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大格局的逐步形成,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之间相互隔绝的“孤岛效应”已经被打破。统计学作为当前高校在经济学、管理学等专业中普遍开设的一门基础性课程,理应在教学过程中“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将立德树人贯穿于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全过程中去,努力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良好局面,持续提升育人质量。
关键词:统计学;课程思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1]。在统计学专业教学过程中,要积极挖掘各类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利因素,切实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助力构建课程思政的育人格局。
一、统计学中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分析
课程思政是高校各专业贯彻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重要产物,其强调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于专业体系、教材体系以及管理体系过程中,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转化为其内在的修养和德行,是高校立德树人的新抓手[2]。统计学是高校中普遍开设的一门通过整理、分析相关数据信息来推测某一现象或事物发展的一门综合性科学。专业教师在统计学的教学过程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是显性的,这种教育一般来说比较枯燥,长期以来难以有效激发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动机,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而在统计学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利用统计学的教学来有的放矢地开展思政教育,就能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有效增强统计学中课程思政的实效性和感染力。其次,众所周知,在当前我国绝大多数的高校中,思想政治理论课往往多是“大堂课”,也就是往往不同专业的学生在一起上课,因此教师往往很难兼顾到教学质量,而统计学这类专业课则往往是小班授课,这样教师如果能够在专业授课的过程中同时潜移默化般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能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和对症下药,及时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再次,统计学往往具有较强的学科背景,与学生日后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息息相关,在统计学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职业伦理,进而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等显性的思想政治形成协同效应,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整体质量。
二、统计学中的课程思政实施路径分析
在统计学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专业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切实发挥主导作用,积极挖掘统计学专业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创新教学方式和载体,卓有成效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体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积极树立课程思政理念
教学理念对教学行为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3]。在统计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求专业教师个体应自觉树立课程思想理念,要坚持将“立德树人”作为统计学教学的第一目标。作为统计学专业教师,要看到统计学中蕴含着的丰富的思政元素,在统计学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进行主流价值观的引领,这要求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培育“育德”意识,主动关注统计学中包含着的道德教育资源,善于在教学过程中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利时机,主动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引导他们在掌握统计学的知识的同时养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加快创新课程评价体系
长期以来,我国各级教育教学中的评价方法和指标普遍存在“唯数量化”的倾向,对专业课的评价主要依靠考试成绩和分数,在统计学等理工科科目中尤为明显,这无疑背离了新时期课程教育的初衷,因此在统计学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必然要求要对统计学等课程的评价体系进行创新和完善,要在评价的过程中加入学生的认知、情感、价值观等内容,有效凸显课程评价的人文性和多元性,采用过程评价、结果评价等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努力用多元化的评价指标来反映教学质量,从而为有效推进统计学中的课程思政建设营造良好的制度氛围。
(三)持续推进制度体系设计
要充分挖掘统计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充分挖掘和拓展统计学课程中的育人价值,推动统计学专业课程走向课程思政,同样离不开相关制度的健全[4]。一方面,要加快完善统计学教材体系开发制度,在教材建设过程中凸显思政色彩,有效助推统计学课程思政建设。另一方面,要加快教师培训制度的完善力度,以专业化带动职业化,通过各种层次的教育、培训和研修,引导教师在日常教学、科研等过程中凸显思政教育理念,提高在统计学专业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不断加快推进新时期高校统计学课程思政建设步伐。
三、总结
总之,课程思政是当前高校有效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专业教师同样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力量之一。专业教师能够持续在专业教学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直接影响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稳步提高,因此,就统计学课程教学来说,教师要在专业教学过程中积极树立课程思政理念,不断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加快探索在专业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路径,高校也应在这一过程中加强对教师开展课程政治提供必要支持,有效加快高校统计学等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进程,持续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水平。
参考文獻
[1]张梅,南德红,罗盈怡,唐红梅. 医学院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实施效果分析研究[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8(12):60-61+94.
[2]王萍萍.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统计学课程教学中的实践探讨[J]. 教育教学论坛,2019(18):43-44.
[3]董小刚,郭志元,袁晓惠,王纯杰. 《多元统计分析》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 教育现代化,2019,6(85):148-149.
[4]王丽华.高职院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模式构建的逻辑理路探究[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8):71-75.
关键词:统计学;课程思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1]。在统计学专业教学过程中,要积极挖掘各类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利因素,切实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助力构建课程思政的育人格局。
一、统计学中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分析
课程思政是高校各专业贯彻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重要产物,其强调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于专业体系、教材体系以及管理体系过程中,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转化为其内在的修养和德行,是高校立德树人的新抓手[2]。统计学是高校中普遍开设的一门通过整理、分析相关数据信息来推测某一现象或事物发展的一门综合性科学。专业教师在统计学的教学过程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是显性的,这种教育一般来说比较枯燥,长期以来难以有效激发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动机,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而在统计学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利用统计学的教学来有的放矢地开展思政教育,就能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有效增强统计学中课程思政的实效性和感染力。其次,众所周知,在当前我国绝大多数的高校中,思想政治理论课往往多是“大堂课”,也就是往往不同专业的学生在一起上课,因此教师往往很难兼顾到教学质量,而统计学这类专业课则往往是小班授课,这样教师如果能够在专业授课的过程中同时潜移默化般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能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和对症下药,及时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再次,统计学往往具有较强的学科背景,与学生日后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息息相关,在统计学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职业伦理,进而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等显性的思想政治形成协同效应,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整体质量。
二、统计学中的课程思政实施路径分析
在统计学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专业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切实发挥主导作用,积极挖掘统计学专业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创新教学方式和载体,卓有成效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体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积极树立课程思政理念
教学理念对教学行为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3]。在统计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求专业教师个体应自觉树立课程思想理念,要坚持将“立德树人”作为统计学教学的第一目标。作为统计学专业教师,要看到统计学中蕴含着的丰富的思政元素,在统计学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进行主流价值观的引领,这要求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培育“育德”意识,主动关注统计学中包含着的道德教育资源,善于在教学过程中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利时机,主动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引导他们在掌握统计学的知识的同时养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加快创新课程评价体系
长期以来,我国各级教育教学中的评价方法和指标普遍存在“唯数量化”的倾向,对专业课的评价主要依靠考试成绩和分数,在统计学等理工科科目中尤为明显,这无疑背离了新时期课程教育的初衷,因此在统计学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必然要求要对统计学等课程的评价体系进行创新和完善,要在评价的过程中加入学生的认知、情感、价值观等内容,有效凸显课程评价的人文性和多元性,采用过程评价、结果评价等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努力用多元化的评价指标来反映教学质量,从而为有效推进统计学中的课程思政建设营造良好的制度氛围。
(三)持续推进制度体系设计
要充分挖掘统计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充分挖掘和拓展统计学课程中的育人价值,推动统计学专业课程走向课程思政,同样离不开相关制度的健全[4]。一方面,要加快完善统计学教材体系开发制度,在教材建设过程中凸显思政色彩,有效助推统计学课程思政建设。另一方面,要加快教师培训制度的完善力度,以专业化带动职业化,通过各种层次的教育、培训和研修,引导教师在日常教学、科研等过程中凸显思政教育理念,提高在统计学专业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不断加快推进新时期高校统计学课程思政建设步伐。
三、总结
总之,课程思政是当前高校有效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专业教师同样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力量之一。专业教师能够持续在专业教学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直接影响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稳步提高,因此,就统计学课程教学来说,教师要在专业教学过程中积极树立课程思政理念,不断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加快探索在专业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路径,高校也应在这一过程中加强对教师开展课程政治提供必要支持,有效加快高校统计学等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进程,持续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水平。
参考文獻
[1]张梅,南德红,罗盈怡,唐红梅. 医学院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实施效果分析研究[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8(12):60-61+94.
[2]王萍萍.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统计学课程教学中的实践探讨[J]. 教育教学论坛,2019(18):43-44.
[3]董小刚,郭志元,袁晓惠,王纯杰. 《多元统计分析》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 教育现代化,2019,6(85):148-149.
[4]王丽华.高职院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模式构建的逻辑理路探究[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8):7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