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lj3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使得如今的小学课堂也已纷纷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与此同时,基于微课对教学上的辅助,使得小学信息技术也摆脱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式的传统教学模式,取而代之的是微課这种短小却精悍的教学方式。从而确保了理想的教学质量。因此,作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务必对微课的运用给予高度重视,继而切实发挥微课教学的应用价值,以促使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与发展。
  关键词:微课;小学;信息技术
  微课是信息技术时代背景下所衍生出的一种信息授课方式,而随着微课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如今,该技术也已逐步蔓延至小学教学中。而作为一种与学科教学关联紧密并且也需要在教学实践中检验其效果的新型教学模式,无论是微课的设计或运用,都将与教学的最终成效之间产生密切关联,故本文亦将结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就微课的设计与应用展开如下探讨。
  一、 巧用微课,引导学生课前预习
  当前虽然许多学校在开展相应的课程之余也会给学生制定相应的预习作业,但大部分的预习任务往往都浮于表面。而之所以会产生如此状况,原因便在于,相较于用移动终端预习与玩游戏,学生往往更喜欢后者,而选择后者的学习,其自制力往往也较为欠缺。故为了确保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质量,教师应首先由学生预习成效方面入手。对此,基于微课的支撑,教师可在每节课开始前,首先向学生播放一段时长约5分钟的微课教学视频,当然,视频的内容往往是围绕着学生普遍感到难以理解的重难点知识。此外,在微课教学视频中,应在包含教师本身对知识点的讲解同时搭配生动、有趣的画面,如此一来便可同时对学生听觉、视觉等多个感官造成刺激,由此既营造出了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又能切实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此外,当学生在预习阶段便初步了解到知识的重难点,但对部分问题仍不太理解时,便会抱持着尝试的心态去自主思考,而当思考也未能获得结果时,便会主动与同学或教师交流,基于此,不仅让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变得频繁,且有效提升了课堂的互动水平,由此使得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得到有效的锻炼与培养。
  例如,在学习“认识计算机”这节内容之前,老师则可以向学生播放5分钟左右的微课教学视频,让学生明白这节内容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信息与计算机的关系、掌握计算机的组成和外部设备、了解计算机的应用和使用计算机的注意事项。当学生明白教学目标之后再进行预习,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 灵活应用微课,突出教学内容
  较之小学其他学科,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最大的不同点便在于,该学科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理论的相关知识,且同时强调学生需具备较强的操作技能。因此,要想切实达成以上教学目标,便需教师在教学的方式方法上予以有效创新。至于该如何创新教学的方式方法呢?微课无疑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基于微课本身具有的内容具体、主题突出以及短小精悍的特点,若能将之积极运用至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则势必有助于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继而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而相较于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教师往往采取着自身先演示、后教学,再让学生重复此前的操作这一老旧的教学模式,或是采用任务驱动法,即仍旧由教师先演示,待演示完成后便布置相应的任务,之后便由学生进行具体的实践操作。以上两种教学方式,均存在同样的弊端,即学生于实践操作过程中,一旦遭遇自身无法解决的难关,则后续操作亦将无法进行。如此一来,必将导致学生学习效率的大幅降低。当然,导致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长时间的注意同一事项,势必将导致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不再集中。对此,借由微课来展开相关教学,则能进一步缩短教学的时间,从而让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鉴于微课视频,其本身便具有重复播放的功能,故当学生在自主操作过程中,一旦遭遇不懂的难题,则可通过反复观看视频来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由此也避免了学生因课堂之中未能认真听讲或未看清教师演示而处于不懂得该如何操作的境地。
  例如,在“我改我画”这节内容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借助微视频向学生播放演示过程,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能够初步了解橡皮工具的使用、直线工具的绘画方法,掌握用直线进行简单创作的程序。然后,老师在学生充满浓厚学习兴趣的前提下展开教学过程,请同学们启动画图软件,帮老师找出橡皮工具,并让学生绘制一个正方形,并给自己画出的正方形涂上喜欢的颜色。最后,以小组的形式评价哪一位学生画出的图片好,看哪一组的作品最棒。同时,在评价的过程中再利用微视频的形式播放橡皮工具的使用和直线工具的绘画方法,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三、 应用微课,指导学生课后复习
  为了切实巩固学生的课堂所学,教师亦可充分发挥微课教学的优势来展开课后复习。如针对学生的课后时间,教师可制作相应的微课,将本节课的精华内容予以合理设计,使学生在课余时间中亦可借此展开练习,由此深化自身对知识点的理解。当然,教师亦可设计一些具有游戏性的操作测验来检验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如此一来,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切实达到查漏补缺的作用,从而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总之,微课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不仅有助于教师拓宽教学资源,且能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故作为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务必对微课的应用给予高度重视,并积极将之与传统教学相融合,如此方能在确保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稳步提升的同时为学生信息素养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聂凯.基于微课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7,36(1):83-85.
  [2]姚蓓.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画图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中小学电教,2017(z1):85-87.
  [3]韦宏方.基于微课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内翻转”教学模式设计和实践研究[J].中小学电教,2017(z1):103-106.
  作者简介:
  邹美英,广东省惠州市,广东省博罗县龙华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给学教育教学和管理模式带来了新的思路和视野,如何借好信息技术的东风,将是学校建设工作的着重点。  关键词:信息技术;校园管理;学校  如何正确地运用信息化技术,率先跟上时代的潮流,科学地运用信息化技术,以促进学校的管理现代化,将是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  一、 全面普及和更新信息化管理理念  德国社会学家彼德·博夏德在《为什么我们越来越快》一书中写道:“社会发展的加速,
前言: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ABG)在我国开展时间已有30余年,现已发展成一项非常成熟的手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关于手术风险评估方面工作国
随着我国新课改深入发展,教育方略得以创变,为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奠定基础。文章通过对信息技术创新初中地理教学方法进行分析,以期为推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良性发展,提供行之有效的理论参考依据。
目的:本研究在对ICU患者基本情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探讨ICU患者医用黏胶相关性皮肤损伤(MARSI)的发生率、常见类型、好发部位等发生特点,分析导致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根据量表
目的:脓毒症在危重症患者中具有较高发病率及死亡率,多种危重症病情评估量表被用于诊断及评估其预后。老年危重患者由于其特殊的生理机能,是否依然完全适用尚无法得知。本研究旨
摘 要:“微课”是“微时代”的产物,其以“小、微、精”的优势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它融合了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可以将过去教学模式不能相比的优势发挥出来。本文作者结合自身多年教学经验,探究分析了如何巧用微课,激活小学信息技术课堂。  关键词:微课;小学信息技术;课堂  在微时代背景下微课程应运而生,其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和认知负荷理论相符,并逐渐在各种学科的实际教学中得到了运用。初步分析微课
目的:探讨磁共振T2-mapping成像在早期膝关节软骨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  材料与方法:本实验招募25例受检者25个膝关节,所有入选者均拍摄膝关节X线正侧位,由两位放射科副主任医
摘 要:学生的学习不单是“老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接受过程,更是学生围绕任务进行探究式的学习,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进行交流、探讨,运用原有知识、经验解决问题,构建新的知识体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拥有学习的主动权,老师则更多的作为一名引导者和激励者出现。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信息技术;围绕任务  中小学生作为一个由幼稚向成熟过渡的阶段,会对事物有一定的自我认知能力,对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