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灌输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的系统的理论观点,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理。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性质、教学内容、学生自身成长特点和教学目的要求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坚持灌输理论。当前,运用灌输理论进行教学,就需要转换灌输理念,改进灌输方法,丰富灌输内容,在课堂教学中融会贯通,以增强理论灌输的实效性,必须坚持和发展好灌输理论。
关键词 灌输理论 中学思想政治课 成立条件 发展改善
一、灌输理论在中学思政课中存在条件
可以肯定的是,灌输理论存在于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当中,按照哲学上来说,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那么灌输理论存在和坚持的条件又在哪里呢?
首先,从中学思想教育课的教学内容来看,马克思主义思想学习方法贯穿于我们学习的始终。首先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观点讲述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其次到马克思主义主义关于人们对整个世界的看法和观点统筹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方面的知识,帮助树立我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学习如何去做人;最后到关于政治常识的学习,初步了解我国政治制度和以及对外方面的国际政治的原则。从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课本学习及传授的内容来看,这不仅仅只是简单的知识的接纳过程,那么,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与之相结合,通过运用灌输理论,进行知识的系统传授与学习。
其次,从思想政治课的性质看。中学思想政治课不仅仅只是知识的传授与学习,它还肩负着对学生德育方面的教育影响的责任在里头,教会我们学会如何做人,树立起道德的观念。在中学学习阶段,学生们都接触社会的机会都比较少,大部分知识都来自于课本上,课堂上,以及各种传播媒体当中,对善恶是非的辨别能力还欠缺,那么这个时候中学思想政治就显得尤为重要,就需要通过“灌输”对学生进行道德方面正面的引导,系统的教育。
最后,中学生自身成长过程中的性格特点起着重要作用。中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阶段。对许多新鲜事物都有求知的欲望,现代社会信息快速传播和发展,中学生往往喜欢盲目跟着社会潮流走,模仿和学习种种好与不好的社会现象。中学生思想体系正处于形成阶段,还不够成熟,又缺少社会经验,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指导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但这些知识,没有通过学习是不会自动存在于学生的脑海当中,也就更不会运用于实践当中,因此中学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坚持 “灌输”理论的指导,让学生输入新鲜、向上的理论营养,培养他们健康、进取和高尚的品质,帮助中学生学会如何做人,树立道德观念以及明辨是非的能力,可以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观点进行指导。
二、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课中坚持和发展灌输理论
灌输的教学方式从古至今都一直在沿用,在中国教育的方式上,我们都受着传统的封建思想的影响,中国自古就是长期饱受一个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国家,老师仿佛始终占据着一种领导和独裁者的地位,教师就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太俱威严性,老师说什么便是什么,只是单纯的注入式知识,满堂课进行填塞和灌输,而完全不考虑学生的能力,学生的智力,学生的情感意志等方面,甚至有些教师还一直以知识权威者的身份自居,不喜欢更不允许学生提出问题和质疑,久而久之,学生也就形成了一种逆来顺受的态度,不敢提问题,也懒得去思考,反正老师说的都是对的,这就严重挫伤了学生的思维形成和发展。这样填塞式的灌输方法,已经远远不合时宜,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方式的改革,灌输理论在教育中的运用是不会过时也同样不会被淘汰的,那么灌输理论在现代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课改革中又该何去何从?这是我们应该在教学当中深刻思考的问题。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过程中,要避免“填鸭式”和不恰当的操作方式,注重激发学生学习思考的欲望和兴趣,创造大量形象生动、内容感人的精神文化产品,增强 “灌输”的娱乐性和生动性,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理解理论,掌握理论, 才能使政治教育 “灌输”有巨大的吸引力、强烈的感染力和强大的说服力,才能真正提高 “灌输”的效果。“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理论“灌输” 在“乐” 中进行,让学生在“乐”中得到启迪,愉快地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教学要改革,作为中学思想教育课程一种教学方法的灌输理论也必须进行发展和完善其手段。
要改善灌输理论的教学方法,首先转换灌输理念,确立主体教学观。只有通过对教学主体的转换,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真正实现以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体,能够创造性和自主性的学习,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主体、客体、内容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论述,并提出了在灌输方法上,要反对只用书本教人的方法,在灌输理论运用于教学当中时,灌输方法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着灌输学习的效果。那么同时灌输方法的改善也利于灌输理论在中学思想教育课中的坚持,这是相互贯通的。
我国如今实行的教学的新课程改革,就是在对教学方法上进行了一次新的探究与改善。一改传统的上来便是注入式灌输,只会照着课本念给学生听。我们不妨进行一些有趣又意义的教学方法的改革。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课的课堂之上,我们可以进行如下改进:(1)引用实例事例的启发式教学方法。这是一种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教学观点,在教师将理论知识灌输与思想政治教育想结合起来,通过启发和引导,调动学生主动去接受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得灌输理论具有实效性。(2)讨论式教学方法,提出问题,学生自己分组,对其问题进行讨论,大胆提出各自见解,然后一起分享各自观点,总结学习所得。总之,在课程改革上运用灌输理论贯穿于教学方法之中,我们还可以在教学活动中有更多实践方面的探索,需要用心去创造发现,让灌输理论能够更好存在与发展。
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课语境中坚持和发展灌输理论,是我们现在需要去坚持和改善的。在这个改善的进程中,要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转换灌输理念,改进灌输方法,让灌输理论不仅停留在历史车轮的轨迹上,更要迈上课程教学的前沿,使得灌输理论具有实效性,更好地在课程教学中运用。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1 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5. 282, 98, 9.
[2]列宁全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3]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关键词 灌输理论 中学思想政治课 成立条件 发展改善
一、灌输理论在中学思政课中存在条件
可以肯定的是,灌输理论存在于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当中,按照哲学上来说,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那么灌输理论存在和坚持的条件又在哪里呢?
首先,从中学思想教育课的教学内容来看,马克思主义思想学习方法贯穿于我们学习的始终。首先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观点讲述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其次到马克思主义主义关于人们对整个世界的看法和观点统筹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方面的知识,帮助树立我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学习如何去做人;最后到关于政治常识的学习,初步了解我国政治制度和以及对外方面的国际政治的原则。从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课本学习及传授的内容来看,这不仅仅只是简单的知识的接纳过程,那么,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与之相结合,通过运用灌输理论,进行知识的系统传授与学习。
其次,从思想政治课的性质看。中学思想政治课不仅仅只是知识的传授与学习,它还肩负着对学生德育方面的教育影响的责任在里头,教会我们学会如何做人,树立起道德的观念。在中学学习阶段,学生们都接触社会的机会都比较少,大部分知识都来自于课本上,课堂上,以及各种传播媒体当中,对善恶是非的辨别能力还欠缺,那么这个时候中学思想政治就显得尤为重要,就需要通过“灌输”对学生进行道德方面正面的引导,系统的教育。
最后,中学生自身成长过程中的性格特点起着重要作用。中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阶段。对许多新鲜事物都有求知的欲望,现代社会信息快速传播和发展,中学生往往喜欢盲目跟着社会潮流走,模仿和学习种种好与不好的社会现象。中学生思想体系正处于形成阶段,还不够成熟,又缺少社会经验,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指导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但这些知识,没有通过学习是不会自动存在于学生的脑海当中,也就更不会运用于实践当中,因此中学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坚持 “灌输”理论的指导,让学生输入新鲜、向上的理论营养,培养他们健康、进取和高尚的品质,帮助中学生学会如何做人,树立道德观念以及明辨是非的能力,可以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观点进行指导。
二、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课中坚持和发展灌输理论
灌输的教学方式从古至今都一直在沿用,在中国教育的方式上,我们都受着传统的封建思想的影响,中国自古就是长期饱受一个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国家,老师仿佛始终占据着一种领导和独裁者的地位,教师就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太俱威严性,老师说什么便是什么,只是单纯的注入式知识,满堂课进行填塞和灌输,而完全不考虑学生的能力,学生的智力,学生的情感意志等方面,甚至有些教师还一直以知识权威者的身份自居,不喜欢更不允许学生提出问题和质疑,久而久之,学生也就形成了一种逆来顺受的态度,不敢提问题,也懒得去思考,反正老师说的都是对的,这就严重挫伤了学生的思维形成和发展。这样填塞式的灌输方法,已经远远不合时宜,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方式的改革,灌输理论在教育中的运用是不会过时也同样不会被淘汰的,那么灌输理论在现代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课改革中又该何去何从?这是我们应该在教学当中深刻思考的问题。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过程中,要避免“填鸭式”和不恰当的操作方式,注重激发学生学习思考的欲望和兴趣,创造大量形象生动、内容感人的精神文化产品,增强 “灌输”的娱乐性和生动性,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理解理论,掌握理论, 才能使政治教育 “灌输”有巨大的吸引力、强烈的感染力和强大的说服力,才能真正提高 “灌输”的效果。“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理论“灌输” 在“乐” 中进行,让学生在“乐”中得到启迪,愉快地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教学要改革,作为中学思想教育课程一种教学方法的灌输理论也必须进行发展和完善其手段。
要改善灌输理论的教学方法,首先转换灌输理念,确立主体教学观。只有通过对教学主体的转换,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真正实现以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体,能够创造性和自主性的学习,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主体、客体、内容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论述,并提出了在灌输方法上,要反对只用书本教人的方法,在灌输理论运用于教学当中时,灌输方法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着灌输学习的效果。那么同时灌输方法的改善也利于灌输理论在中学思想教育课中的坚持,这是相互贯通的。
我国如今实行的教学的新课程改革,就是在对教学方法上进行了一次新的探究与改善。一改传统的上来便是注入式灌输,只会照着课本念给学生听。我们不妨进行一些有趣又意义的教学方法的改革。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课的课堂之上,我们可以进行如下改进:(1)引用实例事例的启发式教学方法。这是一种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教学观点,在教师将理论知识灌输与思想政治教育想结合起来,通过启发和引导,调动学生主动去接受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得灌输理论具有实效性。(2)讨论式教学方法,提出问题,学生自己分组,对其问题进行讨论,大胆提出各自见解,然后一起分享各自观点,总结学习所得。总之,在课程改革上运用灌输理论贯穿于教学方法之中,我们还可以在教学活动中有更多实践方面的探索,需要用心去创造发现,让灌输理论能够更好存在与发展。
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课语境中坚持和发展灌输理论,是我们现在需要去坚持和改善的。在这个改善的进程中,要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转换灌输理念,改进灌输方法,让灌输理论不仅停留在历史车轮的轨迹上,更要迈上课程教学的前沿,使得灌输理论具有实效性,更好地在课程教学中运用。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1 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5. 282, 98, 9.
[2]列宁全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3]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