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公司总校已成为金川普教战线上领跑的一面旗帜,集团公司在扩大学校建设的同时也大力提高现代化教学设施硬件的投资和增强教师信息技术知识的培训,为学校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搭建了极好的平台。
关键词:幻灯片;信息加工;化学教学;教学策略
笔者参加了2011年总校理化生实验教学优质课竞赛的评委工作,在听课中发现全体参赛教师在课堂上都使用幻灯片辅助教学,但在使用过程中,很多时候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为此,笔者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和总结,结合本次优质课竞赛得出了一些心得:我们在运用幻灯片进行教学时应采取有效策略,同时在课堂使用幻灯片时应注意幻灯片不能代替板书;要以清晰为主、美观为辅;不要用幻灯片呈现大量文字材料;播放幻灯片时要控制速度、恰如其分;不要用幻灯片过于详细地呈现教学内容;内容安排要科学合理。
2010年至今对笔者学校化学教师的调查统计显示:92%的化学教师在课堂上使用幻灯片(PowerPoint)辅助教学;其中60%的教师用来演示板书内容;15%的教师用来创设问题情境;15%的教师用来插入模拟动画和录像;10%的教师用于演示补充资料(文字、图片)。幻灯片具有适合呈现课堂教学内容的很多功能,包括文字、图片、视频和声音,还可以按顺序播放等。但在实际听课过程中,我们却发现很多教师用幻灯片制作的课件存在一些共同问题。在此,笔者将这些问题进行总结、反思,从而使之成为化学教师在课堂上使用幻灯片的有效教学策略。
一、幻灯片不能代替板书,要将幻灯片和板书相互结合、相得益彰
有些教师为了加大课堂教学的密度,用幻灯片代替板书,将过去的“灌输式”教学变成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灌输式”教学(有人戏称为“电灌”),弊端有二:其一教师即使放慢播放速度,学生也难以记下学习的内容,难以明确学习的重点、难点;其二学生的学习方式特别被动,教师展示、讲解的内容越多,学生越没有思考、内化的时间和空间。
幻灯片不宜代替板书,而应与板书相互结合,发挥其各自的功能,为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服务。板书的作用是提示学生课堂学习重点、难点的简捷、是有效的表达方式。在一节课结束之后,学生抬头看一下黑板,本节课的内容要点、相互关系、知识体系应该完整地映入学生的眼帘。幻灯片的作用是教师呈现文字、图片等资料的一种呈现方式。用幻灯片所呈现的文字和图片等应该是对板书的补充与说明。
二、学生在观看幻灯片时,第一需求是清晰,第二需求是美观
白底、深色字的幻灯片在播放时比较清晰,而黑底、白字的幻灯片在播放时则不够清晰。这说明幻灯片中字的颜色与背景的颜色搭配非常重要。由于颜色搭配不当,造成字迹不够清晰的幻灯片,容易让观看的学生产生急躁的情绪,此时教师的教学内容再好,也难以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在字迹清晰的基础上,要努力制作美观的幻灯片,提升学生对美的感受。化学是一门很“美”的科学,仪器美、装置美、操作美、现象美都是化学独有的美。幻灯片作为一种课堂教学的重要呈现方式,它是创设课堂氛围的一种重要环境要素。幻灯片做得很美,符合学生的审美要求,学生学习时才会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熏陶、提升美的感受。
教师在制作幻灯片时,忌两个极端:一是过于单调;二是过于花哨。幻灯片过于单调容易让人产生视觉疲劳,减弱大脑的兴奋程度,学习效果会衰减。幻灯片过于花哨容易让人分散注意力,不容易抓住课堂上的重点,也不利于突破教学难点,学习效果也会衰减。因此,教师在制作幻灯片时,选材要广泛精心、内容要图文并茂、布局要错落有致、颜色要和谐统一、形状要相互搭配、呈现要先后有序。幻灯片的美不仅体现在每一张幻灯片上,还体现在幻灯片播放过程中精心、巧妙的安排。美观的幻灯片设计,使化学课变得更“美”,学生在“美”的环境中心情放松,学习状态更佳。
三、幻灯片不宜呈现大量文字材料,而应简洁生动、画龙点睛
在一页幻灯片中,若呈现大量文字材料,对于观看的人来讲会有一种视觉的恐惧感。由于要阅读大量的文字材料,对人的视觉会造成压力,这种视觉压力可以转化为心理上的压力,使阅读者从心理上产生一种抵触情绪,在行为上表现出情绪烦躁“不想读”。可是在课堂中,学生又必须读,但这种“硬着头皮读”的阅读效果可想而知。
在这种阅读中,学生要先读懂材料,才能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然后再思考问题与材料之间存在的关系。这种阅读使学生进入情境较慢,不利于活跃学生思维。这种阅读也往往使课堂的学习节奏较慢,容易造成课堂气氛沉闷。
当用幻灯片呈现大量文字时,形式也比较呆板,使课堂教学失去了生动、有趣的一面,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因此,对于必须要呈现文字量较多的内容,可用关键词语代替大量文字。关键词语的选择原则有:(1)能说明问题;(2)能代表事物的发展进程;(3)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冲突;(4)能引发学生高度注意。
在课堂上,当关键词语进入学生的眼中,与此同时教师的话语也同步进入到学生的耳中。此时,学生就能够快速地进入情境,并且学生的大脑已经不是在被动阅读,而是在主动思考了。由此可见,改变呈现方式,似乎只是教学的细节问题,但它却体现了建构主义教学理念——以学为主体;其结果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效率都会产生影响。
四、播放幻灯片要控制速度,做到恰如其分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有不少教师总会把幻灯片放映和课堂控制脱离开来,有点像看着报告作演讲。甚至是先花几分钟至十分钟把幻灯片一连串放完,然后再重复去讲里面有关的知识点;或者是先一个人长篇大论讲完一大堆之后,再来蜻蜓点水迅速将幻灯片放完;还有些是根本无计划、无顺序的,想到讲什么就什么,幻灯片也只是在想起来的时候才用一下等等。而这些都是没有把握好幻灯片的播放速度及切入时间。多媒体只成为一个摆设或者只是过眼烟云,根本起不到突破重点的作用,更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 比如,对于化学反应的教学是一个过程教学,“反应原理是什么?产物是什么?为什么有特殊条件?”等等,需要教师步步深入、启发。学生在教师的步步推进过程中,结合实验现象加深理解,再通过练习书写,达到掌握化学反应的目标。这个过程对学生的学习非常重要。假如用幻灯片把化学反应方程式一下子快速地呈现出来,教师给出的过程快了,学生理解的过程就被删减,学生理解的质量也随之降低,学生的学习效果自然被打了折扣。
因此,笔者建议在学生学习新的化学反应时,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不用幻灯片方式呈现;若用幻灯片方式呈现,则分步呈现。对于化学反应,用板书配以讲解,然后要让学生们自己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使化学反应的给出成为一个较慢的过程。若用幻灯片呈现,不要将反应一步呈现,可以分步呈现,先给出反应物,配合教师讲解,再给出条件,然后给出生成物,最后要给学生留出动笔书写的时间,让学生有一个内化的过程,放慢呈现速度,有利于学生对化学反应的理解。
五、幻灯片上不宜面面俱到,要给学生留思考空间
教学要留有悬念,制造悬念、制造矛盾冲突、创设恍然大悟的结果,创设出乎意料的错误,激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求知的愿望,使之处于渴求、乐学状态,提高教学的艺术性。若教师用幻灯片过于详细地呈现教学内容,学生不必思考,一看便知,教师的教学哪还有悬念可言呢?不经过思考的学习,就像一杯白水,淡而无味;经过思考的学习,就像一杯清茶,留有余香。
例如,在有毒气体教学中,开始先放映一些关于一氧化碳、氯气的图片或影片(比如:二战时期的毒气弹,工厂氯气泄露,煤气中毒、人们用湿毛巾捂住鼻口,庄稼褪色枯死,消防队员如何消毒,有关氯气的产品——漂白粉等),设置悬念,引人入胜,最后由学生一一解答。
因此,要使教学有悬念,教师在制作幻灯片时就不要过于详细,而要“留白”。“留白”的目的有三:一是便于教师创设悬念;二是给学生留有深入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三是给学生留出参与的机会。
六、教师在制作幻灯片时应注意知识衔接,多在突破重难点上下功夫
教师在安排幻灯片内容时要科学合理,便于教学时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便于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教师在备课时要先明确这节课的重点在哪?难点在哪?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的内容有哪些?采用何种方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此基础上,再确定采用怎样的呈现方式、呈现哪些内容等等。对于内容的安排要尽量简洁,表述的文字要科学准确,表述的内容要能够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表述的方式要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综上所述,化学教师在课堂上使用幻灯片时,可以针对自己学校学生的特点和课堂教学的状况,不断反思,总结制作幻灯片的有效教学策略,这样才能自如地制作出符合教学特色的、有个性的幻灯片。
作者单位:甘肃省金昌市金川集团公司总校第六中学
邮政编码:737100
关键词:幻灯片;信息加工;化学教学;教学策略
笔者参加了2011年总校理化生实验教学优质课竞赛的评委工作,在听课中发现全体参赛教师在课堂上都使用幻灯片辅助教学,但在使用过程中,很多时候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为此,笔者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和总结,结合本次优质课竞赛得出了一些心得:我们在运用幻灯片进行教学时应采取有效策略,同时在课堂使用幻灯片时应注意幻灯片不能代替板书;要以清晰为主、美观为辅;不要用幻灯片呈现大量文字材料;播放幻灯片时要控制速度、恰如其分;不要用幻灯片过于详细地呈现教学内容;内容安排要科学合理。
2010年至今对笔者学校化学教师的调查统计显示:92%的化学教师在课堂上使用幻灯片(PowerPoint)辅助教学;其中60%的教师用来演示板书内容;15%的教师用来创设问题情境;15%的教师用来插入模拟动画和录像;10%的教师用于演示补充资料(文字、图片)。幻灯片具有适合呈现课堂教学内容的很多功能,包括文字、图片、视频和声音,还可以按顺序播放等。但在实际听课过程中,我们却发现很多教师用幻灯片制作的课件存在一些共同问题。在此,笔者将这些问题进行总结、反思,从而使之成为化学教师在课堂上使用幻灯片的有效教学策略。
一、幻灯片不能代替板书,要将幻灯片和板书相互结合、相得益彰
有些教师为了加大课堂教学的密度,用幻灯片代替板书,将过去的“灌输式”教学变成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灌输式”教学(有人戏称为“电灌”),弊端有二:其一教师即使放慢播放速度,学生也难以记下学习的内容,难以明确学习的重点、难点;其二学生的学习方式特别被动,教师展示、讲解的内容越多,学生越没有思考、内化的时间和空间。
幻灯片不宜代替板书,而应与板书相互结合,发挥其各自的功能,为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服务。板书的作用是提示学生课堂学习重点、难点的简捷、是有效的表达方式。在一节课结束之后,学生抬头看一下黑板,本节课的内容要点、相互关系、知识体系应该完整地映入学生的眼帘。幻灯片的作用是教师呈现文字、图片等资料的一种呈现方式。用幻灯片所呈现的文字和图片等应该是对板书的补充与说明。
二、学生在观看幻灯片时,第一需求是清晰,第二需求是美观
白底、深色字的幻灯片在播放时比较清晰,而黑底、白字的幻灯片在播放时则不够清晰。这说明幻灯片中字的颜色与背景的颜色搭配非常重要。由于颜色搭配不当,造成字迹不够清晰的幻灯片,容易让观看的学生产生急躁的情绪,此时教师的教学内容再好,也难以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在字迹清晰的基础上,要努力制作美观的幻灯片,提升学生对美的感受。化学是一门很“美”的科学,仪器美、装置美、操作美、现象美都是化学独有的美。幻灯片作为一种课堂教学的重要呈现方式,它是创设课堂氛围的一种重要环境要素。幻灯片做得很美,符合学生的审美要求,学生学习时才会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熏陶、提升美的感受。
教师在制作幻灯片时,忌两个极端:一是过于单调;二是过于花哨。幻灯片过于单调容易让人产生视觉疲劳,减弱大脑的兴奋程度,学习效果会衰减。幻灯片过于花哨容易让人分散注意力,不容易抓住课堂上的重点,也不利于突破教学难点,学习效果也会衰减。因此,教师在制作幻灯片时,选材要广泛精心、内容要图文并茂、布局要错落有致、颜色要和谐统一、形状要相互搭配、呈现要先后有序。幻灯片的美不仅体现在每一张幻灯片上,还体现在幻灯片播放过程中精心、巧妙的安排。美观的幻灯片设计,使化学课变得更“美”,学生在“美”的环境中心情放松,学习状态更佳。
三、幻灯片不宜呈现大量文字材料,而应简洁生动、画龙点睛
在一页幻灯片中,若呈现大量文字材料,对于观看的人来讲会有一种视觉的恐惧感。由于要阅读大量的文字材料,对人的视觉会造成压力,这种视觉压力可以转化为心理上的压力,使阅读者从心理上产生一种抵触情绪,在行为上表现出情绪烦躁“不想读”。可是在课堂中,学生又必须读,但这种“硬着头皮读”的阅读效果可想而知。
在这种阅读中,学生要先读懂材料,才能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然后再思考问题与材料之间存在的关系。这种阅读使学生进入情境较慢,不利于活跃学生思维。这种阅读也往往使课堂的学习节奏较慢,容易造成课堂气氛沉闷。
当用幻灯片呈现大量文字时,形式也比较呆板,使课堂教学失去了生动、有趣的一面,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因此,对于必须要呈现文字量较多的内容,可用关键词语代替大量文字。关键词语的选择原则有:(1)能说明问题;(2)能代表事物的发展进程;(3)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冲突;(4)能引发学生高度注意。
在课堂上,当关键词语进入学生的眼中,与此同时教师的话语也同步进入到学生的耳中。此时,学生就能够快速地进入情境,并且学生的大脑已经不是在被动阅读,而是在主动思考了。由此可见,改变呈现方式,似乎只是教学的细节问题,但它却体现了建构主义教学理念——以学为主体;其结果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效率都会产生影响。
四、播放幻灯片要控制速度,做到恰如其分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有不少教师总会把幻灯片放映和课堂控制脱离开来,有点像看着报告作演讲。甚至是先花几分钟至十分钟把幻灯片一连串放完,然后再重复去讲里面有关的知识点;或者是先一个人长篇大论讲完一大堆之后,再来蜻蜓点水迅速将幻灯片放完;还有些是根本无计划、无顺序的,想到讲什么就什么,幻灯片也只是在想起来的时候才用一下等等。而这些都是没有把握好幻灯片的播放速度及切入时间。多媒体只成为一个摆设或者只是过眼烟云,根本起不到突破重点的作用,更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 比如,对于化学反应的教学是一个过程教学,“反应原理是什么?产物是什么?为什么有特殊条件?”等等,需要教师步步深入、启发。学生在教师的步步推进过程中,结合实验现象加深理解,再通过练习书写,达到掌握化学反应的目标。这个过程对学生的学习非常重要。假如用幻灯片把化学反应方程式一下子快速地呈现出来,教师给出的过程快了,学生理解的过程就被删减,学生理解的质量也随之降低,学生的学习效果自然被打了折扣。
因此,笔者建议在学生学习新的化学反应时,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不用幻灯片方式呈现;若用幻灯片方式呈现,则分步呈现。对于化学反应,用板书配以讲解,然后要让学生们自己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使化学反应的给出成为一个较慢的过程。若用幻灯片呈现,不要将反应一步呈现,可以分步呈现,先给出反应物,配合教师讲解,再给出条件,然后给出生成物,最后要给学生留出动笔书写的时间,让学生有一个内化的过程,放慢呈现速度,有利于学生对化学反应的理解。
五、幻灯片上不宜面面俱到,要给学生留思考空间
教学要留有悬念,制造悬念、制造矛盾冲突、创设恍然大悟的结果,创设出乎意料的错误,激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求知的愿望,使之处于渴求、乐学状态,提高教学的艺术性。若教师用幻灯片过于详细地呈现教学内容,学生不必思考,一看便知,教师的教学哪还有悬念可言呢?不经过思考的学习,就像一杯白水,淡而无味;经过思考的学习,就像一杯清茶,留有余香。
例如,在有毒气体教学中,开始先放映一些关于一氧化碳、氯气的图片或影片(比如:二战时期的毒气弹,工厂氯气泄露,煤气中毒、人们用湿毛巾捂住鼻口,庄稼褪色枯死,消防队员如何消毒,有关氯气的产品——漂白粉等),设置悬念,引人入胜,最后由学生一一解答。
因此,要使教学有悬念,教师在制作幻灯片时就不要过于详细,而要“留白”。“留白”的目的有三:一是便于教师创设悬念;二是给学生留有深入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三是给学生留出参与的机会。
六、教师在制作幻灯片时应注意知识衔接,多在突破重难点上下功夫
教师在安排幻灯片内容时要科学合理,便于教学时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便于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教师在备课时要先明确这节课的重点在哪?难点在哪?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的内容有哪些?采用何种方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此基础上,再确定采用怎样的呈现方式、呈现哪些内容等等。对于内容的安排要尽量简洁,表述的文字要科学准确,表述的内容要能够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表述的方式要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综上所述,化学教师在课堂上使用幻灯片时,可以针对自己学校学生的特点和课堂教学的状况,不断反思,总结制作幻灯片的有效教学策略,这样才能自如地制作出符合教学特色的、有个性的幻灯片。
作者单位:甘肃省金昌市金川集团公司总校第六中学
邮政编码:737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