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复古咖告诉我们Vintage的文化其实源远流长,不是穿旧衣服那么简单;AJ鞋收集者跟你讲,收集鞋子怎么会成瘾;coser告诉你cosplay只能是一种真爱;热衷跑步的运动潮人说,别以为打扮酷了再去挑一个小众的运动你就潮了……
每一种潮流都是一种鲜明的主张,潮人用他们的衣着、装备、生活方式,用他们热爱的热爱说:“这是我的态度!”
潮是___?
@小玩子 潮是小众、前卫。
@mizone 潮是街头范儿。
@DX 潮是朋克复古。
@暗夜骑士 潮是玩那些别人不会玩的。
@萧萧 潮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
@小七 潮是做奶奶的时候也美美的。
@Summer 潮是不跟风,有自己的独特个性。
@狸花咕噜 潮是吃喝玩乐就是跟别人不一样!
@咩壮 潮是那些很少人知道又非常酷的东西。
@kagura 潮是张震岳、徐濠萦。
@你 潮是______?
Couple那磊&张淼:
DDR-vintage店主,全球淘货达人,时尚达人,旅行杂志撰稿人。
标签:爱自由,爱旅行,爱精致生活
发言:cool kids never die
酷小孩永远不死
Vintage就是life style
Vintage是衣食住行,它方方面面渗透在生活里,离了不能活,可以说它就是我们的life style。
我们除去内衣裤和袜子是新的,其他都是vintage,如果家里需要一盏台灯,第一反应不是去商场买,而是去二手市场淘。
有些人认为vintage只是“二手衣”,其实vintage是一个很深厚的东西。最初我们也只是单纯地对老旧东西感兴趣,后来在接触过程中感到vintage的文化和意义,2012年开店后边做边学习,满世界淘货时接触到了各国的vintage卖家,也看到了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vintage的态度,不同社会上形成的vintage文化。在一些地区,甚至每个社区里都有交换集市。其实vintage在国外是一件大家习以为常的事,有vintage的大型商场、连锁店,还有经营vintage而进入世界五百强的企业。
大部分人是为追好看时髦去买vintage,只有少数人看到了vintage中的环保理念。二手文化对社会很有益,现在很多东西是Made in China,这种大批量工业化生产是建立在浪费为数不多的资源的基础之上,服装业其实非常污染,再贵的新衣服造出来后也会很快被消费掉,很多衣服不穿了会被扔掉,因为无法降解而造成的污染比制造它时产生的污染更大。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接受vintage,不光是省钱,也是因为环保。
Vintage也代表着精致的品质。过去很多大牌衣服都是手工制造,锁边钉扣子都是工人一点一点完成的,做一条裙子可能需要一个星期,工业化加速后质量就开始下降,比如快节奏的开始—拉链—就把人类优美的服装毁了。我们会有那样的客人,她虽然有很多香奈儿一类的大牌新衣,但买了同样品牌的vintage后会大发感慨说,“做工还是过去的好。”
Vintage店带来的改变
自由了,看机票便宜就可以立即就走,不用看谁的脸色,不用天天挤地铁,可以安排自己的生活。
我们都是爱自由爱玩儿的人,这个爱好从未变过。那磊在法国留学期间接触到了很多vintage店,一见钟情,回来时产生了开一间vintage店的念头。当时vintage店在国内是一个空白,货源成了最大的问题。我们当时在杂志社工作,就在出国出差时找货源,2012年感到各方面积累得差不多,才在鼓楼开了这个店,没多久就全职经营。现在店开了两年,还不错,不光能支持生活费用还够舒服地生活,现在每月出国淘货旅行,既满足了我们的爱玩,还因此认识很多朋友。
在日本,你能找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奢侈品;在法国,你能感受顶尖的时尚;在美国,你能领略流行……每个国家的vintage玩法都不一样,每一个店里每一批货也不同,每一年都有新的店开业,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惊喜,我们对vintage从来不会厌倦。
有一次,我们在布鲁塞尔买了一个红色的女式手包,打开一看里面有两张1967年的歌剧票,上面用法语写着“爱情之门”。现在那个大剧院还在,那是两张没有剪票的歌剧票,包的主人当时并没有去观看。为什么没去呢?后来发生了怎样的故事?……vintage上那些过去主人留下的印迹非常迷人,后来的人就像在玩发掘宝藏的游戏。
我们认为的“潮”:
我们以前都在杂志社工作,但离开杂志圈后再也不看杂志了,因为杂志上的潮流不见得适合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其实,时尚就是一种态度,不屈从、不追潮流就是时尚。现在很流行看韩剧《来自星星的你》,很多人会去买和女主角同款的包和衣服,她们觉得这是时尚,但对我们来说就不理解,为什么要和大家一样呢?
我们店铺的宣言是“cool kids never die”(酷小孩永远不会死),我们都在往“酷小孩”的方向努力,用这种态度去过好每一天,如果你有一个这样的眼光,那就决定了你的时尚是最酷的。
我们要成为:
我们希望自己的店铺给顾客一些东西,比如灵感、创意,不是单纯的买卖。不是给我一百块钱我卖给你衣服这么简单,我们更希望建立起一种关系,一种交流,一种传递。去年我们做过一个无盈利性质的交换集市,号召大家将手中的闲置物品拿来交换,反响很好,今年还会做下去。 现在北京大概有十家左右vintage店,我们并不是生意最好的,但我们却是最常出国进货的,几乎每个月都会出去淘货,下一站我们会去泰国,因为听说曼谷开了一个新的二手市场。我们每次都会去探索国外新的vintage店,有时候会为了找一家店而走几个小时,我们希望和喜欢vintage的朋友分享,就像其他人分享美食、分享电影一样。
如果我们的店做到一个程度,也许会组个vintage团,叫上vintage迷一起去淘货,逛世界各地特别有特色的vintage店,买衣服,淘书店,泡咖啡店,从物质到精神的享受都有。
邱江:
AJ(AIR JORDAN)鞋收藏者,前职业篮球运动员,做过兼职模特,现在是银行职员。
标签:辣妈、时尚、和男生一起打篮球的女生
发言:有型穿什么都好看
有型穿什么都好看
我眼里的AJ鞋
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接近乔丹的最好方式,在每个乔丹的崇拜者看来,自己拥有的AJ鞋数目多少、品质高低直接决定着自己与他距离的远近。第一双AJ鞋是1984年诞生的,乔丹从那时起每年都更换战靴,喜欢他的球迷也开始仿效这一习惯。每一双乔丹鞋背后都有不同文化和意义,比如乔丹6代给乔丹带来第一个总冠军,乔丹最喜欢的是11代,9代是乔丹退役那年穿的,10代是乔丹复出那年穿的,他最后在球场穿的是乔丹18代。
虽然AJ鞋是运动鞋,但并不是所有款都很舒服,比如乔丹6代是1990年代的技术,当时运动鞋没有现在这样符合人体力学,鞋底会很硬,但所有的AJ鞋都很潮很好看。现在国内收集AJ鞋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也有因为这个喜欢而去开了实体店的,收集AJ鞋的人都有瘾,有了乔丹1代就会想收集2代,有了2代就想3代4代5代,当你把1到最新代AJ鞋都收集齐全了,就会想不同颜色的各来一双。
前年在西单有个活动,所有的AJ迷都穿乔丹出场,场面真的特别震撼。到场的有两三千人,有一部分在篮球场打比赛,另外的在旁边当观众,大家都穿着自己最牛最酷的AJ鞋,甚至被抱在怀里的小baby穿的也是AJ鞋,我当时穿的是乔丹13代的黑粉。
如果你喜欢一双AJ鞋,也许它标价两千,但它在你心里值五千,会舍不得和人交换。
AJ鞋带来的改变
第一双AJ鞋是高中时买的,白色的乔丹17代,这是AJ鞋里最实战的一款,我一直穿到了大学。我过去打篮球,是国家二级运动员,所以对运动鞋比较关注。
我现在有一百多双AJ鞋,几乎都是老公董晓鹏送的,他也是AJ的超级发烧友,从谈恋爱起就送我鞋,生日、情人节、圣诞节礼物都是AJ鞋,今年的三八妇女节是乔丹6代的大红。结婚旅行时我们去海南,他下飞机的第一件事就是买鞋,买的是乔丹11代和12代的套盒。这鞋当时在北京得排队抽签买,他买了后舍不得托运,就随身带着上飞机。我喜欢AJ鞋是被他带进门的,现在我们对AJ怀有同样的热情。我们会为买一双AJ鞋排队,拿一家人身份证登记抽签,他每天早上为穿什么鞋而选择困难,我会给他选择搭配AJ鞋的服饰。入迷后,有一段时间,我们是看人先看鞋。
家里的AJ鞋多得会忘了穿,连周围的亲人同事,包括打球的队友都会受到影响去穿AJ鞋,我妈妈也开始穿AJ鞋,因为觉得好看。穿AJ鞋的人经常带动全家穿,像我打球时队友的媳妇们,本来是穿着高跟鞋和裙子的淑女,后来也一个个成了穿AJ鞋配运动装的活力女。
现在AJ鞋是出门必备,我在银行上班得穿工作服,但鞋可以说是非AJ不可。只要有一双新鞋我就没法不立即穿出去,可以说不穿出去转一圈晚上就睡不着觉。有一次拿到新鞋,当天晚上去理发就换上了,不是显摆,是真的喜欢。
我认为的“潮”:
有型就是整体感觉,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就会穿什么都好看。
我个儿高,那打扮就得看着和其他人不一样。还有,穿舒服了心情才会好。晓鹏初中时因为穿大裤衩和粉色大衬衫这种“奇装异服”被请上主席台,我虽然没有这样的经历,不过,我们都认为,我有优点也有缺点,虽然不能保证所有人都喜欢我,但我可以将自己的优点放大。其实每个人特点不一样,你只要把自己的特点告诉别人就好。
AJ鞋是大批量生产的东西,我们穿的时候也能让它很有型,比如一双鞋配的是黑鞋带,将它换成红鞋带,就是另一种不同感觉了,既有个性也不会担心撞鞋。
有的朋友会托我帮买AJ鞋,通常我并不会一口答应,首先会从对方的气质外表来考虑适不适合那双鞋。只要符合气质,西裤AJ鞋也OK。有的衣服这一段时间你不适合,不见得过几年不适合,因为你的气质可能发生了改变,能驾驭住这件衣服。我们虽然要追求与众不同,但不用刻意挑战与众不同。
期待中的AJ鞋family:
关于AJ鞋,我们的父母从最初的不理解到接受,又到喜欢。包括不到一岁的孩子也对球类兴趣很大。基因这个东西真是神奇,我怀孕时每次来球场,他都特别兴奋,在肚子里不停地动。生下来后,亲友们知道是男孩都不约而同地送鞋,现在他有了二十来双鞋,等到抓周的时候我们也会放双AJ鞋,希望他也成为一个AJ迷吧。
过去我们出门是配情侣AJ鞋穿,现在是三代亲子AJ鞋。我们,孩子还有孩子姥姥出门都穿AJ鞋,同一款鞋不同颜色,非常有趣。
小爱:
国内人气美女coser,道具师、造型师。代表作:《英雄联盟》之“风暴之怒”,《剑灵》之“幽兰”等。
标签:痴迷cosplay,御宅,低调
发言:cosplay是一种爱
Cosplay是一种爱
你不知道的Cosplay
2007年,上高中时我第一次接触了cosplay,是一个同学带我入门的。当时就是觉得这个东西好看又好玩,能够表现自己。但其实cosplay的世界太丰富了,它是来自二点五次元的——单纯的动漫、游戏及周边是二次元世界,现实世界是三次元世界,能够把这二者结合的其实就是cosplay, 二点五次元。
Cosplay也绝不是单纯好看就够了——它要求你是一个全能型选手!因为cosplay不单单是一般人所看到的舞台走秀、跳舞、舞台剧这些表演,还包括化妆、做道具、做服装、做音乐、写剧本等等。这所有的一切都要自己来,甚至还得自掏腰包,没有绝对的热爱和兴趣是不行的。coser并不是一个职业,全国乃至全世界coser的出发点都是爱。
有一次,我要做《英雄联盟》(一款游戏)中的一个角色,可是偏偏把脚崴了。只好让朋友开车带我去卖材料的地方,背着我过去选东西,因为好多东西网上买不到,必须亲自去看。回来之后,我脚上敷着药、裹着纱布,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做了造型和道具,我熬了三个通宵做出角色需要的那件武器。排练的时候我也是瘸着去的,要穿的鞋都是十多公分高,台下我不穿鞋,上台了就忍着穿上。到了正式表演的时候,我的脚本来快好了,可表演结束后又复发了,肿得比以前还严重。
Coser穿的衣服大多都很难受,非常累。有时我要在夏天穿连体皮衣,从脖子到脚是一体的,根本不透气,舞台上还有很强的灯光,特别热。更可怕的是,衣服把整个身体包得紧紧的,我的胳膊抬不起来,腰也弯不下去,别人候场都是坐着休息,我只能一直站着。还有的造型需要浑身涂满油彩,光洗澡就要洗好几天,还得毁掉几件衣服。
有时遇到一个完全陌生的角色,那就要花费大量时间去查人物资料,去搜图片,去看这部动漫或者去玩这款游戏,去揣摩人物性格,还要自己对着镜子反复练动作。所以,当我去一个漫展,仅仅是造型完毕、拿着道具站在那里,就有路人一眼认出来我扮的是什么,我会特别高兴。对一个coser最高的褒奖其实就是:你出的角色好原版,好华丽!
Cosplay带来的改变
接触cosplay之后就一直在做,中途也没想过要放弃它,它已经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反而因为它放弃了很多其他的东西,比如我妈妈。我家不在北京,她想让我回到她身边去。虽然她并不是反对我玩cosplay,但我离开了北京、离开了现在的这个专业社团就没办法再继续了,北京的整体环境和氛围确实是最好的。
没玩cosplay的时候,我会的东西其实很少,但和拥有同样爱好的人一起,我不断学习,开始承担很多工作,现在不仅是coser,也是专业的道具师。武器、头饰、假发造型我都会做,每一个细节都是手工制作。
Cosplay的精神就是要有足够的热爱和足够的坚持。其实我变得更有耐心了。在舞台上的时候也满足了自己的表演欲望。Cosplay让我认识了很多朋友,这是一个生活的圈子,不演出的时候我们也常常聚会,特别开心,这可能也是最大的收获。
我认为的“潮”:
“潮”就是流行,就是时尚。我觉得cosplay潮得很超前,目前为止我已经玩了七八年了,但依然还有人不知道它。只要是有人不知道的、流行又火热的东西,就是前卫的,是潮的。如果是人尽皆知的、很俗的东西,那叫非主流。
Cosplay的发展并没有那么快,当然可能也是因为很多人被这其中的辛苦打败了。一开始,很多人会以为cosplay是影楼式的,会提供给你一切,你只要去拍照就可以了。实际上,玩cosplay是一个投入巨大和漫长的过程,最终的展示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我想要成为的自己:
我从来没有希望自己能多红或者多火,也并不想去争什么、抢什么,更没想通过这个出名。但野心还是有的,我希望自己无论做道具还是做造型,都能够有突破,一次比一次做得精彩。
当然,这个过程里也会有人攻击你,但我不会在意,我只是一腔热血地爱好,也已经非常尽力,那么做好自己就行了。我从不八卦这个圈子里的任何东西,哪怕真的看到cos得特别烂的形象,我也不会去吐槽,毕竟别人也是因为喜欢。没有哪个人是天生的精英,谁都有黑历史,也有不堪回首的时候,何必去嘲笑别人呢?
我想的是,趁着年轻多玩两年,以后的事以后再说。该转做幕后的时候我可能也会去的。现在我最希望的是表演《剑灵》里的一个角色,这是我特别喜欢的游戏,也花费很多精力去做了角色造型,但一直还没机会展示。
Emliy:
女性杂志服装/美容编辑,运动潮人,朋友身边的运动专家。
标签:好身材控,喜欢新鲜同时认为坚持很重要,潜水、壁球、滑雪、资深跑步体验者,不能不运动
发言:做真正的运动潮人,而不是运动模特
做运动潮人,而不是运动模特
运动是让我快乐的方式
近两年,跑步成了一件很潮的事。一直伴随着我茁壮成长的运动神经让我越来越骄傲。
小时候,我生活的地方是长沙郊区的一个村子,有一条平静的小河从家门口蜿蜒流过旁边一座小山,学校就建在山顶上。所以游泳、爬山这类孩子间的运动比赛是我童年里最快乐的记忆。 工作之后,因为琐碎和忙碌,始终没有形成固定的运动习惯。直到前年冬天有一次去滑雪,大概是之前一段时间太多忙碌和劳累,积累的身体劳损在两天的高强度运动之后爆发在了腰部,足足在床上趴了好几天。那时候的心情是很沮丧的,也真切感觉到当身体不给力的时候,生活真的了无乐趣。
开始跑步的初衷我只是想让自己的身体更健康,但是最终获得的却远远超过我的预期。我住在鼓楼附近,每天的跑步路线大致是沿着附近的后海进行,大家都知道这里是著名的酒吧街,以往我只熟悉它入夜后的喧闹和精彩,却从没想过清晨的后海会是一番怎样的安闲清雅,直到我开始用跑步的方式接近它。在北京生活多年,那是第一次被所谓的“老北京味道”打动,可以说是惊艳—波光闪动的水面上是细细杨柳低垂,石板桥上走过的人脚步悠闲,不急不慌。
伴随着一步一步的奔跑,呼吸渐渐深入,身体的各个系统会达到一种默契和协调,肢体也会产生一种自然的韵律感,每一步像在和天地万物一同苏醒。那种快乐很难形容,却是真实可感的,因为它让你充满能量和幸福,所有负面的、灰暗的、懒怠的情绪都会被甩在身后。
跑步带来的改变
身体变得结实有型了。我虽然一直不胖,但我知道那不过是因为骨架小,朋友有时捏捏我的胳膊和后背都会有些惊讶—好松软的一个瘦子!跑步半年之后,每个见到我的人都开始告诉我:你瘦了一大圈!可事实上,我的体重几乎没有任何变化。
外形的改变当然让我欣喜,但对我的生活最具颠覆性的改变却是—每天是被太阳叫醒的!
曾经我也觉得对于生活在城市里的年轻人来说,被太阳叫醒是件不太容易发生的事了,可在我热爱上跑步之后,这件事就变得特别顺理成章了。为了不错过美好的清晨你必须调整自己的作息时间,晚上12点之前一定要上床休息。睡觉时我喜欢不拉窗帘,这样当渐亮的天光伴着凉爽的风从窗户透进来的时候,身体会被自然地唤醒,看一眼窗外立马就能从床上弹起来:太棒了,今天又是一个好天气赶紧起床去跑步喽!对很多人来说早起是很痛苦的,但是你让我在好天气的早上赖床才是痛苦的!
而且当你的一天是从早上6点钟就开始的时候,这一天的时间容量简直足够完成从前一天半的工作。另一个附赠的好处是,晨跑之后,这一天的身体代谢率都能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所以你也可以不必小心翼翼计算午饭是不是吃太多了,因为这时候的各项身体机能都在开足马力运转,多吃了半碗饭?小意思!
我认为的“潮”:
“潮”和出位没有任何关系,潮人应该是有自己独特的思想和开阔的眼界,知道自己要什么,并且会很坚定地去调动一切资源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会因为外界的声音而轻易动摇的人。
现在提到跑步,一些年轻人先会想到很炫很新潮的服饰和装备。如果运动也一定是一些看起来很小众很不容易上手的类型。我觉得这种看法几乎是肤浅的,如果你觉得那些穿了一身最新款最惹眼名牌运动装去运动的叫运动潮人了,那我想你说的只是运动模特而已。
当你在运动时,一定把所有注意力放在你的身体上,选择身体喜欢的最适合最舒服的服装和配饰。戴着墨镜跑步不是为了扮酷,而是要防止路面和水面的反光刺激双眼;也没必要顾虑路人的眼光和不完美的身材就不敢选择短款的紧身背心,只要它能让你的活动更加自如,要相信投入运动的身体是最美的。
我要成为:
我希望自己能够在各种各样的运动中不断发现更多乐趣,无论是爬山、游泳、潜水,骑行、壁球、滑雪还是跑步,都能让我在体力和毅力方面得到不同的刺激。
带动了一些身边人一起参与运动是我最近很开心的一件事,我建立了一个微信群,里面都是决心用运动改变生活方式的朋友,大家在群里分享每天的运动成果,相互激励和竞争,现在夏天要到了,运动的势头越来越如火如荼了!那天某人刚发了朋友圈说自己最近瘦了四斤,过一会儿就有人回复:被你刺激了,刚在家锻炼了两个小时!
每个人都渴望变成更好的人,更加精力充沛,心底更阳光,更勇于迎接挑战,更善于坚持,我知道运动能够帮我实现这些。
潮来潮去 唯态度永存
从上个世纪的摇滚、朋克、泰迪男孩、摩兹风尚、光头党风尚、嬉皮士,到如今在年轻人中流行的英伦风、复古风,潮流是一股股永远在年轻生命中涌动的力量,就像时尚—衣裙短了又长,腰身有了又无,裤子肥了又瘦,领子大了又小—有变化,有轮回,却又永远在以同一种面目示人—引领者、主张者。
有时候,潮流的声音更像是针对主流的叛逆,摇滚乐、嬉皮士、迷你裙等青年亚文化现象的出现,都严重冲击了当时的主流文化,不过,有趣的是,这之后它们又陆续大众化,成为主流。也许,对年轻人来说,潮流的存在只是为了发声—证明存在、亮出态度。
街头文化* Street Culture
主张—自由、即兴 、反对商业文化
街头文化诞生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那之后的半个世纪里,它开始逐渐风靡全世界,并被来自不同文化和时间的年轻人赋予新的内容、意义。从街舞、DJ、唱白(MC)和涂鸦到cosplay、滑板、特技单车、跑酷、Beatbox……花样越来越多,也逐渐分地区形成了不同特色的街头文化,并深深影响了时尚界以及主流青年文化。不过,从始至终,街头青年们都在用他们的“范儿”表明—我要自由,我要随心所欲的即兴。
朋克* Punk
主张—颠覆、叛逆、极端、荒诞、无政府主义、崇尚废物
朋克文化出生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英国,当时的英国经济萧条、失业率日创新高,朋克被认为是“在一团废墟中出现了”。在朋克的发展过程中,它从最初仅仅是“发泄方式”逐渐演变成一种饱满的负载风格的文化—废旧、烂、破、哥特是它的外壳,金属元素、哥特元素、摇滚元素是它的显著特征,如今的朋克爱好者们因此分立门派,重金属朋克、哥特朋克、说唱朋克……他们或许已经完全不一样,甚至互相不承认对方,但无可否认的是,“用自己的声音说自己的话”这至高无上的“信条”洗礼着每一个朋克爱好者。
英伦Mod风* Mod
主张—享受青春和更加美好
Mod是英伦风的一个流派,源于上世纪50年代末期的伦敦,在60年代早期到中期最为盛行。战后的伦敦年轻人不需要像以往一样在放学后打工补贴家庭,他们自己有了更多的闲钱去买衣服。很多Mod的名言也是“宁肯不吃饭,也要买衣服”,对时尚的热爱表达了Mod们要从无聊乏味的日常生活中解脱出来的愿望。最初的Mod族们崇尚寻找刺激、注重外貌,致力于“好看”“被看”,他们的配件和装饰都会引领流行的风尚。现在,英伦Mod仍然在外形上有标准的要求,比如你必须拥有一件Fred Perry的Polo衫,一双Dr.Martens的靴子和一辆Vespa牌的“小绵羊”。但,终究你是要美,要更好地生活。
复古风 * Vintage
主张—环保、精致
正在中国的时尚青年中风靡的Vintage 复古风同样源于西方,19世纪末20世纪初,东方文化开始出现在西方人的视野,古老的东方风格开始被西方上流社会追逐。半个多世纪之后,嬉皮士运动带动了一批人在跳蚤市场和旧货市场中找寻古怪的外国服饰,以标新立异。类似佛袍的服装和念珠,以及一系列东方特质的饰物盛行一时。此后,Vintage 更广泛地渗透至西方普通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而CD前首席设计师John Galliano为Vintage 注入了更多怀旧、华丽、奢靡的后现代色彩,这样的风格很快影响到全球的Vintage 复古迷们,他们一边坚持着一种精致华丽的审美,一边践行着环保的生活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