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关于市场经济的道德性问题,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理论界的探讨,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似乎成为了一种主流的共识。但是市场经济道德性一方面需要理论的支撑,另一方面也需要实践的检验。面对社会中的种种不和谐现象,人们需要对市场经济道德性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在市场经济与道德之间做好平衡的掌握,确立对市场经济道德性的通观的全面性和明确性,从而更好的对道德缺失把握和定位,并增强道德建设的理论说服力。
【关键词】:市场经济;社会主义;道德;利益;道德建设。
一、市场经济道德性概述
任何一种经济体制或经济制度都是一种制度的安排,是经济活动的秩序框架,更是人们的一种选择,都内含着某种价值尺度。它是由人们通过不断实践,经过历史检验而建立起来的系统化的经济行为方式。所以,任何经济体制都是人的意志的体现。探讨市场经济的道德性,就是对市场经济内在的道德意义和价值尺度的考察。
(一)、对市场经济的定义与评价
市场经济,又称为自由市场经济或自由企业经济,是一种经济体系,在这种体系下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及销售完全由自由市场的自由价格机制所引导,而不是像计划经济一般由国家所引导。市场经济也曾经被用作资本主义的同义词。市场经济是一种经济制度,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主导作用和基础作用的经济。一百个经济学家可以提出一百零一种以上的说法。有人说,市场经济就是私有制的经济;既然是等价交换,就是以个人利益为原则,每个人的利益不受侵犯,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交换。在市场经济制度框架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由选择,自由选择就是要符合自己的利益,并且,自由选择的同时又要符合社会目标。市场经济强调的就是自由与平等。
在市场经济里并没有一个中央协调的体制来指引其运作,但是在理论上,市场将会透过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和需求产生复杂的相互作用,进而达成自我组织的效果。市场经济的支持者通常主张,人们所追求的私利其实是一个社会最好的利益。亚当·斯密说:“借由追求他个人的利益,往往也使他更为有效地促进了这个社会的利益,而超出他原先的意料之外。我从来没有听说过有多少好事是由那些佯装增进公共利益而干预贸易的人所达成的。”①
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开放性,这些基本特征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使得市场经济成为一个有效的资源配置的方式。分析国外的市场经济体制模式,适度的竞争格局,规范的市场秩序和竞争秩序,完善的宏观调控,成熟的市场观念。市场经济的运行原则:一是利益驱动,二是优胜劣汰,三是法制诚信,这些共同构成了市场经济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二)、市场经济道德性简述
对于市场经济的经济原则也有许多不同的批评。这些批评者的分布相当广泛,从彻底反对市场经济、到计划经济的支持者——例如社会主义的支持者,或者是那些希望政府实行大量管制的人,又或者是那些认为人性贪婪是注定不道德的人。对于市场经济在实践上的主要批评之一,便是主张市场的外部性(亦即那些无法经由市场价格反映出的问题)将会造成大浩劫,如环境污染,另一项批评则主张市场经济将会产生壟断,市场最终将会毁灭自身的机制(即道德性沦丧和义利迷失的现象)。
1、从道德角度分析市场经济
从道德角度分析市场经济,将会对市场经济有更清晰客观的认识。自古以来,道德范畴是成对出现的,虽然不是所有的道德范畴都具有永恒性,但基本的道德范畴,如义利、善恶、公与不公等始终贯穿于道德范畴。辩证看待义利区别对于市场经济具有很强的现实性。
从中国传统文化来看,处理义利关系的基本原则是重义轻利,也就是在价值取向上,强调重视道德价值而轻视功利价值。这与市场经济的价值观有相悖之处,这种道德决定论在某种意义上属于历史唯心主义,会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为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终究是生产力发展的历史,所以道德的标准也是符合生产力发展的标准。正如我国的“三个有利于”中,把一切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作为人们衡量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判断标准。
然而作为个人道德观的重义轻利,从一般意义上说,还是应该肯定的,因为这种具有理想人格特征的价值观所强调的是使个人的行为符合他人和社会的利益,即认为他人和社会的利益是义之所在,具有优先选择权,而个人的利益是利之所在,应该放在次要的位置。这种先人后己,先义后利的道德观应该是道德公理的本质要求。如果没有这些,就有可能走入完全的非道德主义,也是不对的。在市场经济中,作为人生道德观的重义轻利受到质疑和忽视,这是需要及时澄清的。其实,市场经济虽然是利益驱动型经济,但市场经济机制内部强调的是交换双方的互利,市场经济否定重义轻利的政治观,但绝不是要从一个极端把义和利对立起来,而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有机地统一起来,两个文明一起抓就是这种统一性的表现。
2、正视市场经济中的道德问题
市场经济下的道德批判作为道德否定,其指向性是社会上的错误价值观和道德消极行为,当前要旗帜鲜明的批判和否定利己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以及由这些价值观产生的各种社会丑恶现象,应该指出,这些错误价值观和社会丑恶现象并不一定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例如大家最痛恨的腐败问题,在成熟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腐败不会由市场经济内部产生,因为腐败是利用公共权力谋取个人私利行为,而市场经济天然地抑制公共权力对经济行为的侵犯,并且明确限制公共权力的作用范围。因此,市场经济不一定必然产生腐败,只是在市场规则不完善,而社会还未建立有效的约束和监管机制时才产生。
另一方面,市场经济作为一把双刃剑,其正负效应的作用程度,与主体有关。如果主体对其负效应没有足够的防范,则是会导致价值观错位和道德滑坡。市场经济作为利益经济,讲求盈利,遵循利益驱动原则,正确的利益观可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促进经济发展,而如果向个人利益倾斜就会导致利己主义。市场经济本身不做出价值选择,其正负效应与运用它的人有关。这就向我们提出在市场经济双重效应下加强道德建设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性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经济伦理道德是以階级斗争为纲,具有泛政治化的倾向和理想主义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道德生活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发展生产力为前提,突出道德生活的现实主义特征,其重要特点是肯定公民经济行为中个人物质利益的正当性。
现阶段,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尚未完成,与此相联系,社会道德状况处于不规范时期,由此产生的动荡和混乱提示我们要注意由此产生的道德风险,我国有必要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体系。加强道德规范建设和道德人格建设,确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以人为本的道德原则。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不仅是一场经济革命,更是一场精神革命和道德革命,大力建设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一项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要求我们全面认清市场经济道德性,在思想和实践方法上减少偏差,从而推动社会主义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论语》,孔子。
[2]《义利之辨与社会主义的义利观》,期刊论文。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4]《国富论》,亚当·斯密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
【关键词】:市场经济;社会主义;道德;利益;道德建设。
一、市场经济道德性概述
任何一种经济体制或经济制度都是一种制度的安排,是经济活动的秩序框架,更是人们的一种选择,都内含着某种价值尺度。它是由人们通过不断实践,经过历史检验而建立起来的系统化的经济行为方式。所以,任何经济体制都是人的意志的体现。探讨市场经济的道德性,就是对市场经济内在的道德意义和价值尺度的考察。
(一)、对市场经济的定义与评价
市场经济,又称为自由市场经济或自由企业经济,是一种经济体系,在这种体系下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及销售完全由自由市场的自由价格机制所引导,而不是像计划经济一般由国家所引导。市场经济也曾经被用作资本主义的同义词。市场经济是一种经济制度,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主导作用和基础作用的经济。一百个经济学家可以提出一百零一种以上的说法。有人说,市场经济就是私有制的经济;既然是等价交换,就是以个人利益为原则,每个人的利益不受侵犯,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交换。在市场经济制度框架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由选择,自由选择就是要符合自己的利益,并且,自由选择的同时又要符合社会目标。市场经济强调的就是自由与平等。
在市场经济里并没有一个中央协调的体制来指引其运作,但是在理论上,市场将会透过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和需求产生复杂的相互作用,进而达成自我组织的效果。市场经济的支持者通常主张,人们所追求的私利其实是一个社会最好的利益。亚当·斯密说:“借由追求他个人的利益,往往也使他更为有效地促进了这个社会的利益,而超出他原先的意料之外。我从来没有听说过有多少好事是由那些佯装增进公共利益而干预贸易的人所达成的。”①
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开放性,这些基本特征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使得市场经济成为一个有效的资源配置的方式。分析国外的市场经济体制模式,适度的竞争格局,规范的市场秩序和竞争秩序,完善的宏观调控,成熟的市场观念。市场经济的运行原则:一是利益驱动,二是优胜劣汰,三是法制诚信,这些共同构成了市场经济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二)、市场经济道德性简述
对于市场经济的经济原则也有许多不同的批评。这些批评者的分布相当广泛,从彻底反对市场经济、到计划经济的支持者——例如社会主义的支持者,或者是那些希望政府实行大量管制的人,又或者是那些认为人性贪婪是注定不道德的人。对于市场经济在实践上的主要批评之一,便是主张市场的外部性(亦即那些无法经由市场价格反映出的问题)将会造成大浩劫,如环境污染,另一项批评则主张市场经济将会产生壟断,市场最终将会毁灭自身的机制(即道德性沦丧和义利迷失的现象)。
1、从道德角度分析市场经济
从道德角度分析市场经济,将会对市场经济有更清晰客观的认识。自古以来,道德范畴是成对出现的,虽然不是所有的道德范畴都具有永恒性,但基本的道德范畴,如义利、善恶、公与不公等始终贯穿于道德范畴。辩证看待义利区别对于市场经济具有很强的现实性。
从中国传统文化来看,处理义利关系的基本原则是重义轻利,也就是在价值取向上,强调重视道德价值而轻视功利价值。这与市场经济的价值观有相悖之处,这种道德决定论在某种意义上属于历史唯心主义,会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为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终究是生产力发展的历史,所以道德的标准也是符合生产力发展的标准。正如我国的“三个有利于”中,把一切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作为人们衡量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判断标准。
然而作为个人道德观的重义轻利,从一般意义上说,还是应该肯定的,因为这种具有理想人格特征的价值观所强调的是使个人的行为符合他人和社会的利益,即认为他人和社会的利益是义之所在,具有优先选择权,而个人的利益是利之所在,应该放在次要的位置。这种先人后己,先义后利的道德观应该是道德公理的本质要求。如果没有这些,就有可能走入完全的非道德主义,也是不对的。在市场经济中,作为人生道德观的重义轻利受到质疑和忽视,这是需要及时澄清的。其实,市场经济虽然是利益驱动型经济,但市场经济机制内部强调的是交换双方的互利,市场经济否定重义轻利的政治观,但绝不是要从一个极端把义和利对立起来,而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有机地统一起来,两个文明一起抓就是这种统一性的表现。
2、正视市场经济中的道德问题
市场经济下的道德批判作为道德否定,其指向性是社会上的错误价值观和道德消极行为,当前要旗帜鲜明的批判和否定利己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以及由这些价值观产生的各种社会丑恶现象,应该指出,这些错误价值观和社会丑恶现象并不一定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例如大家最痛恨的腐败问题,在成熟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腐败不会由市场经济内部产生,因为腐败是利用公共权力谋取个人私利行为,而市场经济天然地抑制公共权力对经济行为的侵犯,并且明确限制公共权力的作用范围。因此,市场经济不一定必然产生腐败,只是在市场规则不完善,而社会还未建立有效的约束和监管机制时才产生。
另一方面,市场经济作为一把双刃剑,其正负效应的作用程度,与主体有关。如果主体对其负效应没有足够的防范,则是会导致价值观错位和道德滑坡。市场经济作为利益经济,讲求盈利,遵循利益驱动原则,正确的利益观可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促进经济发展,而如果向个人利益倾斜就会导致利己主义。市场经济本身不做出价值选择,其正负效应与运用它的人有关。这就向我们提出在市场经济双重效应下加强道德建设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性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经济伦理道德是以階级斗争为纲,具有泛政治化的倾向和理想主义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道德生活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发展生产力为前提,突出道德生活的现实主义特征,其重要特点是肯定公民经济行为中个人物质利益的正当性。
现阶段,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尚未完成,与此相联系,社会道德状况处于不规范时期,由此产生的动荡和混乱提示我们要注意由此产生的道德风险,我国有必要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体系。加强道德规范建设和道德人格建设,确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以人为本的道德原则。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不仅是一场经济革命,更是一场精神革命和道德革命,大力建设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一项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要求我们全面认清市场经济道德性,在思想和实践方法上减少偏差,从而推动社会主义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论语》,孔子。
[2]《义利之辨与社会主义的义利观》,期刊论文。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4]《国富论》,亚当·斯密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