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后出血的临床防治与研究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ohushi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观察分析拔牙后出血的原因,探讨相关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8月的拔牙后出血病例215例的临床资料,对其出血时间、牙位以及原因进行分析,总结相关预防策略和常用治疗效果。结果:拔牙后出血原因中局部因素占82.8%、全身因素占12.6%、患者未遵医嘱占4.6%,术后出血发生时间在12h内占67.9%,术后12-24h 占20.0%,术后24-48h 占11.2%,术后48h以上 仅占0.9%。术后出血好发部位依次为牙槽出血占71.2%,牙龈出血占24.7%,二者同时出血仅占4.1%。所有患者经针对性治疗后出血均得到有效控制,未见死亡病例。结论:拔牙后出血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其中主要以拔牙创面处理不当和患者自身因素为主,应采取针对性预防,出血发生后应首先稳定患者情绪,积极查找病因,采取综合性治疗措施,可有效减少再出血和不良状况的发生。
  【关键词】 拔牙术;术后出血/并发症;原因分析;治疗
  拔牙是临床颌面外科常见的手术类型之一,虽属小型手术,但由于患者准备不足,或术者操作不当均会导致并发症的发生,其中以拔牙后出血最为常见[1]。拔牙后异常大量出血,往往具有无法预见性,如无及时、有效的处理不但会增加患者痛苦,还会引发其焦虑情绪,甚至可引起休克等严重不良反应,常常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2]。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病例选择于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8月行拔牙术后,常规压迫止血无效的患者215例,其中男126例,女89例,平均年龄35.7±14.4岁。拔牙牙位:上颌前牙4例(1.9%),下颌前牙5例(2.3%),上颌前磨牙13例(6.0%),下颌前磨牙16例(7.4%),上颌磨牙80例(37.2%),下颌磨牙97例(45.2%)。术后出血时间:术后12h内146例(67.9%),术后12-24h 43例(20.0%),术后24-48h 24例(11.2%),术后48h以上 2例(0.9%)。
  1.2  拔牙后出血判定标准[3]:①患者拔牙后出血部位经局部常规填塞、缝合创面或局部压迫30min后,仍见明显的活动性出血;②拔牙24h后唾液中仍可见血丝,牙创面血凝块结构不良,明显高出拔牙窝,存在活动性出血或血块。
  1.3 出血原因分析:215例拔牙后出血病例中局部因素178例(82.8%),全身因素27例(12.6%),未遵医嘱10例(4.6%)。局部因素中:牙龈撕裂伤52例(24.2%),牙槽骨骨折16例(7.4%),拔牙位牙窝内血管破裂22例(10.2%),拔牙位牙窝内残留肉芽组织28例(13.0%),缝线脱落6例(2.8%),凝血块脱落44例(20.5%)术后感染10例(4.7%);全身因素中:高血压12例(5.6%),出血性疾病7例(3.3%),肝病5例(2.3%),月经期3例(1.4%)。
  1.4 治疗方法:首先安抚患者情绪,避免因紧张、焦虑等影响治疗效果。针对拔牙后出血的病因,采取三大类治疗措施。① 仔细清理拔牙牙窝的肉芽组织残留,以施必止粉末置于期内,按压止血30min左右;② 拔牙过程中造成牙周组织撕裂,或存在一定程度牙槽骨骨折的患者,给予创面水平褥式缝合,并辅以棉球按压30min左右;③ 以明胶海绵填塞于牙槽窝内血管破裂处,并对两侧牙槽粘膜进行缝合。
  对经上述压迫、缝合或填塞等处理无效,仍存在活动性出血可能的患者,请内科予以会诊,给予静脉推注立止血1ku。
  2  结果
  215例拔牙后出血病例在病因诊断明确的前提下,经上述方法治疗后出血均得到有效控制,其中11例(5.1%)发生再次出血后,经处理后好转,仅3例(1.4%)病例出现出血性休克,与情绪过度紧张有关,经内科对症治疗后好转,未见死亡病例。
  3  讨论
  拔牙术属于临床常见的小型颌面外科手术,随着近年来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口腔外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拔牙治疗,以达到改善生活质量和美观的目的。虽然拔牙术手术时间短、创伤较小,但由于术中处理不当或患者自身因素,常导致部分病例出现并发症,如拔牙后出血、拔牙后疼痛、下唇感觉异常和昏厥等等,其中以拔牙后出血最为常见,且若不得到及时有效处理,会引发休克,甚至死亡。
  拔牙后出血的病因,目前认为主要与局部组织损伤、患者自身因素有关,其中前者居多。周彤等[3]通过对224例拔牙后异常出血的患者进行原因分析,结果发现局部因素约占89.3%,其中以牙龈撕裂伤和肉芽及异物脱落为主,此外全身原因约占10.7%,以凝血功能障碍和肝脏疾病为主。本研究通过对215例拔牙后出血病例回顾性分析发现出血原因中局部因素、全身因素以及患者未遵医嘱分别占82.8%、12.6%和4.6%,其中以牙龈撕裂伤为主,与周彤等研究结论相近。分析原因,造成出血的原因主要与手术处理不当有关,如拔牙工具使用不当、牙龈分离不佳,由于处理过程中器械插入过深或过浅,从而导致牙齿和牙龈分离过程中过度牵连牙龈或牙槽组织,血管损伤,或继发性感染,从而引发出血的发生;另一方面,由于少数病例未及时告知或医生未询问病史,导致部分有出血倾向的患者,术前未得到相应的预防措施,从而引发出血。因此,应在术前应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对有出血倾向的患者采取相应的辅助检查和预防措施,手术过程中应尽量较小对牙周组织的损伤,器械使用要准确,骨凿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力度,避免骨折的发生,对牙槽骨内的碎片和残余组织应仔细清除确认无残留,对存在撕裂的病例,应及时复位缝合,对存组织损伤过重,且存在感染倾向的患者,应积极给予抗感染预防治疗。术后叮嘱患者保护伤口,及相关注意事项。此外,本研究发现术后出血发生时间在12h内占67.9%,因此应告知患者术后24h内应避免过分漱口、吸吮拔牙创、过热饮食、过度活动等[3]。
  参考文献
  [1] 宇王俊. 常见的拔牙并发症及治疗方法[J]. 中国医药指南,2011,9(7):44-45.
  [2] 黄志权,欧阳可雄,梁军,等. 拔牙术后出血135例临床分析[J].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0,20(5):353-355.
  [3]周彤,郑家喜. 拔牙后异常出血的临床分析[J]. 中国医药科学,2011,11(1):123-124.
其他文献
【摘要】 分析以及评价经过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段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挑选脊柱结核的56名病患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方法是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经过手术的51名病患进行了随访工作,随访的时间平均为30个月,手术后的一名病患再次出现窦道,经过6-8个月之后完全愈合,并未见植骨块松动或者移位,局部也没有再次复发。通过临床效果可以看出,这种手术方法能够提升植骨的融合率,减少卧床的时间以及
期刊
喉罩通气道(LMA)是根据人的咽喉部解剖结构制出的人工通气器械,已渐渐的替代了人工通气道的最有效的方法气管插管,由于气管插管需要经过专业训练,而LMA操作简单,几次训练即可掌握应用[1]。笔者在LMA临床麻醉中应用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期刊
【摘要】 目的:阐述2 型糖尿病进行内科观察标准以及治疗方法,着重研究了应用胰岛素、格列齐特治疗2 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4年1月-2012年3月入住本院的105例确诊2 型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成A、B、C三组,每组35例,对A组应用重组人胰岛素治疗,B组应用瑞格列奈治疗,C组应用格列齐特缓释片进行治疗,疗程为三个月,测定各组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治疗前后的餐后两小时血糖以及糖化的血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酸利托君与硫酸镁在治疗先兆早产伴胎膜早破中疗效差异。方法:100例先兆早产伴胎膜早破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盐酸利托君治疗,对照组采用硫酸镁治疗。记录两组第一次宫缩被抑制的显效时间;记录两组24小时阴道出血停止例数及48小时内阴道出血停止例数;记录两组保胎成功例数;记录两组患者中妊娠延续到35周例数;记录两组新生儿出生体重;对新生儿出生后进行Apgar评分。结果: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紧急床边临时心脏起搏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52例严重心律失常患者应用Seldinger技术穿刺颈内静脉或股静脉,在心电监护和起搏脉冲引导下置入普通临时起搏电极或漂浮电极至右心室内膜夺获心室。结果:51例病例均起搏成功,1例失败后透视下起搏成功。操作时间4~18 min,起搏持续时间2~14 d,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经外周深静脉紧急床边临时心脏起搏方便、安全、快捷,成功
期刊
正常的胎儿脐带内含两条脐动脉和一条脐静脉,若脐带中只有一条脐动脉时被称为单脐动脉。其形成的病理机制尚不明确,一般认为是在胚胎阶段脐血管形成时其中一条脐血管发育不全或继发闭锁,原始胚芽体蒂内残存的尿囊动脉继发性萎缩。单脐动脉的文献报道发生率差异很大,双胎妊娠高于单胎妊娠,国外报道发生率为0.55%-4.8%。一直以来临床医生们怀疑单脐动脉和胎儿生长受限,早产,死胎,先天畸形相关,一些研究发现单脐动脉
期刊
【摘要】 目的:研究并分析洛丁新联用美托洛尔对冠心病产生的最佳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治疗过程中的冠心病患者60例进行相应研究,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冠心病患者服用洛丁新,观察组要在此基础上加服美托洛尔,对双方的患者身体状况、冠心病治疗数据进行研究,找到两者的差异性,研究实验组病人的心率、血压等细节性事项的变化现状。结果:洛丁新联用美托洛尔对病人进行治疗的实验组内,病人的各项
期刊
近年来,受环境污染等多因素影响,直肠癌发病人数占有一定比率,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在本病的扩散中,淋巴转移为扩散的主要途径之一,采取有效措施,对淋巴行科学合理的清扫,是对生存率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1]。因扩大淋巴清扫范围有导致盆腔自主神经损伤及其它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故对直肠癌手术方式进行研究,是确保手术安全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关键[2]。本次研究选择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
期刊
【摘要】 目的:对我院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用手术治疗的治疗过程及术后随访情况进行对比,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2月~2011年11月间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89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5例经全结直肠切除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手术治疗;对照组44例采用西药柳氮磺胺吡啶类药物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费用、治疗效果及术后1年随访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治疗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治疗后的满
期刊
儿童营养不良原因大多为长期饮食单一导致机体常量营养素缺乏而引发的慢性营养缺乏症,严重影响儿童身体正常发育[1]。我院处于苗族地区,为更好了解苗族地区儿童营养不良情况,确定儿童保健工作重点,特对我院周围小学进行调查,现报道如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