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标倡导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氛围主动的理念。要想创建气氛愉快、积极主动、探索研究、互帮互学的探究型课堂,塑造学生“超越自我、超越他人”的个性自主品质,对学生进行适时、适宜的评价必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它是教学成功,促进学生发展必不可缺的一个要素。
关键词:科学课堂 有效评价 学生发展
小学科学课堂较其它课程课堂而言,存在许多让科学教师头疼的问题。其一,材料问题。几乎每节课都需要学生或教师准备相应的材料,如果学生带的不齐,或是教师筹备不全,圆满的教学设计将无法实现。其二,控制实验。学生对未知世界的探密,对自我价值的肯定是教师“拦挡”不住的,所以时间的控制、规范习惯的养成很重要。其三,兴趣问题。部分学生对科学缺少兴趣,或者部分探究项目对学生而言相对抽象,缺少色彩,参与真正研究的人数就相对减少。其四,思维迁移过远。学生的想象力永远是无边无际的,他们不会完全依据主题而展开,他们也会有无数个为什么,而课堂的四十分钟是有限的。其五,倾听意识。学生们愿意展示,经常会按捺不住表现的欲望,而单纯表达各自的观点,这对过程的梳理与结论的得出是无效的。
这些诸多问题是科学课堂不能回避的,除了教师要掌握广博的知识、过硬的调控能力、机智的应变能力外,就是要注重对学生的评价。只有教师通过不断地观察以及和学生的交流,及时地了解学生相关情况并加以反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形成一个动态的“教学——评价”循环体,一切问题才能得以缓解,或者说是迎刃而解。
一、评价维度
首先,注重对个人评价。
个人评价是注重对学生个体有针对性的评价。它最灵活、最公平,也是调动学生积极性与制止个别学生“开小差”情形发生的最好方法。比如,一个经常上课低头的学生,在一个短暂的时间内突然听课很认真,教师要马上加以表扬并给予鼓励,那么他这节课一定会带给你不一样的表现;一个不太发言的学生,当他把手高高举起时,一定要让他来回答,并且告诉他,“你回答是满分的,你真应该多举手!”在以后的课堂上,也要多关注他,直到他养成积极发言的好习惯为止;一个学生敢于质疑其他学生的表述,更要及时加以肯定,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有的学生看书多,经常在发表见解时,应用课外知识经验,甚至于有些是教师也不知道的,这更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还有学生探究时的奇思妙想等等,都可以通过及时恰当的评价,让学生的智慧之花生根发芽。
对个人评价,每一节课都随堂记录在《平时评价单》对应的项目里。评价项目具体可细分为材料准备、习惯养成、兴趣态度、探究精神、创新思维、实验操作等个性化的分项。它反映的是学生的发展轨迹。比如,“绿色植物开花与结果有什么关系?”大多数的同学都会想到结果,个别同学会想到与花蕊有关,可是有的同学却能提到花的雌蕊与雄蕊的关系,教师就要佩服学生的课外信息量大,而给予加分鼓励了。三年级的学生对植物可以说是充满了兴趣,在《种植我们的植物》一课学完后,很多的同学都在课外买了各种花籽自己在家里观测,甚至有不少同学拍了照片,放进U盘里,带到学校和大家分享植物的成长阶段,这是怎样的一种求真精神呢?我们老师又怎能不为他多加上“几分”?孩子的小脑袋里同样的许许多多的问号,“为什么有些植物的茎里是白色的液体?”“种花为什么要在盆下放瓦片?”等,对于爱提问的学生,我们也可以给予加分。
其次,注重对小组评价。
合作学习是科学探究必不可少的手段。实验操作的合理分工、相互配合、得出结论、小组汇报及完成研究时间的长短,都可以通过小组评价的方式加以调控。结论的准确性、用时多少、自我管理等方面都可以成为评价的依据。小组一般以四人为宜,以组间评比的方式激励学生把个人的荣辱融入到小组的成败之中,不仅加强了互助合作能力,更加强了学生集体荣誉感的培养,教师的课堂管理也会轻松很多。
比如,在《机械钟摆》,这一课,要想观察“摆每分钟摆动的次数进行研究”,要想找到“摆的等时性的规律”,就必须有效利用小组合作。在实验前,教师可以让各小组在2~3分钟内讨论交流“你们的实验过程是怎么设计的?”那么在規定时间内,有结论的小组可以举手示意,教师依据完成速度的快慢先进行小组合作效率上的初步评价,这是一种时间观念上的肯定,对于40分钟的高效课堂是尤为重要的。在接下来的小组汇报中,每组之间自然会有设计上的矛盾冲突,这便引发了对实验设计的再次修改时,教师可以及时追问“那十秒钟是连续下去的十秒还是重新开始的十秒?怎么操作?”对于能够发现其他小组设计上不足的小组,或是设计比较合理的小组,教师同样可以给予小组的鼓励性加分,使组员们看到了合作的力量与优势,也是一种对个人的潜移默化的支持,学生的自信心会有很大的加强,研究兴趣一下被调动了起来。以此也推进了教学环节的深入,“那具体怎么操作?人员怎么分工?有没有发现你们的分工有什么需要调整的地方?小组里赶紧商量一下。”这样充份体现了学生的主动性与主体地位。学生会发现,真正的科学操作,每个组必须有记录员、操作员、报数员、掐表员,每个人只分工到位,各尽其责,实验才能得以顺利进展。在学生小组操作时,教师可巡视其间,发现小组有“独揽大权”或是“个别开小差”的小组要给予批评并减分,可以依靠集体的力量互相牵制,以优代差,共同时步。
对小组评价,结果呈现方式是在黑板的一角。每个小组在各门课程的表现,都会在此累计记录。
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小组的评价记录,都要学生当堂自己独立记录完成,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个促动和鞭策。
二、评价结果运用
为了把评价落得更实,能够充分体现出学生在校表现与素质发展概况,并激发和促进学生不断更好的表现和进步,应注重评价结果的运用。评价不是分出等级的筛子,而是激励学生发展的泵。
1.个人评价结果运用。期末,把每节课学生的积分情况以五角星的形式再现在学生素质报告单上。最多是五颗星,依次递减。以此作为学校和家长评价学生学习的依据。学生为了交给家长一份满意的答卷,都会努力表现的。
2.小组评价结果运用。期末,根据积分情况评出最优小组给予奖励。小组成员谁也不愿做短板,都会非常努力学习。
除此而外,教师与学生在日常教学接触、互动过程中的师生互评、生生互评、甚至家长参与评价等多元评价方式,将是我们对学生评价的探索方向。
小学科学教学离不开对学生的评价,它能让我们从不同角度不断了解学生,进而形成对学生某种看法和判断,以促进学生合理全面的发展。但评价更要以尊重学生为前提,以鼓励为主,这样学生才能乐学、好学。评价不能为了评价而评价,评价的聚焦点集中于学生的潜能开发和培育学生的成就欲望及为每个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展示才能的平台。事实上,所有的学生都是不同的。他们是独特的、丰富的、具体的,而且不同的学龄阶段的学生,由于身心发展水平的差异,评价体系更应符合学生身心发展,有助于个性健康自强发展。
关键词:科学课堂 有效评价 学生发展
小学科学课堂较其它课程课堂而言,存在许多让科学教师头疼的问题。其一,材料问题。几乎每节课都需要学生或教师准备相应的材料,如果学生带的不齐,或是教师筹备不全,圆满的教学设计将无法实现。其二,控制实验。学生对未知世界的探密,对自我价值的肯定是教师“拦挡”不住的,所以时间的控制、规范习惯的养成很重要。其三,兴趣问题。部分学生对科学缺少兴趣,或者部分探究项目对学生而言相对抽象,缺少色彩,参与真正研究的人数就相对减少。其四,思维迁移过远。学生的想象力永远是无边无际的,他们不会完全依据主题而展开,他们也会有无数个为什么,而课堂的四十分钟是有限的。其五,倾听意识。学生们愿意展示,经常会按捺不住表现的欲望,而单纯表达各自的观点,这对过程的梳理与结论的得出是无效的。
这些诸多问题是科学课堂不能回避的,除了教师要掌握广博的知识、过硬的调控能力、机智的应变能力外,就是要注重对学生的评价。只有教师通过不断地观察以及和学生的交流,及时地了解学生相关情况并加以反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形成一个动态的“教学——评价”循环体,一切问题才能得以缓解,或者说是迎刃而解。
一、评价维度
首先,注重对个人评价。
个人评价是注重对学生个体有针对性的评价。它最灵活、最公平,也是调动学生积极性与制止个别学生“开小差”情形发生的最好方法。比如,一个经常上课低头的学生,在一个短暂的时间内突然听课很认真,教师要马上加以表扬并给予鼓励,那么他这节课一定会带给你不一样的表现;一个不太发言的学生,当他把手高高举起时,一定要让他来回答,并且告诉他,“你回答是满分的,你真应该多举手!”在以后的课堂上,也要多关注他,直到他养成积极发言的好习惯为止;一个学生敢于质疑其他学生的表述,更要及时加以肯定,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有的学生看书多,经常在发表见解时,应用课外知识经验,甚至于有些是教师也不知道的,这更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还有学生探究时的奇思妙想等等,都可以通过及时恰当的评价,让学生的智慧之花生根发芽。
对个人评价,每一节课都随堂记录在《平时评价单》对应的项目里。评价项目具体可细分为材料准备、习惯养成、兴趣态度、探究精神、创新思维、实验操作等个性化的分项。它反映的是学生的发展轨迹。比如,“绿色植物开花与结果有什么关系?”大多数的同学都会想到结果,个别同学会想到与花蕊有关,可是有的同学却能提到花的雌蕊与雄蕊的关系,教师就要佩服学生的课外信息量大,而给予加分鼓励了。三年级的学生对植物可以说是充满了兴趣,在《种植我们的植物》一课学完后,很多的同学都在课外买了各种花籽自己在家里观测,甚至有不少同学拍了照片,放进U盘里,带到学校和大家分享植物的成长阶段,这是怎样的一种求真精神呢?我们老师又怎能不为他多加上“几分”?孩子的小脑袋里同样的许许多多的问号,“为什么有些植物的茎里是白色的液体?”“种花为什么要在盆下放瓦片?”等,对于爱提问的学生,我们也可以给予加分。
其次,注重对小组评价。
合作学习是科学探究必不可少的手段。实验操作的合理分工、相互配合、得出结论、小组汇报及完成研究时间的长短,都可以通过小组评价的方式加以调控。结论的准确性、用时多少、自我管理等方面都可以成为评价的依据。小组一般以四人为宜,以组间评比的方式激励学生把个人的荣辱融入到小组的成败之中,不仅加强了互助合作能力,更加强了学生集体荣誉感的培养,教师的课堂管理也会轻松很多。
比如,在《机械钟摆》,这一课,要想观察“摆每分钟摆动的次数进行研究”,要想找到“摆的等时性的规律”,就必须有效利用小组合作。在实验前,教师可以让各小组在2~3分钟内讨论交流“你们的实验过程是怎么设计的?”那么在規定时间内,有结论的小组可以举手示意,教师依据完成速度的快慢先进行小组合作效率上的初步评价,这是一种时间观念上的肯定,对于40分钟的高效课堂是尤为重要的。在接下来的小组汇报中,每组之间自然会有设计上的矛盾冲突,这便引发了对实验设计的再次修改时,教师可以及时追问“那十秒钟是连续下去的十秒还是重新开始的十秒?怎么操作?”对于能够发现其他小组设计上不足的小组,或是设计比较合理的小组,教师同样可以给予小组的鼓励性加分,使组员们看到了合作的力量与优势,也是一种对个人的潜移默化的支持,学生的自信心会有很大的加强,研究兴趣一下被调动了起来。以此也推进了教学环节的深入,“那具体怎么操作?人员怎么分工?有没有发现你们的分工有什么需要调整的地方?小组里赶紧商量一下。”这样充份体现了学生的主动性与主体地位。学生会发现,真正的科学操作,每个组必须有记录员、操作员、报数员、掐表员,每个人只分工到位,各尽其责,实验才能得以顺利进展。在学生小组操作时,教师可巡视其间,发现小组有“独揽大权”或是“个别开小差”的小组要给予批评并减分,可以依靠集体的力量互相牵制,以优代差,共同时步。
对小组评价,结果呈现方式是在黑板的一角。每个小组在各门课程的表现,都会在此累计记录。
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小组的评价记录,都要学生当堂自己独立记录完成,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个促动和鞭策。
二、评价结果运用
为了把评价落得更实,能够充分体现出学生在校表现与素质发展概况,并激发和促进学生不断更好的表现和进步,应注重评价结果的运用。评价不是分出等级的筛子,而是激励学生发展的泵。
1.个人评价结果运用。期末,把每节课学生的积分情况以五角星的形式再现在学生素质报告单上。最多是五颗星,依次递减。以此作为学校和家长评价学生学习的依据。学生为了交给家长一份满意的答卷,都会努力表现的。
2.小组评价结果运用。期末,根据积分情况评出最优小组给予奖励。小组成员谁也不愿做短板,都会非常努力学习。
除此而外,教师与学生在日常教学接触、互动过程中的师生互评、生生互评、甚至家长参与评价等多元评价方式,将是我们对学生评价的探索方向。
小学科学教学离不开对学生的评价,它能让我们从不同角度不断了解学生,进而形成对学生某种看法和判断,以促进学生合理全面的发展。但评价更要以尊重学生为前提,以鼓励为主,这样学生才能乐学、好学。评价不能为了评价而评价,评价的聚焦点集中于学生的潜能开发和培育学生的成就欲望及为每个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展示才能的平台。事实上,所有的学生都是不同的。他们是独特的、丰富的、具体的,而且不同的学龄阶段的学生,由于身心发展水平的差异,评价体系更应符合学生身心发展,有助于个性健康自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