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被称为“文艺轻骑兵”的曲艺艺术,拥有轻、小、灵的表演特质,能最迅速地反映现实,鼓舞斗志。但我们应该注意,曲艺不应该成为政策方针的“复读机”,作品也不能只是写中心、喊口号、造声势、唱高调的僵硬之作。
毋庸置疑,持续深入学党史、树信仰、聚人气、做实事是当前的重点工作,曲艺艺术应该在其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但有些类型作品“刚性有余”而“柔性不足”,过于强调主题优先而相对忽视了人物描画、故事构造、情节铺展等艺术要求,流于形式,演过即逝,无法留痕。甚至给人一种感觉—— 这个主题明明很动人,但我就是感动不起来。创演者还不罢休,硬是要扯高嗓门来“感动”人。这很好地为冯巩先生那句经典台词做了注脚,“您要是还不笑,我就下去咯吱您”。
曲艺工作者应该有这样一种认识,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而创作的作品应该同时具备主题性与艺术性,能寓教于情,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把主题思想送入受众的心中。为此,曲艺工作者应该深入开掘主题,把阳光变换成彩虹,让受众在有温度、显亮度、冒热度的作品中体悟时代精神,接受道德熏陶,进而显著增强党史学习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而不是为了创作而创作,演完之后往台上一站:
“大家可以鼓掌了,谢谢。”
这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舞台”效果。所以,曲艺工作者应该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党史的大背景下,着力提升自身的创作演出水平,真正为党史学习提供有效助力。我个人认为,应该可以从“走心、走新、走深、走本”4个方面下功夫。
文艺作品的生命力在于能入心。为此,创演者自己首先要走心,在创作表演上用心,才能切实发挥曲艺艺术“轻、小、灵”的表演优势。
“轻”应是“轻便”而非“轻浮”,“小”要“五脏俱全”而非“空无一物”,“灵”要求“灵动”而非“躁动”。所以创作者下笔不可轻率,主题不能偏离,力度不能似有实无。曲艺作品虽短小,但能以小见大,细中见精,形式则要灵活多变,不能浮躁跳浪,一味追逐“笑果”。例如《初心曲》,作者并不刻意追求文本的工整,时刻留意“初心”的位置,进而把调门调得高高的。刚不可守,柔不可久,从头到尾高调门的曲艺作品失了曲艺的韵味,也容易给人“刚极以摧”的后继乏力的感觉。所以,作者把“初心”写实成一面能映照生活百态的镜子,让各行各业、各个阶层的人站在前面,亮出自己当前的行为举止,明白自己与初心誓言的偏差。这是以一种直击人心的方式,引起大家情感的共鸣和思想上的深思。
就此而言,走心首先是一种自我定位。曲艺工作者应该让自己的心永远随着党心民心跳动,时刻用曲艺的尺子丈量社会的尺度,用曲艺的眼睛关注社会的发展,让曲艺的内核能与人心同频,和时代共振。其次,走心是一种价值追求。让作品成为主题与艺术的有价值结合体,而不是一味强调主题先行的冷冰冰的宣传物,这应该成为曲艺工作者不懈的追求。只有这样,曲艺工作者才能对所处伟大时代有准确认知,才能坚持导向突出核心,精准定位融入中心,落地见效下沉重心,观照人民的生活、命运、情感,表达党的伟大、光荣、正确和人民的心愿、心情、心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史学习教育“要注重方式方法创新”。创新是关键,重点在一个“创”字,灵魂在一个“新”字。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朽灵魂,创新也是让一种文化生生不息的源头活水。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发展,是文化建设的基本内涵。所以,我们要发扬中国曲艺文化底蕴,切实把它研究好、展示好、传承好、创新好,使之焕发出新的艺术生命力,提高它在坚定信仰、植根思想、传递价值观方面的能力。所以,走新就是要寻找新题材,开掘新观念,开发新思维、寻找新角度,并让新的表演形式和方法成为使曲艺作品提升内涵力、表演力、感染力的有力武器。
日前,上海艺动天下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推出了原创独脚戏《石库门的笑声》,两个演员两张嘴,两个小时一主题,将独脚戏“说学做唱”的艺术特色演绎到极致,生动趣味表述了在党的领导下,人民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衣食住行娓娓道来,大数据、机器人、人工智能、网络平台融入到家常话中,细致而又不琐碎,亲切感和熟知感满满溢出。更妙的是,每场演出都紧跟热点,进博会、垃圾分类、中美关系、疫情防控常态化、航天探索等,凸显出该节目关注当下、常演常新的追求。这台弘扬主旋律的独脚戏专场现已演满百场,每场演出几乎都座无虚席。
就此而论,新的方式不是追求,新的内容才是根本。用“新”去加强作品的艺术力、前卫感和生活性,给受众带去感动、震撼和思考,这应该是曲艺工作者走新的目标。为此,拓展视野、运用新手法是必要的,特别是要摒弃“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思维,依托互联网、自媒体,线上线下全面出击,把好作品用新手法推介出去,以吸引更多的受众。
但同时我们也要注意,走新不是离开本质的“独走”。近年来,曲艺的表演外延有了明显的扩展,这可以理解,因为曲艺是最接地气的艺术形式,根系广达,天然就有广征博取的艺术倾向。但万变不能离宗,拓展表演形式的目的是要“我注六经”,用新的表演形式压实曲艺的内容,展现曲艺的特质,而不是“六经注我”,让“新水”倒灌入曲艺,稀释甚至淹没曲艺的本质。
走深,即创作要深入生活,作品要深入人心。党史是一座宝库,蕴藏着近乎取之不尽的作品素材。但曲艺工作者不能只看到这座宝库的门后一角,便自以为有所得,欢欢然就开始创作演出。创作本质上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特别是创作历史题材作品时,更要坚持唯物史观,在全面了解历史背景和时代要求的基礎上,在汗青竹简的缝隙间,运用创造性思维,让原本可能有些刻板的历史人物鲜活起来。
同时,曲艺工作者还应该认识到,历史仍在继续,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正在齐心协力谱写新的历史篇章。所以历史的常态是平凡,无数平凡人做的平凡事,共同构成了不平凡的历史。
所以,曲艺工作者的眼睛不能只盯着壮怀激烈,还要贴近实际、深入生活,多往四周看看,从那些身边为民服务的身影上看到创业梦、家园梦、幸福梦,看到历史向前延伸的可能性。
小品剧《情满家园·断水》就讲了一个平凡人的故事。盛夏时分,某小区一幢居民楼突发断水,引发了邻里间的矛盾。居委会主任第一时间到现场排忧解难,她的一句台词,“水可以断,党和群众的关系不能断”,引得满堂喝彩。作品从生活中来,以普通人的视角,把抽象的理念转化成具体生动的事例,体现了共产党人的担当。
社会百态是创作源泉,百姓生活是描画范本,曲艺工作者只有真正扎下去,从生活中挖掘素材、寻找灵感、汲取营养,才能让作品“活”起来,让党史学习“热”起来,“实”起来。
这里的“本”指的是乡土文化。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曲艺因其明显的地域性特征,成为“一方人”心底深处的缱绻。而由于地理环境和发展方式的不同,地方文化的“光谱”非常丰富,且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并对当代社会发展、文化传承有着重要影响。所以,乡土文化是曲艺作品成功的重要密码之一。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拥有许多重要红色地标和记忆。第一本中译本的《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第一个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机构等,都为上海的乡土文化增添了浓厚的红色印记。
利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发扬好红色传统,是上海曲艺工作者光荣而神圣的使命和责任。如独脚戏《漫步上海弄堂》,就运用顺口溜的形式,带着受众游览了新老渔阳里、树德里、辅德里、三曾里、遵义里、宝康里、三德里等上海老弄堂的往事,描述了中共一大、二大、四大及陈独秀、毛泽东、李达、蔡和森、邓小平、向警予、瞿秋白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活动轨迹,刻画了巴金、梅兰芳、俞振飞、丁是娥、袁雪芬、周柏春、筱文艳等沪上文化名人的形象。这使得作品有血有肉,很富有感染力,观众也愿意听且记得住。
曲声悠长,艺韵绵远。曲艺艺术当能与党史相伴,共同走向光明的远方。曲艺工作者在有这种自信的同时,更应该为这份自信夯实坚固的基础。走心、走新、走深、走本,这是我的一点感悟。也是一片心意,对党的,也是对曲艺的。
(责任编辑/马瑜)
毋庸置疑,持续深入学党史、树信仰、聚人气、做实事是当前的重点工作,曲艺艺术应该在其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但有些类型作品“刚性有余”而“柔性不足”,过于强调主题优先而相对忽视了人物描画、故事构造、情节铺展等艺术要求,流于形式,演过即逝,无法留痕。甚至给人一种感觉—— 这个主题明明很动人,但我就是感动不起来。创演者还不罢休,硬是要扯高嗓门来“感动”人。这很好地为冯巩先生那句经典台词做了注脚,“您要是还不笑,我就下去咯吱您”。
曲艺工作者应该有这样一种认识,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而创作的作品应该同时具备主题性与艺术性,能寓教于情,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把主题思想送入受众的心中。为此,曲艺工作者应该深入开掘主题,把阳光变换成彩虹,让受众在有温度、显亮度、冒热度的作品中体悟时代精神,接受道德熏陶,进而显著增强党史学习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而不是为了创作而创作,演完之后往台上一站:
“大家可以鼓掌了,谢谢。”
这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舞台”效果。所以,曲艺工作者应该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党史的大背景下,着力提升自身的创作演出水平,真正为党史学习提供有效助力。我个人认为,应该可以从“走心、走新、走深、走本”4个方面下功夫。
一、走心
文艺作品的生命力在于能入心。为此,创演者自己首先要走心,在创作表演上用心,才能切实发挥曲艺艺术“轻、小、灵”的表演优势。
“轻”应是“轻便”而非“轻浮”,“小”要“五脏俱全”而非“空无一物”,“灵”要求“灵动”而非“躁动”。所以创作者下笔不可轻率,主题不能偏离,力度不能似有实无。曲艺作品虽短小,但能以小见大,细中见精,形式则要灵活多变,不能浮躁跳浪,一味追逐“笑果”。例如《初心曲》,作者并不刻意追求文本的工整,时刻留意“初心”的位置,进而把调门调得高高的。刚不可守,柔不可久,从头到尾高调门的曲艺作品失了曲艺的韵味,也容易给人“刚极以摧”的后继乏力的感觉。所以,作者把“初心”写实成一面能映照生活百态的镜子,让各行各业、各个阶层的人站在前面,亮出自己当前的行为举止,明白自己与初心誓言的偏差。这是以一种直击人心的方式,引起大家情感的共鸣和思想上的深思。
就此而言,走心首先是一种自我定位。曲艺工作者应该让自己的心永远随着党心民心跳动,时刻用曲艺的尺子丈量社会的尺度,用曲艺的眼睛关注社会的发展,让曲艺的内核能与人心同频,和时代共振。其次,走心是一种价值追求。让作品成为主题与艺术的有价值结合体,而不是一味强调主题先行的冷冰冰的宣传物,这应该成为曲艺工作者不懈的追求。只有这样,曲艺工作者才能对所处伟大时代有准确认知,才能坚持导向突出核心,精准定位融入中心,落地见效下沉重心,观照人民的生活、命运、情感,表达党的伟大、光荣、正确和人民的心愿、心情、心声。
二、走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史学习教育“要注重方式方法创新”。创新是关键,重点在一个“创”字,灵魂在一个“新”字。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朽灵魂,创新也是让一种文化生生不息的源头活水。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发展,是文化建设的基本内涵。所以,我们要发扬中国曲艺文化底蕴,切实把它研究好、展示好、传承好、创新好,使之焕发出新的艺术生命力,提高它在坚定信仰、植根思想、传递价值观方面的能力。所以,走新就是要寻找新题材,开掘新观念,开发新思维、寻找新角度,并让新的表演形式和方法成为使曲艺作品提升内涵力、表演力、感染力的有力武器。
日前,上海艺动天下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推出了原创独脚戏《石库门的笑声》,两个演员两张嘴,两个小时一主题,将独脚戏“说学做唱”的艺术特色演绎到极致,生动趣味表述了在党的领导下,人民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衣食住行娓娓道来,大数据、机器人、人工智能、网络平台融入到家常话中,细致而又不琐碎,亲切感和熟知感满满溢出。更妙的是,每场演出都紧跟热点,进博会、垃圾分类、中美关系、疫情防控常态化、航天探索等,凸显出该节目关注当下、常演常新的追求。这台弘扬主旋律的独脚戏专场现已演满百场,每场演出几乎都座无虚席。
就此而论,新的方式不是追求,新的内容才是根本。用“新”去加强作品的艺术力、前卫感和生活性,给受众带去感动、震撼和思考,这应该是曲艺工作者走新的目标。为此,拓展视野、运用新手法是必要的,特别是要摒弃“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思维,依托互联网、自媒体,线上线下全面出击,把好作品用新手法推介出去,以吸引更多的受众。
但同时我们也要注意,走新不是离开本质的“独走”。近年来,曲艺的表演外延有了明显的扩展,这可以理解,因为曲艺是最接地气的艺术形式,根系广达,天然就有广征博取的艺术倾向。但万变不能离宗,拓展表演形式的目的是要“我注六经”,用新的表演形式压实曲艺的内容,展现曲艺的特质,而不是“六经注我”,让“新水”倒灌入曲艺,稀释甚至淹没曲艺的本质。
三、走深
走深,即创作要深入生活,作品要深入人心。党史是一座宝库,蕴藏着近乎取之不尽的作品素材。但曲艺工作者不能只看到这座宝库的门后一角,便自以为有所得,欢欢然就开始创作演出。创作本质上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特别是创作历史题材作品时,更要坚持唯物史观,在全面了解历史背景和时代要求的基礎上,在汗青竹简的缝隙间,运用创造性思维,让原本可能有些刻板的历史人物鲜活起来。
同时,曲艺工作者还应该认识到,历史仍在继续,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正在齐心协力谱写新的历史篇章。所以历史的常态是平凡,无数平凡人做的平凡事,共同构成了不平凡的历史。
所以,曲艺工作者的眼睛不能只盯着壮怀激烈,还要贴近实际、深入生活,多往四周看看,从那些身边为民服务的身影上看到创业梦、家园梦、幸福梦,看到历史向前延伸的可能性。
小品剧《情满家园·断水》就讲了一个平凡人的故事。盛夏时分,某小区一幢居民楼突发断水,引发了邻里间的矛盾。居委会主任第一时间到现场排忧解难,她的一句台词,“水可以断,党和群众的关系不能断”,引得满堂喝彩。作品从生活中来,以普通人的视角,把抽象的理念转化成具体生动的事例,体现了共产党人的担当。
社会百态是创作源泉,百姓生活是描画范本,曲艺工作者只有真正扎下去,从生活中挖掘素材、寻找灵感、汲取营养,才能让作品“活”起来,让党史学习“热”起来,“实”起来。
四、走本
这里的“本”指的是乡土文化。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曲艺因其明显的地域性特征,成为“一方人”心底深处的缱绻。而由于地理环境和发展方式的不同,地方文化的“光谱”非常丰富,且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并对当代社会发展、文化传承有着重要影响。所以,乡土文化是曲艺作品成功的重要密码之一。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拥有许多重要红色地标和记忆。第一本中译本的《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第一个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机构等,都为上海的乡土文化增添了浓厚的红色印记。
利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发扬好红色传统,是上海曲艺工作者光荣而神圣的使命和责任。如独脚戏《漫步上海弄堂》,就运用顺口溜的形式,带着受众游览了新老渔阳里、树德里、辅德里、三曾里、遵义里、宝康里、三德里等上海老弄堂的往事,描述了中共一大、二大、四大及陈独秀、毛泽东、李达、蔡和森、邓小平、向警予、瞿秋白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活动轨迹,刻画了巴金、梅兰芳、俞振飞、丁是娥、袁雪芬、周柏春、筱文艳等沪上文化名人的形象。这使得作品有血有肉,很富有感染力,观众也愿意听且记得住。
曲声悠长,艺韵绵远。曲艺艺术当能与党史相伴,共同走向光明的远方。曲艺工作者在有这种自信的同时,更应该为这份自信夯实坚固的基础。走心、走新、走深、走本,这是我的一点感悟。也是一片心意,对党的,也是对曲艺的。
(责任编辑/马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