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的总体思路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都能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学习目标;高度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能力和特长,为其主动适应未来社会打下好基础。
新的观念、新的角色,要求我们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以适应新教材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提高素质。针对传统班级教学存在的弊端,从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角度出发,我对小组合作学习与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关系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初步成效。而且将“合作”观念引进课堂教学,开始了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新的教学形式,打破了传统班级教学的垄断地位,对于合作教学的理解是:
一、什么是小组合作学习,对小组合作学习概念的理解
小组合作学习是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教学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由传统集体教学的“权威”角色向“顾问”、“同伴”角色转化。学生在教学过程的作用得到增强,由对教师的被动服从向配合、协同转化,学生的自主程度得以提高。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了平等、合作和民主的关系。通过教学交往,学生感受到教师或同学对自己的积极评价,从而表现出较强的自尊、自信,形成并发展了自己的独立性和自主意识;通过教学交往,学生与教师、同学等不同交往对象发生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交往与沟通,合群性、利他性、社交意识和社交技能等社会知识适应性都得以发展;通过教学交往,学生得以参与教学过程,并在与他人的竞争与合作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集体荣誉感,从而提高了成就期望,激发并增强了学习动机,促进了学习主动性的发展;教学交往还为学生提供展示与表现自己能力、个性的机会与场所,促进了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增强,从而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
三、小组合作学习常见的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最明显的特征,与探究性学习一样,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着力点,但是我们在实际操作和观摩中发现,现行的小组合作教学总是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一些问题。
如常见的问题有:1.小组成员间缺乏必要的人际交流和小组合作技能,不具备合作的心向和倾向性,有的小组一看就知是在公开课、研讨课时临时凑合而成,缺乏必要的训练。
2.教师为了让学生能有广泛的参与,一有问题,不管合适与否,难易如何,都要学生合作讨论,似乎只有让学生合作讨论,才能解决问题,造成学生没有参与讨论的兴趣,教学时间大量浪费,教学效率事半功倍。
3.问题一出现,教师不引导学生认真读书,深入思考,就组织小组讨论。学生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匆忙展开讨论,要么坐享其成,要么人云亦云,盲目随从,这样的合作学习不但解决不了疑难,反而在无意中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有悖于合作学习之真谛。
4.学优生在小组中处于主宰地位,承担了主要的职责,学困生则处于从属或忽略地位。
四、小组合作学习遵循的原则
1.小组内应该有一定的分工,每一位学生都要被指定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比如:领导者、激励者、读题者、协调者、报告者、操作者,而且应轮流担任,实现小组角色之间的相互依赖,增进学生互动的有效性。
2.精心选择合作学习内容,注重实效性。教者要明确并不是所有的学习内容都适宜合作学习,有些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仍需要独立完成。
3.合作学习目的明确,“有的放矢”。在小组合作学习展开之前,教师要让所有的学生明确本次合作学习的目的是什么,要完成什么任务,达到什么要求,这样合作学习才有方向,学生才能根据学习目的不断修正自己的学习行为。
4.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相结合。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功必须依赖小组成员的个人学习,而不全是整个组的结果。这就是,小组各成员必须一起学习,确保每个成员都在学习,而不应强调最佳成员的学习。同时,任何课堂,任何形式的教学若不留给学习者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是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独立品质的培养的。因此,合作学习也应强调自学。
五、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作用
1.积极参与合作。
在小组学习中,教师作为学习活动中的一员,为了使活动开展得顺利,让学生通过参与活动获取知识和能力,教师有必要适时给予帮助和鼓励,并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来,参与到小组学习活动中去,分担一定的角色,以平等的态度发表自己的意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2.及时做好指导。
在合作学习中,时常会有学生因为思维受阻而不能深入参与交流。这时需要教师及时的点拨,才能使学生排除障碍。教师及时给予点拨,使他们能顺利与其他同学交流,参与学习。
3.把握组间调控。
教师在不断巡视中发现问题要积极地进行组间调控。有时是音量调控,有时是相互启发,有时是帮助某些活动不理想的小组营造氛围等,让学习活动更有效,让教学用具的分配更合理,这也是从小组学习的实效性出发考虑的。
4.及时总结评价。
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中单一的"作业评价"、"考试评价"模式,运用多种评价方式,主要评价学生在小组活动中行为表现、积极性、参与度以及学生在活动中情感、态度、能力的生成变化。点评应以激励为主,即使学生有点滴成功,微小进步,也应得到表扬和肯定,使学生体会到探究成功的乐趣。通过评价使被评价者得到鼓励与精神支持,使其充分发挥更大创造潜能和积极性。
在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形成了师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模式,使小组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也乐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愉快的事情,从而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最终达到使学生学会、会学、乐学的目标,进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万能的钥匙,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研究,不断探索有效合作学习的途径和方法,以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作者单位:辽宁省铁岭县李千户镇中心小学)
新的观念、新的角色,要求我们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以适应新教材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提高素质。针对传统班级教学存在的弊端,从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角度出发,我对小组合作学习与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关系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初步成效。而且将“合作”观念引进课堂教学,开始了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新的教学形式,打破了传统班级教学的垄断地位,对于合作教学的理解是:
一、什么是小组合作学习,对小组合作学习概念的理解
小组合作学习是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教学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由传统集体教学的“权威”角色向“顾问”、“同伴”角色转化。学生在教学过程的作用得到增强,由对教师的被动服从向配合、协同转化,学生的自主程度得以提高。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了平等、合作和民主的关系。通过教学交往,学生感受到教师或同学对自己的积极评价,从而表现出较强的自尊、自信,形成并发展了自己的独立性和自主意识;通过教学交往,学生与教师、同学等不同交往对象发生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交往与沟通,合群性、利他性、社交意识和社交技能等社会知识适应性都得以发展;通过教学交往,学生得以参与教学过程,并在与他人的竞争与合作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集体荣誉感,从而提高了成就期望,激发并增强了学习动机,促进了学习主动性的发展;教学交往还为学生提供展示与表现自己能力、个性的机会与场所,促进了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增强,从而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
三、小组合作学习常见的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最明显的特征,与探究性学习一样,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着力点,但是我们在实际操作和观摩中发现,现行的小组合作教学总是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一些问题。
如常见的问题有:1.小组成员间缺乏必要的人际交流和小组合作技能,不具备合作的心向和倾向性,有的小组一看就知是在公开课、研讨课时临时凑合而成,缺乏必要的训练。
2.教师为了让学生能有广泛的参与,一有问题,不管合适与否,难易如何,都要学生合作讨论,似乎只有让学生合作讨论,才能解决问题,造成学生没有参与讨论的兴趣,教学时间大量浪费,教学效率事半功倍。
3.问题一出现,教师不引导学生认真读书,深入思考,就组织小组讨论。学生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匆忙展开讨论,要么坐享其成,要么人云亦云,盲目随从,这样的合作学习不但解决不了疑难,反而在无意中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有悖于合作学习之真谛。
4.学优生在小组中处于主宰地位,承担了主要的职责,学困生则处于从属或忽略地位。
四、小组合作学习遵循的原则
1.小组内应该有一定的分工,每一位学生都要被指定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比如:领导者、激励者、读题者、协调者、报告者、操作者,而且应轮流担任,实现小组角色之间的相互依赖,增进学生互动的有效性。
2.精心选择合作学习内容,注重实效性。教者要明确并不是所有的学习内容都适宜合作学习,有些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仍需要独立完成。
3.合作学习目的明确,“有的放矢”。在小组合作学习展开之前,教师要让所有的学生明确本次合作学习的目的是什么,要完成什么任务,达到什么要求,这样合作学习才有方向,学生才能根据学习目的不断修正自己的学习行为。
4.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相结合。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功必须依赖小组成员的个人学习,而不全是整个组的结果。这就是,小组各成员必须一起学习,确保每个成员都在学习,而不应强调最佳成员的学习。同时,任何课堂,任何形式的教学若不留给学习者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是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独立品质的培养的。因此,合作学习也应强调自学。
五、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作用
1.积极参与合作。
在小组学习中,教师作为学习活动中的一员,为了使活动开展得顺利,让学生通过参与活动获取知识和能力,教师有必要适时给予帮助和鼓励,并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来,参与到小组学习活动中去,分担一定的角色,以平等的态度发表自己的意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2.及时做好指导。
在合作学习中,时常会有学生因为思维受阻而不能深入参与交流。这时需要教师及时的点拨,才能使学生排除障碍。教师及时给予点拨,使他们能顺利与其他同学交流,参与学习。
3.把握组间调控。
教师在不断巡视中发现问题要积极地进行组间调控。有时是音量调控,有时是相互启发,有时是帮助某些活动不理想的小组营造氛围等,让学习活动更有效,让教学用具的分配更合理,这也是从小组学习的实效性出发考虑的。
4.及时总结评价。
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中单一的"作业评价"、"考试评价"模式,运用多种评价方式,主要评价学生在小组活动中行为表现、积极性、参与度以及学生在活动中情感、态度、能力的生成变化。点评应以激励为主,即使学生有点滴成功,微小进步,也应得到表扬和肯定,使学生体会到探究成功的乐趣。通过评价使被评价者得到鼓励与精神支持,使其充分发挥更大创造潜能和积极性。
在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形成了师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模式,使小组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也乐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愉快的事情,从而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最终达到使学生学会、会学、乐学的目标,进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万能的钥匙,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研究,不断探索有效合作学习的途径和方法,以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作者单位:辽宁省铁岭县李千户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