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常喜欢陈丹青先生,他说:“伤感主义并非仅指心头的思绪,怀旧离不开‘物质”’。喜欢在掌灯时分走进弄堂去游荡的陈丹青,自称“像个鬼”,看人家收回晾出的衣服,门开门关,听弄堂外被隔离的市声。我也有着类似的嗜好,对家乡的老巷情有独钟,却没胆量在深夜独自掌灯外出。
家乡的老巷最适合傍晚看。清晨净是赶路奔波的人,然后一整天的寂静,非要到傍晚了,一天的事情终于忙完了,闲下来几个人在门口支张桌子打打牌下下棋,或者和家人溜溜弯,再不行就在家听听小曲,孩子们写完了作业到处跑着疯……
这老巷可不是江南水乡的青砖巷子,下起雨来诗情画意的。老家的那些巷子黄土路,四通八达,有的人不认路,进去绕东绕西的再出来就说不准到哪儿了,没准要坐两站的公交才回的去。要是下起雨来就满是泥泞,人们都把裤腿挽的高高的,溅的小腿上全是泥巴,要是有骑自行车的人,十有八九要陷进去,下来推着走。天一晴,那些车轮印就马上硬邦邦的,走上去把脚咯的生疼。后来巷子的老人也不知道哪找来些碎石子,碎瓷砖什么的,今天铺一点,明天铺一点,竟把路整平坦了。
我家在那老巷中没有什么祖宅,只是住的太久了,房子墙壁的水泥层都掉了,露出砖的表面都风化了,手一摸,竟是橘色和白色的粉末。小时候,常常用小刀刮下来,再撕半页作业本的纸包起来,假装是什么灵丹妙药或者蒙汗药之类的,琢磨着怎样哄着别的孩子上当,或者给谁“下药”,也有的时候过家家,把这些粉末和树叶的碎片掺和在一起当做美味菜肴。
这些也都是童年的记忆了,后来慢慢长大。整天急匆匆的走,急匆匆的回,心思都跑到别处了。倒是真的远离家乡了,那思念就迎面而来了,像老巷里不知谁家的爬山虎,到处都是。看到哪的巷子都觉得像家里的老巷,那砖那墙,甚至走多少步拐一个弯都一样,但真的回去了,就一切都交了。
老巷变少了变短了,好多人家搬走了,墙壁上画个不周正的圆,写一个大大的“拆”,像给老巷判的死刑。傍晚再出去时,依旧有麻将声,谈论的话题却是新分下来的楼房怎么装修,巷口的臭豆腐摊都用不锈钢的架子了,不知谁家的汽车开进来,勉强的很,大家都得给它让路……
也许老巷是真的和这个时代合不上拍了,可是走过了那么多路,回过头来却发现只有这一条最为亲切,那碎石子的路和掉渣的墙尽是家的味道,连穿过的风都那么温暖,不晓得以后哪里还会有这样的一条路,这样想着,那些关于老巷的记忆就都回来了,一群孩子东跑西跑的捉迷藏,跳房子,还有响亮的自行车铃声……
有些巷子真是要放在心里的,慢慢的走,慢慢的尝,最后发现,原来都是乡愁。
编辑:流云
素棉品质
芝 芝
每次试穿新衣,虽是小心了再小心,却仍是被吊牌所伤。有时候是在后颈,有时是在一侧,先是皮肤一小片红,然后就是痒。我对化纤的敏感很有些不像话,似乎都有些矫情,这样的无奈中,对纯棉的依赖就更加紧密,甚至还点诚惶诚恐的感激,像是一个大的挫折前,忽然抓住一个男人的手说c幸亏我还有你。
不仅所有的衣服都是棉质的,就连家里的靠垫,桌布,沙发巾,目所能见到的织物,也一律选择纯棉。纯棉上色,总是不够鲜艳,但不论什么样的颜色,到了纯棉织物上,都有一种温润的美,是不动声色里的熨贴。皮肤挨上去的时候,那种舒适,是能让人感动的。
在我看来,纯棉的另一个好在于,对人的不挑剔,不要求,不逼迫。一件纯棉的衣裳,永远追随着身体肌肤的走向,不和你别扭,不闪避你,所以当自在了一天的时候,衣裳是难免有皱的,打理有皱的衣服,向来都是麻烦,干洗,熨烫,每一条折痕都颇费心思。但是纯棉织物的品质恰在这时表现出来,只消将衣裳挂起,用一个简单的花洒喷在褶皱处,第二天就平整如初了。若是你连这个也懒得做,就只管穿起带皱的衣服,也绝不至于过分刺目,纯棉,仿佛安静到可以让那些褶皱平复。但是,怎么能够想像,一件有了褶皱的薄呢或者丝质衣裳,还可以穿在身上?至此,我愿意把纯棉称作素棉,是没有欲求,却让人感到舒适体贴的物品。
最早,却是不知素棉的好,眼巴巴想要一件涤卡,涤纶,或是的确良的衣裳。那个年代一度流行这样的面料,表面光鲜,摸起来也滑溜溜的,比起光泽氤氲清淡的棉布,要豪华气派的多。因为家境清贫,眼看着同伴女孩都穿上了的确良的衬衫,涤纶的裤子,我却仍然是棉布衣裤。缠着母亲,终于在一个夏天也有了那样的衣裳。尤其记得那条涤纶的裤子,两腿的中线烫得像刀刃般陡峭,我穿起来本想飘逸行走,但却是走几步,就要低头整理一下。那时没有金纺去静电,涤纶的面料与皮肤摩擦,就粘在皮肤上甩也甩不开,很是难受。但更难受的是,到了晚上,我浑身都痒痒。当时粗心,只当是小毛病,不知道是涤纶的确良害的。
看,懂得一个朴素事物的好,必定是要吃些苦头的,吃些苦头,看透光鲜事物的杀伤力,才会安于选择一件看似平淡却体贴宜人的物品。选择爱人或者朋友,也是一样吧。
编辑:璎珞
家乡的老巷最适合傍晚看。清晨净是赶路奔波的人,然后一整天的寂静,非要到傍晚了,一天的事情终于忙完了,闲下来几个人在门口支张桌子打打牌下下棋,或者和家人溜溜弯,再不行就在家听听小曲,孩子们写完了作业到处跑着疯……
这老巷可不是江南水乡的青砖巷子,下起雨来诗情画意的。老家的那些巷子黄土路,四通八达,有的人不认路,进去绕东绕西的再出来就说不准到哪儿了,没准要坐两站的公交才回的去。要是下起雨来就满是泥泞,人们都把裤腿挽的高高的,溅的小腿上全是泥巴,要是有骑自行车的人,十有八九要陷进去,下来推着走。天一晴,那些车轮印就马上硬邦邦的,走上去把脚咯的生疼。后来巷子的老人也不知道哪找来些碎石子,碎瓷砖什么的,今天铺一点,明天铺一点,竟把路整平坦了。
我家在那老巷中没有什么祖宅,只是住的太久了,房子墙壁的水泥层都掉了,露出砖的表面都风化了,手一摸,竟是橘色和白色的粉末。小时候,常常用小刀刮下来,再撕半页作业本的纸包起来,假装是什么灵丹妙药或者蒙汗药之类的,琢磨着怎样哄着别的孩子上当,或者给谁“下药”,也有的时候过家家,把这些粉末和树叶的碎片掺和在一起当做美味菜肴。
这些也都是童年的记忆了,后来慢慢长大。整天急匆匆的走,急匆匆的回,心思都跑到别处了。倒是真的远离家乡了,那思念就迎面而来了,像老巷里不知谁家的爬山虎,到处都是。看到哪的巷子都觉得像家里的老巷,那砖那墙,甚至走多少步拐一个弯都一样,但真的回去了,就一切都交了。
老巷变少了变短了,好多人家搬走了,墙壁上画个不周正的圆,写一个大大的“拆”,像给老巷判的死刑。傍晚再出去时,依旧有麻将声,谈论的话题却是新分下来的楼房怎么装修,巷口的臭豆腐摊都用不锈钢的架子了,不知谁家的汽车开进来,勉强的很,大家都得给它让路……
也许老巷是真的和这个时代合不上拍了,可是走过了那么多路,回过头来却发现只有这一条最为亲切,那碎石子的路和掉渣的墙尽是家的味道,连穿过的风都那么温暖,不晓得以后哪里还会有这样的一条路,这样想着,那些关于老巷的记忆就都回来了,一群孩子东跑西跑的捉迷藏,跳房子,还有响亮的自行车铃声……
有些巷子真是要放在心里的,慢慢的走,慢慢的尝,最后发现,原来都是乡愁。
编辑:流云
素棉品质
芝 芝
每次试穿新衣,虽是小心了再小心,却仍是被吊牌所伤。有时候是在后颈,有时是在一侧,先是皮肤一小片红,然后就是痒。我对化纤的敏感很有些不像话,似乎都有些矫情,这样的无奈中,对纯棉的依赖就更加紧密,甚至还点诚惶诚恐的感激,像是一个大的挫折前,忽然抓住一个男人的手说c幸亏我还有你。
不仅所有的衣服都是棉质的,就连家里的靠垫,桌布,沙发巾,目所能见到的织物,也一律选择纯棉。纯棉上色,总是不够鲜艳,但不论什么样的颜色,到了纯棉织物上,都有一种温润的美,是不动声色里的熨贴。皮肤挨上去的时候,那种舒适,是能让人感动的。
在我看来,纯棉的另一个好在于,对人的不挑剔,不要求,不逼迫。一件纯棉的衣裳,永远追随着身体肌肤的走向,不和你别扭,不闪避你,所以当自在了一天的时候,衣裳是难免有皱的,打理有皱的衣服,向来都是麻烦,干洗,熨烫,每一条折痕都颇费心思。但是纯棉织物的品质恰在这时表现出来,只消将衣裳挂起,用一个简单的花洒喷在褶皱处,第二天就平整如初了。若是你连这个也懒得做,就只管穿起带皱的衣服,也绝不至于过分刺目,纯棉,仿佛安静到可以让那些褶皱平复。但是,怎么能够想像,一件有了褶皱的薄呢或者丝质衣裳,还可以穿在身上?至此,我愿意把纯棉称作素棉,是没有欲求,却让人感到舒适体贴的物品。
最早,却是不知素棉的好,眼巴巴想要一件涤卡,涤纶,或是的确良的衣裳。那个年代一度流行这样的面料,表面光鲜,摸起来也滑溜溜的,比起光泽氤氲清淡的棉布,要豪华气派的多。因为家境清贫,眼看着同伴女孩都穿上了的确良的衬衫,涤纶的裤子,我却仍然是棉布衣裤。缠着母亲,终于在一个夏天也有了那样的衣裳。尤其记得那条涤纶的裤子,两腿的中线烫得像刀刃般陡峭,我穿起来本想飘逸行走,但却是走几步,就要低头整理一下。那时没有金纺去静电,涤纶的面料与皮肤摩擦,就粘在皮肤上甩也甩不开,很是难受。但更难受的是,到了晚上,我浑身都痒痒。当时粗心,只当是小毛病,不知道是涤纶的确良害的。
看,懂得一个朴素事物的好,必定是要吃些苦头的,吃些苦头,看透光鲜事物的杀伤力,才会安于选择一件看似平淡却体贴宜人的物品。选择爱人或者朋友,也是一样吧。
编辑:璎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