾完女儿又去照顾妹妹,韩利萍心里很不好受。有了母亲的支持,韩利萍全身心投入生产,和组员一起攻坚克难。“那阵子我一个人要负责三台机床的编程调试,制作专用的工装卡具,配合主轴的旋转功能。”最终,韩利萍有效解决了“承弹口”斜面复合型这一问题,不仅在三轴机床上实现了五轴机床的加工功能,更为后续该系列产品多种类似零件的加工积累了宝贵经验。
邢大军据《妇女生活》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