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工匠韩利萍:用土豆削模型,终成高级火箭数控铣工

来源 :北广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cnew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晚上回家做饭的时候,因为脑海里还在想着零件的事,她手里的菜刀不由自主地跟着思绪游走,把土豆切成了一块块不明形状的物体。
  韩利萍作为一名火箭零部件数控铣工,经常要加工要求精度比头发丝还要细的零件,而这些零件将被用十神舟飞船、长征五号、长征七号等火箭发射平台上,一丝一毫都马虎不得。面对这份要求极高的工作,她百折不挠,滴水穿石,27年如一日潜心钻研技术,如今已成为我国为数不多的精通数控工艺、编程及操作的顶尖复合型高技能人才和国家航天特级技师。
  高级火箭数控铣工来自生活
  2017年11月5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我国成功发射两颗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卫星。山西航天清华装备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发射平台又一次成功托举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飞天。该公司数控铣工韩利萍是航天发射平台关键零件精密加工的班组长,负责支撑装置控制阀体类零件的加工。1991年,19岁的韩利萍高考失利,进入清华厂做了一名学徒工。回忆当时的情景,她说:“那时我真的很笨,因为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根本看不懂零件的内部结构图,也无法理解复杂的产品切削工艺。”
  韩利萍进厂后,跟着一个叫张建国的师傅当学徒。张建国不善言辞,而且眼神也不大好,可他的铣工技术却是厂里最好的,带徒弟更是不含糊。“师傅首先教给我的并不是什么高超的技术,而是怎样做一名负责任的航天人。他那时对我加工的零件很不满意,要么说毛刺没有清理干净让我重新去打磨,要么说零件表面有接刀痕让我重新去返工,要么就说钳口的垂直度还差一点点让我重新去调整……我一度很想不明白,平日里和和气气的一个人,怎么一涉及产品质量就变得这么吹毛求疵呢?”
  有一次,韩利萍不小心把一个工件加工报废了,师傅很生气地对她说:“你没有认真负责的态度,就别说是我的徒弟,我丢不起这个人!”韩利萍满脸通红,委屈得哭了起来。后来,师傅领着她到总装组,指着那些零件告诉她,细节的差错会对部件造成隐患,甚至对整个产品造成危害,还给她讲了很多细节问题导致航天实验失败的惨痛教训。那一次,韩利萍彻底明白了,事关我国航天事业,任何一个细节都马虎不得。
  2000年初,随着国家军凋技改工程的实施,韩利萍所在的二分厂引进了一台数控铣床,她有幸成了第一批数控操作工。为了能尽陕熟练操作,韩利萍发疯般投入到学习中,只要有空就待在家里研究《机械制图》《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公差与配合》等专业书籍,遇到不懂的就追着师傅及工友问。
  有一次加工一个零件,因为看不懂其中的一部分结构,韩利萍便一直在心里琢磨,迟迟不敢下刀。晚上回家做饭的时候,因为脑海里还在想着零件的事,她于里的菜刀不由自主地跟着思绪游走,把土豆切成了一块块不明形状的物体。等反应过来,韩利萍灵机一动:为什么不能用这些土豆或者萝卜切成零件的模型呢?工件如果加工不好就废掉了,但是土豆和萝卜可以随便切呀!于是从那天起,韩利萍家的厨房里经常有很多她练功切出来的奇形怪状的土豆与萝卜,餐桌上也经常会多出一道道奇陉的“菜”。半年后,韩利萍终十掌握了加工技术,产品合格率大大提高,一下子成了厂里有名的技能高于。
  她成为中国航天特级技师
  “一个复杂的零件,我们需要在软件上编程,把参数输进去之后,模拟尝试是否正确可行。”韩利萍说,大的组件很贵,对航天产品来说,火箭要发射,时间已经定了,如果组件报废或出现问题,所有的努力就白费了。“生产周期耽误不起,这就要求我们加工的零件要万无一失。”
  2005年,航天新材料某型号产品批量剧增,其中的导轨、渭轨加工难度大、精度高、批量多,按以往加工进度厂方远远满足不了交付要求。韩利萍采用模块化进口刀具,将“高转速、小切深、大进给”的高速切削理念融入生产过程,在长达一个月的时间里,不断优化切削参数,独创出一套成熟的加工方法,在班组推广后,使生产效率提高4倍,创效益300万元,保证了产品提前交付。
  “航天无小事,成败在毫厘。”韩利萍说,以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七号活动发射平台为例,其关键控制件不足200毫米的工件上大大小小分布着各种规格的70余个阀孔,每个阀孔的加工精度都必须控制在2丝之内,相当于人头发丝1/3粗绷这样一个范围内。这些阀孔的加工质量直接影响到发射平台支撑装置起降的精度和平衡度,稍有误差就有可能导致火箭发射后无法精确入轨。
  工艺难度十分苛刻,以往加工此类零件的成功率仅有20%。为攻克这一难关,韩利萍绞尽脑汁,反复调整加工方案。那段时间她走路时在琢磨,吃饭时也在琢磨,经常一个人泡在车间里研究。经过3个月上百次验证,她最终实现了对整个工艺过程的精准掌控,产品一次交验合格率达100%。2017年4月20日,运载“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火箭成功发射,重量达到600吨,而托举火箭騰飞的是一双巨大的“于”——发射平台。这双“于”上有4万多个零件,最关键的零件加工精度达到了微米级,它是火箭精准入轨的基础。19把刀具一次装卡,73个孔要在两天之内不停机加工完毕。“这个零件精度要求太高了。你废一个,就全部废了,每一步都得小心翼翼。”接受任务后的韩利萍感觉责任重如泰山。最终她以精湛技艺,带领班组同事在规定时间内出色完成了任务,赢得现场专家的一片喝彩!
  母亲助力她的航天“强国梦”
  2006年是韩利萍难忘的一年,那一年她成为新组建的204数控铣班组的组长。刚当上组长韩利萍就接到一个任务—一国家某重点型号武器发射系统零件的承弹口制造。“我们不仅要突破零件材料难加工瓶颈,还要控制零件的变形、解决形状复杂编程烦琐等一系列问题,最主要的是,这个承弹口由3个空间相交的斜面复合型组成,通常需要五轴联动机床加工。”但五轴机床价格相当昂贵,当时厂里还没有这种机床。如何应用现有三轴机床的功能,来实现这种复合型面的加工?这个难题摆在了她的面前。
  “那段时间我忙得焦头烂额,我女儿恰巧叉生水痘了,满身满脸都是泡泡,高烧持续不退。医生一再叮嘱我,孩子发痘的时候会很瘴,千万别让她挠,不然很容易感染留疤!”孩子瘴得难受忍不住要去挠,白天晚上离不开人看护。韩利萍深知,如果这个时候自己请假,那整个班组就“瘫”了。正当她左右为难的时候,母亲叹了口气说:“你还是去上班吧,单位的事重要,家里有我呢,实在忙不过来,我就叫你妹妹过来帮忙。”韩利萍感激地瞧了母亲一眼,匆匆赶往单位。二十天后,孩子身上的痘痘渐渐退去,而韩利萍的妹妹却被传染了,脸部红肿变形。看着母亲刚照顾完女儿又去照顾妹妹,韩利萍心里很不好受。有了母亲的支持,韩利萍全身心投入生产,和组员一起攻坚克难。“那阵子我一个人要负责三台机床的编程调试,制作专用的工装卡具,配合主轴的旋转功能。”最终,韩利萍有效解决了“承弹口”斜面复合型这一问题,不仅在三轴机床上实现了五轴机床的加工功能,更为后续该系列产品多种类似零件的加工积累了宝贵经验。
  邢大军据《妇女生活》整理
其他文献
体操队未中标的挫折不过是严峻商业现实的一种。当时虽未回归CEO岗位,但李宁已经看到了风雨欲来的危机。  善良就够了吗  不是不着急,但似乎叉没那么急。做选择做决定,对李宁来说需要更长的一个时间。许多员工认为,李宁的气质深深影响了这家公司。一位离职员工给了老东家很高的评价:李宁有中国民企少有的令人愉悦的氛围,因为李宁本人的善良,公司的气质也是不斤斤计较,是相对宽松与自由的。  有时候,他的大度甚至让
期刊
本期沙龙主题:同学会。  “同学会”热吗?反正同名的书出版了,同名的电视剧筹备了,过节又有人张罗了,顺口溜多到可以装车了。比如,“一个心眼的在唱歌,缺心眼儿的玩命喝;大脑进水的瞎张罗,贪小便宜的等蹭车;官当大了的不掺和,财发大了的想多说;离了婚的在踅摸,没大出息的不动窝……”读到这儿,哈哈,难不成您心领神会,笑了?  四位作者,都是大男人。巧了,一位就是曾经的“大脑进水的瞎张罗”、近年不再张罗的。
期刊
“我一辈子就在做防治肝炎的事。防的问题解决了,治的问题还在做。治好病人是我一生的职责,不能懈怠。乙型肝炎治疗问题一天没有解决,我就会在医疗第一线,除非有一天我治不动了,那就拉倒。”这些话语,出自陶其敏。  她是中国第一个研制出乙肝疫苗的科学家,更是甘当科学试验的“小白鼠”,第一个注射乙肝疫苗的人。她不惜冒生命危险,为的就是研制出疫苗,治病救人!  “谁愿意研究乙肝?”“我来吧!”  1931年10
期刊
北魏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第一个朝代,“魏”字具有美好伟大之意。从鲜卑族拓跋珪建国开基,经明元帝拓跋嗣的整固发展,到太武帝拓跋焘最终统一北方,经历了半个多世纪。这个过程中汉人崔浩历仕三朝,屡建功勋,是北魏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但最终仍难逃一死。  力阻迁都  崔浩出身北方高门土族,少好文学,博览经史,当时无二,未及成年就被擢升为直郎。因为工于书法,他常跟随开国君主道武帝拓跋珪左右,相当于皇帝的秘书。409年
期刊
据《晋书·武帝纪》载:咸宁五年冬十月,“汲郡人不凖(读否彪)掘魏襄王冢,得竹简小篆古书十余万言。”  这句话意思是说:在公元279年冬十月,有个叫不凖的汲郡(治今河南卫辉西南)人,盗了战国时的魏襄王墓(其址在今卫辉市孙杏村镇),并从墓里挖出了很多竹简,这些竹简上的字加在一起有十余万字。  不久,案发。汲郡地方官在接到报案后,赶紧带人来到案发现场,只见沉重的墓门已被撬开,墓里的贵重物品都被洗劫一空。
期刊
东晋苏峻作乱,吴国内史庾冰被一郡卒所救。当时,郡卒用一张破席盖住庚冰,只身驾船把他送出了钱塘江口。为了骗过搜捕的人员,这个郡卒更在中途停船,去小岛上沽酒,大醉而归,并舞着船桨对着搜捕人员大喊:“你们不是要找庾冰吗,他就在我船上呢!”搜捕人员都笑他在耍酒疯。庾冰由此逃过了一劫。  平乱后,庾冰想要报答这个郡卒,就问他有什么愿望。郡卒竟很没出息地说道:“我出身不好,也不愿当官,以前当差辛苦,不能痛痛快
期刊
“广轶事见闻水净花明饶雅趣,庆同人快聚茶初香半涤尘襟。”这是北京一家老书馆广庆轩的楹联。广庆轩是1940年停业的,什么时候开张的,没人知道,只知道清末民初的时候,它叫同和轩。广庆轩在什刹海东河沿一溜胡同,坐北向南的六间勾连搭高房,南、西两面有窗,周遭有绿竹子花障,花障里种着绿竹子,屋子里,除正面是台以外,摆着的是黑漆方桌,楹联每年一换,对联的词儿,永远不变,日久,听书的人也就记熟了。  这是老北京
期刊
这张照片拍于2009年夏天的北京百望山森林公园,是在原单位中我们一个小团队集体旅游,忘了是谁拍的一张特别有趣的合影。当时是我们在一草坪上围成一个圈,玩的是儿时的丟于绢的游戏。是于绢丢在我背后我没有发现,而被罚做50个俯卧撑,作为快乐的惩罚。我说做就做,一点也不含糊。而拍我屁股的是同事小昊,他有意无意的在捉弄我取笑我。不过我们都先后离开了那家单位,今天我就想说说他的故事。  有一天正在上班的我,突然
期刊
前文我们说到顾横渡盛情难却,提笔在于,略加思索,遂在闫尔梅带来的那幅《流民图》上,题了一首小诗,诗曰:  极目河山泪欲枯,断云残雨总模糊。  分明一幅天丝锦,化成流民转徙图。  闰公子一见大惊:“啊!真没想到小姐竟有如此才华,不仅这诗写的好,字也好,小生拜服。”说着,便给横波深施一礼。这时,有丫鬟来报,酒宴已经备好,请大家入席。  大家入席以后,就有说有笑地吃了起来。顾横波与那闰公子更是频频举杯,
期刊
有人说:“胡适一生最为人所乐道的一件事,既不是他的实验主义,也不是他的哲学史、文学史或小说考证,而是他的婚姻。”他在异国的一段情缘,历经半个世纪却始终克制在界限之内,让人唏嘘也更加怜惜。  一见如故  韦莲司,全名为艾迪丝·克利福德·韦莲司,她是胡适1913年6月在美国纽约康奈尔大学留学时结识的女友,是康乃尔大学里一位教授的女儿。在美国康奈尔大学读书时,胡适与地质系教授亨利·韦莲司毗邻而居。19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