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有些课堂教学中,常显现出许多弊端,如漠视学生的能动意识,不为学生创设活动时空条件等。这些显然与《课标》所提倡理念、精神相违背。课堂的中心目标是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因此而言,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天地。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我认为先决条件应该是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活”起来,即不呆板,不被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那怎样才能是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呢?下面就谈点自己的看法。
  一、巧设民主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想要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教学情境,首先就要教师以微笑的面容、亲切的话语、饱满的激情去感化学生、亲近学生。并且教师还要善待学生,当学生出错时,老师不训斥,不惩罚,要耐心指导,当学生取得点滴进步时,应给予及时地肯定,并鼓励他们。如:我在教学时,将自己也列为学习的一员,与学生们一起操作,一起讨论。对表现出色的学生以“你真行!”、“你真棒!”、“你很好!”等来表扬他们,对学困生不厌恶、不指责。更是耐心地指导他们、鼓励他们。常鼓励他们说“你能行!好好想一想,慢慢来”等。使他们感到老师和他们一起动脑,一起学习。这样就慢慢地打消了学生对老师的惧怕和隔阂的心理,于是在轻松愉快地合作学习中完成了学习任务。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注意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要把教材中正义、美善的情感注入学生的思维中,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中领悟亲情力量的巨大,这就是语文教学的成功。语文课堂上,老师和学生的平等对话,交流互动。这就要求教师激发情感营造轻松、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有问题随时提出,有感受随时发表。教师善于因势利导,抓住疑点、重点、闪光点,通过师与生、生与生的交流互动,碰撞出思维、情感、认识的火花,从中生成能力、方法、习惯,让理趣与情趣交相辉映。
  教师关注主体的成功体验,运用艺术性的言语和热情、温和的神情、亲密无间的动作对其进行肯定和鼓励、指正和点拨,如轻轻摸摸学生的头:“你吟诵的很有韵味儿,老师自叹不如!”,或发出由衷的赞叹:“听你朗读真是一种享受!”“有个人见解,言之有理,谁的发言比他更有信服力呢?”“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探求答案的过程!”教师要发展积极的评价方式,鼓励多元、尊重个性、赏识性的评价,创设出了师生平等、生生平等的自由氛围,学生有了安全感与自由感,才能真正沐浴在一种真实、生动的语言交流中,沐浴在一种幸福、和谐的尊重与关爱中。可以说,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都会冒出许多“奇思妙想”,拉近了学生与文本、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课堂变成了轻松和谐的生活乐园。教师依据课文内容,大胆创设情景,唤起学生的想象力,一旦学生兴趣盎然,就会“情动而辞发”。由于老师的激发,唤醒学生沉睡的心灵,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开启了学生心灵的大门,使学生的情感升华了,与学生的情感进行了链接,更让我们的课堂焕发出迷人的光彩。
  二、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动力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学生只要对学习发生了兴趣,就会促使各种感官,共同引起对学习的高度注意,从而为参与学习活动提供了最佳的心理准备。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实际出发,确立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创造一个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如我在教学生朗读《可爱的草塘》课文时,让学生先看看课文,喜欢读哪个自然段,就读哪个自然段。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就被挑逗起来了。朗读之后,教师根据学生朗读的情况,或表扬、或指导、或听范读后再读,再一次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向前迈进了一步。
  三、提供参与机会,提高学生参与意识
  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独立活动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天地,能表现自我。一位教师在教学《雨点》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充分体悟课文情境,感受文章所描摹的生活场景。他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组织学生自读,在自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如“睡觉、散步、奔跑、跳跃”理解并在小组内讨论,通过讨论,教师认为学生对“睡觉、散步、奔跑、跳跃”理解还比较抽象,他又组织学生通过表演来理解、体会。在动作表演中,他发现一些学生表演动作不到位,动作太僵硬,不自然,表情不丰富,他又通过评议来引导学生重新体会。一节课,学生始终在他自然顺畅的导引之下,自主学习,自主阅读,自主感悟,实现重点训练项目人人都有参与机会。每一名学生都参与了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并以此为契入口,突破了本课的学习难点,顺利的完成了学习目标,课堂也一改沉闷的局面,学生在课堂上也“活”了起来。
  四、语文教学的多样性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教材内容的特点、教学对象的差异、教师本身的素养等,决定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可能总是依靠单一的教学方法模式。比如,语文教材文体有别,结构各异,教法当然应该有所区别;再如,有的教师长于逻辑分析,有的教师长于形象思维,其自身素养及教学风格的差异,也决定了教法自然有所不同;又如,学生的心理活动、学习表现也时有新的发展变化,教法也必须要适应这种多变性的特点,根据需要适当地变换教法。一个单一的简单的教学活动往往是几种教学方法的相互配合,相互补充,不可能一堂课只采用一种教学方法。单就一节语文课来说,常常包含了讲授法、谈话法、复习法、练习法、讨论法等多种教法的综合运用。但是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同样要求协调统一,才具有实际意义。只我们应该努力追求最佳效果的多种教法的和谐统一,这样才会使语文课堂教学呈现出多姿多彩而又协调一致的和谐美。
  在教学中,我们老师还要勇于努力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使这与课程、教学手段的变革,以及教学理论及其相关学科的发展相适应。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克服这样两种倾向:上是千篇一律,程式化的倾向。二是对先进教学经验生搬硬套的倾向。其表现为对国内外的先进教学方法,以简单的态度对待之,生搬硬套,机械摹仿,这种课表面上看起来热热闹闹,但由于不适应教学实际,其结果常常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要克服这两种倾向,需要注意以下两点:首先,要进行观念的更新。教师不仅要研究自己如何“教”,还要研究如何教学生“学”,只有把“教”与“学”两方面的情况都吃透了,才可以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达到教与学的相互协调。其次,要大胆改革教法,既要善于继承和借鉴中外传统的优秀的教学方法,又要勇于进取,强化创新意识,能因人、因文、因时而异,创造出符合自己的教学个性和教学实际的新的教学方法,把继承与革新、观念与方法和谐地统一起来。
  总之,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有了自由轻松的学习心境。自然就有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新课改的核心.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不断进行教学模式创新,引导学生自主地参与教学过程,让他们提出一些新问题、新看法,对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这是新课改的重要理念,也是数学教学不断追求的发展性目标.  一、创新思维能
本文以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实施创新思维为研究对象,在对小学语文教育现状中出现的弊病简单列举后,阐释了实施创新思维教育的必要性,最后本文给出了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实施创新思维教育的措施。   一、前言   国际上科技发达的国家无一不是创新能力强国,作为不竭的动力对推动国家综合实力具有积极的作用。小学教育是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重要时期,语文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师就应该有义务把创新思维意识纳入到
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管理是一个知识资本转化的过程 ,企业所储存和积累的知识、智力、创新能力并不能简单决定成本的有效性 ,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知识、智力、创新能力的整合
良好的企业文化管理是中国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经之路.企业文化价值观为一个企业的发展战略提供强力支撑,是企业持续成长的动力根源.本文通过论述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之间的关系,
物理实验是大学物理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大学物理演示实验的课堂开展形式进行分析、概括和总结,其中包括:课堂实物演示实验,课堂多媒体演示实验,以及
本文主要通过对地下室混凝土剪力墙裂缝成因进行综合分析,提出防治混凝土裂缝的措施。
世纪之交 ,中国女性文学呈现出边际写作的精神格局。面对共同的精神困境 ,不同的女性表达营造出多元共生的审美态势 :以女性群体“她们”为本位、代女性立言的写作 ,旨在构建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一条基本理念,这一理念体现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思想,包含了扎实的基本功的培养和潜在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开发。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仅要认真学习和深入领会这一理念,而且应该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力争使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语文素养,加强自身的能力。   一、关于语文素养属性   在我国现代语文
保险公司在中国相对于国际上保险的发展仍属于起步较晚的新兴行业,但是发展迅速.仍而在飞速发展的过程中,业务量急剧扩展,导致硬件管理跟不上步伐,忽视经营效益,忽略资产质量
摘 要:随着国家对西部贫困地区教育扶贫工程的投入,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经进入农村英语课堂教学并且被广泛应用,它大容量、高密度、快节奏的课堂教学使学生在听、说、读、写四方面的综合训练得到加强,德育和文化背景知识得到更深层次的渗透促进。然而,如果过多过滥运用多媒体教学,就会喧宾夺主,违背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宗旨,更谈不上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关键词:多媒体;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优势;注意问题  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