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已经推行了几年,在新课标的要求下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要创设良好的问题环境,很自然地具体地把问题抛给学生,所以有效的课堂提问就变的很重要。它能让学生对具体问题有可操作性,能活跃课堂气氛能激发学生潜能,增加师生合作的感情。以下我将以自己做为一名数学教师的亲身经历谈一下对“有效提问”的个人看法。
我在第一次讲评优课时,讲的是“弧度制”第一节,在主要内容讲完后,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弧度制与角度制有什么区别与联系?”结果试讲中问题一出,全班哗然,同学们莫名其妙,互相交头接耳,讨论我到底在问什么,无人能够站出来回答,结果以自己总结概括尴尬收场。课后进行深刻反思发现原来是问题提的太笼统,学生无从下手,仔细研究进行修改如下:“弧度制和角度制在定义、表示方法、实际应用中有什么不同?”结果在实际教学中收效甚好,学生回答既条理又全面。通过这一实例,我觉得“有效提问”意义重大,现总结如下:
首先,“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引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再呈现,增强记忆,引起学生对所学各知识块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达到永久性记忆。比如上述实例中的问题能让学生回想起初中角度制的有关知识,在结合新学的弧度制进行对比总结,达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从而自己认识到学习弧度制的意义,为下一节“三角函数的定义”打下良好的基础。再如在圆锥曲线一章中我们可以设计问题如下:椭圆与双曲线在定义、标准方程、图像性质上有什么区别?我们可以建议学生以表格的形式进行整理。这样在老师具体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对二者有一个强烈的对比,从而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在以后做题中不会记混。还有在学习等差和等比数列时我们也可以通过提问的形式让学生总结比较二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做到对基础知识真正的理解和掌握,为数列综合题的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有效的课堂提问”能让学生在有疑问的教学情境中激发突破难题的潜能。例如在恒成立专题中一题如下:不等式ax2+(a-1)x-a≤0在x∈[0,1]上恒成立,求x的范围。学生解决本题后,提出问题:解决恒成立问题的基本方法有哪些?在这个问题中谁做自变量?求的是谁的范围?然后给出变式练习:不等式ax2+(a-1)x-a≤0在a∈[0,1]上恒成立,求的a范围。让学生对比两题,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结果学生发现题中所给的不等式一样,变量范围一样,但所给变量及所求变量不一样,结合刚才的问题,能够自行总结出该题还是要转化为函数的最值问题求解,但所给变量为a,再把x做为自变量就不合适了,从而得出“变化主元”的解题方法。再比如在值域专题中类型甚多。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题多解,对所学知识进行灵活应用,深刻理解,突破难题,建立学习上的自信。比如求函数 的值域,可以提出问题:函数解析式中出现的含的x部分形式上是否一样?这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从宏观上将x2看做一个整体,从而类比函数 ,从复合函数角度求解;继续提出问题:x2本身的范围是什么?能否利用上这个范围?从而能够得出反解的方法;还可以提出问题:能否对这个等式做等价变形,变形后等式能够成立的条件是什么,从而得出判别式法。
再次“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加强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精神,加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沟通。我们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数学兴趣小组,对提出的问题组内进行讨论研究最终拿出解决方案。小组之间可以发表不同见解进行评比。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团结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老师也在此活动中与学生进行朋友式的交流,增加师生感情,真正做到亲其师信其道,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提问是心脏,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纽带。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答一个问题重要。好的问题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有效,但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教师要结合具体知识情境设计问题,提出后要多留时间给学生进行思考,不要急与把答案告诉学生,让学生自己进行研究思考和讨论。二是教师在讲解完例题后,变式尽量让学生自己动手探究,小组之间进行合作,最终拿出解决方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把课堂充分还给学生,彻底改变“一言堂”的教学模式。三是学生在回答完问题之后教师要给予合理的点评,提炼概括用到的解题思路和数学方法。四是教师设计的问题要具体并且有层次性,但不能难度太大,就像树上的苹果学生蹦一蹦能够的着,这样才有成就感。最后教师一定要对学生好的的解题思路进行及时表扬和鼓励,让他们有收获感,对教师以后提出的问题更具探讨性。
所以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不是机械的教书和做题,我们要在备课时根据具体的知识内容设计合理的问题情境很自然的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在探究中获取解决一类问题的方法。提出问题是学习的起点,解决问题是学习的终点,而这二者都是学习的重点,在新课标的理念下我们要尽可能的设计有效提问从而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有效。
我在第一次讲评优课时,讲的是“弧度制”第一节,在主要内容讲完后,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弧度制与角度制有什么区别与联系?”结果试讲中问题一出,全班哗然,同学们莫名其妙,互相交头接耳,讨论我到底在问什么,无人能够站出来回答,结果以自己总结概括尴尬收场。课后进行深刻反思发现原来是问题提的太笼统,学生无从下手,仔细研究进行修改如下:“弧度制和角度制在定义、表示方法、实际应用中有什么不同?”结果在实际教学中收效甚好,学生回答既条理又全面。通过这一实例,我觉得“有效提问”意义重大,现总结如下:
首先,“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引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再呈现,增强记忆,引起学生对所学各知识块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达到永久性记忆。比如上述实例中的问题能让学生回想起初中角度制的有关知识,在结合新学的弧度制进行对比总结,达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从而自己认识到学习弧度制的意义,为下一节“三角函数的定义”打下良好的基础。再如在圆锥曲线一章中我们可以设计问题如下:椭圆与双曲线在定义、标准方程、图像性质上有什么区别?我们可以建议学生以表格的形式进行整理。这样在老师具体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对二者有一个强烈的对比,从而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在以后做题中不会记混。还有在学习等差和等比数列时我们也可以通过提问的形式让学生总结比较二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做到对基础知识真正的理解和掌握,为数列综合题的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有效的课堂提问”能让学生在有疑问的教学情境中激发突破难题的潜能。例如在恒成立专题中一题如下:不等式ax2+(a-1)x-a≤0在x∈[0,1]上恒成立,求x的范围。学生解决本题后,提出问题:解决恒成立问题的基本方法有哪些?在这个问题中谁做自变量?求的是谁的范围?然后给出变式练习:不等式ax2+(a-1)x-a≤0在a∈[0,1]上恒成立,求的a范围。让学生对比两题,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结果学生发现题中所给的不等式一样,变量范围一样,但所给变量及所求变量不一样,结合刚才的问题,能够自行总结出该题还是要转化为函数的最值问题求解,但所给变量为a,再把x做为自变量就不合适了,从而得出“变化主元”的解题方法。再比如在值域专题中类型甚多。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题多解,对所学知识进行灵活应用,深刻理解,突破难题,建立学习上的自信。比如求函数 的值域,可以提出问题:函数解析式中出现的含的x部分形式上是否一样?这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从宏观上将x2看做一个整体,从而类比函数 ,从复合函数角度求解;继续提出问题:x2本身的范围是什么?能否利用上这个范围?从而能够得出反解的方法;还可以提出问题:能否对这个等式做等价变形,变形后等式能够成立的条件是什么,从而得出判别式法。
再次“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加强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精神,加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沟通。我们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数学兴趣小组,对提出的问题组内进行讨论研究最终拿出解决方案。小组之间可以发表不同见解进行评比。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团结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老师也在此活动中与学生进行朋友式的交流,增加师生感情,真正做到亲其师信其道,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提问是心脏,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纽带。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答一个问题重要。好的问题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有效,但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教师要结合具体知识情境设计问题,提出后要多留时间给学生进行思考,不要急与把答案告诉学生,让学生自己进行研究思考和讨论。二是教师在讲解完例题后,变式尽量让学生自己动手探究,小组之间进行合作,最终拿出解决方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把课堂充分还给学生,彻底改变“一言堂”的教学模式。三是学生在回答完问题之后教师要给予合理的点评,提炼概括用到的解题思路和数学方法。四是教师设计的问题要具体并且有层次性,但不能难度太大,就像树上的苹果学生蹦一蹦能够的着,这样才有成就感。最后教师一定要对学生好的的解题思路进行及时表扬和鼓励,让他们有收获感,对教师以后提出的问题更具探讨性。
所以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不是机械的教书和做题,我们要在备课时根据具体的知识内容设计合理的问题情境很自然的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在探究中获取解决一类问题的方法。提出问题是学习的起点,解决问题是学习的终点,而这二者都是学习的重点,在新课标的理念下我们要尽可能的设计有效提问从而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