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旧人教版数学教材有很大差别,本人认为新增的 “课题学习”环节是新人教版的一个重大突破!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必须正确对待这一变化,下面谈谈自己的感想.
一、在教改的大环境下,“课题学习”顺势诞生
《全日制义务教育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完全改革了过去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主的单一课程结构,将实践活动作为课程的加强内容,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获得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课题学习课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它可以弥补数学学科实践能力的不足,加强实践环节,重视数学思维的训练,促进学生兴趣、个性、特长等自主、和谐的发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它提倡的是参与、探索、思考、实践的学习方式,真正体现了新课程新理念所倡导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二、初中数学中的“课题学习”内容
从课题性质来分,初中教材中的课题学习可以分为两大类:
1.操作类
七年级(上) 设计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
七年级(下) 镶嵌.
九年级(上) 图案设计.
九年级(下) 制作立体模型.
2.思维类
八年级(上) 选择方案.
八年级(下) 重心.
三、“课题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1.“课题学习”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工具纵观七至九年级的“课题学习”内容,我们可以发现,它们都是一些与我们实际生活密切联系的话题.平常学生容易对数学产生厌倦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觉得数学太抽象了;数学在实际生活中没用!“课题学习”正好用来扭转学生的错误观念.这时,只要教师在教学中抓住“课题学习”的教学,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学生自然就对数学产生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多创设讨论环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知识要互补,思想要共振,集体讨论也是很重要的,它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使学生信息得到交流,思维得到调整,学习起来,自然就事半功倍了.
2.“课题学习”可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和同事们都有一个感觉:现在的学生把数学当成了文科来学习!如果题目是让学生填充数学的性质定理,学生基本上是没问题的!但是如果他们碰上题目较长,或是应用型题目,学生基本上就无法入手了!而出现这种现象的基本原因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太注重灌输知识,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独立分析能力.“课题学习”正好弥补了这一点.这时,只要教师在教学中抓住“课题学习”的教学,逐步放手让学生分析,建立学生的自信心.经过三年的课题学习后,学生就会获得一定的分析能力,这样,学生就不会害怕应用题了.
3.“课题学习”是发现优生,培养优生的重要工具一个优秀的学生在竞赛中获奖并不是仅靠一周一两次的专门竞赛辅导培训出来的.这一点,我相信担任过竞赛辅导员的教师都应该深有体会.我们必须在日常教学中贯穿钻研数学的良好习惯,让优生爱钻研数学题,让优生爱挑战数学题,这才会使优秀的学生站在竞赛的最高领奖台上.而“课题学习”是发现优生,培养优生的重要工具.只要教师在教学中抓好“课题学习”的教学,让学生充分去讨论研究,并适时提点,就会发现优生.这样比一次两次的选拔更能选出真正的竞赛型学生.
四、在教学中如何使用“课题学习”
1.端正教学态度
刚开始使用新人教版时,很多教师都会认为“课题学习”是一个选修内容,可讲可不讲.甚至有教师说,“课题学习”不是中考内容,不需要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但是,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我们越来越认识到“课题学习”的重要性,它必须作为学生的必修内容进行教学,而且教材的配套教师用书也明确了相关的学习课时.所以,教师必须端正教学态度,认真地上好“课题学习”课.
学习的课题的新颖性决定了教师必须花更多的精力去准备.课题学习对每一位教师来说,都是新鲜事物.教师必须弄懂相关内容才能顺利进行教学.正确的教学态度是促进教师钻研课题学习教学内容的首要条件.
2.课堂与课后相结合
(1)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做好示范
对于操作性比较强的课题,教师做示范的作用是让学生体会如何把书本中死板的知识转化到实际中应用.但是在处理这类课题时,教师切忌包办,要让学生自己动手.
对思维性较强的课题,教师可以为学生铺设多几个阶梯,带着学生一步一步解决问题,让学生体会一下如何找解题的突破口.但是在处理这类课题时,教师一定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教学进度.学生难接受之处,要放慢点,不要死板地必须在一个课时内完成.课堂教学中,宁可讲少一道题,也要把所讲的每一道题都说通说透,让学生学有所得.
(2)课后个别辅导到位
对于操作性比较强的课题,针对一些动手能力比较薄弱的学生,教师必须适时进行辅导和帮助.让每个学生经过学习后都有作品交上,都有成功感.
对于思维性比较强的课题,针对优生和中下生的辅导是十分必要的.对优生,教师要适当提供多一点、难度大一点的题目让他们去思考,并且鼓励他们去钻研,让他们养成自觉钻研的良好习惯.对于中下生,学习这类课题可能比较吃力,教师必须扶他们一把,帮他们多设几个台阶,让他们学习的坡度更小一点,不能让他们产生畏难情绪.
3.分组学习,营造讨论氛围
由于课题学习内容的特殊性,决定了很多课题的开展都需要分组完成.这时,教师可以抓住这个时机,培养学生讨论问题的习惯.讨论的过程其实就是思维碰撞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自觉地就把教师所教的知识内化,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并加以运用.这样的学习效果远比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好.
此外,分组学习,还会引起学生间的良性竞争,对促进学生的学习成绩起到很好的作用.
但是,教师该如何分组呢?分组需注意“互补”原则.所谓“互补”就是,优差生互补,男女生互补,活跃与文静互补.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可以在学生自由组合的基础上适当调整,做到自主和调配相结合.只有分组得当,才能发挥分组学习的最大作用,营造良好的讨论氛围.
4.利用“课题学习”内容深化章节知识
不难发现,每一个“课题学习”都是安排在对应章节的最后一小节.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课题学习的难度相对于前面的内容会大一点,更重要的是课题学习的内容一般是之前学习的基础知识的应用.不可否认的是,课题学习的内容,都与章节内容紧密联系.教师要抓住这个时机,深化该章节的知识.有些“难题”,学生在学习课题前会很感觉很困难,但是在学习课题后,学生会感到豁然开朗.
5.挑选提炼优秀作品,增强学生自信心
对于操作性比较强的课题,完成学习后,教师必须选拔优秀的作品,大力表扬学生,特别是平常学习成绩平平的学生,从而增加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对于思维性比较强的课题,完成学习后,教师可以挑选表现较好的学生,让他们深化思路,提炼和汇总为学生小论文,这也为学生后续学习做了很好的准备.
总之,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课题学习的作用将越来越显示出来.作为一线教师必须跟“课题学习”打交道.正确使用“课题学习”会令你的学生爱上数学,也爱上你的课堂教学.
(责任编辑 易志毅)
一、在教改的大环境下,“课题学习”顺势诞生
《全日制义务教育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完全改革了过去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主的单一课程结构,将实践活动作为课程的加强内容,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获得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课题学习课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它可以弥补数学学科实践能力的不足,加强实践环节,重视数学思维的训练,促进学生兴趣、个性、特长等自主、和谐的发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它提倡的是参与、探索、思考、实践的学习方式,真正体现了新课程新理念所倡导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二、初中数学中的“课题学习”内容
从课题性质来分,初中教材中的课题学习可以分为两大类:
1.操作类
七年级(上) 设计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
七年级(下) 镶嵌.
九年级(上) 图案设计.
九年级(下) 制作立体模型.
2.思维类
八年级(上) 选择方案.
八年级(下) 重心.
三、“课题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1.“课题学习”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工具纵观七至九年级的“课题学习”内容,我们可以发现,它们都是一些与我们实际生活密切联系的话题.平常学生容易对数学产生厌倦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觉得数学太抽象了;数学在实际生活中没用!“课题学习”正好用来扭转学生的错误观念.这时,只要教师在教学中抓住“课题学习”的教学,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学生自然就对数学产生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多创设讨论环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知识要互补,思想要共振,集体讨论也是很重要的,它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使学生信息得到交流,思维得到调整,学习起来,自然就事半功倍了.
2.“课题学习”可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和同事们都有一个感觉:现在的学生把数学当成了文科来学习!如果题目是让学生填充数学的性质定理,学生基本上是没问题的!但是如果他们碰上题目较长,或是应用型题目,学生基本上就无法入手了!而出现这种现象的基本原因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太注重灌输知识,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独立分析能力.“课题学习”正好弥补了这一点.这时,只要教师在教学中抓住“课题学习”的教学,逐步放手让学生分析,建立学生的自信心.经过三年的课题学习后,学生就会获得一定的分析能力,这样,学生就不会害怕应用题了.
3.“课题学习”是发现优生,培养优生的重要工具一个优秀的学生在竞赛中获奖并不是仅靠一周一两次的专门竞赛辅导培训出来的.这一点,我相信担任过竞赛辅导员的教师都应该深有体会.我们必须在日常教学中贯穿钻研数学的良好习惯,让优生爱钻研数学题,让优生爱挑战数学题,这才会使优秀的学生站在竞赛的最高领奖台上.而“课题学习”是发现优生,培养优生的重要工具.只要教师在教学中抓好“课题学习”的教学,让学生充分去讨论研究,并适时提点,就会发现优生.这样比一次两次的选拔更能选出真正的竞赛型学生.
四、在教学中如何使用“课题学习”
1.端正教学态度
刚开始使用新人教版时,很多教师都会认为“课题学习”是一个选修内容,可讲可不讲.甚至有教师说,“课题学习”不是中考内容,不需要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但是,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我们越来越认识到“课题学习”的重要性,它必须作为学生的必修内容进行教学,而且教材的配套教师用书也明确了相关的学习课时.所以,教师必须端正教学态度,认真地上好“课题学习”课.
学习的课题的新颖性决定了教师必须花更多的精力去准备.课题学习对每一位教师来说,都是新鲜事物.教师必须弄懂相关内容才能顺利进行教学.正确的教学态度是促进教师钻研课题学习教学内容的首要条件.
2.课堂与课后相结合
(1)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做好示范
对于操作性比较强的课题,教师做示范的作用是让学生体会如何把书本中死板的知识转化到实际中应用.但是在处理这类课题时,教师切忌包办,要让学生自己动手.
对思维性较强的课题,教师可以为学生铺设多几个阶梯,带着学生一步一步解决问题,让学生体会一下如何找解题的突破口.但是在处理这类课题时,教师一定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教学进度.学生难接受之处,要放慢点,不要死板地必须在一个课时内完成.课堂教学中,宁可讲少一道题,也要把所讲的每一道题都说通说透,让学生学有所得.
(2)课后个别辅导到位
对于操作性比较强的课题,针对一些动手能力比较薄弱的学生,教师必须适时进行辅导和帮助.让每个学生经过学习后都有作品交上,都有成功感.
对于思维性比较强的课题,针对优生和中下生的辅导是十分必要的.对优生,教师要适当提供多一点、难度大一点的题目让他们去思考,并且鼓励他们去钻研,让他们养成自觉钻研的良好习惯.对于中下生,学习这类课题可能比较吃力,教师必须扶他们一把,帮他们多设几个台阶,让他们学习的坡度更小一点,不能让他们产生畏难情绪.
3.分组学习,营造讨论氛围
由于课题学习内容的特殊性,决定了很多课题的开展都需要分组完成.这时,教师可以抓住这个时机,培养学生讨论问题的习惯.讨论的过程其实就是思维碰撞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自觉地就把教师所教的知识内化,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并加以运用.这样的学习效果远比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好.
此外,分组学习,还会引起学生间的良性竞争,对促进学生的学习成绩起到很好的作用.
但是,教师该如何分组呢?分组需注意“互补”原则.所谓“互补”就是,优差生互补,男女生互补,活跃与文静互补.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可以在学生自由组合的基础上适当调整,做到自主和调配相结合.只有分组得当,才能发挥分组学习的最大作用,营造良好的讨论氛围.
4.利用“课题学习”内容深化章节知识
不难发现,每一个“课题学习”都是安排在对应章节的最后一小节.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课题学习的难度相对于前面的内容会大一点,更重要的是课题学习的内容一般是之前学习的基础知识的应用.不可否认的是,课题学习的内容,都与章节内容紧密联系.教师要抓住这个时机,深化该章节的知识.有些“难题”,学生在学习课题前会很感觉很困难,但是在学习课题后,学生会感到豁然开朗.
5.挑选提炼优秀作品,增强学生自信心
对于操作性比较强的课题,完成学习后,教师必须选拔优秀的作品,大力表扬学生,特别是平常学习成绩平平的学生,从而增加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对于思维性比较强的课题,完成学习后,教师可以挑选表现较好的学生,让他们深化思路,提炼和汇总为学生小论文,这也为学生后续学习做了很好的准备.
总之,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课题学习的作用将越来越显示出来.作为一线教师必须跟“课题学习”打交道.正确使用“课题学习”会令你的学生爱上数学,也爱上你的课堂教学.
(责任编辑 易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