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制度与管理
2012年,中国科学院发布《2012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报告称“2011年的中国内地城市化率首次突破50%,达到了51.3%”。按照国际标准,城市化率突破50%,标志着一个国家已经进入城市社会。城市是时代文明和生活品质的象征,这意味着我国城市发展已经实现从追求速度向追求质量转变。这份中国科学院报告同时指出,我国的“城市化偏重城市发展的数量和规模,忽略资源和环境的代价,呈现出粗放式的弊端”。以史为鉴,在世界历史上,英国于1851年成为第一个进入城市社会的国家,但同时出现垃圾围城的环境危机,引发瘟疫,造成重大人员伤亡。1866年,英国通过了《环境卫生法》,第一次把城市环境卫生和环境保洁纳入法制化轨道,作为提高城市环境卫生质量,促进城市持续健康发展的必备手段。日本在1958年前后城市化率突破50%,也遭遇与英国类似的环境危机,爆发“垃圾战争”。日本借鉴英国等西方国家的经验,系统地构建了自己的环境卫生管理体系,城市环境卫生质量得到极大改观。干净、整洁、优美的城市环境成为城市靓丽的风景,成为对外展示城市形象,体现内部管理水平和城市文明的无声金名片。改革开放后,日本洁净的城市环境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成为媒体宣传报道的热点和我们学习的榜样,至今仍然是我国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对标的标杆。
日本城市环境卫生光鲜靓丽的背后,离不开一群“环卫匠人”的悉心劳作。2016年,一则“中国保洁大妈成日本国宝级匠人”的新闻报道,经人民日报官微等媒体转发后刷屏网络。新闻报道了来自中国沈阳的新津春子,对保洁工作独具匠心,兢兢业业,数十年在保洁技能上精益求精,通过其和同事们的努力,让东京羽田机场连续四年获评“世界上最干净的机场”。她本人也被誉为日本“国宝级匠人”。日本知名媒体NHK(日本广播协会,日本唯一的公共广播电视台,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广播电视系统之一)的节目《工作流派》(“PROFESSIONAL”)为她做了专辑,主流新闻节目《零度新闻》(“NEWS ZERO”)对她进行了专访,当红综艺节目《全世界最想上的课》邀她做开课嘉宾……一时间,新津春子不仅成了日本家喻户晓的明星,多个国家和地区都知道了这位“日本国宝级环卫工匠”。寻常不过的清洁工人,崇高无比的国宝级匠人,二者联系在一起,给人们造成巨大的思想和认知冲击。但剖析这个事件发酵的背后,却是中日环卫行业共同面临的无奈——环卫工工种社会地位低、面临招工难、用工不规范、留人难等诸多相同难题。尽管日本属于劳动力薪资待遇较高的经济发达国家,拥有正式劳动合同的环卫保洁工人月薪达2.5万元人民币,与写字楼普通白领收入差不多。
市场经济体制下,劳动的“贵贱”似乎全部由市场愿意支付的价格决定,高知识、高技术含量,就有高收益和高待遇,受到人们的追捧和尊重。反之,那些市场支付意愿不高,却又必须有人去从事的行业,则不被待见,其劳动价值被人漠视。日本也一样。“但不论会社内外或者说整个日本社会,从事清扫工作还是会被看低,虽然大家不会明白地说出来,但就是有这样一种气氛。”尤其在富余劳动力较多,人力资源成本相对较低的当前国内市场来说,似乎环卫工人、保洁工人都是“没有其它办法”才不得不从事的工作。但是,人类社会是一套复杂的运行系统,不仅仅只有“价格”决定“价值”的经济理性,更有社會、环境效益重于经济效益的社会衡量标准。环境卫生行业就属于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大于经济效益的行业,是需要非盈利组织或者政府公共部门给予“荣誉认证”和价值认可的行业。从城市整体运行来说,环卫清扫工作无比重要,是城市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日本广播协会拍摄清扫工节目,其目的就是想呼吁社会认知环卫清洁工人的社会价值,鼓励更多的人来从事这一行业。节目播出后确实起到了较好的效果。“而自从新津春子上了电视之后,来应聘的人增加了很多。另外,以前干不多久就辞职的人也很多,通过电视节目的激励,辞职的人也变得少了。”日本在无法通过市场经济手段有效激励社会重视环卫工作和鼓励大众从事环卫工匠的情况下,通过技术资格培训,认证的制度创新,权威媒体宣传报道和政府给予特别荣誉奖励等新做法,塑造其环卫工匠精神及社会的职业价值观。
“三分建设、七分管理”的现代城市发展思路已经是城市管理工作的共识。环境卫生保洁工作既是城市的“面子”,也是城市的“里子”,不仅关乎城市对外展示的第一形象,也反映城市文明和生活舒适程度,既是日常小事,也是关键大事。环卫保洁工人是城市职业中“第一大工种”,从业人数众多,维护城市健康运行。但同时,环境卫生清扫保洁工作给人的印象就是扫和擦等简单重复的体力工作,是劳动力密集、低技术含量、知识需求稀少的工种。但我们通过日本国宝级环卫工匠事件来分析,会发现环卫工种,特别是公众服务建筑室内的保洁工作,是一种高技能、高专业、高知识的工作。而且是非标化的服务业工作,机器替代性程度不高(尽管日本街道和公路已经实行了夜间机械化作业),是时刻需要人别具匠心,发挥独具匠艺,才能提高服务水平,给城市提供高品质的环境卫生质量。
二、经验与匠心
我国向来有重视环境卫生和尊重清洁工人的传统。新中国成立后,刘少奇主席会见掏粪工人时传祥,成为时代典范,树立了新中国劳动不分贵贱,普通环卫清洁工人一样可以受到尊重的社会价值观。改革开放后,历年来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和当选的全国人大代表中,环卫工人都有相当比例。但相对于“日本国宝级环卫工匠”的走红,我国环卫行业的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人大代表却相对要“默默无闻”得多。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日本国宝级环卫工匠”走红的事例,关键就在“弘扬”上、在宣传上。“NHK想要以清扫工为主题制作一档节目,但不知道究竟拍什么人好……于是他们就推荐了新津春子。NHK节目组给会社打电话联系后,开始对新津春子进行采访拍摄,花了两个月时间,新津春子便在NHK节目中登场了。2015年2月播出第一集后,获得了很大反响,4月,NHK又花了两三周时间,全天候跟着新津春子,为她拍了第二集,6月播出后,同样影响巨大……” 根据媒体对“日本国宝级环卫工匠”新津春子的报道,可以总结出其做好环卫工匠的主要经验和匠心。
(一)持之以恒,技艺持续精进
新津春子在采访中谈到,她做环卫保洁工作,“这一干就是21年”。21年不仅是时间量的积累,也是其知识和技能不断积累、升级的过程。她凭借自己的努力取得了“日本国家建筑物清洁技能士”等多种资格证书,得到了其他人望塵莫及的评价:“她的工作已经远远超越了保洁工的范畴,而是在干技术活。”
(二)持续学习,增强知识储备
新津春子不把环卫保洁工作认为是一种简单的体力工作,而是设法学习保洁工作中各种相关知识。她对常用的80多种清洁剂的使用方法倒背如流,能够快速分析污渍产生的原因和组成成分,有针对性地使用清洁剂,高效高质地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持续学习和不断扩大知识储备,是她事半功倍做好保洁工作的重要手段。
(三)总结经验,攻克技术难关
保洁工作中时常会碰到难啃的硬骨头。日本广播协会(NHK)专门为她拍的纪录片中,记录了她处理不锈钢饮水台的过程:必须利用强酸洗液祛除饮水台上粘着的漂白粉,但如果强酸停留的时间过长,则可能导致腐蚀,反而使不锈钢失去光泽。她能掌握最佳时间,在溶解漂白粉的同时,迅速冲掉强酸洗液,让饮水台恢复以往的锃亮光泽。
(四)精细操作,细节为王
记录片中,新津春子展示的清洁功夫,不仅仅是把设施表面看得见的地方清扫干净,看不见的部分也是她的清洁范围:除菌、除臭、烘干……越小的细节她越认真对待。环卫保洁工作,是为人的环境舒适和卫生安全服务的工作。工作流程中各种细节均涉及人的感受、人的卫生。而且这种细节多是非标化环节,需要从业者设身处地为他人的便利和舒适考虑,需要以敬业爱岗的心态、带着感情去完成。新津春子在评价自己在羽田机场的保洁工作时说:“我只是把这里当成是自己的家,所以要好好招待客人,用尽心思,为了让这里的人感受到理所当然的日常环境,拼尽全力。”
对比新津春子的“四条匠心”,梳理近几年媒体公开报道的我国环卫行业的“佼佼者”,会发现他们的匠心和工匠精神与新津春子的基本相同。如河北省沧州市运河区公厕管理站站长李德,他被中组部列入“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专家,36年里完成技术革新达到106项,获得9项国家专利,为国家节约上千万科研经费。这位环卫工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取得成绩的诀窍就是“拼命三郎”:“干这工作靠的就是良心,工人们的艰苦环境时刻激发着我的斗志。”杭州市上城区清波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所班组长、全国劳动模范刘同礼认为“只要好好做,什么工作都是好工作”。2013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环卫工人”、2015年获评“上海市劳动模范”、2018年度当选上海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获得上海户籍的环卫工人沈美兰认为,“哪份工作都不容易,但只要你坚持做下来就会有成果”。从湖南来到广州,在垃圾收运岗位上持续工作24年的中共十九大代表、广州市黄埔区城市管理局机械作业中心垃圾收运工颜柏青表示:“我的‘初心’就是‘为人民服务’,从一点一滴做起,做实实在在的事。”在平凡的岗位上干了27个年头,做过装卸工、保洁员和收费员,现任南京市六合区环境卫生管理所办公室主任的张玉仙则表示,“拼”是她的最真实写照。细细研读这些优秀环卫工匠的事迹,会发现他们都有着与新津春子类似的工匠精神,但他们的社会价值和社会影响彰显还不够高调充分。
三、创新与改进
据相关部门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目前从事环卫行业的工人约500万左右(室外),如果加上室内保洁人员,这个数字恐怕会扩大1.2倍。从日本和欧美城市发展的规律看,室外环卫作业将被更多的机械作业取代,但是城市公共和商业建筑室内的保洁人员却会呈现上升趋势。这种变化的趋势表明,城市环境卫生和保洁是城市运转和维护必不可少的重要常规工作。从城市的整个经济社会运行系统来看,环境卫生工作也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早在200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任省长期间就指出,“城市环境面貌的改善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保证,也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我们要把搞好城市环境卫生作为推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提高文明水平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努力营造一个整洁优美的城市生态环境,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随着我国城市化的推进,城市由数量型发展转向质量型发展,城市环境卫生工作将处于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相应的城市环卫工匠及其精神需要进一步培育和弘扬。相对于获得表彰和荣誉称号的“佼佼者”,其中还有大量优秀的工匠有待“发现”,他们的精神有待宣传和弘扬,他们的价值有待社会给予相应的认可。由于环境卫生工作对我国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推进作用和环卫工匠对城市高品质发展的重要意义,对比目前我国环卫工匠培育和精神弘扬的现状,需要作出以下制度和政策上的创新与改进。
(一)加强对优秀环卫工匠的宣传,提高其社会荣誉度,增加其社会影响力,增强社会各界对环卫工价值的认知度。
日本国宝级环卫工匠新津春子的走红,首先要归功于日本媒体界的系统宣传。不仅日本知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广播电视系统之一NHK对其进行了全面报道,而且日本当红的综艺节目、主流新闻节目和知名纪录片节目均对她进行了立体深度的宣传报道。在这之后,才有“新津春子走红”现象。相对而言,我国在环卫工匠宣传的策略上还没能形成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多层级媒体宣传的力度,及电视、广播、微信和微博等多媒介、全媒体宣传的频度和厚度。上面提到的李德、刘同礼、沈美兰、颜柏青和张玉仙等人,大多在省级或市级日报上“露脸”一次,被网站转发一次,就淡出媒体和社会的视界中。习近平总书记谈及新闻舆论工作时,强调“接地气”,“要广泛开展先进模范学习宣传活动,营造崇尚英雄、学习英雄、捍卫英雄、关爱英雄的浓厚氛围”。环卫工匠在“接地气”上具有天然的优势,需要我们加以宣传引导,各级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和厚度,发掘这些优秀的环卫工匠背后不为人知的匠心、匠艺。 (二)完善环卫工人用工制度,加大对沉默的大多数的环卫工的关怀,构建稳定的环卫工人人才队伍。
目前我国环卫工匠普遍存在年纪偏大,后继乏人的情况。“2012 年全国约 40%的环卫工人年龄超55 岁,且欠发达地区员工老龄化现象更加严重。”我国环卫工人用工制度主要有临时工和合同制(在编)用工制度。“根据数据,2013 年上海、深圳等代表城市环卫工人工资均接近最低工资标准,且与城镇职工月平均工资相差甚远。从环卫工人内部构成来看,2011 年我国城镇环卫从业人员超过405 万人,其中非在编、临时环卫工人数量超过 320 万人,占比高达 80%,但其收入与福利保障明显逊于在编职工。”相对于在编职工,临时用工薪资待遇低,社会保险不完善。一些用人单位故意采用“临时”用工制度来雇佣环卫工人,压低用工成本,损害了环卫工人的权益。工会和劳动人事部门应该加强监管,加大《劳动法》宣传力度,做好环卫工人权益保障的“娘家人”。相关部门应该结合经济发展中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历史趋势,提前谋划环卫工人人才储备制度,同时借鉴国外做法,完善《劳务派遣制度》等环卫用工主要相关法规的修订,为改善环卫工匠的待遇和稳定人才队伍提供完善的法律制度支撑。
(三)推动环卫工人职业化认证,建立环卫工种培训机制,改善环卫工种职业形象。
环卫工作环境恶劣和相关待遇没有保障的情况还大量存在,根本原因是环卫行业没有构造自己专门的职业技能培训、认证体系。人们对环卫工种“力气活,没技术含量”的认识误区造成了职业发展上的误区。“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关于保障环卫工人安全、福利待遇、行为规范的法规,为实现环卫工人的职业化提供法制支撑。”日本则已经形成了完善的环卫清扫工技能培训和职业认证制度。“清扫工也是‘职人’。从事技能工作的人在日本统称‘职人’,例如厨师、美容师、工匠等,出类拔萃者还可能被日本政府认定为‘国宝’,天皇也可能授勋。”新津春子就通过专门学校专业的技能培训,取得了“大厦清洁技能士”等多项职业资格证书。她制服的右侧袖子上方有一个“环境名工”的标志,这是日本政府技能鉴定制度中的最高标志。在接受采访和演讲历练的过程中,她还写出《不烦不累扫一屋》等书籍,以身示范为环卫清扫行业代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我国应构建环卫工种职业资格培训、认证制度,给予环卫工种技能、知识培训和认证通道,提高环卫工人技术水平、研究问题和言说书写问题的能力,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行业技能和发明创新,不断提高“匠艺”。
(四)设立全国层面的环卫工人节日制度,营造全社会推崇环卫工作的氛围。
当前约超过50%的省级行政区和60%的市级行政区设立了环卫工人节。这体现了各地对环卫工作和环卫工人的重视,对其贡献和价值的认可。习近平总书记1990年在福州市工作期间,就利用国庆假期深入各单位,看望坚持节日生产工作的干部职工,并向他们致以节日的问候。来到福州市鼓楼区环卫所,看到身着工作制服,额头还微微冒着热汗的环卫工人,习近平心疼与崇敬之情油然而生。“您们的工作最脏、最累,也是最高尚和最值得尊敬的。”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环卫事业是神圣事业、高尚事业,我也是北京市民,我代表北京广大市民向你们表示感谢。希望你们发扬时传祥‘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精神’,让北京更美丽”。这些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环卫工人和环卫工作的高度重视。但是就环卫行业来说,还缺乏全国统一的属于自己的节日。20年前,有关部门提出设立全国环卫工人节的设想,“全国总工会和国家城乡建设部一直也在推动设立全国性的‘环卫工人节’”。应加快升格环卫工人节为国家性的节日,营造全社会重视环卫工作、尊重环卫保洁劳动价值的氛围,以此鼓励环卫保洁工作中的匠人。
如今,很多城市在争创全国卫生城市的基础上,推出“最清洁城市”行动计划,打造城市清洁、优美的环境卫生品牌,提高城市的美誉度和竞争力。环境卫生工作被上升到城市竞争力和城市发展品质的高度,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我们借鉴国外经验,深化改革创新,构建面向新时代的系统专业的环卫工匠知识技能培训和认证制度,改进优秀环卫工匠发现和宣传机制,更好地弘揚工匠精神,发挥社会效益,推动环卫工匠“精益求精”,提高工作质量,为推进城市向高质量发展作贡献。
参考文献
刘博、刘汉迪. 环卫工人职业化可行性研究[J].价值工程,2013(34).
(压题图片:北京奥林匹克公园道路清扫保洁作业 摄影:李彬)
(责任编辑:荣荣)
2012年,中国科学院发布《2012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报告称“2011年的中国内地城市化率首次突破50%,达到了51.3%”。按照国际标准,城市化率突破50%,标志着一个国家已经进入城市社会。城市是时代文明和生活品质的象征,这意味着我国城市发展已经实现从追求速度向追求质量转变。这份中国科学院报告同时指出,我国的“城市化偏重城市发展的数量和规模,忽略资源和环境的代价,呈现出粗放式的弊端”。以史为鉴,在世界历史上,英国于1851年成为第一个进入城市社会的国家,但同时出现垃圾围城的环境危机,引发瘟疫,造成重大人员伤亡。1866年,英国通过了《环境卫生法》,第一次把城市环境卫生和环境保洁纳入法制化轨道,作为提高城市环境卫生质量,促进城市持续健康发展的必备手段。日本在1958年前后城市化率突破50%,也遭遇与英国类似的环境危机,爆发“垃圾战争”。日本借鉴英国等西方国家的经验,系统地构建了自己的环境卫生管理体系,城市环境卫生质量得到极大改观。干净、整洁、优美的城市环境成为城市靓丽的风景,成为对外展示城市形象,体现内部管理水平和城市文明的无声金名片。改革开放后,日本洁净的城市环境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成为媒体宣传报道的热点和我们学习的榜样,至今仍然是我国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对标的标杆。
日本城市环境卫生光鲜靓丽的背后,离不开一群“环卫匠人”的悉心劳作。2016年,一则“中国保洁大妈成日本国宝级匠人”的新闻报道,经人民日报官微等媒体转发后刷屏网络。新闻报道了来自中国沈阳的新津春子,对保洁工作独具匠心,兢兢业业,数十年在保洁技能上精益求精,通过其和同事们的努力,让东京羽田机场连续四年获评“世界上最干净的机场”。她本人也被誉为日本“国宝级匠人”。日本知名媒体NHK(日本广播协会,日本唯一的公共广播电视台,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广播电视系统之一)的节目《工作流派》(“PROFESSIONAL”)为她做了专辑,主流新闻节目《零度新闻》(“NEWS ZERO”)对她进行了专访,当红综艺节目《全世界最想上的课》邀她做开课嘉宾……一时间,新津春子不仅成了日本家喻户晓的明星,多个国家和地区都知道了这位“日本国宝级环卫工匠”。寻常不过的清洁工人,崇高无比的国宝级匠人,二者联系在一起,给人们造成巨大的思想和认知冲击。但剖析这个事件发酵的背后,却是中日环卫行业共同面临的无奈——环卫工工种社会地位低、面临招工难、用工不规范、留人难等诸多相同难题。尽管日本属于劳动力薪资待遇较高的经济发达国家,拥有正式劳动合同的环卫保洁工人月薪达2.5万元人民币,与写字楼普通白领收入差不多。
市场经济体制下,劳动的“贵贱”似乎全部由市场愿意支付的价格决定,高知识、高技术含量,就有高收益和高待遇,受到人们的追捧和尊重。反之,那些市场支付意愿不高,却又必须有人去从事的行业,则不被待见,其劳动价值被人漠视。日本也一样。“但不论会社内外或者说整个日本社会,从事清扫工作还是会被看低,虽然大家不会明白地说出来,但就是有这样一种气氛。”尤其在富余劳动力较多,人力资源成本相对较低的当前国内市场来说,似乎环卫工人、保洁工人都是“没有其它办法”才不得不从事的工作。但是,人类社会是一套复杂的运行系统,不仅仅只有“价格”决定“价值”的经济理性,更有社會、环境效益重于经济效益的社会衡量标准。环境卫生行业就属于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大于经济效益的行业,是需要非盈利组织或者政府公共部门给予“荣誉认证”和价值认可的行业。从城市整体运行来说,环卫清扫工作无比重要,是城市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日本广播协会拍摄清扫工节目,其目的就是想呼吁社会认知环卫清洁工人的社会价值,鼓励更多的人来从事这一行业。节目播出后确实起到了较好的效果。“而自从新津春子上了电视之后,来应聘的人增加了很多。另外,以前干不多久就辞职的人也很多,通过电视节目的激励,辞职的人也变得少了。”日本在无法通过市场经济手段有效激励社会重视环卫工作和鼓励大众从事环卫工匠的情况下,通过技术资格培训,认证的制度创新,权威媒体宣传报道和政府给予特别荣誉奖励等新做法,塑造其环卫工匠精神及社会的职业价值观。
“三分建设、七分管理”的现代城市发展思路已经是城市管理工作的共识。环境卫生保洁工作既是城市的“面子”,也是城市的“里子”,不仅关乎城市对外展示的第一形象,也反映城市文明和生活舒适程度,既是日常小事,也是关键大事。环卫保洁工人是城市职业中“第一大工种”,从业人数众多,维护城市健康运行。但同时,环境卫生清扫保洁工作给人的印象就是扫和擦等简单重复的体力工作,是劳动力密集、低技术含量、知识需求稀少的工种。但我们通过日本国宝级环卫工匠事件来分析,会发现环卫工种,特别是公众服务建筑室内的保洁工作,是一种高技能、高专业、高知识的工作。而且是非标化的服务业工作,机器替代性程度不高(尽管日本街道和公路已经实行了夜间机械化作业),是时刻需要人别具匠心,发挥独具匠艺,才能提高服务水平,给城市提供高品质的环境卫生质量。
二、经验与匠心
我国向来有重视环境卫生和尊重清洁工人的传统。新中国成立后,刘少奇主席会见掏粪工人时传祥,成为时代典范,树立了新中国劳动不分贵贱,普通环卫清洁工人一样可以受到尊重的社会价值观。改革开放后,历年来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和当选的全国人大代表中,环卫工人都有相当比例。但相对于“日本国宝级环卫工匠”的走红,我国环卫行业的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人大代表却相对要“默默无闻”得多。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日本国宝级环卫工匠”走红的事例,关键就在“弘扬”上、在宣传上。“NHK想要以清扫工为主题制作一档节目,但不知道究竟拍什么人好……于是他们就推荐了新津春子。NHK节目组给会社打电话联系后,开始对新津春子进行采访拍摄,花了两个月时间,新津春子便在NHK节目中登场了。2015年2月播出第一集后,获得了很大反响,4月,NHK又花了两三周时间,全天候跟着新津春子,为她拍了第二集,6月播出后,同样影响巨大……” 根据媒体对“日本国宝级环卫工匠”新津春子的报道,可以总结出其做好环卫工匠的主要经验和匠心。
(一)持之以恒,技艺持续精进
新津春子在采访中谈到,她做环卫保洁工作,“这一干就是21年”。21年不仅是时间量的积累,也是其知识和技能不断积累、升级的过程。她凭借自己的努力取得了“日本国家建筑物清洁技能士”等多种资格证书,得到了其他人望塵莫及的评价:“她的工作已经远远超越了保洁工的范畴,而是在干技术活。”
(二)持续学习,增强知识储备
新津春子不把环卫保洁工作认为是一种简单的体力工作,而是设法学习保洁工作中各种相关知识。她对常用的80多种清洁剂的使用方法倒背如流,能够快速分析污渍产生的原因和组成成分,有针对性地使用清洁剂,高效高质地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持续学习和不断扩大知识储备,是她事半功倍做好保洁工作的重要手段。
(三)总结经验,攻克技术难关
保洁工作中时常会碰到难啃的硬骨头。日本广播协会(NHK)专门为她拍的纪录片中,记录了她处理不锈钢饮水台的过程:必须利用强酸洗液祛除饮水台上粘着的漂白粉,但如果强酸停留的时间过长,则可能导致腐蚀,反而使不锈钢失去光泽。她能掌握最佳时间,在溶解漂白粉的同时,迅速冲掉强酸洗液,让饮水台恢复以往的锃亮光泽。
(四)精细操作,细节为王
记录片中,新津春子展示的清洁功夫,不仅仅是把设施表面看得见的地方清扫干净,看不见的部分也是她的清洁范围:除菌、除臭、烘干……越小的细节她越认真对待。环卫保洁工作,是为人的环境舒适和卫生安全服务的工作。工作流程中各种细节均涉及人的感受、人的卫生。而且这种细节多是非标化环节,需要从业者设身处地为他人的便利和舒适考虑,需要以敬业爱岗的心态、带着感情去完成。新津春子在评价自己在羽田机场的保洁工作时说:“我只是把这里当成是自己的家,所以要好好招待客人,用尽心思,为了让这里的人感受到理所当然的日常环境,拼尽全力。”
对比新津春子的“四条匠心”,梳理近几年媒体公开报道的我国环卫行业的“佼佼者”,会发现他们的匠心和工匠精神与新津春子的基本相同。如河北省沧州市运河区公厕管理站站长李德,他被中组部列入“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专家,36年里完成技术革新达到106项,获得9项国家专利,为国家节约上千万科研经费。这位环卫工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取得成绩的诀窍就是“拼命三郎”:“干这工作靠的就是良心,工人们的艰苦环境时刻激发着我的斗志。”杭州市上城区清波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所班组长、全国劳动模范刘同礼认为“只要好好做,什么工作都是好工作”。2013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环卫工人”、2015年获评“上海市劳动模范”、2018年度当选上海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获得上海户籍的环卫工人沈美兰认为,“哪份工作都不容易,但只要你坚持做下来就会有成果”。从湖南来到广州,在垃圾收运岗位上持续工作24年的中共十九大代表、广州市黄埔区城市管理局机械作业中心垃圾收运工颜柏青表示:“我的‘初心’就是‘为人民服务’,从一点一滴做起,做实实在在的事。”在平凡的岗位上干了27个年头,做过装卸工、保洁员和收费员,现任南京市六合区环境卫生管理所办公室主任的张玉仙则表示,“拼”是她的最真实写照。细细研读这些优秀环卫工匠的事迹,会发现他们都有着与新津春子类似的工匠精神,但他们的社会价值和社会影响彰显还不够高调充分。
三、创新与改进
据相关部门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目前从事环卫行业的工人约500万左右(室外),如果加上室内保洁人员,这个数字恐怕会扩大1.2倍。从日本和欧美城市发展的规律看,室外环卫作业将被更多的机械作业取代,但是城市公共和商业建筑室内的保洁人员却会呈现上升趋势。这种变化的趋势表明,城市环境卫生和保洁是城市运转和维护必不可少的重要常规工作。从城市的整个经济社会运行系统来看,环境卫生工作也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早在200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任省长期间就指出,“城市环境面貌的改善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保证,也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我们要把搞好城市环境卫生作为推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提高文明水平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努力营造一个整洁优美的城市生态环境,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随着我国城市化的推进,城市由数量型发展转向质量型发展,城市环境卫生工作将处于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相应的城市环卫工匠及其精神需要进一步培育和弘扬。相对于获得表彰和荣誉称号的“佼佼者”,其中还有大量优秀的工匠有待“发现”,他们的精神有待宣传和弘扬,他们的价值有待社会给予相应的认可。由于环境卫生工作对我国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推进作用和环卫工匠对城市高品质发展的重要意义,对比目前我国环卫工匠培育和精神弘扬的现状,需要作出以下制度和政策上的创新与改进。
(一)加强对优秀环卫工匠的宣传,提高其社会荣誉度,增加其社会影响力,增强社会各界对环卫工价值的认知度。
日本国宝级环卫工匠新津春子的走红,首先要归功于日本媒体界的系统宣传。不仅日本知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广播电视系统之一NHK对其进行了全面报道,而且日本当红的综艺节目、主流新闻节目和知名纪录片节目均对她进行了立体深度的宣传报道。在这之后,才有“新津春子走红”现象。相对而言,我国在环卫工匠宣传的策略上还没能形成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多层级媒体宣传的力度,及电视、广播、微信和微博等多媒介、全媒体宣传的频度和厚度。上面提到的李德、刘同礼、沈美兰、颜柏青和张玉仙等人,大多在省级或市级日报上“露脸”一次,被网站转发一次,就淡出媒体和社会的视界中。习近平总书记谈及新闻舆论工作时,强调“接地气”,“要广泛开展先进模范学习宣传活动,营造崇尚英雄、学习英雄、捍卫英雄、关爱英雄的浓厚氛围”。环卫工匠在“接地气”上具有天然的优势,需要我们加以宣传引导,各级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和厚度,发掘这些优秀的环卫工匠背后不为人知的匠心、匠艺。 (二)完善环卫工人用工制度,加大对沉默的大多数的环卫工的关怀,构建稳定的环卫工人人才队伍。
目前我国环卫工匠普遍存在年纪偏大,后继乏人的情况。“2012 年全国约 40%的环卫工人年龄超55 岁,且欠发达地区员工老龄化现象更加严重。”我国环卫工人用工制度主要有临时工和合同制(在编)用工制度。“根据数据,2013 年上海、深圳等代表城市环卫工人工资均接近最低工资标准,且与城镇职工月平均工资相差甚远。从环卫工人内部构成来看,2011 年我国城镇环卫从业人员超过405 万人,其中非在编、临时环卫工人数量超过 320 万人,占比高达 80%,但其收入与福利保障明显逊于在编职工。”相对于在编职工,临时用工薪资待遇低,社会保险不完善。一些用人单位故意采用“临时”用工制度来雇佣环卫工人,压低用工成本,损害了环卫工人的权益。工会和劳动人事部门应该加强监管,加大《劳动法》宣传力度,做好环卫工人权益保障的“娘家人”。相关部门应该结合经济发展中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历史趋势,提前谋划环卫工人人才储备制度,同时借鉴国外做法,完善《劳务派遣制度》等环卫用工主要相关法规的修订,为改善环卫工匠的待遇和稳定人才队伍提供完善的法律制度支撑。
(三)推动环卫工人职业化认证,建立环卫工种培训机制,改善环卫工种职业形象。
环卫工作环境恶劣和相关待遇没有保障的情况还大量存在,根本原因是环卫行业没有构造自己专门的职业技能培训、认证体系。人们对环卫工种“力气活,没技术含量”的认识误区造成了职业发展上的误区。“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关于保障环卫工人安全、福利待遇、行为规范的法规,为实现环卫工人的职业化提供法制支撑。”日本则已经形成了完善的环卫清扫工技能培训和职业认证制度。“清扫工也是‘职人’。从事技能工作的人在日本统称‘职人’,例如厨师、美容师、工匠等,出类拔萃者还可能被日本政府认定为‘国宝’,天皇也可能授勋。”新津春子就通过专门学校专业的技能培训,取得了“大厦清洁技能士”等多项职业资格证书。她制服的右侧袖子上方有一个“环境名工”的标志,这是日本政府技能鉴定制度中的最高标志。在接受采访和演讲历练的过程中,她还写出《不烦不累扫一屋》等书籍,以身示范为环卫清扫行业代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我国应构建环卫工种职业资格培训、认证制度,给予环卫工种技能、知识培训和认证通道,提高环卫工人技术水平、研究问题和言说书写问题的能力,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行业技能和发明创新,不断提高“匠艺”。
(四)设立全国层面的环卫工人节日制度,营造全社会推崇环卫工作的氛围。
当前约超过50%的省级行政区和60%的市级行政区设立了环卫工人节。这体现了各地对环卫工作和环卫工人的重视,对其贡献和价值的认可。习近平总书记1990年在福州市工作期间,就利用国庆假期深入各单位,看望坚持节日生产工作的干部职工,并向他们致以节日的问候。来到福州市鼓楼区环卫所,看到身着工作制服,额头还微微冒着热汗的环卫工人,习近平心疼与崇敬之情油然而生。“您们的工作最脏、最累,也是最高尚和最值得尊敬的。”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环卫事业是神圣事业、高尚事业,我也是北京市民,我代表北京广大市民向你们表示感谢。希望你们发扬时传祥‘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精神’,让北京更美丽”。这些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环卫工人和环卫工作的高度重视。但是就环卫行业来说,还缺乏全国统一的属于自己的节日。20年前,有关部门提出设立全国环卫工人节的设想,“全国总工会和国家城乡建设部一直也在推动设立全国性的‘环卫工人节’”。应加快升格环卫工人节为国家性的节日,营造全社会重视环卫工作、尊重环卫保洁劳动价值的氛围,以此鼓励环卫保洁工作中的匠人。
如今,很多城市在争创全国卫生城市的基础上,推出“最清洁城市”行动计划,打造城市清洁、优美的环境卫生品牌,提高城市的美誉度和竞争力。环境卫生工作被上升到城市竞争力和城市发展品质的高度,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我们借鉴国外经验,深化改革创新,构建面向新时代的系统专业的环卫工匠知识技能培训和认证制度,改进优秀环卫工匠发现和宣传机制,更好地弘揚工匠精神,发挥社会效益,推动环卫工匠“精益求精”,提高工作质量,为推进城市向高质量发展作贡献。
参考文献
刘博、刘汉迪. 环卫工人职业化可行性研究[J].价值工程,2013(34).
(压题图片:北京奥林匹克公园道路清扫保洁作业 摄影:李彬)
(责任编辑:荣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