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虚情式”朗读,引导学生真情阅读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nterp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题与背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在阅读教学中,“以读为本”、“以读悟情”这样的理念愈来愈得到语文教师们的认可,并在教学实践中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这对语文教学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在过度强调朗读的作用时,不可避免地出现一种现象:那就是“虚情式”朗读。我认为:可能是老师在指导朗读时,片面加强表达技巧的指导。如:哪些词该读重音、哪些地方要停顿、哪里要“愉快”地读,或是让学生模仿录音或老师和优等生的范读,而疏于引导学生真切地体会文章的语言和感情。这就导致了学生缺乏对词句及内容的深入理解,情感未能真正激发,也就难以有感情的朗读。
   情境描述(一)
   我们一起来看下面的案例:(选自人教版六年制三年级上册11课《秋天的雨》)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师:谁能有感情的读一读这一段?(一位学生读)
   师:美不美!谁能读得更美些?(一优等生十分有感情地朗读)
   师:读得多美呀!谁还能像他这样读一读?(一生读)
   师:全班一起读一读。
   评 析:
   在上述课例中,老师让多数学生模仿优等生的朗读,不少学生会因此抛开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成为他人的传声筒。长此以往,很多学生会丧失自己去体会的欲望,而只知道一味地模仿他人。这是造成虚情式朗读的原因之一。
   情境描述(二)
   那么“如何避免虚情式”朗读呢?我们再来看同样的教学内容另一位老师不同的处理:
   (1)抓住词语,结合生活,理解“五彩缤纷”
   师: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呢?谁来读一读?
   师:好多的颜色啊!请大家都来读一读这一段,边读边用彩笔把描写颜色的词语画下来。
   师:谁来把你发现的描写秋雨颜色的词语读给大家听一听?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写板书:黄色、红色、金黄、橘红、紫红、淡黄、雪白。
   师:秋雨中的颜色可真多呀,但秋雨中只有这些颜色吗?(引导学生去发现省略号)
   师:你知道秋雨中还有什么颜色吗?仿照书上的句式说一说。(秋雨把 色给了 , 。)
   师:秋雨中的颜色真多,有黄、有红、有白……真像书上说的——五彩缤纷。
   (2)引导品味朗读
   师:在这么多的颜色中你最喜欢哪种颜色?把那句话好好读一读,一会儿读给大家欣赏。(学生练读)
   谁来把自己喜欢的句子给大家读一读?(指名朗读)请大家一边用心听他读一边回想你见过文中描写的情景吗?
   (一生读银杏叶一句)
   师:大家看,这就是银杏树叶,它的形状多像一把小扇子啊,一片一片黄色的树叶从树上慢慢地落下来,就像一把把小扇子慢慢地扇啊扇啊,就这样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多美的树叶多好的小扇子啊!谁来把这句话读一读?
   师:读的真好。我仿佛感觉到了一把把小扇子在我身边慢慢地扇哪扇哪,好凉快!请大家都来读读这句话。(练读、指名再读)
   (一生读枫树叶一句)
   师:咦?为什么说枫树叶像邮票呢?(生:邮票是给人们寄信用的,会给人们带来信件,现在说枫树叶像邮票是因为枫树叶给人们带来了凉爽。)
   师:你说的真好。红红的枫叶飘啊飘啊,给人们邮来了凉爽。请你把这句话给大家读一读。
   听你一读,我仿佛看到了红红的枫叶在慢慢地飘,可真美呀。请同学们都来读读这句话。(练读、齐读)
   (一生读田野一句)
   师:田野里,黄澄澄的玉米,金灿灿的谷穗,饱满的黄豆都成熟了,在微风中轻轻摇摆,起起伏伏,真像金色的海浪在涌动。谁还想读读这句话?
   (一生读果园一句)
   师:看来,橘子、柿子是真多呀,“争着”要人们去摘呢!
   (一生读菊花一句)
   师:听你一读我仿佛看到了各种颜色的菊花在秋雨中竞相开放。真美呀!
   (3)配乐真情朗读
   师:读完了这一段,我们发现秋雨真的是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它把大地上的万物都染上了缤纷的色彩,整个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一整段吧!(练读)
   师:谁认为自己读的比较美?老师给你配上音乐读给大家欣赏。(指名读)
   师:我们大家也伴随着这美妙的音乐读一读第二自然段。(齐读)
   评 析: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共设计了三个环节激发学生真情朗读。第一,通过抓词语,带领学生理解文本的内容。第二,通过品析文本的内容,使学生感受到作者笔下秋天的美丽。在这个环节,教师着重引导学生体会了“银杏树”和“枫叶”这两个句子。第三,通过配乐等辅助手段创设一种意境,激发学生真情朗读的欲望,享受朗读带来的乐趣。这样就使学生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走进语言文字,感受秋天的美好和语言的美。这样层层深入的指导使学生有了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朗读时也必然表达出了自己的真情。
   反思与研究:
   从上述案例中不难看出,朗读,不是技巧问题,是读者与文本对话后真实感情的流露。“观文者,批文以入情。”只有让学生真正进入到文章中去,有了真切的体验,才能真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为了让学生真正进入到文章中去,我们在教学时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1.模拟现实。这种做法是在课堂中创设一个与现实生活类似的情境,在接近真实的情境中产生真切的体验。
   2.回忆生活。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回顾与课文描述相类似的生活情景。在生活情景中,学生产生了一定的情感,由于情景的相似性,这种情感会迁移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中来,从而更好地朗读好课文。
   3.展开想象。语言属于符号系统,抽象的语言符号只有转化为具体的形象才有意义。特别是那些写人的课文,阅读时可以借助想象,把课文中对人物的描写,转化为更加具体生动的形象。
   4.角色体验。我们经常听到“换位思考”这个词,站在对方的角度,更能理解对方的所作所为。阅读也应该“换位”,站在文章角色的角度,更容易理解语言行动等背后的东西,获得更为深刻的认识,感情朗读就不会虚张声势。
   当然,我们并不反对教给学生朗读的技巧。如果能将朗读的技巧和真情朗读融为一体传授给学生,那我们的学生一定受益匪浅。
  (作者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区渝东街小学)
其他文献
数学课堂教学是一个有组织的认知过程,课堂提问作为一种常见的教学方式贯穿始终,想让提问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在设计问题时应注重问题的思考价值,注重问题的思考空间,注重问题
【摘要】新课程要求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会自我梳理和自我评价,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因此,本文提出利用“数学作业博客”来减轻学生学数学的心理压力,增加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出交互评价的氛围。  【关键词】数学作业博客;数学素养;评价;生活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发现,刚进入初中的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很浓,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学生的兴趣慢慢的减弱,以至
近两年才开始从事低年级的教学工作,一度感到很困惑。尤其是字词教学方面。五月份有幸听到陈雪芳老师执教的《歌声》一课,她对"语境教学法"的传承和创新使我顿悟。课后,进修老
一、要提高政治课堂探究式学习活动的自觉性  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主要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社会实践中形成正确的思想导向。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深刻影响;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我国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这对高中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出了
世上有两种截然不同的事,一种是有明显而绝对的标准。如人的身高、体重、美丑,一目了然。武大郎的矮、赵飞燕的瘦、杨玉环的胖等几乎得到众人认可。可是另外一种事就要困难多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