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者要转变思维方式,树立生活化教育理念,充分利用微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大学生生活的变化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丰富其内容。微时代为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提供了新的契机,探索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路径对新时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时代;生活化路径
一、微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内涵
目前,国内学者普遍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就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要向生活世界回归,以现实生活为载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学习应从大学生的实在生活出发,关注大学生的实在生活需要,以自我教育为根本出发点,最终能使大学生在体验生活中理解社会的道德要求。
“微時代是以当下流行的以微信、微博、微网站为主要信息传播媒介,以微表达、微阅读、微语录为主要形式,以短小精炼、方便快捷为主要特征的信息传播新时代”。 微时代下,手机技术的进步把人从电脑解放出来,网络如影随形,微时代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一方面要结合大学生网络“微生活”的变化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发挥大学生的自觉能动性,提高大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另一方面要通过“微介质”走进大学生的“微世界”,了解学生、关注学生、帮助学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预见性,指导大学生用理性思维应对微时代的新变化。
二、微时代探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价值
微时代赋予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新的内涵。生活的定义很广泛,大学生的生活除了现实生活,还有网络“微”生活,探讨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有利于“回归生活,引领生活”的生活化教育理念的实现
优化教育理念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先导,思想政治教育 的教育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就是要“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通过提高大学生的表达权、参与权,培养大学生对社会现实及自我的主动反思和扬弃,主动构建与社会发展、个人发展相协调的意义生活,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自我展现和成长,指引学生做生活的主人。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更多的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被动模式,微 时代教育者可以通过“微介质”关注学生、了解学生、走进学生的世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预防功用,变被动解决为主动预防、指导,从而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回归生活,引领生活”教育理念的实现。
(二)有利于“立足生活,发展理论”的生活化教育内容的丰富
丰富教育内容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核心要素。理论的价值在于对实际生活的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否科学合理、是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及社会热点相结合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内容大多局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脱离学生实际,缺乏吸引力。微时代信息传播的开放性、便捷性,为教育者获取时事新闻、捕捉学生生活案例提供了便利的窗口,从而有利于将社会热点和学生的生活案例引入课堂,将理论与现实将结合。此外,教育者可以结合大学生喜爱的网络语言融入马克思主义理论,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亲和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立足生活,发展理论”。
(三)有利于“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的生活化教育载体的拓展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和日常管理,辅之于少量的讲座、报告、座谈会等方式来完成,更多的是“老师讲—学生听”的言语灌输模式。思想政治教育课老师面对的学生数量庞大,课堂时间有限,难以通过课堂深入了解学生,此外,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需要大量的时间进行学术研究,与学生的接触甚少。微时代,教育者可以通过视频、图片、网站链接丰富第一课堂教育载体,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生动具体;可以通过“微介质”将课堂延伸至开放性和包容性更强的微课堂,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打破第一课堂的局限性;可以通过网络分享信息潜移默化地影响、教育学生,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使思想政治教育无孔不入,实现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结合,现实课堂与虚拟课堂相结合。
三、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路径
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利用各类新兴媒体走进学生、了解学生,建立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从学生的生活中汲取资源丰富思想政治教 育的内容,把生活引入教育,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一)转变思维方式,树立无“微”不至的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理念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在于培育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也是服务学生的工作,而不是管理、控制、约束大学生的工具。微时代,要转变思维方式,促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回归生活、立足生活,关心大学生生活、服务生活。微时代中,新的媒介不断涌现,大学生是时代潮流的追随者、引领者。多样的“微介质”为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提供了新的路径。第一,将“微介质”引入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第二,通过“微介质”将思想政治生活化教育延伸至第二课堂,创新社会实践活动。
(二)建立主体间性师生关系,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微生活化”
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帮助教师走进学生的“微世界”,从而了解学生的生活,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把握着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碍于老师的权威,学生在表达自己的时候容易口是心非,附和老师的观点。教育者要积极主动加入学生的“朋友圈”,与大学生建立朋友关系,了解学生,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内心情感世界,加强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教育者应积极与大学生在热点话题上进行互动,通过转发、评论进行意见交换,增进了解,达成共识。
(三)结合大学生的“微生活”,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生活化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只有在生活世界中才能更加丰富,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现实指导性。微时代大学生活日益丰富,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因此要坚持社会生活、家庭生活与学校生活相结合的原则,坚持现实物理生活与网络虚拟生活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大学生具有普遍性的生活案例与个别具体、典型的生活案例相结合的原则,坚持现实实在生活与未来可能生活相结合的原则。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时代;生活化路径
一、微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内涵
目前,国内学者普遍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就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要向生活世界回归,以现实生活为载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学习应从大学生的实在生活出发,关注大学生的实在生活需要,以自我教育为根本出发点,最终能使大学生在体验生活中理解社会的道德要求。
“微時代是以当下流行的以微信、微博、微网站为主要信息传播媒介,以微表达、微阅读、微语录为主要形式,以短小精炼、方便快捷为主要特征的信息传播新时代”。 微时代下,手机技术的进步把人从电脑解放出来,网络如影随形,微时代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一方面要结合大学生网络“微生活”的变化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发挥大学生的自觉能动性,提高大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另一方面要通过“微介质”走进大学生的“微世界”,了解学生、关注学生、帮助学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预见性,指导大学生用理性思维应对微时代的新变化。
二、微时代探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价值
微时代赋予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新的内涵。生活的定义很广泛,大学生的生活除了现实生活,还有网络“微”生活,探讨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有利于“回归生活,引领生活”的生活化教育理念的实现
优化教育理念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先导,思想政治教育 的教育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就是要“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通过提高大学生的表达权、参与权,培养大学生对社会现实及自我的主动反思和扬弃,主动构建与社会发展、个人发展相协调的意义生活,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自我展现和成长,指引学生做生活的主人。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更多的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被动模式,微 时代教育者可以通过“微介质”关注学生、了解学生、走进学生的世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预防功用,变被动解决为主动预防、指导,从而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回归生活,引领生活”教育理念的实现。
(二)有利于“立足生活,发展理论”的生活化教育内容的丰富
丰富教育内容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核心要素。理论的价值在于对实际生活的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否科学合理、是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及社会热点相结合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内容大多局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脱离学生实际,缺乏吸引力。微时代信息传播的开放性、便捷性,为教育者获取时事新闻、捕捉学生生活案例提供了便利的窗口,从而有利于将社会热点和学生的生活案例引入课堂,将理论与现实将结合。此外,教育者可以结合大学生喜爱的网络语言融入马克思主义理论,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亲和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立足生活,发展理论”。
(三)有利于“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的生活化教育载体的拓展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和日常管理,辅之于少量的讲座、报告、座谈会等方式来完成,更多的是“老师讲—学生听”的言语灌输模式。思想政治教育课老师面对的学生数量庞大,课堂时间有限,难以通过课堂深入了解学生,此外,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需要大量的时间进行学术研究,与学生的接触甚少。微时代,教育者可以通过视频、图片、网站链接丰富第一课堂教育载体,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生动具体;可以通过“微介质”将课堂延伸至开放性和包容性更强的微课堂,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打破第一课堂的局限性;可以通过网络分享信息潜移默化地影响、教育学生,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使思想政治教育无孔不入,实现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结合,现实课堂与虚拟课堂相结合。
三、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路径
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利用各类新兴媒体走进学生、了解学生,建立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从学生的生活中汲取资源丰富思想政治教 育的内容,把生活引入教育,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一)转变思维方式,树立无“微”不至的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理念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在于培育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也是服务学生的工作,而不是管理、控制、约束大学生的工具。微时代,要转变思维方式,促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回归生活、立足生活,关心大学生生活、服务生活。微时代中,新的媒介不断涌现,大学生是时代潮流的追随者、引领者。多样的“微介质”为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提供了新的路径。第一,将“微介质”引入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第二,通过“微介质”将思想政治生活化教育延伸至第二课堂,创新社会实践活动。
(二)建立主体间性师生关系,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微生活化”
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帮助教师走进学生的“微世界”,从而了解学生的生活,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把握着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碍于老师的权威,学生在表达自己的时候容易口是心非,附和老师的观点。教育者要积极主动加入学生的“朋友圈”,与大学生建立朋友关系,了解学生,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内心情感世界,加强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教育者应积极与大学生在热点话题上进行互动,通过转发、评论进行意见交换,增进了解,达成共识。
(三)结合大学生的“微生活”,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生活化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只有在生活世界中才能更加丰富,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现实指导性。微时代大学生活日益丰富,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因此要坚持社会生活、家庭生活与学校生活相结合的原则,坚持现实物理生活与网络虚拟生活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大学生具有普遍性的生活案例与个别具体、典型的生活案例相结合的原则,坚持现实实在生活与未来可能生活相结合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