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哥本哈根,一个女孩在哭泣
2009年12月,来自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要,仆仆风尘,赶赴丹麦首都哥本哈根。
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这应该是万众瞩目的一天:12月7日。全球十年来最重要的环境会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在哥本哈根拉开帷幕。按照《京都议定书》的“约定”,第一承诺期将于2012年到期,本次会议是确定第二承诺期(2012年到2020年)的安排。在全球环境质量进一步恶化、“经济躁动征”继续加剧、世界各国产业结构面临变局的背景下,召开这次会议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有外电甚至评论说,这次会议将是最后一次拯救人类的机会。
在纯真的儿童眼里,哥本哈根的美丽多半是因了童话世界中的“美人鱼”,那是著名的丹麦雕塑家埃德华-埃里克森于1912年根据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创作的一座“纪实性”雕塑,至今仍然在朗厄里尼海滨公园附近的海滩静静地守望着大海。这样的情景,给美丽的哥本哈根增添了不少色彩。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就在会议开幕式后的新闻发布会上,一个来自斐济的女孩却在用哭声告诉世界:希望和现实,两者的距离是那么遥远。拉维塔说:“我希望15年后我可以有自己的孩子,他们会有一个家。而那个时候。我们还会有一个美丽的岛屿。”可是,她现在面对的现实是:海平面上升,老祖宗的坟墓浸在水里,他们的在天之灵不得安宁!土地盐碱化,斐济“咸”得连蔬菜也快长不出来了!
拉维塔在哭泣,哥本哈根在哭泣。一个来自斐济的女孩,在为自己的家园祈祷!
“坏天气”像个“坏孩子”
到处游荡
海平面上升意味了什么?拉维塔的眼泪作出了回答:斐济是一个环海岛国,海平面上升,斐济人的生存空间遭受海水挤压,许多许多斐济人将失去自己美丽的家园!然而,拉维塔也许不会知道,当今世界深受海平面上升乃至环境质量恶化之苦的,难道仅仅就止于她深爱的家园?去年9月26日,台风登陆菲律宾引发洪灾,造成至少246人死亡,73万人无家可归;老挝至少16人死亡,135人失踪;9月29日,萨摩亚和美属萨摩亚发生海啸,至少155人丧生。
关于生命,人类社会传唱了不知道多少年,那是因为有了海,有了海的美丽和纯洁。但是,今天的海,早已远离本真,全球环境质量的恶化,使大海不再美丽,也不再纯洁,甚至时时给生命以威胁。大海,暴虐若斯;环境质量,恶化若斯;斐济、菲律宾、萨摩亚和美属萨摩亚,饱受洪灾和海啸侵袭若斯!那么,内陆一些国家呢?
看来,情况也不美妙。去年12月初,离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召开之日还有一个星期,暴风雪突然眷顾美利坚合众国。这场罕见的暴风雪以80多公里的时速向前推进,地上很快就堆起了2米一5米高的雪堆。一时间,大雪封路,航班取消,学校停课。颇具嘲讽意味的是,就在哥本哈根会议召开那天,持续不断的暴风雪竟然一点也不给人面子,继续在美国本土呼号,像是在为出席哥本哈根会议的美国代表“壮行”!与其说,这似乎是暴风雪特意为大会召开送上了一份“贺礼”,还不如说,实际上这是在给环境保护不力的人类社会递上一块“遮羞布”!
“坏天气”像个“坏孩子”游荡于世界各地。去年9月30日,印尼里氏7.6级地震;10月2日,南太平洋岛国汤加附近海域发生里氏6.3级地震。11月上旬,暴风雪袭击中国华北地区,山西全省3万多名群众被困公路;石家庄从11月8日下雪,持续多天,积雪深达49厘米,换算成中国式的“度量衡”,那就是一尺半深了;11月9日夜间到11日下午2时,宁夏遭遇50多年来最大日降雪量,全区大部分地区的积雪深2厘米一9厘米,永宁县的降雪最深处为14厘米,创下了有气象档案以来的新纪录。
这边厢,暴风雪不断,天降“大水”于人间;那边厢,却偏又是枯水期提前。有媒体报道说,10月19日,我国洞庭湖提前进入枯水期,原本是捕鱼的黄金季节顿时变得无鱼可捕。据水务部门报告,自9月中旬以来,湘江干流水位就已经在开始不断走低,株洲、湘潭、长沙河段提前1—2个月出现低于历史最低水位,68万人喝水困难。湖南岳阳市华容县境内的藕池河河道干枯断流,渡轮躺在河床上,来往车辆竟可驶上渡轮直接“过河”,省去了不少“摆渡费”。水位从9月21日开始持续下降,穿城而过的湘江河床大面积裸露,有市民甚至在河床上“垦荒”,自收自种,种起了菜蔬!
比起阿拉伯半岛西南部的也门,这还不算什么,那里的“水荒”更其严重。如果将水资源平摊到每个也门人,每人每年仅100--200立方米,远低于国际水资源1000立方米的贫困线。有人预言,也门可能会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水资源枯竭的国家。此话,其实并非危言耸听。一位亚丁市民无奈地说,他们那里现在就已开始经常断水。为了买水喝,他们家每星期要花费9英镑,而他们的月收人才60英镑,“喝水钱”占了他家收入的一半多!
环境恶化,环境恶化,不断恶化的环境在警告:目前,有超过100座的冰山漂浮在新西兰南部海域,正向着新西兰南岛沿岸逼近。专家惊呼,在这么偏北、水温相对较暖的海域出现冰山是非常罕见的!这与全球变暖导致海水和大气温度上升有关。如今,南极洲东部的冰体也变得分外“热情”,开始加快了融化速度。专家告诫说,未来十年连北极海冰也很有可能将在夏季消失。
面对如此这般的环境质量恶化,人们表现得既忧心忡忡,却又一脸无奈。联合国一位官员感叹说,灾害发生的频繁程度,在世界范围几乎是空前的。这位官员还说,1998年到2008年,自然灾害有42%发生在亚太地区。亚太地区遭受自然灾害影响的几率几乎是非洲的4倍、欧洲和北美的25倍!因此,我们一定要努力制定有效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一定要制定一系列应对措施。
我们将以怎样的方式
拯救自己?
今天,全球有多少像拉维塔这样的哭泣者?乏有人回答,即便是高速运转的计算机也不可能回答这个看似简单、却被人忽视的算术题!然而,“拉维塔们”的代表人物拉维塔却勇敢地走向了哥本哈根,以泪相告:经济发展岂能以环境牺牲为代价?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犹如两颗巨大的砝码,在人类社会的天平上,它们应该是永远保持平衡的,这是维系人类繁衍生息的基本条件。倘若一味“经济”,而不顾“环境”,这样的做派无异是在“饮鸩止渴”!
拉维塔的拷问,让热情的世界一度陷入沉思:人类社会向何处去?我们将以怎样的方式拯救自己?2005年2月16日上午5时,《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这是人类社会希望通过控制自身行动减少对气候变化影响的第一个国际性文件。然而,《京都议定书》从签订到生效,却是步履蹒跚——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 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会议签署了《气候变化公约》。两年后,一纸《公约》开始正式生效。1995年,第一次缔约方会议就“柏林授权”达成共识。1997年12月,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在日本东京召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三次会议。会议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期间,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问题上,表现得分外慷慨,《京都议定书》从通过到正式生效,竟然历经了7年之久。然而,即便这样,正式生效后的《京都议定书》对抑制全球变暖乃至对国际环境质量的改善究竟起到了多大作用?越演越烈的“坏天气”已为之提供了佐证。
抑制全球变暖,迫在眉睫!限制温室气体排放量,迫在眉睫!结构调整,迫在眉睫!
2009年11月17日,中美两国就中美关系、建立和深化双边战略互信、经济台作和全球复苏、地区及全球性挑战、气候变化与能源、环境等问题发表《中美联合声明》。《声明》指出,在全球经济复苏的今天,“向绿色经济、低碳经济转型十分关键”。
11月25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决定到2020年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和行动。会议决定,到2020年,我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40%—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制定相应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办法。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正面临着既要发展经济、摆脱贫困、改善民生,又要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增速的双重挑战,但是,中国实现减排的目标和决心是坚定不移的。让人尤为关注的是,白宫在同一天也对外宣布,美国将在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承诺,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17%。相比之下,作为世界上最大、最发达的经济体,美国的减排力度显然要小得多!作为碳排放量占全球25%以上的排放大户,美国如此“按照自己的方式解决排放限制问题”,与其所承担的责任与义务显然是极不相称的。
12月1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方希望即将举行的哥本哈根会议的成果是公平、可实现的。会议能否成功,关键在于各国能否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切实坚持和兑现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德博埃尔表示,在哥本哈根可以而且必须达成一个新协议。它应该包括3个方面:发达国家到2020年的中期减排目标;发展中国家根据自身能力采取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发达国家帮助发展中国家适应、减缓气候变化的短期和长期资金和技术支持。他甚至说:“我们已没有时间可以浪费了。”“为了达成一个明确统一的新协议,各国需要拿出合作与妥协的精神。”
请管住你的“产能过剩”
世界,在转型中前进。2009年11月13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新加坡2009年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发表演讲时,提出了解决世界经济深层结构问题的四点主张,其中的一点主张是:“创新思路,积极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我们应该加快实施科技创新和产业改造,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充分依靠科技进步增强世界经济增长内在动力。”
12月5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引起了强烈关注。从“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加强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坚决管住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开展低碳经济试点,努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经济气息中,人们探明了2010年中国经济的走向: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调结构”将是中国2010年经济工作的着力点。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在加速,大量基础设施建设离不开水泥、钢铁、有色金属,能源的大量消耗和资源的相对不足,迫使我国经济发展再不能沿袭高耗能、高排放、产能过剩的老路,高投入、高排放、低产出向低投入、低排放、高产出转型是必然的选择。毫无疑问,这将是一场因循守旧与除旧布新的较量,对于睿智的企业家而言,这也将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会。早些时候有专家称,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而言,《京都议定书》的正式生效,其意义并不止于环保,其中所确立的清洁发展机制(CDM)等原则实际上将会给许多企业带来商机。
何为清洁发展机制?《京都议定书》的解释是:温室气体减排三种灵活机制中的一种。按照《京都议定书》第12条规定,CDM适用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减排项目,或吸收二氧化碳的造林项目。发达国家为完成其在《京都议定书》下的承诺,在2008至2012年的5年时间里,每年将需要通过CDM项目购买约2亿至4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温室气体。这将需要开展大量的CDM项目才能够满足需要。世界银行的研究表明,中国将可提供世界清洁发展机制所需项目的一半以上,约合1亿至2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温室气体。这意味着将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
国家发改委一位官员如是说:“《京都议定书》的生效对于不少企业来说的确是个利好的消息。这项旨在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国际协议将给中国企业带来新的融资手段。”因为,清洁发展机制的一个项目能帮助企业拿到大约几百万欧元的额外资金支持,大大降低企业开发项目的融资风险,提高利润率。根据《京都议定书》规定,温室气体减排指标至少要延续到2012年。据此推算,即使保守估计,到2010年此类项目也将给中国企业带来近40亿元人民币的融资机会。
中国,在行动。但是,结构调整.更需要全球行动。然而,就在人们期待哥本哈根会议取得圆满成果之际,12月16日却传来了并不和谐的声音:一些发达国家作出了减排承诺.但排放不减反增!更离奇的是、丹麦首相拉斯穆森突然替代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主席、丹麦气候与能源大臣康妮·赫泽高,接任大会主席、原因何在?原来.赫泽高抛弃中立,偏袒发达国家,企图将减排议题边缘化。
当端坐在朗厄里尼海滨公园附近海滩、静静守望大海的美人鱼知道了这一幕,会不会惊谔地睁大眼睛:人类社会,何以如此颠三倒四.自相矛盾?
为了拯救自己的家园,拉维塔在哭泣.哥本哈根在哭泣。拉维塔的哭泣,会不会惊醒迷蒙的世界?减排,乃至全球产业结构调整,还有多长的路要走?忽然,又有消息侍来:自12月7日开幕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原定18日结束.旨在《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2012年到期后的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努力达成安排。但是,由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减排责任、资金支持和监督机制等议题上分歧严重,会议被迫拖延一天。当地时间19日下午,通过艰难谈判,为全球仰望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终于在达成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后重重地拉上了帷幕。
兴师动众签下的一纸《协议》,不具法律约束?看来,美丽的哥本哈根还是给我们留下了一个童话也似的悬念。
2009年12月,来自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要,仆仆风尘,赶赴丹麦首都哥本哈根。
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这应该是万众瞩目的一天:12月7日。全球十年来最重要的环境会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在哥本哈根拉开帷幕。按照《京都议定书》的“约定”,第一承诺期将于2012年到期,本次会议是确定第二承诺期(2012年到2020年)的安排。在全球环境质量进一步恶化、“经济躁动征”继续加剧、世界各国产业结构面临变局的背景下,召开这次会议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有外电甚至评论说,这次会议将是最后一次拯救人类的机会。
在纯真的儿童眼里,哥本哈根的美丽多半是因了童话世界中的“美人鱼”,那是著名的丹麦雕塑家埃德华-埃里克森于1912年根据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创作的一座“纪实性”雕塑,至今仍然在朗厄里尼海滨公园附近的海滩静静地守望着大海。这样的情景,给美丽的哥本哈根增添了不少色彩。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就在会议开幕式后的新闻发布会上,一个来自斐济的女孩却在用哭声告诉世界:希望和现实,两者的距离是那么遥远。拉维塔说:“我希望15年后我可以有自己的孩子,他们会有一个家。而那个时候。我们还会有一个美丽的岛屿。”可是,她现在面对的现实是:海平面上升,老祖宗的坟墓浸在水里,他们的在天之灵不得安宁!土地盐碱化,斐济“咸”得连蔬菜也快长不出来了!
拉维塔在哭泣,哥本哈根在哭泣。一个来自斐济的女孩,在为自己的家园祈祷!
“坏天气”像个“坏孩子”
到处游荡
海平面上升意味了什么?拉维塔的眼泪作出了回答:斐济是一个环海岛国,海平面上升,斐济人的生存空间遭受海水挤压,许多许多斐济人将失去自己美丽的家园!然而,拉维塔也许不会知道,当今世界深受海平面上升乃至环境质量恶化之苦的,难道仅仅就止于她深爱的家园?去年9月26日,台风登陆菲律宾引发洪灾,造成至少246人死亡,73万人无家可归;老挝至少16人死亡,135人失踪;9月29日,萨摩亚和美属萨摩亚发生海啸,至少155人丧生。
关于生命,人类社会传唱了不知道多少年,那是因为有了海,有了海的美丽和纯洁。但是,今天的海,早已远离本真,全球环境质量的恶化,使大海不再美丽,也不再纯洁,甚至时时给生命以威胁。大海,暴虐若斯;环境质量,恶化若斯;斐济、菲律宾、萨摩亚和美属萨摩亚,饱受洪灾和海啸侵袭若斯!那么,内陆一些国家呢?
看来,情况也不美妙。去年12月初,离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召开之日还有一个星期,暴风雪突然眷顾美利坚合众国。这场罕见的暴风雪以80多公里的时速向前推进,地上很快就堆起了2米一5米高的雪堆。一时间,大雪封路,航班取消,学校停课。颇具嘲讽意味的是,就在哥本哈根会议召开那天,持续不断的暴风雪竟然一点也不给人面子,继续在美国本土呼号,像是在为出席哥本哈根会议的美国代表“壮行”!与其说,这似乎是暴风雪特意为大会召开送上了一份“贺礼”,还不如说,实际上这是在给环境保护不力的人类社会递上一块“遮羞布”!
“坏天气”像个“坏孩子”游荡于世界各地。去年9月30日,印尼里氏7.6级地震;10月2日,南太平洋岛国汤加附近海域发生里氏6.3级地震。11月上旬,暴风雪袭击中国华北地区,山西全省3万多名群众被困公路;石家庄从11月8日下雪,持续多天,积雪深达49厘米,换算成中国式的“度量衡”,那就是一尺半深了;11月9日夜间到11日下午2时,宁夏遭遇50多年来最大日降雪量,全区大部分地区的积雪深2厘米一9厘米,永宁县的降雪最深处为14厘米,创下了有气象档案以来的新纪录。
这边厢,暴风雪不断,天降“大水”于人间;那边厢,却偏又是枯水期提前。有媒体报道说,10月19日,我国洞庭湖提前进入枯水期,原本是捕鱼的黄金季节顿时变得无鱼可捕。据水务部门报告,自9月中旬以来,湘江干流水位就已经在开始不断走低,株洲、湘潭、长沙河段提前1—2个月出现低于历史最低水位,68万人喝水困难。湖南岳阳市华容县境内的藕池河河道干枯断流,渡轮躺在河床上,来往车辆竟可驶上渡轮直接“过河”,省去了不少“摆渡费”。水位从9月21日开始持续下降,穿城而过的湘江河床大面积裸露,有市民甚至在河床上“垦荒”,自收自种,种起了菜蔬!
比起阿拉伯半岛西南部的也门,这还不算什么,那里的“水荒”更其严重。如果将水资源平摊到每个也门人,每人每年仅100--200立方米,远低于国际水资源1000立方米的贫困线。有人预言,也门可能会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水资源枯竭的国家。此话,其实并非危言耸听。一位亚丁市民无奈地说,他们那里现在就已开始经常断水。为了买水喝,他们家每星期要花费9英镑,而他们的月收人才60英镑,“喝水钱”占了他家收入的一半多!
环境恶化,环境恶化,不断恶化的环境在警告:目前,有超过100座的冰山漂浮在新西兰南部海域,正向着新西兰南岛沿岸逼近。专家惊呼,在这么偏北、水温相对较暖的海域出现冰山是非常罕见的!这与全球变暖导致海水和大气温度上升有关。如今,南极洲东部的冰体也变得分外“热情”,开始加快了融化速度。专家告诫说,未来十年连北极海冰也很有可能将在夏季消失。
面对如此这般的环境质量恶化,人们表现得既忧心忡忡,却又一脸无奈。联合国一位官员感叹说,灾害发生的频繁程度,在世界范围几乎是空前的。这位官员还说,1998年到2008年,自然灾害有42%发生在亚太地区。亚太地区遭受自然灾害影响的几率几乎是非洲的4倍、欧洲和北美的25倍!因此,我们一定要努力制定有效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一定要制定一系列应对措施。
我们将以怎样的方式
拯救自己?
今天,全球有多少像拉维塔这样的哭泣者?乏有人回答,即便是高速运转的计算机也不可能回答这个看似简单、却被人忽视的算术题!然而,“拉维塔们”的代表人物拉维塔却勇敢地走向了哥本哈根,以泪相告:经济发展岂能以环境牺牲为代价?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犹如两颗巨大的砝码,在人类社会的天平上,它们应该是永远保持平衡的,这是维系人类繁衍生息的基本条件。倘若一味“经济”,而不顾“环境”,这样的做派无异是在“饮鸩止渴”!
拉维塔的拷问,让热情的世界一度陷入沉思:人类社会向何处去?我们将以怎样的方式拯救自己?2005年2月16日上午5时,《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这是人类社会希望通过控制自身行动减少对气候变化影响的第一个国际性文件。然而,《京都议定书》从签订到生效,却是步履蹒跚——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 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会议签署了《气候变化公约》。两年后,一纸《公约》开始正式生效。1995年,第一次缔约方会议就“柏林授权”达成共识。1997年12月,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在日本东京召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三次会议。会议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期间,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问题上,表现得分外慷慨,《京都议定书》从通过到正式生效,竟然历经了7年之久。然而,即便这样,正式生效后的《京都议定书》对抑制全球变暖乃至对国际环境质量的改善究竟起到了多大作用?越演越烈的“坏天气”已为之提供了佐证。
抑制全球变暖,迫在眉睫!限制温室气体排放量,迫在眉睫!结构调整,迫在眉睫!
2009年11月17日,中美两国就中美关系、建立和深化双边战略互信、经济台作和全球复苏、地区及全球性挑战、气候变化与能源、环境等问题发表《中美联合声明》。《声明》指出,在全球经济复苏的今天,“向绿色经济、低碳经济转型十分关键”。
11月25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决定到2020年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和行动。会议决定,到2020年,我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40%—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制定相应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办法。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正面临着既要发展经济、摆脱贫困、改善民生,又要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增速的双重挑战,但是,中国实现减排的目标和决心是坚定不移的。让人尤为关注的是,白宫在同一天也对外宣布,美国将在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承诺,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17%。相比之下,作为世界上最大、最发达的经济体,美国的减排力度显然要小得多!作为碳排放量占全球25%以上的排放大户,美国如此“按照自己的方式解决排放限制问题”,与其所承担的责任与义务显然是极不相称的。
12月1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方希望即将举行的哥本哈根会议的成果是公平、可实现的。会议能否成功,关键在于各国能否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切实坚持和兑现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德博埃尔表示,在哥本哈根可以而且必须达成一个新协议。它应该包括3个方面:发达国家到2020年的中期减排目标;发展中国家根据自身能力采取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发达国家帮助发展中国家适应、减缓气候变化的短期和长期资金和技术支持。他甚至说:“我们已没有时间可以浪费了。”“为了达成一个明确统一的新协议,各国需要拿出合作与妥协的精神。”
请管住你的“产能过剩”
世界,在转型中前进。2009年11月13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新加坡2009年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发表演讲时,提出了解决世界经济深层结构问题的四点主张,其中的一点主张是:“创新思路,积极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我们应该加快实施科技创新和产业改造,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充分依靠科技进步增强世界经济增长内在动力。”
12月5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引起了强烈关注。从“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加强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坚决管住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开展低碳经济试点,努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经济气息中,人们探明了2010年中国经济的走向: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调结构”将是中国2010年经济工作的着力点。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在加速,大量基础设施建设离不开水泥、钢铁、有色金属,能源的大量消耗和资源的相对不足,迫使我国经济发展再不能沿袭高耗能、高排放、产能过剩的老路,高投入、高排放、低产出向低投入、低排放、高产出转型是必然的选择。毫无疑问,这将是一场因循守旧与除旧布新的较量,对于睿智的企业家而言,这也将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会。早些时候有专家称,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而言,《京都议定书》的正式生效,其意义并不止于环保,其中所确立的清洁发展机制(CDM)等原则实际上将会给许多企业带来商机。
何为清洁发展机制?《京都议定书》的解释是:温室气体减排三种灵活机制中的一种。按照《京都议定书》第12条规定,CDM适用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减排项目,或吸收二氧化碳的造林项目。发达国家为完成其在《京都议定书》下的承诺,在2008至2012年的5年时间里,每年将需要通过CDM项目购买约2亿至4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温室气体。这将需要开展大量的CDM项目才能够满足需要。世界银行的研究表明,中国将可提供世界清洁发展机制所需项目的一半以上,约合1亿至2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温室气体。这意味着将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
国家发改委一位官员如是说:“《京都议定书》的生效对于不少企业来说的确是个利好的消息。这项旨在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国际协议将给中国企业带来新的融资手段。”因为,清洁发展机制的一个项目能帮助企业拿到大约几百万欧元的额外资金支持,大大降低企业开发项目的融资风险,提高利润率。根据《京都议定书》规定,温室气体减排指标至少要延续到2012年。据此推算,即使保守估计,到2010年此类项目也将给中国企业带来近40亿元人民币的融资机会。
中国,在行动。但是,结构调整.更需要全球行动。然而,就在人们期待哥本哈根会议取得圆满成果之际,12月16日却传来了并不和谐的声音:一些发达国家作出了减排承诺.但排放不减反增!更离奇的是、丹麦首相拉斯穆森突然替代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主席、丹麦气候与能源大臣康妮·赫泽高,接任大会主席、原因何在?原来.赫泽高抛弃中立,偏袒发达国家,企图将减排议题边缘化。
当端坐在朗厄里尼海滨公园附近海滩、静静守望大海的美人鱼知道了这一幕,会不会惊谔地睁大眼睛:人类社会,何以如此颠三倒四.自相矛盾?
为了拯救自己的家园,拉维塔在哭泣.哥本哈根在哭泣。拉维塔的哭泣,会不会惊醒迷蒙的世界?减排,乃至全球产业结构调整,还有多长的路要走?忽然,又有消息侍来:自12月7日开幕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原定18日结束.旨在《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2012年到期后的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努力达成安排。但是,由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减排责任、资金支持和监督机制等议题上分歧严重,会议被迫拖延一天。当地时间19日下午,通过艰难谈判,为全球仰望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终于在达成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后重重地拉上了帷幕。
兴师动众签下的一纸《协议》,不具法律约束?看来,美丽的哥本哈根还是给我们留下了一个童话也似的悬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