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类期刊编辑继续教育的理论支撑及路径优化

来源 :中国编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4440511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编辑继续教育的呼声日益高涨,但仍存在目标与编辑本体价值的实现相背离、培训方式和内容与显性能力提升的矛盾日益凸显、编辑内在诉求与隐性能力积蓄出现不平衡等现象.本文以社科类期刊为例,以“素质冰山模型”为理论支撑,厘清编辑继续教育的本质诉求,追求以人为本和效益最优化的培训目标,优化课程体系,建立编辑分层培养机制,弘扬工匠精神,提升编辑培训的内驱力,为编辑继续教育提供可资借鉴的路径和策略.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短视频平台注意力市场的形成机制和价值共创机制的考察,指出算法是建构注意力市场的关键性力量,算法匹配注意力市场的资源、关系与能力,对注意力市场的资源进行大规模整合,进而匹配整个市场的供需.短视频平台在算法中介的作用下建立起产消合一的价值共创关系,在算法洞察机制下进行频繁交互,在算法模块管理下进行紧密的圈层互动,在算法自适应的助推下协同创新.算法成为建构短视频平台注意力市场的结构性力量,是短视频平台价值成长的关键.
建设性新闻理念和实践范式的兴起,为重大突发事件中的公众情绪疏导、社会共识凝聚和认同建构、公众情绪治理的实现提供了新的参照与可能性.重大突发事件的突发性、紧迫性打破了生活日常,常常会生发群体焦虑和心理恐慌等公众情绪困境,继而可能诱发非理性舆论扩散,增加社会动荡风险.本文立足建设性新闻视域,从媒体角色功能转变的宏观层面、媒体与公众对话沟通平台构建的中观层面、媒体正面议题建构与生产的微观层面进行情绪治理实践,可为重大突发事件中的公众情绪治理提供经验借鉴.
社交媒体的发展和社交阅读平台的兴起使得曾经相对私人化的阅读行为与阅读旨趣被呈现在开放性的公开环境中,个人阅读偏好与阅读痕迹变成可供他人观看的景观.数字阅读痕迹是阅读主体在数字阅读过程中主动留存或客观生成的反映个体阅读思考与认知、阅读动态与行为的符号和数据.作为个体阅读体悟的记录、群体互动交流的媒介和社会集体记忆的见证,数字阅读痕迹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通过对数字阅读痕迹的类型、意义与影响进行梳理探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数字时代的阅读行为与阅读文化.
数字时代新闻业不断强化对时效性的追求,在自动化新闻生产中,传统采编人员对于“时间”的感知观念发生转变,搜集和整合信息的工作边界被重塑,旨在“训练”算法的“元作家”或“元记者”成为采编人员的新角色.文章探讨了自动化技术表现出的解放性力量,同时也指出采编分工的碎片化和采编人员对核心生产过程掌控的边缘化趋势值得警惕.自动化新闻并不意味着采编人员职业危机的全面到来,相反,在技术驱动的逻辑下,采编人员通过主体性重塑为自动化新闻在内容治理层面提供了可操作性的现实方案.
本研究考察汉语"元-辅-元"组合内辅音的感知,其中"元-辅"和"辅-元"部分分别截取不同长度的语音片段作为刺激进行感知实验,发现鼻音和不送气塞音仅凭过渡音征便可达到较高的感知正确率,不同的鼻音和擦音感知有较大的差异,送气塞音的感知效果较差.论文还详细考察了辅音感知的混淆模式,发现混淆是以过渡音征为依据的.
加强各类课程的纸质教材与数字课程一体化的建设,是高校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支撑.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要组成部分的“形势与政策”课,其课程定位、内容特点及师资构成决定了在当下进行纸质教材和数字课程一体化建设的必要性,应在指导方针、团队协作、顶层设计等方面注重二者的一体化设计.只有内容生产者、使用者、管理者各方形成合力,才能真正提高“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效果.
为应对电商经济与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实体书店亟待从图书零售1.0时代、多业态复合经营2.0时代向文化交流3.0时代转型.场景理论以消费为导向、以生活文化设施为载体、以文化实践为形式展开对实体书店等城市“文化舒适物”的研究.实体书店场景建构是知识交往的过程,表现为空间与公众互动重构生活美学、以书店为中介连接趣缘关系、以书店为节点编织社区网络的三维互动.从知识交往的视角构建实体书店场景,可为大众文化消费兴盛时代的实体书店转型实践提供思路.
版权政策分析对于推动出版实践发展与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选取1979-2020年388份国家层面的版权规范性文件为研究样本,运用共词分析方法,从高频主题词、政策聚焦点、政策工具等角度对政策文本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我国版权实践发展过程中政策管理工具在技术和市场的驱动下由单一走向多元,版权政策的变迁在共同演进逻辑推动之外也呈现出不同的阶段特征,市场变革、技术发展与政府规制三者的动态平衡促进了四十多年来版权管理制度的完善.
随着大众对健康科普诉求的日趋强烈,医学类科技期刊需要在良莠不齐、乱象丛生的医学传播市场上承担起为大众传递权威健康知识的责任,引导公众对疾病的正确认知,并为医患关系的和谐建立打下坚实基础.叙事医学作为非虚构写作的疾病叙事,通过共情和反思,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根本,重视社会、文化、个人感受对于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是优化医患关系的重要纽带,可成为医学类科技期刊健康科普的切人点,让医学知识更接近人的现实世界,获得大众的真正认同,推进医学类科技期刊的科普进程.
满足特定用户在特定形式下的内容需求是出版机构提供阅读服务的基本出发点.自数字阅读与线上知识服务兴起以来,用户获取内容的方式也随之发生变化,内容形式的改变虽然不会改变内容的本质特征,但其服务的特性将会影响到用户最终的选择.因此,在内容相同载体形式不同的内容服务中,用户选择的博弈开始出现,分析这种博弈对“纸电”关联性以及内容服务决策均具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内容服务的模式变迁进行全方位的阐述,分析在当前环境下用户的需求特性,以此为依托挖掘用户需求推动内容服务模式变迁的深层次动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