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实施,对高中历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及时地适应新课改发展的需要,就必须抛弃传统的教学模式,明确教师在教学中的职责,教师不光立足于“教”,而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学”,让学生从被动听讲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的学习主体。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历史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关键词】高中历史;新课程;高效课堂;教师素养
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实施,对高中历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以及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教会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但是,目前历史教育仍存在着大量的“满堂灌”或“变相满堂灌”现象,教师的教学观念还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仍占领课堂。那么作为高中历史教师,如何加强自身理论与业务素养,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打造高效课堂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1. 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头脑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为让学生听懂而“教”,学生更是在拼命为听懂教师的教而“学”,教师在教学中属于主动的主体,而学生则为被动的客体。而新形势下我们要及时地适应新课改发展的需要,就必须抛弃传统的教学模式,明确教师在教学中的职责,教师不光立足于“教”,而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学”,不能仅满足学生“学会”,要引导学生“会学”,变“教”为“导”,从知识的讲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学生活动的导演者,让学生从被动听讲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的学习主体。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历史有可学性。如我采用的”诱思探究教学法”就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引发学生探求创新的欲望,精心铺设台阶,把学生引入“设境——探究——分析——发现——解决”的主动学习中去,从而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发挥,创造性思维得到培养。当然还有发现法、演示法、分组法等教学方法。教师如能正确地运用这些教学方法,确实能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引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提升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但是如果运用不得法,就会适得其反。如有的教师为了营造一种活跃的课堂气氛,把自主学习变成了学生的自由学习;把合作学习变成了学生的合伙学习;任凭学生在课堂上热烈地讨论,自己则在旁边当看客,还冠以分组式教学、合作学习、民主教学之名。实际上,活跃课堂气氛并不是单纯地放松对秩序的控制,更重要的是放松对学生心理活动的束缚和羁绊,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良好的发展空间。教师应注重启发、诱导和点拨,在设问回答和互动交流中,善于发现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并及时进行激发和正确的引导,以饱满的激情和学生一起融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不能用既定的模式和一成不变的标准去衡量学生的观点和见解,更不能对其进行扼杀和禁锢,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个性追求得到最大限度的展示和发挥。
2.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理念 新课程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只顾自己唱独角戏,因为:一是学生一直处于听者、被动的地位,没有思考、参与的机会。二是学生一课听到底,即使有兴趣,也未免有疲劳之感,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学生听课情绪和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听课状况,察言观色,因势利导。在备课时,要心中有数。准备的问题要具有针对性,并让学生积极参与。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检查了自己的教学效果,同时得到了学生对知识的反馈,也有利于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实践,我认为这样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合理的巧用、妙用,能使课堂教学艺术更加多彩,有画龙点睛、回味无穷之作用,让学生淡化紧张疲劳,在愉快、欢笑中接受历史的熏陶。同时要利用多元评价的激励效应促使学生学习观念和习惯的转变。重结果轻过程,只看考试分数,忽视学生对学习过程中的丰富感受和体验,将不利于激励和引导学生健康发展。过程评价可以体现在课堂讨论、剧情表演、主题辩论、学生问答、提纲展示、课堂演讲、社团活动、社会调查和社会考察等各种各样的活动中,评价的及时性将给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添注了积极动力,非常有益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效能。
3. 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面对新课程,历史教师要以“博”、“精”作为自己提高自身素质,适应历史教学改革和当今新形势的基本要求和目标。一要拥有广博的知识。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有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否则是不可能教好该学科课程的。为了激发学生对本学科学习的兴趣,拓展学生对本学科的更深刻、更广泛的认识,教师还应对本学科的发展史及其发展的前沿知识有一定的了解。除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有较为广博的文化知识,尤其是地理学和文学。二要掌握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历史学是一门综合性极强,涉及内容极广,跨度极大的学科。而新课程的标准里面的模块几乎都是以专题的形式出现,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很难把这些知识传递给学生。借用多媒体则可以做到这一点。多媒体可以将文本、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信息组织起来,可以激发兴趣,活跃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阅读、分析、运用的能力;也便于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已提出问题。因此,要改变以往手抄式备课为电子备课。在教学手段的选择上不能片面追求形式,而应该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在大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同时继续挖掘和发挥传统教学方法的积极作用,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的交互渗透和互相补充。
4. 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优化教学过程,实施开放式教学,把课堂营造成学生的历史活动场景,把历史知识的学习设计成一定的活动,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索求知、在活动中发现创新,提高学习活动效率。 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从生活或具体历史情境中引入新知,让学生在有效的情境中产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求知欲。如我在讲授《五四运动》时,在新授之前播放播放影片《我的一九一九》片断,将学生带入了特定的历史氛围中,激发学习兴趣;教学中还可让学生联系历史环境,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师生共同研讨等探索性活动,通过观察、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提高学习水平。如在讲授《新文化运动》时,我将学生分组,并让他们分别扮演李大钊、陈独秀等历史人物,介绍自己的观点。学生在这种身临其境的参与中,学会思考,获得新知。
总之,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实施,对高中历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更新教学观念,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不断反思,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探究能力,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真正建立有历史高效课堂。
【关键词】高中历史;新课程;高效课堂;教师素养
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实施,对高中历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以及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教会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但是,目前历史教育仍存在着大量的“满堂灌”或“变相满堂灌”现象,教师的教学观念还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仍占领课堂。那么作为高中历史教师,如何加强自身理论与业务素养,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打造高效课堂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1. 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头脑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为让学生听懂而“教”,学生更是在拼命为听懂教师的教而“学”,教师在教学中属于主动的主体,而学生则为被动的客体。而新形势下我们要及时地适应新课改发展的需要,就必须抛弃传统的教学模式,明确教师在教学中的职责,教师不光立足于“教”,而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学”,不能仅满足学生“学会”,要引导学生“会学”,变“教”为“导”,从知识的讲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学生活动的导演者,让学生从被动听讲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的学习主体。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历史有可学性。如我采用的”诱思探究教学法”就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引发学生探求创新的欲望,精心铺设台阶,把学生引入“设境——探究——分析——发现——解决”的主动学习中去,从而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发挥,创造性思维得到培养。当然还有发现法、演示法、分组法等教学方法。教师如能正确地运用这些教学方法,确实能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引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提升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但是如果运用不得法,就会适得其反。如有的教师为了营造一种活跃的课堂气氛,把自主学习变成了学生的自由学习;把合作学习变成了学生的合伙学习;任凭学生在课堂上热烈地讨论,自己则在旁边当看客,还冠以分组式教学、合作学习、民主教学之名。实际上,活跃课堂气氛并不是单纯地放松对秩序的控制,更重要的是放松对学生心理活动的束缚和羁绊,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良好的发展空间。教师应注重启发、诱导和点拨,在设问回答和互动交流中,善于发现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并及时进行激发和正确的引导,以饱满的激情和学生一起融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不能用既定的模式和一成不变的标准去衡量学生的观点和见解,更不能对其进行扼杀和禁锢,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个性追求得到最大限度的展示和发挥。
2.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理念 新课程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只顾自己唱独角戏,因为:一是学生一直处于听者、被动的地位,没有思考、参与的机会。二是学生一课听到底,即使有兴趣,也未免有疲劳之感,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学生听课情绪和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听课状况,察言观色,因势利导。在备课时,要心中有数。准备的问题要具有针对性,并让学生积极参与。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检查了自己的教学效果,同时得到了学生对知识的反馈,也有利于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实践,我认为这样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合理的巧用、妙用,能使课堂教学艺术更加多彩,有画龙点睛、回味无穷之作用,让学生淡化紧张疲劳,在愉快、欢笑中接受历史的熏陶。同时要利用多元评价的激励效应促使学生学习观念和习惯的转变。重结果轻过程,只看考试分数,忽视学生对学习过程中的丰富感受和体验,将不利于激励和引导学生健康发展。过程评价可以体现在课堂讨论、剧情表演、主题辩论、学生问答、提纲展示、课堂演讲、社团活动、社会调查和社会考察等各种各样的活动中,评价的及时性将给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添注了积极动力,非常有益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效能。
3. 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面对新课程,历史教师要以“博”、“精”作为自己提高自身素质,适应历史教学改革和当今新形势的基本要求和目标。一要拥有广博的知识。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有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否则是不可能教好该学科课程的。为了激发学生对本学科学习的兴趣,拓展学生对本学科的更深刻、更广泛的认识,教师还应对本学科的发展史及其发展的前沿知识有一定的了解。除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有较为广博的文化知识,尤其是地理学和文学。二要掌握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历史学是一门综合性极强,涉及内容极广,跨度极大的学科。而新课程的标准里面的模块几乎都是以专题的形式出现,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很难把这些知识传递给学生。借用多媒体则可以做到这一点。多媒体可以将文本、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信息组织起来,可以激发兴趣,活跃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阅读、分析、运用的能力;也便于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已提出问题。因此,要改变以往手抄式备课为电子备课。在教学手段的选择上不能片面追求形式,而应该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在大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同时继续挖掘和发挥传统教学方法的积极作用,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的交互渗透和互相补充。
4. 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优化教学过程,实施开放式教学,把课堂营造成学生的历史活动场景,把历史知识的学习设计成一定的活动,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索求知、在活动中发现创新,提高学习活动效率。 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从生活或具体历史情境中引入新知,让学生在有效的情境中产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求知欲。如我在讲授《五四运动》时,在新授之前播放播放影片《我的一九一九》片断,将学生带入了特定的历史氛围中,激发学习兴趣;教学中还可让学生联系历史环境,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师生共同研讨等探索性活动,通过观察、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提高学习水平。如在讲授《新文化运动》时,我将学生分组,并让他们分别扮演李大钊、陈独秀等历史人物,介绍自己的观点。学生在这种身临其境的参与中,学会思考,获得新知。
总之,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实施,对高中历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更新教学观念,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不断反思,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探究能力,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真正建立有历史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