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乡村振兴的障碍因素及应对策略

来源 :新农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oming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乡村振兴成为了现阶段的重要发展战略和方向。为了有效促进乡村振兴举措的实施和有效落实,需要对目前阻碍乡村振兴的诸多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有效制定各方面问题的解决对策,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乡村振兴提供更有力的支持,从而使乡村振兴计划实施更加科学、合理,并在实际工作中对实践经验加强总结和积累。本文就现阶段乡村振兴中存在的障碍因素进行分析,并对相应的解决对策进行探讨。
  关键词:乡村振兴;障碍因素;农业改革

1 单向城镇化问题有效解决,城乡双向要素流动机制加强建设


  在城乡关系中主要存在着单向城镇化的问题,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农民涌入城市,因其舍弃农村宅基地及土地等,并在城市中购置住房,对城镇化建设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大量人才、资金和资源等以单向的形式流入城市,同时由于贵州地区山地和丘陵居多,平地较少,机械化作业难度加大,农村机械程度较低,从而使乡村价值和地位极大程度受到影响,也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造成阻碍。其次在乡村振兴战略实际实施过程中,由于长期存在的城乡分割体制不健全的问题,极大地限制了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和任务的落实,现阶段越来越多的农民涌入城市,但普遍存在着农民难以融入城市环境又无法回归农村的尴尬状况,从而对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城乡实现共同发展成为城镇化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其中需要对城乡双向要素流动机制的构建加强重视,从而使单向城镇化问题得以有效解决,能够实现城市与乡村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從而在保证城市特色的情况下,对城市和乡村功能进行不断优化。另外基于城乡双向要素流动机制的有效落实,能够加快各生产要素的流动,其中大量的乡村闲置劳动力,作为其中重要要素能够流入城镇化建设中,为乡村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和活动,同时对农村生产力进行有效解放,建立家庭精英制度,促进大量乡村劳动力要素的流动就业,进一步扩大城乡就业空间。
  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两者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互相联动、相辅相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脱贫攻坚贯彻落实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脱贫攻坚能够有效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通过脱贫攻坚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为其提供有力支持。另外通过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落实,进一步提升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因此需要对有利于乡村发展的长效机制加强建设,避免出现脱贫人口返贫,从而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得以有效保障。

2 乡村学校准确定位,乡村教育体系优化


  作为乡村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乡村学校也是我国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在乡村振兴和城镇化发展进程中,需要使社会和乡村学校共同发挥其影响作用和教育优势,对学生潜移默化进行在民俗、民风、传统道德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传递和熏陶,使教育内涵不断丰富,有利于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另外应围绕乡村实际情况,对现代乡村学校加强建设,使乡村学校教育与社会功能有机融合,促进学校与家庭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乡村社会,并在乡村文化中加深体验,对自身个体文化内涵不断丰富。另外通过乡村学校建设力度的加大,教育资源能够实现共建共享,对乡村文明建设和发展起到有效推进作用。
  目前不少乡村学校中已逐渐被撤并,对一镇一乡一所离土型学校的教育模式进行推进,使乡村和学校之间的距离不断加大,同时学校撤并也阻断了乡村和学校之间的联系,使乡村文化传承受到极大影响,对乡村振兴和发展造成阻碍。

3 规模经营盲目性改善,对农业发展规律进行摸索


  土地承包制改革的推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得以实现,进一步推进现代化农业发展。现阶段现代农业发展仍以家庭经营模式为重要基础,但因农业生产具有周期性、地域性以及季节性等特点,家庭经营需要具备更丰富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经验,通过农业生产特点与家庭经营特点有效结合,最大程度降低农业生产风险和成本投入,使农业生产效率提高,而在短时间内这种农业经营模式不会发生明显改变。另外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主要以农户经营为基础,并为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也是现阶段农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对农民和土地之间的关系加强重视和处理,提供相应优惠政策的同时,对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使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但目前一些农户对农村基本特点缺乏了解,更倾向于将土地出租而进城务工,在诸多因素影响下导致单一农民产业受到排斥,而土流更多用于大户规模化经营,因此也严重地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对农民切身利益和农业安全造在严重影响。
  大规模机械化生产模式成为了现代农业生产和发展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同时也加大了农村劳动力向非农转移的倾向,因此必然趋势及部分客观因素也对乡村振兴造成了一定的制约和影响。

4 农家院落价值明确,农业改革持续深化


  宅基地作为农村社会发展中重要的结构要素,也是农民生活生产的主要空间。农民在宅基地上构建的农家院落,在乡村文明建设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长期农业生产的不断演变,农家院落价值也得到不断丰富,不仅能够进行果树、蔬菜种植,牲畜养殖,同时还具备储存功能,能够对农产品和农具进行存放。但由于相关人员对农家院落和农业生产之间的关系缺乏深入了解,对乡村建设存在盲目性,按照城市建设的要求对大量农村院落进行取缔,从而导致农业生产和发展受到较大程度的制约。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需要对农家院落进行充分了解,对宅基地改革持续深化,从而使现代农村发展得到有效推动。

5 结束语


  目在乡村振兴实施过程中,因存在的不少障碍因素对振兴举措的贯彻落实造成制约和影响,因此需要对影响乡村振兴的障碍因素和原因加强重视,对其进行深层次地剖析,并对切实可行,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进行制定,使乡村振兴路径得以有效构建,从而使城镇化建设进程加快,进一步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高。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测定新疆野山杏果肉中4种黄酮类化合物(原花青素、芦丁、柚皮苷二氢查尔酮、槲皮素)。【方法】运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采用Hubble 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A(甲醇):B(0.5%磷酸水溶液)=45∶55,在1.0 mL/min流速下等度洗脱,分离新疆野山杏果肉中4种黄酮类化合物,采用仪器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及添加回收率验证该方法。【结果】原花青素、芦丁、槲皮素3种黄酮成分色谱峰在20 min内分离度良好,线性范围为0.52~56μg/mL(r=0.999
【目的】研究控制库尔勒香梨采后贮藏期间萼端黑斑病发病的钙和l-甲基环丙烯(1-MCP)正交组合方式。【方法】采前喷施0.014%、0.017%、0.020%钙肥和采后1.0、2.0、3.0μL/L 1-MCP处理的正交组合,分析各处理对贮期果实品质和萼端黑斑病发病率的影响。【结果】低浓度的采前喷钙结合采后1-MCP处理,能使果实保持较高的硬度和鲜亮的果皮色泽。采前给树体喷钙,能增强采后果实抵御萼端黑斑病等病害发生的能力。【结论】(0.017%液钙+2.0μL/L 1-MCP)处理能使果实保持较高的硬度和较
摘 要:在森林资源经营与管理中,林木采伐是重要的管理项目之一。但是在近几年的森林资源管理实践中,我们会发现林内采伐工作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采伐管理、采伐监管、采伐纠纷等,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才有助于实现林木的可持续利用。因此,本文提出了林木采伐管理制度执行中的問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林内采伐管理问题得到优化。  关键词:林木采伐;管理问题;建议  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自然资源利用和保护的
摘 要:随着新时代的发展,森林防火与林业生态安全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林业作为自然资源的一种,其经济以及生态作用也越来越突出。森林失火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经济的发展对林业的需求也是巨大的,然而生态是守恒的,所以对森林防火管理以及对林业生态安全的管理尤为必要。  关键词:森林防火管理;林业资源;管理措施  森林防火安全对于森林的生存来说至关重要,森林不仅仅是林业资源最为丰富的地方,还是物种最为丰富的地方
随着现代社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基于科学技术的农业情报信息会影响到农业的发展。本文对卫星遥感技术在气象为农服务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解,希望能够促进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我国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不仅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在新时期,需要提高小麦栽培技术,以满足新时期的发展需要。  关键词:小麦;栽培技术;病虫害;控制措施  由于新时代的小麦产量直接影响着我国农业发展的方向,因此有必要加大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各种技术和财政支持,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并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了保证小麦的产
摘 要:马铃薯是我国重要的粮食来源之一,对于解决我国的温饱问题有一定的贡献。在现如今的社会发展过程中,马铃薯不仅在粮食作物方面有着优良的表现,同时也是我国重要的饲料、工业原料之一,具有一定的开发和研究价值。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进步,早熟脱毒马铃薯的种植技术也有了较大的提升,并且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早期脱毒马铃薯在产量上高于普通的马铃薯,同时具备一定的抗毒、块儿大等优点,在农作物中属于优良的品种。因
摘 要:马铃薯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种类之一,对于解决我国的粮食问题有一定的贡献。但在种植过程中,传统的马铃薯由于抗病毒能力较差、种植的周期较长且产量较低、质量不高等缺点,引起了相关人员的思考。研究高效的马铃薯种植品种,能够增加马铃薯的产量,缩减马铃薯的生长周期以及提高马铃薯的抗病毒能力。在这种情况下,脱毒马铃薯被研发出来。但在种植的过程中仍有较多的种植者对于脱毒马铃薯的认识不清晰,对于其种植技术并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