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港读研:听听名校新生经验谈

来源 :出国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er408492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的港校研究生课程已全面开始接受申请,同学们在紧锣密鼓地准备申请之时,对于在香港的学习和生活又有多少了解?又是否已勾勒出自己未来的蓝图?近日,笔者特意走访了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以及香港城市大学等四所知名港校,与2012年9月入学的新生进行了深度交流,与他们分享从着手申请到顺利踏入理想校园的心路历程,或许能给到大家一些启示。
  港式学习:自主学习能力胜于一切
  谈到学习,在港校学习的内地同学一致认为:在香港读研究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胜于一切。在香港大学就读IT教育专业的刘同学表示,最大的不适应,还是在上课前和做作业的形式,老师教学的方式以启发和引导为主,不会照本宣科,课后老师会要求你大量阅读各种参考文献,你需要依据这些文献的内容来回答问题,对于其他同学的观点,你也可以提出质疑,当然要有理有据。课堂参与度是老师评核学生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所以你必须大胆尝试,主动积极起来。
  在香港大学学习公共卫生专业的朱同学则表示,香港大学为学生提供完善的学习条件,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也帮助他们更好地解决专业学习上遇到的难题:“这里的图书馆会给学生提供小组讨论的区域,有非常齐全的参考书籍供学生借阅,学习的氛围很好。而且我们校园网内有一个非常强大的学习系统,在里面你不仅能下载到教授上课的录音,各种参考文献,连课程安排和作业要求也可以在这里一并了解。”
  刘同学和朱同学都表示,如果小组讨论和做作业时经常与内地同学扎堆,既不利于英语水平的提高,学习思路也很难打开。他们建议即将赴港学习的同学们,可以多与来自不同国家,甚至拥有相关工作经验的同学交流讨论,吸收更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省钱妙招:研究生阶段无宿舍越早找房越好


  众所周知,香港的生活消费水平要比内地高不少,所以同学们在解决租房和伙食上都各有省钱妙招。由于港校几乎不为读研究生阶段的国际学生提供住宿服务,所以内地学生赴港的第一件事就是找房子。在香港中文大学读可持续与环境设计专业的邓同学建议:“如果要找到性价比高的房子,最好提前找,9月份入学,我自己是8月初就开始找了,其实7月份开始找都不嫌早,这样可以花费相对较少的资金,租到地理位置好的房子。最好能找离学校较近的地方,加上凭学生卡交通费打折,这样可以省下不少开支呢。”据了解,在香港租房,平均每月花费2000-3000港元不等。
  关于伙食问题,每一所港校的饭堂都很大,以港式和西式美食居多,最令新生心动的还是比校外低三四成的价格。来自香港城市大学翻译专业的李同学非常喜欢香港美食,她说在学校的食堂就尝遍了各国美食,而且价钱几乎只是香港茶餐厅的一半。据了解,在港校食堂一天的基本伙食费在50-70港元不等。
  专业选择:选自己喜欢和擅长的
  在与新生们的交谈中,发现他们对于自己所读专业都有很独特的理解,也感觉到他们对于未来有很清晰的规划。他们均表示,一年的研究生课程转眼即逝,所以在选择专业上一定要遵循自己的个性,选择自己喜欢和擅长的,只有这样,才能在短暂的学习时光里获得无限的知识。
  在香港城市大学读信息技术与管理专业的熊同学表示:“在本科四年的学习过程中,我一直不太喜欢自己的专业,学起来觉得很无趣。所以我在申请港校读研时,首先就是要选择我自己喜欢的专业,因为在香港读研的压力很大,如果所读的专业不是自己喜欢的,便很难学好。现在我对自己的专业十分感兴趣,即使有很多作业,我也还是乐在其中。”


  港校剪影
  城大海报墙,处处有惊喜
  在香港城市大学的校园里,你可以看到每一处允许张贴海报的地方,仿佛都是一个艺术长廊。城大的学生活动非常丰富,即使是很小的活动,其海报的设计也别具一格,非常用心。透过这些小小的海报,无不展现了香港学生的创意和张扬,怪不得在城大读书的新生们都纷纷表示:这里的活动,没有你看不到的,只有你想不到的。
  读港大,暂别高跟鞋
  香港大学优美的环境和充满文艺气息的建筑是历年来众多学生为之向往的。香港著名电影《玻璃之城》、《色戒》都曾在这里取景,走进校园就仿佛走进了熟悉的电影场景。而大学所在的薄扶林道地势比较崎岖,在校园里闲逛,不是上坡就是下坡,教室的分布也如星盘点缀,新生们表示找个课室有时候要翻过几个小山头才能到达,所以这里的女同学几乎都不穿高跟鞋上学,平底鞋才是她们穿梭各个教学楼的“最佳法宝”。
  理工大,如入世外桃源
  香港理工大学砖红色的外墙设计在市中心非常显眼,每一栋高耸的教学楼将校园紧紧地包围着,走进校园就有一种进入世外桃源的感觉。这种独特的建筑设计不仅是摄影爱好者的心头好,还是不少校友定情的圣地。
  在中文大学遇见传说中的柠檬派
  香港中文大学除了学术水平闻名世界外,其食堂据是港校中的佼佼者。有一位同学说曾经在广州一家香港人开的蛋糕店尝试过一种柠檬派令她一试难忘,后来得知这种糕点的制作是受到香港中文大学食堂供应的柠檬派的启发,于是她到达学校的第一顿饭,就是在食堂吃了传说中的柠檬派。后来她发现这款只售7港币的柠檬派非常受欢迎,经常很快售罄。所以,下一次到香港中文大学,别忘了尝尝传说中的柠檬派。
其他文献
素有“南半球之星”美誉的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之国,不仅有“世界活化石博物馆”、“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坐在矿车上的国家”之称,而且由于其物种特有性极高,使得澳大利亚占有极其优越的自然禀赋。但同时,由于气候干旱且蒸发量大,澳大利亚又是一个极度缺水的国家,2/3的国土处于干旱或半干旱地带,使得几乎整个澳大利亚大陆都经常受到干旱的威胁。因此,对于澳大利亚政府和人民来说,珍惜水资源,不但是公民的义
期刊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对外交流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移民海外,中国目前正在经历第三次大规模的“海外移民潮”。富裕阶层和知识精英正成为新一轮移民的主力军,移民人口的组成日益偏向中产阶级。这些在国内生活得相当不错的新移民,在新的环境下会遭遇什么样的挑战,能否重新开启美好生活的大门,在异乡活出自己闪亮的style呢?  难以躲过的语言关  当新移民搭乘长途客机漂洋过海,踏上令人既兴奋向往,却又彷
期刊
2006年2月23日,我顺利地通过了续签,拿到了科廷大学的通行证,心里万分高兴和轻松。有很多人已开学了,我还有几天的假期,有点空闲,心里跃跃欲试的,何不去校园里一睹芳容呢?前段时间,因为报考雅思、交学费我也来过科廷,但每次脚步匆匆,只来得及惊鸿一瞥,今天终于有时间和它来一次亲密接触。  早晨我舒舒服服睡到9点,伸个懒腰,起床给自己简单弄点吃的,估摸一下时间,就出去坐公车。这个时刻,车上人很少,大约
期刊
有心做好事,反被警察罚  2010年初秋的一天,天高云淡,秋意浓浓,我在德国费力信电子公司下班后,自驾车一边欣赏街景,一边在心中盘算如何度过一个浪漫而有意义的周末。  忽然,一阵电话铃声打断了我的思索。接通手机一听,原来是好友张志辉先生在路途之中汽车抛锚,向我求救。  同在异国打拼,一听说是张志辉先生车子出事,我立刻调转车头,并在街边一商店购买了一根绳子,往张志辉先生的出事地点赶去。  张志辉来自
期刊
2012年,伦敦奥运会、女王登基60周年等一系列活动使老牌工业国家、曾经的“日不落”帝国——英国再度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  这一年,英国边境管理局对赴英留学生推出了一系列新政:用有条件式三年工作签证(Tier2)代替原来的无条件申请两年工作签证(PSW);生活费标准明确为伦敦地区每年9万人民币,非伦敦地区每年7.2万元人民币;赴英留学生至少要达到雅思4.0分(各项不低于4.0分)方可申请英国签证;
期刊
颜金尧,1995年7月毕业于天津大学精密仪器系获学士学位,1998年7月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获通信与电子系统专业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从事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通信相关科研和教学工作至今, 其间在职学习获得通信与电子系统专业博士学位,于2003年7月至2004年,2006年至2008年在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ETH Zurich)从事学术访问和博士后研究工作。  目前主要研究领域为流媒体网络、下一代网络、
期刊
爱米要走了,我先生起来和她拥抱,当他们彼此相拥的瞬间,感恩、感动、感慨,百感交集强烈冲击着我的心,我的眼睛湿润了。  爱米,12岁就在台湾卖春,曾经是美国的乞丐,生活在社会最底层;我先生,走遍世界40多个国家,所到之处,无不受人尊敬,洛杉矶慈善救助中心的高级总裁和慈善事业咨询专家。学历、名誉、社会地位差距如此巨大的两个人,真诚相待,犹如好朋友一般。这一幕,“尊重和平等”的真实体现对我这个刚到美国的
期刊
1. 标准化考试高分并不是录取保证  几乎所有常春藤名校都一致同意,考试的高分并不能够担保学生被学校录取。只要能够达到该校的分数要求范围,就有资格成为该校的录取的考虑对象。但如果分数过低,低于学校的期待范围,大多数情况下会丧失被该校考虑的机会。  在向多名招生官直接询问后,得出了几乎统一的答案。“分数仅仅是一个门槛,迈入之后不再回头。”但招生官也不否认,考试高分确实有助于增加学生的录取机会。在学生
期刊
5月底,课基本都讲完了,进入了考试前最后的复习阶段。校园里,草坪上、河边、台阶上,到处都是埋头复习的学生。图书馆里更是人满为患,一座难求,除非起个大早。很多学生已经把兼职工辞了,毕竟谁都担心,考不过就惨了。  课程快结束的时候,我列了一个详细的复习计划,如某天的上午8点到11点复习金融概念,11点到下午1点练习上机操作,2点到5点做数学经济的习题,等等。从早上8点到夜里12点排得满满的。忍痛告别了
期刊
不论是哪个国家,也不论是什么人,都离不开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睡,只要你活着,不论质量好与否,一生都离不开讨厌的垃圾。时下,不管穷国还是富国,垃圾分类都在成为世界性的潮流。我们每个人都是垃圾的制造者,又是垃圾的受害者,但我们更应是垃圾公害的治理者,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垃圾分类来战胜垃圾公害。笔者到澳大利亚,目睹人家的垃圾回收,不能说不是我们借鉴的榜样。  澳大利亚居民家中都有三只带轮子可移动的垃圾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