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人的本质思想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yun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研究人的本质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在人的本质问题上,马克思既吸收了费尔巴哈的人是人的本质思想,又以实践的、现实的、社会关系的人的科学理论超越了费尔巴哈的人学理论。
  【关键词】:马克思;人的本质;现实性
  一、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渊源
  (一)亚当斯密、黑格尔关于人的阐释
  1776年,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个对“经济人”这一现象第一次做了较为详细的阐释。人开始被看作是同时具有“经济人”、“自然人”属性的复杂集合。在19世纪大工业的进程下,自然科学也得到了发展,人类认识世界的客观条件逐渐成熟,改造世界的主观能动性到了提高。“人不是用他们的需要来解释他们的行为,而是以他们的思维来解释,并且将前进的文明归功于人类的大脑,归功于脑髓的发展和活动。”[1]德国唯心主义者黑格尔,将人看作意识的客观存在,人是意识的产物,认为“人之所以为人,全凭他的思維在起作用。”[2]他的这个思想是说,人的意识在人认识世界的过程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在黑格尔看来,人是抽象的,他单纯地把人看成是客观精神的外壳,而不是在历史现实中活动的人。
  (二)费尔巴哈对“人”的人本主义解析
  费尔巴哈反对黑格尔的唯心主义的立场,他以人本主义为出发点,提出人的存在不是超自然的,也不是纯粹精神性的,人的本质就是人,就是“人自身”。“诚然,费尔巴哈比‘纯粹的’唯物主义者有很大的优点:他承认人也是‘感性对象’。但是,他把人只看作是‘感性对象’,而不是‘感性活动’,他也没有看到现实存在着的、活动的人,而是停留于抽象的‘人’…”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思想在批判宗教神学和思辨哲学的过程中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脱离了社会生活的“人”,与其他具有智能的动物没有差别,所以将人理解为一种抽象的存在物并不符合现实情况。费尔巴哈对人是“感性对象”的认识只是从形式上区别于黑格尔的人是“绝对精神”,实际上没有脱离唯心主义理论的领域,没有达到科学的范畴,还是纯粹的思辨哲学。与黑格尔等唯心主义哲学家一样,费尔巴哈并没有做到真正的认识人和理解人。
  二、浅谈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思想
  (一)《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人的本质的论述
  1、应该“在现实性上”来考察人的本质问题。
  在《提纲》的第一条中,马克思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他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也就是说,旧唯物主义只是看到了自然的客观性,把自然理解为和人的实践活动没有关系的纯客观的东西,因此,他们看不到自然与人的关系的双重性,即人既要尊重自然的客观性,也要注重自己的主体性和能动性,被旧唯物主义所忽略的实践就包含这种双重性,所以,马克思认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3]
  2、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在《提纲》的第四条中,马克思指出费尔巴哈对宗教批判的不彻底,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为人的本质,但是,费尔巴哈到此为止了,他没有注意到,在做完这一工作之后,主要的事情还没有做。因为,世俗基础使自己从自身中分离出去,并在云霄中固定为一个独立王国,这一事实,只能用这个世俗基础的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来说明,马克思认为,不从实践出发,不去进一步分析世俗基础,就不可能对宗教彻底的批判,也不可能正确的理解人的本质问题。在《提纲》的第五条中,马克思费尔巴哈不满意抽象的思维而喜欢直观;但是他把感性不是看作实践的、人的感性的活动。”[4]这种规定克服了《手稿》中把人的本质看作是人自由自觉活动的观点的不足,它不仅把人与动物区别开来,而且还进一步强调了人的社会实践性。这种社会实践性是指人作为各种实践活动的主体,必须要在从事一定的生产活动过程中才能成为社会存在物,也必然表现为作为活动主体的人与他人的关系。人的实践活动内容是多样性的社会活动,人的实践活动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等,这些多样性的活动就表现为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即社会关系的总体。
  3、对“从现实性上,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实践颂扬
  从实践的角度来言说人,这就将对人的本质的解读从抽象性的理解上拉回到具有现实性的实践活动中来理解,对人的言说就具有了现实性,因为人的实践活动是具有客观现实性的。从这样的视角出发,马克思就将人理解为从事着现实的实践活动的具有现实性的人,是随着实践活动的发展变化不断变化的现实的人,马克思正是以“现实的个人”作为逻辑起点来解读人的本质的,这种现实的人,不仅是一种受自然规定和限制的主体,而且更重要的是一种自我生成的历史主体,个人既是自然的又是历史的,在现实的实践中的人,应该理解为自然化的人和社会化的人的统一体,是具有自我超越性的、生成的个体。而这些对人的现实性的认识,都是从实践的现实性上才能得到正确言说和解读。
  (二)《德意志意识形态》人的本质的论述
  1、生产方式构成人的本质的现实基础
  首先,生产劳动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劳动是人的基本特征与存在方式。诚如前述,“现实的个人”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从事着物质生产活动的人。那么,“现实的个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什么呢?马恩认为,这个“根本区别”就是劳动。马恩说:“可以根据意识、宗教或随便的什么来区别人和动物。一旦人们自己开始生产他们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时候,进一步是由他们的肉体组织所决定的,他们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5]其次,劳动赖以进行的“生产力、资金、社会交往形式”,总之,生产方式就构成了人的本质的现实基础。《形态》中,马恩具体考察了现实的个人活动和物质生活条件,即作为现实个人存在方式的生产劳动的过程,并在对生产劳动过程的分析中确立了社会“生产方式”的概念。马恩说:“现实的个人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既同他们生产条件一致,也同他們怎样生产一致。因此,人是什么样的,这取决于他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6]   2、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命题的提出
  在《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关于人的本质的第三个命题——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他们说“在任何情况下,个人总是从自己出发的,但由于从他们彼此不需要发生任何联系这个意义上来说他们不是唯一的,由于他们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以及他们求得满足的方式,把他们联系起来(两性关系、交换、分工),所以他们必然要发生相互关系。”[7]需要作为人的一种天性,是人本身的最重要自然属性之一,反映了人类无论怎么发展,归根到底始终还是自然界的一员,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动物界的一员。在马克思看来,人的需要分为两种。其一是为了能够生存,对于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的需要;其二是已经得到满足的第一个需要本身、满足需要的活动以及活动中所使用的工具引起的新的需要。人之所以会进行生产实践,形成社会关系,需要是其内在的动力,即“没有需要,就没有生产。”[8],马克思和恩格斯把人的需要划分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这三者是由人本质、人的内在规定性所激发出来的,他们之间构成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由本能到实现自我发展需求的全方位动态的系统。需要的全面发展会逐渐成为一个完善的、丰富的需要体系进化,也伴随着人们各类的时候实践和社会活动愈益形成的,这种体系从低层次的需要向高层次的需要递进,底层次需要的满足是高层次需要满足的基础和前提,低层次需要的满足,是高层次需要实现的条件。人们的需要在从低级向高级,由生存向享受、发展的递进过程中不断的到满足,现有的需要得到满足后,新的需要得以出现,在日渐丰富的过程中,在各类社会活动中,实现人的发展,人自身的发展过程同时也是需要的满足过程。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在需要的发展过程中,有的需要是出自以自身为中心考虑的,有的需要是随着社会发展所产生的,以自身为中心产生的需要,在满足的过程中,体现了个人的主体性,由于旧时的社会分工,脑力与体力的种种界限,发展受到限制,甚至出现畸形,社会的分工是由于体力与智力的分离引起的,而这种分离也更加意味着劳动者能力发展的片面化,于是,消灭旧时分工,让人适应种种不同劳动的要求,这样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3、指明了人的本质自由全面发展
  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实现,共产主义实现的条件是消灭私有制基础上的“劳动”和“国家”,共产主义实现的根本途径是发展生产力。分工出现后,任何人都有自己一定的特殊的活动范围,这个范围是强加于他人的,人们不能超出这个范围,即社会给他们的特定的分工。同时,《形态》又指出:也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则实现了“个人全面发展”和真正“自由个性”。偶然的个人,是指个人受到外界偶然性的制约,从而无法从事自由自主的活动,其所对应的是马克思人类发展的第二个阶段。这一阶段是指对人对物的依赖关系阶段,即伴随着人们实践能力的不断提高,商品经济的繁荣和社会分工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形式由直接交往变成以物为媒介。在这一阶段,各个人之间并不相互依赖,而是通过交换集合在一起,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实际上已经实行了分工,此时的统治必须采取物的形式,通过某种第三者,即货币。在普遍的交换中,个人似乎是非常自由的,因为交换使个人有了摆脱固定的身份的可能,他不是生来就已经确定了的,个人有塑造自身的自由空间。然而实际上,个人的这种交往活动却是以牺牲自己丰富的个性为代价的。偶然性最为突出地表现在分工上。分工对人来说成为了一种异己的、同他相对立的力量,迫使任何人都只能活动于一个被强加的一定的特殊的范围之内,无法从自身的意愿出发去选择和从事工作。这意味着他是一个猎人、渔夫或牧人,或者是一个批判的批判者,只要他不想失去生活资料,他就始终应该是这样的人。全面发展并不意味着无所不能、实现每个人全面的具备各式各样的才干,把人打造为面面俱到的万能人,而是强调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练就出差别的个性,即强调在全面发展为基础促进实现具备丰富个性的重要性。人的自由個性的全面发展要求,一方面,个人能够独立发展,使得自我的特质、特征越来越鲜明,个人与他人,与社会的依附关系越来越弱,另一方面使得个人能够按照自我的意愿自觉的发展自己才能,施展自我的才华,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我的力量。
  参考文献:
  [1][2][3][4][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版.
  [6]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7]李文成.“人的本质”是人对自身存在的反思[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7.
  [8]郭金鸿.《关于费尔巴哈提纲中》中“人的本质”的理论探析[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5,3.
  作者简介:武京京(1990—),女 ,汉族,河北省邯郸市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读研究生,单位: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15级研究生。
其他文献
【摘要】:校园公示语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随着中国各高校与国外高校间的学术、文化交流日益增长,校园公示语翻译的重要性日益突显,英语公示语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调查中高校校园内公示语翻译现状,归纳整理出地区高校在公示语中出现的英语翻译不当问题,并对其提出修改建议,意在提高翻译水平,提升高校学术、文化形象。  【关键词】:公示语;翻译;大学校园  一、校园公示语翻译的必要
期刊
林奇将现代主义思潮中的表现主义、超现实、荒诞风格等融入了作品中,从而在主流故事片创作中,复兴了现代主义电影中布努埃尔式的非理性的倾向。按照故事世界是否可为理性识别为合乎内在逻辑,大体上可以将林奇的现代主义叙事分为理性叙事和非理性叙事。  第一节 理性叙事  林奇电影之所以晦涩难解,除了对于违背现实逻辑的怪异事物和事件的兴趣,很大程度上源于以一种非常规的叙事方法来展现事件。“无论如何,林奇最好的影片
期刊
【摘要】: 本文中我们主要采用基于直接数字式频与可变增益放大器来设计远程幅频特性测试装置。AD9850 (DDS)模块, 使用51 单片机作为控制信号与AD9850 结合,控制其输出1MHZ-40MHZ 正弦波信号,并自动的步进调节。将产生的信号幅值通过ADL5330 进行衰减。在放大电路部分,ADL5330 进行级联作为放大模块实现0-40dB 增益可调;经过放大模块后通过示波器的x-y 扫描可
期刊
德国作家凯斯特纳曾说过"不要忘怀你们的童年!只有长大成人并保持童心的人,才是真正的人。"童心,一個古今中外无数次被提及的词,却因各种因素渐渐被泯灭。  回忆古人,"九十衰翁心尚孩,幅巾随处一悠哉,偶扶拄杖登山去,却唤孤舟过渡来。"暮年放翁拄杖登山,享受自然之美;羹煮野菜,体味田园之趣,如此生活,怎不悠哉?惯性,自由,一颗童心使他心灵永驻。  现代生活中,自小爱捉蟋蟀,认植物的沈从文,是富有童真的,
期刊
【摘要】:《月下小景》是沈从文先生短篇小说集《月下小景》中的第一篇,本文将从作者的创作缘由,以及对文中所营造的故事环境和男女主人公心路历程的分析入手,浅析传统迷信因素与人物心灵的自我挣扎对《月下小景》悲剧结局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沈从文;故事环境;传统习俗;心理变化  写于1932年的《月下小景》,是作者幻想重新安排人生,以虚幻世界为题材的著名短篇小说。全文以清雅超俗的语言描写了山寨里的古老
期刊
【Summary】:we firstly propose reduce transit time betweensecurity checkpoints according to the mathematical relationship amongthe service rate, the average amount of customers arriving per unit timeand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核心力量训练在体育教学中也被广泛重视。目前,对于学生的身体素质普遍低下的特点,将核心力量训练应用到具体的体育教学当中是十分重要的,核心力量存在于所有运动项目中,所有的体育动作都是以中心肌群为核心的运动链,强有力的核心肌群对运动中的身体姿势、运动技能和专项技术动作起着稳定和支持作用。核心力量训练是近期在竞技体育领域中被广泛关注的一种训练方法,但在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中却很
期刊
【摘要】:根据我国目前对培养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体系建设发展现状来看,“体教结合”的体系构建进度并未出现显著性提高,不利于我国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的高效培养。笔者现针对“体教结合”新体系构建的原则性及概念进行总结阐述,为新体系构建提出一己之见,仅供参考。  【关键词】:体教结合;水平竞技体育人才;新体系  随着社会水平的不断发展,我国对培养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方面的体系建设开始得到重视。其中,“体教结合
期刊
【摘要】:文案写作,是本科平面设计必修专业课之一。在学生的毕业实习和今后的日常工作中。是相当重要的一项职业技能。但在大部分的就业创业实践中。很难看到突破陈规、有独特创意表达。同时能够突出产品卖点的好的文案广告。因此,本文将就文案写作中如何突出产品卖点进行分析。同时,也是为广大广告业主、文案创意人员、网推写手提出建设性的指导。  【关键词】:文案写作;平面;设计  标题是读者看到广告的第一印象,就像
期刊
作为20世纪末期最著名的德语作家之一,克里斯塔·沃尔夫的作品引起来自于德语国家的读者和文学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在1996年她选取古希腊神话中的著名角色美狄亚进行改编重构,为了能够使新时代的读者更容易接受这样一个角色,作者尝试从不同的视角去讲述这位“杀子恶魔”的故事。  早在沃尔夫之前,就有许多作品讲述了这位来自古希腊神话的女性角色。而美狄亚的“邪恶女人”的形象最主要是由希腊的悲剧作家欧里庇得斯所塑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