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活动在提高病房留置针使用率中的应用

来源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uzzling6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提高病房留置针使用率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运用头脑风暴,进行主题选定。通过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解析,拟定实施对策,进行效果确认。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病房留置针使用率有所提高。结论应用品品管圈的方法,能够保护患者血管,减轻反复穿刺痛苦,确保抢救成功;同时减轻护士压力,提高护士工作效率;提高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
  【关键词】品管圈;静脉留置针;使用率;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4-0013-02
  品管圈活动是指在同一工作场所,工作性质类似的基层人员,自动自发的组成数人一圈的活动团体,按照一定的工作程序,利用统计工具及品管圈手法进行品质管理活动,以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错误的发生率,并提高工作效率〔1〕。随着钢针零容忍的提倡〔2〕,静脉留置针因其操作方便,留置时间长,患者痛苦减轻,保护患者血管等优点〔3〕,在临床工作中成为一种最常用的给药途径。尤其在抢救危重患者时,能够通过静脉快速给药,为抢救赢得宝贵时间。
  本病区为呼吸科,主要收治老年患者较多,病程长,血管差,间隔治疗输液较多,为方便治疗,提倡使用浅静脉留置针。但由于患者多高龄,烦躁,对留置针不知晓,不了解,拒绝使用,导致病区患者反复穿刺多,患者满意度下降。为提高病区静脉留置针使用率,减少反复穿刺,提高满意度,病区于2014年7月14日成立品管圈小组,运用品管圈管理手法,提高病房静脉留置针使用率,取得较好效果,现将工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病区共有护理人员13人,护士长1人。选择2014年7月14日至2014年8
  月14日收治患者133例为对照组,选择2014年10月27日至11月27日收治患者115例为实验组。两组患者在疾病,年龄,血管条件,用药方面均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成立品管圈小组
  小组成员由10名护士自愿组成,设定圈长1名,由高年资主管护师担任;辅导员1名,由护士长担任。圈长全面负责,组织活动。辅导员负责协调。通过组织学习,头脑风暴,确立圈名及圈徽,圈名为手护圈,寓意用我们医护人员的双手和患者的双手共同呵护生命通道。
  1.2.2 主题选定
  圈员运用品管圈手法,通过小组讨论,将近期护理工作中需要改善的问题有5个内容。以评价法进行主题评价,根据上级政策,可行性,迫切性,圈能力,按5,3,1打分,确定分值最高为彼此主题,即提高病房留置针使用率。
  1.2.3 计划拟定
  活动计划为2014年7月至2014年12月,绘制甘特图,拟定活动计划;根据活动计划开展工作,要求在计划时间内完成。
  1.2.4 现况把握
  收集2014年7月14日至2014年8月14日入院人数133人次,使用留置针42人次,使用率31.51%。绘制现有静脉留置针置管流程图,对使用情况进行记录,查找原因。通过柏拉图分析,以不方便活动,血管好没必要留置,不舒适不美观,并发症占75%,作为本期活动的改善重点。
  1.2.5 目标值设定
  根据目标值=现况值-改善值=现况值-(现况值ⅹ改善重点ⅹ圈能力)〔4〕,目标值=31.51-(31.51ⅹ70.45%ⅹ50.43%)=20.32%
  1.2.6 原因分析
  在改善重点中通过绘制鱼骨图,从人,机,料,法,环等方面进行原因分析,共有22个因素,根据80/20原则,确定4个为留置针使用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护士安全意识不强,主动巡视关心不够;留置针未妥善固定,无保护材料,保护措施不当;患者安全意识不足;护士对留置针的留置部位,方法,观察能力欠佳。
  1.2.7 对策实施
  确定真因,圈员通过讨论分析,制定相应措施,并按计划实施。①组织护士学习静疗规范内容;观察患者使用留置针引起的血管不适情况;指导患者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询问患者对护理穿刺技术的评价;对使用留置针的患者,护士每班加强交接,重点观察穿刺部位的情况,如贴膜有无潮湿,松动等。②规范学习留置针固定方法,使用留置针专用敷贴妥善固定,保持肝素帽高于留置导管尖端,且与血管平行,严禁将留置针针尾黏贴在进针处,以防压迫血管〔4〕,使患者不舒适;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穿刺部位消毒面积大于8cmⅹ8cm,要求待消毒液干后方可贴膜,进针末端与贴膜粘贴后,用大拇指与食指将其再次加以固定,可有效防止贴膜松动;置管后使用弹力绷带对留置针加以固定保护;购买保鲜膜,为留置针患者洗澡时提供安全防护;③在病区走廊张贴留置静脉留置针的宣传图片;制定宣传手册,发放患者,并放置在护士站柜台上,供患者领取阅读;告知有留置针留置的患者保持穿刺部位干燥,勿剧烈活动,勿用力扭曲或外力牵拉导管,勿玩耍输液接头及延长管上的小夹子;患者入院后,由管床护士及时做好宣教,了解何为留置针以及留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公休座谈会,积极向患者宣传使用留置针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同时让已使用留置针的患者介绍留置后的优点。④重新完善静脉留置针置管流程;由病区有经验的护士讲解留置针置管技巧;对病区护士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培训并考核;要求合理选择血管,一般选择较为充盈,粗直,长度适宜留置针留置的血管进行穿刺,通常选择四肢浅表静脉〔5〕避免选择穿刺手背处,以选择上臂粗直血管宜,方便患者活动;根据不同情况选择留置针型号,在满足输液需要同时,选择最短最细导管〔6〕,一般成年人使用22号,对于年老,血管细,管壁薄的患者,建议使用24号;留置针置入血管后外留管道1-2mm,因为管道全部进入血管后,增加患者活动时穿刺点与针柄的摩擦,易发生穿刺点疼痛,所以外留1-2mm可以减少机械性静脉炎发生。〔7〕留置针置管保留时间72-96,输注高渗及刺激性较强的药液后,及时正确进行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8〕;开始输液及输液结束时,必须及时封管,避免因留置针堵管而影响留置时间,使患者对留置针产生抵触。同时责任到人,班班交接,加强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不能解决的及时请教高年资护士。
  1.2.8 效果评价
  2 结果
  品管圈活动后,病房留置针使用率显著提高,既减轻护士工作量,又提高了患者
  对护士穿刺技术的满意度。同时,通过小组活动,科室护士积极参加培训考核,找原因,想对策;既掌握品管圈方法,又在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凝聚力,责任心,沟通能力,自信心,积极性,和谐度方面有显著提高。(见表2)
  通过对策实施,效果显著,科室加强静脉留置针穿刺技术及维护培训,制定新的留置针置管流程,组织全科护士学习考核,人人过关;制作宣教手册,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患者易于接受,效果显著。在全院进行标准化推广。
  3 讨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有利于护士主动参与科室管理,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对患者
  而言,能够保护血管,减轻穿刺痛苦,随时为生命打开绿色通道;对护士而言,能够减少针刺伤,保护自己,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工作量及工作压力;对科室而言,增进护理人员团结协作,提高科室凝聚力,护理质量得到提升;对医院而言,能够提高患者对医院工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品管圈活动不仅提高护士的主动性,增强责任心,还增进护士与患者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提升护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护理工作便被动为主动,共同参与护理质量管理,有利于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参考文献:
  [1]刘婷芳刘勇.中国医院品管圈操作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3.
  [2]刘娟,赵军健.不同形式健康教育对钢针零容忍的影响〔J〕.健康必读杂志,2013.(6):6.
  [3]杨爱英连芬萍白静.品管圈在降低住院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实践,2016.(25):2 146-149.
  [4][6][8]刘晓婷,付雪梅.品管圈在降低留置针堵管率管理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1.现代护理 73-74
  [5]繆晓梅.静脉穿刺成功率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5,2(12):1121.
  [7]代玲,周敏.静脉留置针输液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分析与护理对策〔J〕.中国医学指南,2014,12(34):35-36.
其他文献
【摘要】在现行的医学教育体系中,基础课阶段的教学内容往往与临床需求的知识相脱节,多数情况下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基础课的知识,并不能很好地利用基础知识解释临床所遇到的问题。而基础与临床相脱节是由教育理念、教学模式以及教材等多方面综合因素造成。本文就加强临床与基础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进行分析。  【关键词】临床教学;基础教学;教学现状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
期刊
【摘要】目的: 研究经阴道超声探查在妇产科疾病诊断中临床上的应用价值观察。方法: 随机抽取500 个经阴道超声检测患有妇产科疾病病患的患病情进行研究分析而且总结。结果: 500 个病患中,经阴道超声诊断中有210 个患有子宫肌瘤 ,手术证实其中最小的是 1. 0 cm;其中有51个 诊断得的是卵巢单纯囊肿 ,有44个是巧克力囊肿,手术得出的结果是全部卵巢单纯囊肿,巧克力囊肿 有41 个; 畸胎瘤
期刊
【摘要】医疗中感染问题一直是困扰医学界的一个难题,院内的交叉感染是引发多种感染性疾病、减慢康复速率、增加患者死亡率的主要根源。由于医院中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放化疗的大力开展以及内科介入疗法的广泛应用,使得院内感染人数日益增多。临床上微生物的检验主要针对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方面,切断这三个方面中的任何一个方面都能有效降低院内感染的概率。现针对临床微生物检验对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价值进行讨论。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上呼吸科患者收到医院感染的具体病原菌分布情况,以及其对患者炎症反应的相关影响,以求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参考和必要地依据。方法:我们对2014年4月-2015年8月期间来我院进行就诊的160名呼吸科患者的就诊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首先我们将这160例患者按照患者的实际病情采用随机分配的相关原则将其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保持每组的患者数量一致。然后,我们对感染组患者的感染病原菌进行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影响肿瘤患者PICC置管主要并发症以及其相关因素分析。方法:资料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120例PICC置管肿瘤患者,分析肿瘤PICC置管患者并发症以及影响并发症的因素。结果:本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为10.83%(13/120),其中出现机械性静脉炎率为7.5%(9/120),出现导管破损率为0.00%(0/120),出现导管堵塞率2.5%(2/12
期刊
【摘要】目的 对现阶段流行性疾病的预防控制措施进行探究。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来本院进行流行性疾病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按照疾病的类型分成三组,一组为麻疹,二组为流行性腮腺炎,三组为水痘,对三组疾病的预防以及治疗方法进行研究。结果 麻疹以一岁以下的患者患病率较高,多发于4~6月份;流行性腮腺炎以学生及儿童的患病率较高,多发于10~11月份;水痘以儿童及学生的患病
期刊
【摘要】临床毕业实习是医学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医学生将所有的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结合的关键阶段,毕业实习直接影响到医学生毕业后工作质量,因此,我们必须顺应当前医学教育改革的潮流,合理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与手段,改进临床教学方法,以期提高教学质量与增强学生综合素质。本文就临床医学教学新理念进行探讨。  【关键词】临床医学 教学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
期刊
【摘要】目的:讨论分析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慢性腰腿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4年1月到2015年12月治疗的90里急慢性腰腿痛临床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0例,治疗组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的患者采用西医的方法进行治疗。每组患者均治疗1个月,在一个月后,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鳞状治疗效果,研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慢性腰腿痛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患
期刊
【摘要】临床上对于结核病多采用药物治疗方法,但是在治疗过程中,抗结核药物容易造成肝损害,一方面影响到结核病的继续治疗,另一方面则影响到患者的健康生活,因而了解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的研究对于做好早期预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探讨的是抗结核药致肝损害的研究进展,全文在具体分析过程中,首先简单的介绍了抗结核药致肝损害的发病机制,同时分析了抗结核药致肝损害的高危因素,其次分析了抗结核药致肝损害与免疫机制的异
期刊
【摘要】目的:对小儿哮喘的发病机理与治疗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对在我院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接受治疗的90例小儿哮喘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小儿哮喘的发病机理以及治疗方法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总结。结果:在本次研究的90例小儿哮喘患者中,外源性小儿哮喘占34.44%,内源性小儿哮喘占36.67%,混合型小儿哮喘占28.89%。本次研究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抗胆碱药物治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