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预习作为课堂教学的前奏,通过预习可以使学生对新课教学处于有准备的心理状态,便于增强听课的目的性。应从多方面进行玉溪习惯的培养,从而高质量地完成预习作业,达到预习的最佳效果,最终为有效课堂打下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提高;预习效果
预习作为课堂教学的前奏,是学生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预习可以使学生对新课教学处于有准备的心理状态,便于增强听课的目的性,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学生通过预习,自己阅读课文,动了大脑,得到理解,当讨论的时候,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的结果正相吻合,便有独创成功的快感;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不相吻合,就作比量长短的思索……”这正是对学生预习重要性的精辟阐述。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来说,无疑告诉我们应从预习方面入手,加强指导,强化训练,使学生逐步形成技能,提高自学能力,进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语文预习效果呢?谈谈笔者的几点见解。
一、帮助学生树立学习意识,培养学生的预习兴趣
在课题研究初期,我针对中年段小学生的特点,制定了一系列提高其预习能力的策略,其中首先要做的就是强化学生语文学科课前预习的意识,使他们认识到预习的意义,培养学生预习的兴趣。于是,在第一阶段的课题研究过程中我确立了这样的主题:强化意识,學会方法。指导学生预习,必须要按照小学生的认识规律,由浅入深、由扶到放、由易到难,逐步进深。当学生明确“自己是语文学习的主人”、“预习就是自主学习”、“生活处处有语文”的观念,就会明白预习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为了提高能力、掌握知识。预习过程完全是自我学习、自我提升的学习过程。
同年级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各具特点,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齐步走”,那种苛求,也只能是对学生天性的一种扼杀。所以教师没必要要求每一个学生每一次都全部完成你布置的预习任务,只要他能完成力所能及的就行了。对于那些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要求他们在预习过程中基本完成课文的学习。如字、词的掌握、文意的理解、情感的把握及提出各种疑难问题等。对于那些学习能力相对没那么强的学生,只要求他们认真对待预习,掌握大部分字词和了解课文内容就行了。实践证明,预习要求越是尊重差异,学生预习的兴趣就越浓,预习的效果就越好。
二、采取行之有效策略,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
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一个人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就如同掌握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就能独立地向新认识领域进军,也才有可能攀上知识的顶峰。所以,要想让学生具有自学的本领,作为教师就要重视方法的指导,教给小学生的预习方法,要求尽量细化,可操作性强。同时要搭建逐步推进的梯子,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一)教师给学生提供预习提纲的方式,让学生逐步了解预习框架,明确从哪些方面着手预习。开始训练学生预习时,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预习,严格督促学生按照预习要求和步骤进行预习,发现错误及时纠正。可以通过上一节专门的预习指导课和制定预习提纲,引导学生根据学生提纲进行预习,掌握预习方法再过渡到让学生自己独立预习,总结预习方法等。对于那些自主反思、自主调节学习方法的能力相对较差,预习有困难的学生更要手把手地教,帮助他们尽快掌握预习的方法。
(二)通过由扶到放的过程逐步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在实验初期是把预习放在课堂中,在教师监督和指导下让学生完成。接下来应逐步过渡到将预习放到课下,由教师明确要求后让学生主动完成预习任务,再到学生在学完一篇文章后能够自觉地去进行比较有深度的自主预习的过程,从而将预习逐步内化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习惯和能力。这样引导学生经历一个由易到难的过程,搭建一个逐步推进的梯子,供学生不断深入预习,可以呵护、巩固学生预习的兴趣,逐渐提高预习能力。
(三)开放自主空间,促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走向主动学习。随着课题实验的不断深入,学生的独立意识逐步增强,在学生基本掌握预习方法后,如果学生的预习作业,一直是老师所布置的,学生没有自主选择,自由发挥的权力,那么一定会削弱他们预习的积极性,特别是一些优秀、爱动脑的学生更是如此。这时,逐步把预习活动放到课外进行,成立预习超市,让学生自主选择预习内容,你会发现预习内容的自由选择和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激发了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促使每一个层次的学生从被动学习走向主动学习,同时学会了从不同起点主动走向新的学习之旅。但教师更要严格进行预习作业的检查,使预习活动切实落实,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三、通过反馈评价,激励学生的预习兴趣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评价作为学生再学习的一种动力,将会激励学生向下一个目标努力,对进一步学习充满信心。对于学生的预习评价,一开始只要做了,我就要给予及时的表扬。对预习做得好的学生多加表扬,对在预习过程中,能提出问题的,大胆质疑的同学及时加以肯定。对预习效果差的学生不应多加批评和指责,应积极鼓励,发现其闪光点。
四、争取家长的监督,使学生预习更有实效性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必要补充,是一种不能代替的力量,加上预习大部分在家里进行,因此要争取让家长参与预习的指导。即要求父母要抽出时间检查子女的预习的完成情况,在有能力的情况下作适当的指导,还提醒家长要善于发现子女在预习中的每一个细小的进步,并作充分的肯定,不应老在孩子身上挑毛病。当孩子预习出现问题时,要求家长配合教师作耐心的教育和指导,使预习更具实效性。
熟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预习作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认真深入地进行预习,达到预习的最佳效果,为有效课堂打下扎实的基础,最终形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提高;预习效果
预习作为课堂教学的前奏,是学生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预习可以使学生对新课教学处于有准备的心理状态,便于增强听课的目的性,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学生通过预习,自己阅读课文,动了大脑,得到理解,当讨论的时候,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的结果正相吻合,便有独创成功的快感;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不相吻合,就作比量长短的思索……”这正是对学生预习重要性的精辟阐述。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来说,无疑告诉我们应从预习方面入手,加强指导,强化训练,使学生逐步形成技能,提高自学能力,进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语文预习效果呢?谈谈笔者的几点见解。
一、帮助学生树立学习意识,培养学生的预习兴趣
在课题研究初期,我针对中年段小学生的特点,制定了一系列提高其预习能力的策略,其中首先要做的就是强化学生语文学科课前预习的意识,使他们认识到预习的意义,培养学生预习的兴趣。于是,在第一阶段的课题研究过程中我确立了这样的主题:强化意识,學会方法。指导学生预习,必须要按照小学生的认识规律,由浅入深、由扶到放、由易到难,逐步进深。当学生明确“自己是语文学习的主人”、“预习就是自主学习”、“生活处处有语文”的观念,就会明白预习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为了提高能力、掌握知识。预习过程完全是自我学习、自我提升的学习过程。
同年级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各具特点,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齐步走”,那种苛求,也只能是对学生天性的一种扼杀。所以教师没必要要求每一个学生每一次都全部完成你布置的预习任务,只要他能完成力所能及的就行了。对于那些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要求他们在预习过程中基本完成课文的学习。如字、词的掌握、文意的理解、情感的把握及提出各种疑难问题等。对于那些学习能力相对没那么强的学生,只要求他们认真对待预习,掌握大部分字词和了解课文内容就行了。实践证明,预习要求越是尊重差异,学生预习的兴趣就越浓,预习的效果就越好。
二、采取行之有效策略,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
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一个人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就如同掌握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就能独立地向新认识领域进军,也才有可能攀上知识的顶峰。所以,要想让学生具有自学的本领,作为教师就要重视方法的指导,教给小学生的预习方法,要求尽量细化,可操作性强。同时要搭建逐步推进的梯子,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一)教师给学生提供预习提纲的方式,让学生逐步了解预习框架,明确从哪些方面着手预习。开始训练学生预习时,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预习,严格督促学生按照预习要求和步骤进行预习,发现错误及时纠正。可以通过上一节专门的预习指导课和制定预习提纲,引导学生根据学生提纲进行预习,掌握预习方法再过渡到让学生自己独立预习,总结预习方法等。对于那些自主反思、自主调节学习方法的能力相对较差,预习有困难的学生更要手把手地教,帮助他们尽快掌握预习的方法。
(二)通过由扶到放的过程逐步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在实验初期是把预习放在课堂中,在教师监督和指导下让学生完成。接下来应逐步过渡到将预习放到课下,由教师明确要求后让学生主动完成预习任务,再到学生在学完一篇文章后能够自觉地去进行比较有深度的自主预习的过程,从而将预习逐步内化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习惯和能力。这样引导学生经历一个由易到难的过程,搭建一个逐步推进的梯子,供学生不断深入预习,可以呵护、巩固学生预习的兴趣,逐渐提高预习能力。
(三)开放自主空间,促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走向主动学习。随着课题实验的不断深入,学生的独立意识逐步增强,在学生基本掌握预习方法后,如果学生的预习作业,一直是老师所布置的,学生没有自主选择,自由发挥的权力,那么一定会削弱他们预习的积极性,特别是一些优秀、爱动脑的学生更是如此。这时,逐步把预习活动放到课外进行,成立预习超市,让学生自主选择预习内容,你会发现预习内容的自由选择和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激发了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促使每一个层次的学生从被动学习走向主动学习,同时学会了从不同起点主动走向新的学习之旅。但教师更要严格进行预习作业的检查,使预习活动切实落实,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三、通过反馈评价,激励学生的预习兴趣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评价作为学生再学习的一种动力,将会激励学生向下一个目标努力,对进一步学习充满信心。对于学生的预习评价,一开始只要做了,我就要给予及时的表扬。对预习做得好的学生多加表扬,对在预习过程中,能提出问题的,大胆质疑的同学及时加以肯定。对预习效果差的学生不应多加批评和指责,应积极鼓励,发现其闪光点。
四、争取家长的监督,使学生预习更有实效性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必要补充,是一种不能代替的力量,加上预习大部分在家里进行,因此要争取让家长参与预习的指导。即要求父母要抽出时间检查子女的预习的完成情况,在有能力的情况下作适当的指导,还提醒家长要善于发现子女在预习中的每一个细小的进步,并作充分的肯定,不应老在孩子身上挑毛病。当孩子预习出现问题时,要求家长配合教师作耐心的教育和指导,使预习更具实效性。
熟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预习作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认真深入地进行预习,达到预习的最佳效果,为有效课堂打下扎实的基础,最终形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