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大量的广泛的课外阅读。高中阶段的课外阅读最宜从高一新生抓起。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摸清情况,明确意义。
要使课外阅读的指导更有针对性,能有的放矢,首先要摸清学生的阅读状况。我主要是通过与学生的交谈和让学生填写“课外阅读调查表”(见文后附表一)来了解情况的。调查表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课外读物量、阅读兴趣、阅读方法、对课外阅读的认识、建议及家长的态度。
要让学生的阅读更加自觉主动,还要引导学生明确阅读的意义,即为什么要阅读?为此,我组织学生进行了讨论。比如让大家思考:如何使作文内容充实而有情感,如何提高对文章的感悟、理解力,阅读对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有哪些作用,广泛的阅读对语文学习到底有哪些好处,等。在讨论中,更多的学生明确了课外阅读对丰富知识、提升能力、陶冶情操的好处。这样,在以后的阅读中他们才会更有动力。
二、拓展视野,提出要求。
课外阅读既可以在图书馆或书店,也可以通过电视或网络。
新生入学不久,我专门拿出时间给学生们讲了有关图书的分类、学校图书馆的图书借阅方法和要求,以及到图书馆阅读的注意事项。又结合第一册的课文,给学生们开列了在学校图书馆能够借阅到的图书,如《徐志摩诗全编》《呐喊》《名人传》《论语》《孟子》等。随着大家对图书馆的熟悉,以后各册可让学生在拿到课本后自己开列目录。但一些新书,图书馆里不能及时读到,我向学生提出了平时应“少逛商店,多逛书店”的要求,希望他们多到书店去挑选、购买自己喜读的图书。除了纸质书籍,我还要求学生适当“触电”——每天坚持看电视节目“百家讲坛”并做好笔记。这对丰富学生知识,激发学生读书、购书的热情很有好处。网上阅读虽然内容多,查阅资料方便、快捷,但弄不好,学生也很容易被网吧“巴”住,甚至被网上的一些不良信息“网”住,所以,我要求学生除偶尔可以上网查阅一些资料外,尽可能“少上网,多读书(纸质书)”,向他们提出了“不进网吧,多进图书馆”的要求。
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还应经常结合课文的讲解有意识地去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比如在学习第一册第四单元的“序言”时,我布置大家尽可能多地去看书籍的序言。不少学生在翻阅序言时,又被一些书的内容所吸引,又认识了一些新的“朋友”。这样,既熟悉了序言的特点,也拓展了阅读视野,可谓一举两得。在上《胡同文化》时,我让学生去翻阅易中天的《闲话中国人》《读城记》的相关内容。上《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时,我向学生介绍了《历史的多维透视》(鲍照山)、《先知的智慧》(张立新)、《于丹〈论语〉心得》中的有关内容。这样,经常性地“牵线搭桥”,既激发了学生读书、购书的热情,也拓展了他们的视野。
现在,学生有书在手了,但这些书是否都适于学生阅读呢?读哪些更好呢?教师要加以引导。首先,我让他们尽可以把自己喜读的书带进课堂,这样便于教师了解到学生真实的阅读状况,在此基础上,再组织学生围绕“读什么”进行讨论。通过讨论、交流和引导,让学生有了明确的认识:紧张的三年高中生活,时间宝贵,在课外阅读时一定要有辨别力、自控力,不能抱着“言情武打统统来,打发时光最休闲”的态度,更不能去读那些低级庸俗甚至充满暴力色情内容的书,要多读那些文化含量高、思想积极健康的书,尽可能多地读名家美文、经典名著。通过教师的引导,使课外阅读从一开始就能沿着健康的道路发展。
三、激趣导引,讲明方法。
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首先要热爱阅读,这不仅会使你的指导更有底气,而且,教师的阅读热情会深深地影响、感染学生,激发起学生阅读的兴趣。“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种影响往往比强制的要求更有效。
结合阅读的进行,适当开展一些活动也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阅读热情。
比如第一学期上半期,可结合课本第一单元“拥抱文学的骄子——诗歌”的综合性学习,开展诗歌朗读比赛,要求学生的朗读材料均选自课外读物。等大家对课外阅读有了一些感受和经验,又可组织读书交流会,让他们畅谈阅读的体验、感受和经验。还可组织学生开展“我与阅读”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以及读书笔记展览评比会、《读书报告》(见文后附表二)展示和课外阅读汇报会。
寒暑假是阅读的大好时机。我分别布置了以“拥抱阅读,感受冬日暖情”、“静心阅读,享受夏日清凉”为主题的假期作业,要求学生利用假期多读书,并要求积累素材,写读后感,填写《读书报告》,开学后进行展示、评比并编写假期作文集。
每次活动,对那些表现优异的学生给以表扬和奖励,这样,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能经常分享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保持阅读的热情。
要使阅读更有效率,教师还要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
要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让他们在多读之外还要勤记多写。所以,一开始指导阅读,我就让他们准备好素材本和写作练习本,要求他们在阅读中随时将有用的素材分类抄写到素材本上并加强识记,随时将阅读中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写下来。
我还专门拿出时间讲了如何作批注、摘录、列提纲等方法,讲了浏览、粗读、精读、赏读的运用,介绍了“名人读书18法”,使学生在阅读中能根据不同的阅读材料、目的灵活地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如对长篇小说,会用跳读法、提纲挈领法;短篇小说,会用精读法、圈点批注法;散文、诗歌,会用朗读法、圈点批注法、谈心得体会法;议论文,会用复述法、提纲挈领法;知识性强的文章能用精读法、分门摘录法等等。
四、检查落实,完善提高。
要使课外阅读的开展真正收到实效,教师还要加以检查落实。
上面提到的各种活动的开展,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也是对阅读效果的检查。对每次展示、评比中做得好的要加以表扬和奖励,做得不好的要指出其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
填写《读书报告》也是一种很好的检验、督促方式,《读书报告》主要填写前段时间读过的书目并要求选择其中的一篇归纳主要内容、主题,摘抄精彩片段,写出赏析、写作借鉴、读后感的要点或提纲。每学期填写两次。第一次填写时教师要加以指导,特别是“赏析”和“写作借鉴”,许多高一新生还把握不准,可讲详细些。
不管采取哪种形式的检查,教师都要善于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要看到进步,加以鼓励。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的课外阅读内容广泛而健康,形式丰富而实用;教师要循序渐进,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使活动的开展逐步完善,使学生的阅读水平、语文能力得以尽快地提高。
(作者单位:城口县中学)
一、摸清情况,明确意义。
要使课外阅读的指导更有针对性,能有的放矢,首先要摸清学生的阅读状况。我主要是通过与学生的交谈和让学生填写“课外阅读调查表”(见文后附表一)来了解情况的。调查表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课外读物量、阅读兴趣、阅读方法、对课外阅读的认识、建议及家长的态度。
要让学生的阅读更加自觉主动,还要引导学生明确阅读的意义,即为什么要阅读?为此,我组织学生进行了讨论。比如让大家思考:如何使作文内容充实而有情感,如何提高对文章的感悟、理解力,阅读对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有哪些作用,广泛的阅读对语文学习到底有哪些好处,等。在讨论中,更多的学生明确了课外阅读对丰富知识、提升能力、陶冶情操的好处。这样,在以后的阅读中他们才会更有动力。
二、拓展视野,提出要求。
课外阅读既可以在图书馆或书店,也可以通过电视或网络。
新生入学不久,我专门拿出时间给学生们讲了有关图书的分类、学校图书馆的图书借阅方法和要求,以及到图书馆阅读的注意事项。又结合第一册的课文,给学生们开列了在学校图书馆能够借阅到的图书,如《徐志摩诗全编》《呐喊》《名人传》《论语》《孟子》等。随着大家对图书馆的熟悉,以后各册可让学生在拿到课本后自己开列目录。但一些新书,图书馆里不能及时读到,我向学生提出了平时应“少逛商店,多逛书店”的要求,希望他们多到书店去挑选、购买自己喜读的图书。除了纸质书籍,我还要求学生适当“触电”——每天坚持看电视节目“百家讲坛”并做好笔记。这对丰富学生知识,激发学生读书、购书的热情很有好处。网上阅读虽然内容多,查阅资料方便、快捷,但弄不好,学生也很容易被网吧“巴”住,甚至被网上的一些不良信息“网”住,所以,我要求学生除偶尔可以上网查阅一些资料外,尽可能“少上网,多读书(纸质书)”,向他们提出了“不进网吧,多进图书馆”的要求。
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还应经常结合课文的讲解有意识地去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比如在学习第一册第四单元的“序言”时,我布置大家尽可能多地去看书籍的序言。不少学生在翻阅序言时,又被一些书的内容所吸引,又认识了一些新的“朋友”。这样,既熟悉了序言的特点,也拓展了阅读视野,可谓一举两得。在上《胡同文化》时,我让学生去翻阅易中天的《闲话中国人》《读城记》的相关内容。上《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时,我向学生介绍了《历史的多维透视》(鲍照山)、《先知的智慧》(张立新)、《于丹〈论语〉心得》中的有关内容。这样,经常性地“牵线搭桥”,既激发了学生读书、购书的热情,也拓展了他们的视野。
现在,学生有书在手了,但这些书是否都适于学生阅读呢?读哪些更好呢?教师要加以引导。首先,我让他们尽可以把自己喜读的书带进课堂,这样便于教师了解到学生真实的阅读状况,在此基础上,再组织学生围绕“读什么”进行讨论。通过讨论、交流和引导,让学生有了明确的认识:紧张的三年高中生活,时间宝贵,在课外阅读时一定要有辨别力、自控力,不能抱着“言情武打统统来,打发时光最休闲”的态度,更不能去读那些低级庸俗甚至充满暴力色情内容的书,要多读那些文化含量高、思想积极健康的书,尽可能多地读名家美文、经典名著。通过教师的引导,使课外阅读从一开始就能沿着健康的道路发展。
三、激趣导引,讲明方法。
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首先要热爱阅读,这不仅会使你的指导更有底气,而且,教师的阅读热情会深深地影响、感染学生,激发起学生阅读的兴趣。“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种影响往往比强制的要求更有效。
结合阅读的进行,适当开展一些活动也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阅读热情。
比如第一学期上半期,可结合课本第一单元“拥抱文学的骄子——诗歌”的综合性学习,开展诗歌朗读比赛,要求学生的朗读材料均选自课外读物。等大家对课外阅读有了一些感受和经验,又可组织读书交流会,让他们畅谈阅读的体验、感受和经验。还可组织学生开展“我与阅读”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以及读书笔记展览评比会、《读书报告》(见文后附表二)展示和课外阅读汇报会。
寒暑假是阅读的大好时机。我分别布置了以“拥抱阅读,感受冬日暖情”、“静心阅读,享受夏日清凉”为主题的假期作业,要求学生利用假期多读书,并要求积累素材,写读后感,填写《读书报告》,开学后进行展示、评比并编写假期作文集。
每次活动,对那些表现优异的学生给以表扬和奖励,这样,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能经常分享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保持阅读的热情。
要使阅读更有效率,教师还要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
要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让他们在多读之外还要勤记多写。所以,一开始指导阅读,我就让他们准备好素材本和写作练习本,要求他们在阅读中随时将有用的素材分类抄写到素材本上并加强识记,随时将阅读中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写下来。
我还专门拿出时间讲了如何作批注、摘录、列提纲等方法,讲了浏览、粗读、精读、赏读的运用,介绍了“名人读书18法”,使学生在阅读中能根据不同的阅读材料、目的灵活地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如对长篇小说,会用跳读法、提纲挈领法;短篇小说,会用精读法、圈点批注法;散文、诗歌,会用朗读法、圈点批注法、谈心得体会法;议论文,会用复述法、提纲挈领法;知识性强的文章能用精读法、分门摘录法等等。
四、检查落实,完善提高。
要使课外阅读的开展真正收到实效,教师还要加以检查落实。
上面提到的各种活动的开展,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也是对阅读效果的检查。对每次展示、评比中做得好的要加以表扬和奖励,做得不好的要指出其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
填写《读书报告》也是一种很好的检验、督促方式,《读书报告》主要填写前段时间读过的书目并要求选择其中的一篇归纳主要内容、主题,摘抄精彩片段,写出赏析、写作借鉴、读后感的要点或提纲。每学期填写两次。第一次填写时教师要加以指导,特别是“赏析”和“写作借鉴”,许多高一新生还把握不准,可讲详细些。
不管采取哪种形式的检查,教师都要善于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要看到进步,加以鼓励。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的课外阅读内容广泛而健康,形式丰富而实用;教师要循序渐进,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使活动的开展逐步完善,使学生的阅读水平、语文能力得以尽快地提高。
(作者单位:城口县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