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大豆新品种嘉豆43栽培技术研究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ejie27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索出夏大豆(Glycine max L.)新品种嘉豆43取得高产的最佳栽培技术, 实现良种良法技术配套。[方法]通过三因素二次通用旋转回归试验设计,分析嘉豆43种植密度、行距及施肥量与产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嘉豆43具有普通品种的生理特性,适用于常规的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行距对产量的影响小于其他两个因子,所以在实际生产中调控好密度与肥力即可。在济宁及周边地区大豆生产中,大豆种植密度一般相对较小,应该适当加大施肥量。[结论]该研究可为嘉豆43大田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夏大豆;嘉豆43;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6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4)15-04581-02
  Abstract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explore the best cultivation technology of new summer soybean cultivar Jiadou 43 for obtaining the high yield, to realize the technology matching of good seed and good method. [Metho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lanting density, space distance, fertilization of Jiadou 43 and its yield were analyzed by three factors and quadratic general rotary regression experimental design. [Result] Jiadou 43 had the same physiological traits as the common soybean cultivars, and was suitable for conventional high yield cultivation technology of soybean. The effects of space distance to yield was less than that of the other two factors, so it was enough to only adjust the planting density and fertilization better in the actual production. In soybean production of Jining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s, its planting density was generally relatively small, so it was necessary to enlarge the fertilization. [Conclusion] The study provides a scientific basis for promotion of Jiadou 43 in field.
  Key words Summer soybean; Jiadou 43; Cultivation technology
  嘉豆43是一个株型优、生产潜力大、商品性好、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优良品种, 于2012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鲁农审2012025号。该品种2009~2010年参加山东省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2 854.5 kg/hm2,比对照菏豆12平均增产4.9%,增产极显著;2011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731.5 kg/hm2,比对照菏豆12增产8.3%,增产极显著。该品种于2012年在任城区二十里铺镇试种,得到了当地农民的肯定。为了使该品种进一步推广应用,在当地生产中发挥较大生产潜力, 笔者于2013年进行了该品种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总结。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基本概况
  试验在任城区二十里铺镇黄楼村进行,试验地肥力中上, 土质中壤, 25 cm土层含有机质11.98 g/kg、碱解氮67 mg/kg、速效磷28 mg/kg、速效钾85 mg/kg。
  1.2 试验处理
  2013年进行嘉豆43的三因素二次通用旋转回归设计栽培试验,试验依据2012年嘉豆43的田间表现及种植经验设置了5个密度等级,分别为12万、15万、18万、21万、24万株/hm2;设置5个行距等级,分别为30、35 、40、45和50 cm;设置5个施肥量等级(肥料为复合肥(N∶P2O5∶K2O=2∶1∶2)),分别为0、112.5、225.0、337.5、450.0 kg/hm2。试验于6月13日播种,共20个小区。试验小区长6 m、宽3 m,面积18 m2,全区收获计产,成熟收割,机械脱粒,称重,得出产量结果。各因素水平编码表与试验产量见表1、2。
  2.2 单因子效应分析
  从图1、2、3可以看出,嘉豆43的产量随种植密度、行距、施肥量的增加都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种植密度小,单株生产力提高,但田间植株总量低,整体生产力低,产量上不去;种植密度过大,通风透光性差,单株生产力低,植株细弱、易倒伏,造成减产。同一种植密度下,行距过大或过小,相应地会导致株距过大或过小,造成植株田间分布不合理,生产力下降。肥力水平低难以满足嘉豆43生长发育对N、P、K的需求,施肥过多造成减产,可能是以下两方面的原因:①肥料过剩影响了大豆固氮根瘤菌的形成,影响了根系对氮素的吸收;②植株生长旺盛,易倒伏。分析可知,济宁地区中等肥力地块嘉豆43适宜的种植密度为16.5万~21.0万株/hm2,行距为40~45 cm,施肥量为(N∶P∶K=2∶1∶2)225~300 kg/hm2。
  2.3 两因子互作效应分析
  从图4、5、6可以看出,种植密度因子与行距、施肥量两因子互作明显,而行距与施肥量两因子互作不明显,表明种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大于行距和施肥量。通过分析种植密度、施肥量两因子互作效应可以看出,种植密度与施肥量对产量的影响不一致,低密度、低施肥量的产量小于低密度、高施肥量,而高密度、低施肥量的产量大于高密度、高施肥量。因此,低密度时应适当增加施肥量,高密度时应减少施肥量;同理,高肥水地块应降低播种密度,而低肥水地块应增加播种密度。
其他文献
摘要采用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仓储安全监控系统是农产品仓储安全监控系统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其一方面能够进一步实现国家对农产品仓储业现代化、高效化、个性化、精细化的要求,另一方面还能够拓展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市场应用需求,最终达到双赢的目的。首先总结了仓储安全监控系统的意义和业务,然后分析了Wi-Fi技术用于农产品仓储安全监控系统的3点优势,最后给出了农产品仓储安全监控系统架构并详细描述了架构中无线传感器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文山三七中As分配规律及其对皂苷和黄酮含量的影响。[方法]通过野外大田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云南文山三七主要种植区不同年份三七(二年生和三年生)不同部位(主根、须根、剪口)As分配规律,探讨As元素对三七主要药效成分黄酮和皂苷含量的影响。[结果]砷含量在三七各部位分布依次为:须根>剪口>主根。三七须根中As含量最高,为0.31~0.33 mg/kg。3年生三七须根和主根的砷
期刊
摘要 [目的]建立台兰稳定可靠的ISSR-PCR分子标记反应体系。[方法]用改良的CTAB法提取叶片的基因组DNA,并对影响台兰ISSR-PCR反应体系的主要成分进行筛选和优化。[结果]台兰的ISSR-PCR优化反应体系为:25 μl PCR反应体积中,2.5 μl 10×PCR buffer,2.0 mmol/L MgCl2,100 ng模板DNA,0.5 mmol/L dNTPs,0.22 U
期刊
摘要[目的]从薄皮甜瓜体表分离筛选对引起薄皮甜瓜采后病害主要病原真菌具有拮抗作用的生防菌株,并对其进行鉴定确定分类地位,为薄皮甜瓜采后病害的防治提供高效菌株。[方法]采用活体生测的方法从甜瓜瓜表筛选生防菌株,利用非寄养非肠道革兰氏阴性杆菌鉴定试剂盒(比色法)API 20 NE自动鉴定系统测定菌株C3的生理生化指标。[结果]从甜瓜表面分离筛选出2株对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
期刊
摘要从心理契约机制的视角对农户与龙头企业的合作渠道关系深入研究,构建创新理论模型并运用浙江省农户样本调研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业龙企与农户的内部心理契约治理机制对农业合作经营渠道绩效有显著作用,通过内部心理默契机制和外部控制机制共同作用,可以有效解决公司与农户合作渠道关系治理失灵问题,最终提高双方的经营效益,促进整个农业走向全面协同、互惠互利的良性循环。  关键词心理契约;农户-龙头企业;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贮运环境与平菇品质变化的关系。[方法]在不同温湿度及气调条件下,测试平菇品质变化规律。[结果]温度和湿度是影响平菇品质的重要因素,0 ℃、相对湿度90%±5%条件下,储存4 d平菇重量损失率为1.49%,且仅发生轻微褐变;20 ℃、相对湿度55%±5%条件下,贮存至2 d失重率达到6.2%,贮存至3 d失重率达到14.6%,褐变明显。鲜食平菇的VC含量在贮存3 d后出现明显降低,且
期刊
摘要[目的]找出适合贵阳地区栽培的黄秋葵[Abelmoschus esculentus (L.) Moench]品种及相应的栽培方式。[方法]在贵阳地区对五角秋葵和圆角秋葵开展露地和大棚引种栽培试种,系统地综合地调查研究其开花、结果生物学特性,对黄秋葵在不同的栽培环境中各品种的性状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和对比研究。[结果]五角秋葵表现优于圆角秋葵,露天栽培方式优于大棚栽培方式。[结论]该研究可为黄秋葵的
期刊
摘要 [目的]通过对替考拉宁产生菌的菌种选育及发酵工艺的研究,提高其对自身代谢产物的耐受性,进而提高替考拉宁的产量。[方法]以替考拉宁产品本身为筛选剂,利用紫外诱变,对替考拉宁产生菌进行耐自身抗性的筛选。将筛选得出的高产菌进行发酵研究,在发酵起始将不同型号的大孔树脂加入培养基中以吸附发酵过程中释放的替考拉宁,发酵结束后用浓度80%甲醇洗涤树脂,用微生物管碟法测其洗脱液效价。[结果]通过抗性筛选的方
期刊
摘要鳞毛蕨科植物在秦岭中分布较广,为蕨类中优势科,有4个属48个种。鳞毛蕨科多具有消炎、抑菌和止血等功效,潜在应用价值巨大,但目前仅有个别鳞毛蕨科植物作为药用。文中对秦岭地区鳞毛蕨科植物资源现状进行研究,为鳞毛蕨科的进一步开发利用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鳞毛蕨科;秦岭;应用价值;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S5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15-04616-02  蕨类植物
期刊
摘要[目的]评价阿育魏实总黄酮的抗氧化能力。[方法]采用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亚硝基自由基、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体系对阿育魏实总黄酮抗氧化的能力进行研究。 [结果]在质量浓度0.025~0.500 mg/ml的范围内,阿育魏实总黄酮对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亚硝基自由基、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31.68%~99.01%、27.45%~90.52%、11.6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