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传统的以任务驱动为主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每节课的学习任务都围绕着当堂课的教学内容展开。学生掌握的知识与技能比较零散,缺乏系统性。同时学生又缺乏根据自身的经验背景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不利用学生全面地了解知识的生活原形,也不能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无法将核心素养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要改变现状,必须探索出能培养学生高级思维的新型教学模式。下面,笔者以一个学习项目——《妈妈的味道》为例,来谈一谈项目式学习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项目情境的创设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同时,真实情景的创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持久力和创造性;将学生的个人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相结合,可以激发学生更多地去关注人、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内在关系。
项目式学习《妈妈的味道》给出的情境是:六年之后,你有可能在外地求学,有可能在外地工作,离开了父母独自生活,难免想念家乡,想念亲人,更想念家里妈妈的味道。一次你的同学或朋友问你喜欢吃哪一道家常菜,这道菜该如何烹制……通过“喜欢吃哪一道家常菜”这一情境问题启动项目,让学生去向家长询问菜肴的原材料和制作方法,并且学习制作这道菜。通过与父母的交谈,既为项目做了前期的准备工作,又增进了父母与孩子彼此间的情感交流,凸显了核心素养中的人文情怀。
项目过程的设计
“学习—记忆—运用—创造”是传统教学的特点,项目式学习则是以“真实项目—制定目标—规划目标—学习相关知识技能—开展项目—展示运用”为特点,因而具有目标性、真实性、趣味性、实用性、自主性、规划性、整合性、创造性和意义性。在项目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将一个项目的总任务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实践小任务,分解任务的过程,就是思维培养的过程。在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将信息意识、计算思维等学科核心素养内化为自身能力。一般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可以将一个项目划分为“定主题—前期准备—动手实践—后期完善—作品分享”几个环节。“定主题”是根据创设的情境,考虑学生自身已有的经验和能力,确定能够完成的项目主题;“前期准备”是为主题展开而进行的信息收集和数据处理;“实践阶段”是学生围绕主题开展的一系列学习与实践;“后期完善”是根据同学的反馈意见修改自己的作品;“作品共享”是将自己的作品演示和分享给同学。下页图1是《妈妈的味道》项目学习的活动分解图。
项目内容的细化
新课程指出,教师既是教材的实施者,也是教材的开发者。只有形成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才能使我们的教材更能结合社会实际,贴近学生生活,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教师如果没有对教材进行深入挖掘和准确把握,任何内容和形式上的创新都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项目式学习需要教师熟悉教材结构和内容,挖掘教材中涵盖学生发展素养的知识点,然后依據项目内容对教材的处理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灵活地使用教材。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为学习而学习,不明白为什么要学习,也不明白学习的意义在哪里。而项目式学习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完成项目内容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明白需要学什么,在主动学习中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图2至图5是《妈妈的味道》项目的知识内容分解图。
项目学习方式的变革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是按照书本目录“教教材”,课堂教学过于强调和重视学科知识点的讲解和应用,学生缺少对知识与技能的整体脉络联系,缺乏对信息技能的综合运用。而项目式学习则强调以学习者为主体,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角色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变为主动的知识建构者,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项目中来,教师只作为项目实施中的合作者和促进者参与项目。但传统的学习方式已不能满足其要求,而借助LearnSite学习平台,学生则可以在项目学习过程中实现自主学和连续学,培养创新能力,激发自主探索求知的欲望,最终提升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
1.学习的自主性
LearnSite平台可以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如文字、图片、动画及微课等。学生登陆平台后,可以看到教师提供的相关学习资源。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将项目任务与课本教材中的知识链接,在项目学习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例如,学生在拍摄完菜肴的制作过程后,需要对视频进行裁剪和编辑,这就需要视频编辑软件。学生在上网搜索、下载、安装视频编辑软件时,培养了信息搜索和甄别的能力。而在编辑视频的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主动学习相关操作技能,掌握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从而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2.学习的连续性
由于项目式学习具有周期长、跨度大等特点,学生需要多次编辑同一份作品。每节课学生都将作业提交至LearnSite平台,在教学结束后则保留在平台中,既可供学生随时查看和下载,又供下次课学习使用。例如,在项目的前期准备中,将菜肴的原材料和制作方法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呈现,学生用WPS文字制作的电子小报、WPS演示的作品等,都需要几节课的时间来完成,这样连续性的学习在保障学生作品完整性的同时,又可以督促学生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最终培养其自律、自我负责的能力。
3.评价的灵活性
第斯多惠说过:“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同样也应该欣赏别人。项目式学习的评价以此为宗旨,主张“表现性评价”,即通过学生展示的作品来判断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在常规课堂上的作品展示环节,教师对学生电脑进行广播后才能让学生看到其他同学作品。这样的缺陷是学生只能看到教师选中的作品,而且有时还要打断正在进行的操作。借助LearnSite平台,学生则可以随时查看已经提交的同学作品,同时会自觉主动地点评作品,除了给同学“点赞”外,还会向同学提出作品的不足,同学在接受意见后,对作品进行修改并再次提交作品。这样的欣赏与评价更具灵活性,增加了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结束语
开展项目式学习,让学生运用知识和方法进行项目分析、规划与实施,寻找得到这个结果的途径,逐步掌握处理问题的步骤,让学生学会分享、学会交流,互相帮助、共同提高,最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项目情境的创设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同时,真实情景的创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持久力和创造性;将学生的个人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相结合,可以激发学生更多地去关注人、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内在关系。
项目式学习《妈妈的味道》给出的情境是:六年之后,你有可能在外地求学,有可能在外地工作,离开了父母独自生活,难免想念家乡,想念亲人,更想念家里妈妈的味道。一次你的同学或朋友问你喜欢吃哪一道家常菜,这道菜该如何烹制……通过“喜欢吃哪一道家常菜”这一情境问题启动项目,让学生去向家长询问菜肴的原材料和制作方法,并且学习制作这道菜。通过与父母的交谈,既为项目做了前期的准备工作,又增进了父母与孩子彼此间的情感交流,凸显了核心素养中的人文情怀。
项目过程的设计
“学习—记忆—运用—创造”是传统教学的特点,项目式学习则是以“真实项目—制定目标—规划目标—学习相关知识技能—开展项目—展示运用”为特点,因而具有目标性、真实性、趣味性、实用性、自主性、规划性、整合性、创造性和意义性。在项目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将一个项目的总任务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实践小任务,分解任务的过程,就是思维培养的过程。在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将信息意识、计算思维等学科核心素养内化为自身能力。一般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可以将一个项目划分为“定主题—前期准备—动手实践—后期完善—作品分享”几个环节。“定主题”是根据创设的情境,考虑学生自身已有的经验和能力,确定能够完成的项目主题;“前期准备”是为主题展开而进行的信息收集和数据处理;“实践阶段”是学生围绕主题开展的一系列学习与实践;“后期完善”是根据同学的反馈意见修改自己的作品;“作品共享”是将自己的作品演示和分享给同学。下页图1是《妈妈的味道》项目学习的活动分解图。
项目内容的细化
新课程指出,教师既是教材的实施者,也是教材的开发者。只有形成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才能使我们的教材更能结合社会实际,贴近学生生活,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教师如果没有对教材进行深入挖掘和准确把握,任何内容和形式上的创新都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项目式学习需要教师熟悉教材结构和内容,挖掘教材中涵盖学生发展素养的知识点,然后依據项目内容对教材的处理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灵活地使用教材。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为学习而学习,不明白为什么要学习,也不明白学习的意义在哪里。而项目式学习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完成项目内容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明白需要学什么,在主动学习中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图2至图5是《妈妈的味道》项目的知识内容分解图。
项目学习方式的变革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是按照书本目录“教教材”,课堂教学过于强调和重视学科知识点的讲解和应用,学生缺少对知识与技能的整体脉络联系,缺乏对信息技能的综合运用。而项目式学习则强调以学习者为主体,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角色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变为主动的知识建构者,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项目中来,教师只作为项目实施中的合作者和促进者参与项目。但传统的学习方式已不能满足其要求,而借助LearnSite学习平台,学生则可以在项目学习过程中实现自主学和连续学,培养创新能力,激发自主探索求知的欲望,最终提升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
1.学习的自主性
LearnSite平台可以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如文字、图片、动画及微课等。学生登陆平台后,可以看到教师提供的相关学习资源。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将项目任务与课本教材中的知识链接,在项目学习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例如,学生在拍摄完菜肴的制作过程后,需要对视频进行裁剪和编辑,这就需要视频编辑软件。学生在上网搜索、下载、安装视频编辑软件时,培养了信息搜索和甄别的能力。而在编辑视频的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主动学习相关操作技能,掌握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从而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2.学习的连续性
由于项目式学习具有周期长、跨度大等特点,学生需要多次编辑同一份作品。每节课学生都将作业提交至LearnSite平台,在教学结束后则保留在平台中,既可供学生随时查看和下载,又供下次课学习使用。例如,在项目的前期准备中,将菜肴的原材料和制作方法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呈现,学生用WPS文字制作的电子小报、WPS演示的作品等,都需要几节课的时间来完成,这样连续性的学习在保障学生作品完整性的同时,又可以督促学生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最终培养其自律、自我负责的能力。
3.评价的灵活性
第斯多惠说过:“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同样也应该欣赏别人。项目式学习的评价以此为宗旨,主张“表现性评价”,即通过学生展示的作品来判断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在常规课堂上的作品展示环节,教师对学生电脑进行广播后才能让学生看到其他同学作品。这样的缺陷是学生只能看到教师选中的作品,而且有时还要打断正在进行的操作。借助LearnSite平台,学生则可以随时查看已经提交的同学作品,同时会自觉主动地点评作品,除了给同学“点赞”外,还会向同学提出作品的不足,同学在接受意见后,对作品进行修改并再次提交作品。这样的欣赏与评价更具灵活性,增加了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结束语
开展项目式学习,让学生运用知识和方法进行项目分析、规划与实施,寻找得到这个结果的途径,逐步掌握处理问题的步骤,让学生学会分享、学会交流,互相帮助、共同提高,最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