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两年,挟城镇化之名义,这场热潮被媒体形容如“不断升温的高压锅”,汹涌而来。只需简单地搜索,就可看到不少地方正在编制规划、成立课题组、上报省级,渲染气氛,力图由“县”变成“市”。这股潮流在中部、西部欠发达地区最为显著。大部分地方都是在2011年之后提出的申请。
根据公开的官方信息统计,自1997年开始,全国至少有138个县(地区、盟)明确提出改头换面的设想。1997年,国务院暂停了实施十一年多的撤县设市政策。原因在于,当时许多地方盲目追求“县改市”,造成县级市市区农村人口比重过大,城郊比例失调,城乡概念模糊等“假性城市化”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自1997年至今,有110个地方(不包括上述的138个)有了新“名分”,但其中绝大部分是县级市改为地级市,或者县改区,并非跨度更大的县改市。如今,借助新型城镇化的政策背景,各地可能进行区划调整。据媒体公开报道,由国家发改委牵头编制的《全国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规划》即将亮相,这份规划透露出一个新迹象,一些省市将开展更大规模的中小城市建设,各地撤县设市(区)等相关动作将会越来越密集。
国家发改委中国城市和小城镇中心研究员易鹏认为:“撤县设市”对集村成镇,并镇成城,连城成市,加速城填化建设步伐和规模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时下,县级政府非常热衷于“撤县设市”,原因在于:“撤县设区”方便地方政府权力关系进行大调整,改革后很多权力都上收到地级市政府,而“县改市”则是原来的县政府在名分上有了“升格”,又不存在权力变动。由此我们不免担心,“撤县改市”最终会不会变了味?变成县级政府借机“扩权”的时机,最终背离城镇化发展的初衷?
此外,“撤县设市”可能会增加行政成本,扩大县级改市以后发展城市的冲动,可能会投资大跃进或者“人为造新城”。
根据公开的官方信息统计,自1997年开始,全国至少有138个县(地区、盟)明确提出改头换面的设想。1997年,国务院暂停了实施十一年多的撤县设市政策。原因在于,当时许多地方盲目追求“县改市”,造成县级市市区农村人口比重过大,城郊比例失调,城乡概念模糊等“假性城市化”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自1997年至今,有110个地方(不包括上述的138个)有了新“名分”,但其中绝大部分是县级市改为地级市,或者县改区,并非跨度更大的县改市。如今,借助新型城镇化的政策背景,各地可能进行区划调整。据媒体公开报道,由国家发改委牵头编制的《全国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规划》即将亮相,这份规划透露出一个新迹象,一些省市将开展更大规模的中小城市建设,各地撤县设市(区)等相关动作将会越来越密集。
国家发改委中国城市和小城镇中心研究员易鹏认为:“撤县设市”对集村成镇,并镇成城,连城成市,加速城填化建设步伐和规模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时下,县级政府非常热衷于“撤县设市”,原因在于:“撤县设区”方便地方政府权力关系进行大调整,改革后很多权力都上收到地级市政府,而“县改市”则是原来的县政府在名分上有了“升格”,又不存在权力变动。由此我们不免担心,“撤县改市”最终会不会变了味?变成县级政府借机“扩权”的时机,最终背离城镇化发展的初衷?
此外,“撤县设市”可能会增加行政成本,扩大县级改市以后发展城市的冲动,可能会投资大跃进或者“人为造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