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年底,从第二届全国现代课堂江苏徐州博览会上传来消息,大冶市灵乡镇中学两位参赛教师双双获得二等奖。一所农村中学的教师,何以能登上全国性课堂教学竞赛的领奖台。该校校长朱刚说,这得益于灵乡中学历时4年的快乐课堂改革实践。
快乐课堂从传统中突围
2009年,当新一轮课改在全国各地此起彼伏时,灵乡中学这所位于大冶市偏远地区的农村学校,却依然在进行着按部就班的传统教学模式。瞌睡、厌学、逃学等不良现象在学校中蔓延。
面对这些问题,灵乡中学的校长和老师们在惭愧中反思:农村中学的理想课堂在哪里?
洋思中学、郑州102中学、铜都双语学校、杜郎口中学……芒鞋踏破,为追寻理想的课堂,在灵乡镇中心学校的支持下,灵乡中学的教师走上漫漫“取经”之路。
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刘传东是灵乡中学课改的“领头羊”,在同是农村中学的杜郎口中学,他看到学生争先恐后地上台展示,课堂上没有教师的权威束缚,没有优生的嘲笑,思想的火花不时从课堂迸发。刘传东极为震撼,“这就是我们所苦苦寻求和期望的课堂啊。”
以杜郎口中学为标杆,灵乡中学开始了“临帖”之路。师生培训、小组建设、导学案建设、评价机制构建、文化建设相继展开。万事开头难,摒弃旧的教学理念、掌握新的教学模式,让许多教师明显感到不适应。任何改革都会经历阵痛期,灵乡中学的领导团队深知这一点。2010年11月15日,灵乡中学高效课堂改革的第一课从刘传东副校长开始。全校教师的“过关课”也从学校中层以上干部开始启动。传统课堂的坚冰渐渐融化,灵乡中学的课堂面貌一天天地发生变化。
经过3年的不断打磨,灵乡中学的课堂在蜕变中化蛹为蝶,行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135”快乐课堂教学模式。“1”指1个中心,即一切以学生快乐地学、教师快乐地教为中心。“3”指3个检查,即课前查学生自主学习情况,课中查小组交流情况,课后查巩固反馈情况。“5”指课堂展示的5个环节,即明确目标、小组交流、展示分享、拓展提升、反馈巩固。
自主课堂在开放中生成
教室里没有讲台。40多名学生,8人一组,各组学生团团围坐;教室四周都是用于学生展示的黑板。面对进来的陌生人,所有学生埋头继续自己的学习,读书声、讨论声此起彼伏。在灵乡中学很多班级都能看到这样的情景。
纪周杰是705班的一名小组长。笔者来到该班观课时,他正对照导学案给组员分配学习任务。“大家加油,我们组积分落后了。”笔者注意到,在各小组桌上都有一块牌子,上面用彩笔写着各具特色的组名:翱翔组、雄鹰组、炫风组……在705班的这节数学课上,每当有展示的机会,各小组立即情绪高涨,纷纷抢着展示,每答对一道题,小组相应的会获得加分。
“小组对抗是高效课堂的重要内驱力,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提升,学生主体地位真正得到凸显。”灵乡中学教科处干事张绪煜说,“各组每节课、每天的对抗结果会以小组积分的形式体现出来,各班根据每周累计积分评选出周最佳小组。”
穿梭在灵乡中学的课堂之间,常常可以看到学生时而在小组内相互交流,时而在黑板上书写,时而面向全班展示学习成果。在展示中,学生或站、或坐、或写、或讲、或演、或评,还可自由下位走动;老师站在教室中间,微笑着欣赏学生的展示,只在关键时刻插话——总结归纳,强调易错点,引导问题解决。在这所农村中学的每一间教室,人人都能感受到生命快乐拔节的声音。
打破传统课堂模式,灵乡中学还把目光瞄准第二课堂活动。“双脚打开,与肩同宽,双臂向上伸直,五指打开……”周四下午第三节课是灵乡中学第二课堂活动时间,舞蹈室里20名女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一丝不苟地做着下腰练习。“累是累点,但我很喜欢。”训练间隙,吴双同学擦着额头的汗水对记者说,“毕竟我们到学校来不只是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作为农村孩子能挖掘特长潜能,感觉很快乐。”
目前,该校因地制宜开设了舞蹈、绘画、书法、朗诵等13项第二课堂科目,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如今,第二课堂活动已成为该校“135”快乐课堂的有效延伸和互补。
学生气质在蜕变中升华
“我觉得高效课堂满足了学生渴望展示的心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803班张秀萍的普通话很流利,让我们对这个农村孩子刮目相看。
806班闵琪是一位漂亮的小姑娘。“135”快乐课堂到底给学生带来了怎样的变化?“高效课堂是学生自己的课堂,不再是老师一个人主宰;我们可以质疑,可以探究;我们的思维活跃了,独立性增强了。”
一旁的小组长却还记得闵琪刚上七年级的糗事。有一次数学课轮到闵琪代表小组展示,她却坐在位子上半天不动,同组的组员拼命给她打气也没用。最后,小组长硬是把她推到黑板前,没想到她却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哭了鼻子。
闵琪的班主任笑着说,如今的闵琪可了不得。去年市教育局领导来进行课改调研,闵琪作为学校的小记者还采访了市教育局的周咏新局长,今年又代表学校参加了黄石市汉字听写大会,面对电视镜头和许多来自城里的孩子毫不怯场,并取得个人第七名的好成绩。
“我真的要感谢学校,感谢课改,在课堂上一次次的展示经历让我拥有了自信。”闵琪用感激总结课改给自己带来的蜕变。
因为课改,灵乡中学还收到不少学生的感谢信。九年级刘璇的家长在信中写道:“曾经,我的女儿不爱笑,不爱说话,一遇到批评就爱发脾气。如今,她像变了一个人,愿意和大人交流了,见人有礼貌了。良好的性格让孩子一生受用,我相信这一切的根源,在于新的课堂模式,因为它让孩子在小组、班集体中不但学习到课本知识,更学习到人与人的相处之道。”
职业幸福在课改中生成
2010年,教了三十多年书的政治老师余祖送,从没想到在快要退休的年龄,却遭遇了“高效课堂”这样一个新事物。一本书、一支粉笔、一本教案就往讲台上站,这是他三十多年教学工作的常态,用他的话来说,甚至“连教案都可以省了,教了好多年,所有的内容和环节已经倒背如流”。
在学校发出课改动员令的那一刻,余祖送给出了质疑的态度。“尽搞花架子,老师教学生都不会,学生教学生能教会吗?”余祖送和身边的几位老教师在台下嘀咕。
面对质疑,学校选派部分老教师赴杜郎口中学参观学习。耳闻不如目睹,从杜郎口归来,余祖送内心激荡,“换个活法”成为老教师们共同的心声。“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主动参与课改的老教师们抖擞精神,苦学新手段、新模式。2012年以后,余祖送收到铁山一中等多所学校讲示范课的邀请。那一刻,这位在本镇都一直默默无名的老教师,前所未有地感受到了作为教师的幸福与自豪。
“没有灵乡中学这个平台,没有高效课堂改革实践,就没有我们今天的荣誉。”刚刚从第二届全国现代课堂博览会上归来的孔令颖和李钡两位老师异口同声地说。在这次全国性的教育盛会上,两人从112名教师中脱颖而出,收获两个二等奖。
2013年,孔令颖和李钡通过全省农村义务教育教师招考,双双进入灵乡中学。孔令颖说:“刚来时,作为年轻教师,我们对高效课堂模式的流程、导学案的设计几乎是一无所知,担心跟不上拍子。”仅一年的时间,两位青年教师慢慢在课改实践中如鱼得水。2014年,李钡在湖北省优质课竞赛中荣获两个一等奖。
2010年课改实施以来,灵乡中学教师在省级优质课中获得6个一等奖,80余篇教学论文、教学设计获省级以上奖励,高效课堂改革让这所农村中学收获累累硕果。2011年5月,灵乡中学被大冶市教育局评为高效课堂教学改革“试点样板学校”。
(责任编辑 王甜甜)
快乐课堂从传统中突围
2009年,当新一轮课改在全国各地此起彼伏时,灵乡中学这所位于大冶市偏远地区的农村学校,却依然在进行着按部就班的传统教学模式。瞌睡、厌学、逃学等不良现象在学校中蔓延。
面对这些问题,灵乡中学的校长和老师们在惭愧中反思:农村中学的理想课堂在哪里?
洋思中学、郑州102中学、铜都双语学校、杜郎口中学……芒鞋踏破,为追寻理想的课堂,在灵乡镇中心学校的支持下,灵乡中学的教师走上漫漫“取经”之路。
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刘传东是灵乡中学课改的“领头羊”,在同是农村中学的杜郎口中学,他看到学生争先恐后地上台展示,课堂上没有教师的权威束缚,没有优生的嘲笑,思想的火花不时从课堂迸发。刘传东极为震撼,“这就是我们所苦苦寻求和期望的课堂啊。”
以杜郎口中学为标杆,灵乡中学开始了“临帖”之路。师生培训、小组建设、导学案建设、评价机制构建、文化建设相继展开。万事开头难,摒弃旧的教学理念、掌握新的教学模式,让许多教师明显感到不适应。任何改革都会经历阵痛期,灵乡中学的领导团队深知这一点。2010年11月15日,灵乡中学高效课堂改革的第一课从刘传东副校长开始。全校教师的“过关课”也从学校中层以上干部开始启动。传统课堂的坚冰渐渐融化,灵乡中学的课堂面貌一天天地发生变化。
经过3年的不断打磨,灵乡中学的课堂在蜕变中化蛹为蝶,行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135”快乐课堂教学模式。“1”指1个中心,即一切以学生快乐地学、教师快乐地教为中心。“3”指3个检查,即课前查学生自主学习情况,课中查小组交流情况,课后查巩固反馈情况。“5”指课堂展示的5个环节,即明确目标、小组交流、展示分享、拓展提升、反馈巩固。
自主课堂在开放中生成
教室里没有讲台。40多名学生,8人一组,各组学生团团围坐;教室四周都是用于学生展示的黑板。面对进来的陌生人,所有学生埋头继续自己的学习,读书声、讨论声此起彼伏。在灵乡中学很多班级都能看到这样的情景。
纪周杰是705班的一名小组长。笔者来到该班观课时,他正对照导学案给组员分配学习任务。“大家加油,我们组积分落后了。”笔者注意到,在各小组桌上都有一块牌子,上面用彩笔写着各具特色的组名:翱翔组、雄鹰组、炫风组……在705班的这节数学课上,每当有展示的机会,各小组立即情绪高涨,纷纷抢着展示,每答对一道题,小组相应的会获得加分。
“小组对抗是高效课堂的重要内驱力,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提升,学生主体地位真正得到凸显。”灵乡中学教科处干事张绪煜说,“各组每节课、每天的对抗结果会以小组积分的形式体现出来,各班根据每周累计积分评选出周最佳小组。”
穿梭在灵乡中学的课堂之间,常常可以看到学生时而在小组内相互交流,时而在黑板上书写,时而面向全班展示学习成果。在展示中,学生或站、或坐、或写、或讲、或演、或评,还可自由下位走动;老师站在教室中间,微笑着欣赏学生的展示,只在关键时刻插话——总结归纳,强调易错点,引导问题解决。在这所农村中学的每一间教室,人人都能感受到生命快乐拔节的声音。
打破传统课堂模式,灵乡中学还把目光瞄准第二课堂活动。“双脚打开,与肩同宽,双臂向上伸直,五指打开……”周四下午第三节课是灵乡中学第二课堂活动时间,舞蹈室里20名女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一丝不苟地做着下腰练习。“累是累点,但我很喜欢。”训练间隙,吴双同学擦着额头的汗水对记者说,“毕竟我们到学校来不只是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作为农村孩子能挖掘特长潜能,感觉很快乐。”
目前,该校因地制宜开设了舞蹈、绘画、书法、朗诵等13项第二课堂科目,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如今,第二课堂活动已成为该校“135”快乐课堂的有效延伸和互补。
学生气质在蜕变中升华
“我觉得高效课堂满足了学生渴望展示的心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803班张秀萍的普通话很流利,让我们对这个农村孩子刮目相看。
806班闵琪是一位漂亮的小姑娘。“135”快乐课堂到底给学生带来了怎样的变化?“高效课堂是学生自己的课堂,不再是老师一个人主宰;我们可以质疑,可以探究;我们的思维活跃了,独立性增强了。”
一旁的小组长却还记得闵琪刚上七年级的糗事。有一次数学课轮到闵琪代表小组展示,她却坐在位子上半天不动,同组的组员拼命给她打气也没用。最后,小组长硬是把她推到黑板前,没想到她却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哭了鼻子。
闵琪的班主任笑着说,如今的闵琪可了不得。去年市教育局领导来进行课改调研,闵琪作为学校的小记者还采访了市教育局的周咏新局长,今年又代表学校参加了黄石市汉字听写大会,面对电视镜头和许多来自城里的孩子毫不怯场,并取得个人第七名的好成绩。
“我真的要感谢学校,感谢课改,在课堂上一次次的展示经历让我拥有了自信。”闵琪用感激总结课改给自己带来的蜕变。
因为课改,灵乡中学还收到不少学生的感谢信。九年级刘璇的家长在信中写道:“曾经,我的女儿不爱笑,不爱说话,一遇到批评就爱发脾气。如今,她像变了一个人,愿意和大人交流了,见人有礼貌了。良好的性格让孩子一生受用,我相信这一切的根源,在于新的课堂模式,因为它让孩子在小组、班集体中不但学习到课本知识,更学习到人与人的相处之道。”
职业幸福在课改中生成
2010年,教了三十多年书的政治老师余祖送,从没想到在快要退休的年龄,却遭遇了“高效课堂”这样一个新事物。一本书、一支粉笔、一本教案就往讲台上站,这是他三十多年教学工作的常态,用他的话来说,甚至“连教案都可以省了,教了好多年,所有的内容和环节已经倒背如流”。
在学校发出课改动员令的那一刻,余祖送给出了质疑的态度。“尽搞花架子,老师教学生都不会,学生教学生能教会吗?”余祖送和身边的几位老教师在台下嘀咕。
面对质疑,学校选派部分老教师赴杜郎口中学参观学习。耳闻不如目睹,从杜郎口归来,余祖送内心激荡,“换个活法”成为老教师们共同的心声。“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主动参与课改的老教师们抖擞精神,苦学新手段、新模式。2012年以后,余祖送收到铁山一中等多所学校讲示范课的邀请。那一刻,这位在本镇都一直默默无名的老教师,前所未有地感受到了作为教师的幸福与自豪。
“没有灵乡中学这个平台,没有高效课堂改革实践,就没有我们今天的荣誉。”刚刚从第二届全国现代课堂博览会上归来的孔令颖和李钡两位老师异口同声地说。在这次全国性的教育盛会上,两人从112名教师中脱颖而出,收获两个二等奖。
2013年,孔令颖和李钡通过全省农村义务教育教师招考,双双进入灵乡中学。孔令颖说:“刚来时,作为年轻教师,我们对高效课堂模式的流程、导学案的设计几乎是一无所知,担心跟不上拍子。”仅一年的时间,两位青年教师慢慢在课改实践中如鱼得水。2014年,李钡在湖北省优质课竞赛中荣获两个一等奖。
2010年课改实施以来,灵乡中学教师在省级优质课中获得6个一等奖,80余篇教学论文、教学设计获省级以上奖励,高效课堂改革让这所农村中学收获累累硕果。2011年5月,灵乡中学被大冶市教育局评为高效课堂教学改革“试点样板学校”。
(责任编辑 王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