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前言
中学阶段是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关键阶段,也是学生身体成长中的重要阶段,教会中学生如何进行正确的身体锻炼,是体育的主要任务。同时,中学生是目前从事体育运动的主要群体之一,占我国体育人口的比重相当大,是体育的重点之一。而农村中学在校学生人数是我国在校中学生人数中所占比重相当大的群体,我们进行全面素质教育,农村中学的体育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育以增进健康为目的,倡导“健康第一”的宗旨。教会学生如何进行健康锻炼,是摆在我们中学体育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主要探讨教会学生如何进行锻炼。通过调查学生体育锻炼过程,了解学生体育卫生知识掌握状况,发现问题,从而提出相应的策略。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运动中的体育卫生知识
以上出现踝关节的扭伤、指、腕关节的受伤、大小腿的肌肉痉挛、面部的出血等问题往往是由于体育课、体育活动的开始对环境卫生的观察不够;如,场地,器材、设备,是否符合卫生要求,田径场的跑道是否平整,有没有石子、砖块,球场是否平坦、无障碍等等。室内活动时,体育场馆光线是否充足,有无粉尘污染;游泳池水的深度,温度等等诸多因素都有可能造成运动性损伤。出现肌肉痉挛原因一般是寒冷的刺激、准备活动不充分使肌肉突然猛力收缩或长时间紧张而剧烈运动引起大量出汗使体内盐分丧失更多。此外,疲劳、饥饿、精神过度紧张等情况也易诱发肌肉痉挛。
当出现扭伤时,轻度的可采用冷敷法处理,严重的应及早到医院治疗。当出现肌肉痉挛时,应使患者卧或坐在舒适的位置,让患者用轻缓力量牵引痉挛的肌肉。也可由别人帮助牵引,但力量要轻缓,不能用强力。运动中出现大量出血或骨折应立即到医院就诊。肌肉酸痛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是对运动不太适应或运动量突然加大的一种生理反应,一般经过几天的调整,酸痛就会消除。若酸痛程度加剧可采用局部热敷等方法,促进血液循环,以利于肌肉代谢产物的排除。在出现运动损伤频率较高的身体部位要有预防,在出现运动损伤频率较高的项目应该多注意自我的监督和保护。体育教师向学生传授相关体育卫生知识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参加体育锻炼,教师才会有效完成教学计划,达到教学目的。
3 运动后的体育卫生知识
运动后的补水和放松及饮食安排是比较关键的,但这又是学生往往容易忽视的环节。调查发现,中学生大多数都暴饮暴食,运动前后的饮食时间不合理,放松休息方法不得当。然而,运动后的补充水应该采取少量多次的方法,补充水不宜集中,切忌一次暴饮。暴饮会抑制口渴感,增加出汗和排尿量,使体内盐分进一步丢失,短时间增加心和。肾的负担,胃扩张还会影响食欲。运动中最多补充水800ml/H,应同时补充适量的盐分。减肥运动的学生在采取脱水减肥时要注意使脱水量不得超过体重的3%为最佳。
在运动前,喝水300ml~500ml可以保证有一定的水分进行水合作用,饮食上应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切忌以脂肪和蛋白为主的搭配,否则进食后的消化吸收差,没有起到能量补充的目的,反而影响了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在运动时造成胃震荡,引起恶心、腹痛和呕吐等现象。在运动前1小时进食,运动后30分钟以上才进食,大运动量的运动结束一般应1小时后进食为最佳。运动后的放松休息时可以采用温水浴,切忌立即冷水浴。另外,应在睡眠、食欲、情绪等主观感觉和脉搏、体重、肺活量、推力、臂力、出汗量等客观指标方面加强运动后的自我监督。
三、结论与建议
调查结果表明,中学生对于运动前热身的作用、运动中补水的方法、运动损失的处理、运动后的饮食等方面的体育卫生知识非常缺乏。同时也暴露出了我们体育中存在的问题。中学体育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的体育素质,还应该加强体育卫生知识的教育与传授。体育卫生知识的教育是体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是我们体育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让学生在掌握技能的同时也要掌握体育卫生保健知识,通过体育活动、教学,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完善学生的心理品质,通过体育教学向学生传授必要的体育理论知识,自我保健、安全卫生及救护知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责任编辑 刘永庆)
中学阶段是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关键阶段,也是学生身体成长中的重要阶段,教会中学生如何进行正确的身体锻炼,是体育的主要任务。同时,中学生是目前从事体育运动的主要群体之一,占我国体育人口的比重相当大,是体育的重点之一。而农村中学在校学生人数是我国在校中学生人数中所占比重相当大的群体,我们进行全面素质教育,农村中学的体育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育以增进健康为目的,倡导“健康第一”的宗旨。教会学生如何进行健康锻炼,是摆在我们中学体育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主要探讨教会学生如何进行锻炼。通过调查学生体育锻炼过程,了解学生体育卫生知识掌握状况,发现问题,从而提出相应的策略。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运动中的体育卫生知识
以上出现踝关节的扭伤、指、腕关节的受伤、大小腿的肌肉痉挛、面部的出血等问题往往是由于体育课、体育活动的开始对环境卫生的观察不够;如,场地,器材、设备,是否符合卫生要求,田径场的跑道是否平整,有没有石子、砖块,球场是否平坦、无障碍等等。室内活动时,体育场馆光线是否充足,有无粉尘污染;游泳池水的深度,温度等等诸多因素都有可能造成运动性损伤。出现肌肉痉挛原因一般是寒冷的刺激、准备活动不充分使肌肉突然猛力收缩或长时间紧张而剧烈运动引起大量出汗使体内盐分丧失更多。此外,疲劳、饥饿、精神过度紧张等情况也易诱发肌肉痉挛。
当出现扭伤时,轻度的可采用冷敷法处理,严重的应及早到医院治疗。当出现肌肉痉挛时,应使患者卧或坐在舒适的位置,让患者用轻缓力量牵引痉挛的肌肉。也可由别人帮助牵引,但力量要轻缓,不能用强力。运动中出现大量出血或骨折应立即到医院就诊。肌肉酸痛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是对运动不太适应或运动量突然加大的一种生理反应,一般经过几天的调整,酸痛就会消除。若酸痛程度加剧可采用局部热敷等方法,促进血液循环,以利于肌肉代谢产物的排除。在出现运动损伤频率较高的身体部位要有预防,在出现运动损伤频率较高的项目应该多注意自我的监督和保护。体育教师向学生传授相关体育卫生知识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参加体育锻炼,教师才会有效完成教学计划,达到教学目的。
3 运动后的体育卫生知识
运动后的补水和放松及饮食安排是比较关键的,但这又是学生往往容易忽视的环节。调查发现,中学生大多数都暴饮暴食,运动前后的饮食时间不合理,放松休息方法不得当。然而,运动后的补充水应该采取少量多次的方法,补充水不宜集中,切忌一次暴饮。暴饮会抑制口渴感,增加出汗和排尿量,使体内盐分进一步丢失,短时间增加心和。肾的负担,胃扩张还会影响食欲。运动中最多补充水800ml/H,应同时补充适量的盐分。减肥运动的学生在采取脱水减肥时要注意使脱水量不得超过体重的3%为最佳。
在运动前,喝水300ml~500ml可以保证有一定的水分进行水合作用,饮食上应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切忌以脂肪和蛋白为主的搭配,否则进食后的消化吸收差,没有起到能量补充的目的,反而影响了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在运动时造成胃震荡,引起恶心、腹痛和呕吐等现象。在运动前1小时进食,运动后30分钟以上才进食,大运动量的运动结束一般应1小时后进食为最佳。运动后的放松休息时可以采用温水浴,切忌立即冷水浴。另外,应在睡眠、食欲、情绪等主观感觉和脉搏、体重、肺活量、推力、臂力、出汗量等客观指标方面加强运动后的自我监督。
三、结论与建议
调查结果表明,中学生对于运动前热身的作用、运动中补水的方法、运动损失的处理、运动后的饮食等方面的体育卫生知识非常缺乏。同时也暴露出了我们体育中存在的问题。中学体育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的体育素质,还应该加强体育卫生知识的教育与传授。体育卫生知识的教育是体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是我们体育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让学生在掌握技能的同时也要掌握体育卫生保健知识,通过体育活动、教学,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完善学生的心理品质,通过体育教学向学生传授必要的体育理论知识,自我保健、安全卫生及救护知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责任编辑 刘永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