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分析罗红霉素临床应用情况以及出现的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期间应用罗红霉素而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11例,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服用罗红霉素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其中过敏性反应2例,头痛3例,血管性水肿1例,药物性皮炎2例,出血反应2例和便秘1例,这些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害,采取针对性治疗后均得到恢复。结论:罗红霉素广泛应用于呼吸道、耳鼻喉、生殖系以及皮肤感染治疗中,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也呈现多样化,确保临床用药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罗红霉素 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 用药安全
【中图分类号】 R9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10-0222-01
罗红霉素是新一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适用于敏感菌株所引起的感染,包括呼吸道、耳鼻喉、生殖系以及皮肤感染,抗菌谱广,临床疗效显著,但在使用过程中也要注意其不良反应,主要是指腹痛、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偶见头晕、皮疹、肝功能异常等不适症[1]。本研究对我院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的罗红霉素临床应用以及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期间,应用罗红霉素的临床资料,其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11例,有男性4例,女性7例,年龄范围为18~68周岁,平均年龄为(32.4±5.2)周岁,临床应用如下:呼吸道感染6例,耳鼻喉感染2例,泌尿生殖感染1例,弓形虫感染1例,其他疾病治疗1例。对上述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1.2 方法
针对敏感菌株引发感染的患者,采用罗红霉素药物治疗。本次收录病例均为成人(不包括妊娠、受辱期妇女以及肝肾功能不全者),用法剂量为:每日2次,每次150mg,空腹口服,饭前1h或饭后4h服用,疗程为5~12d。与卡马西平或茶碱等药物合用时,剂量不作调整。
2 结果
服用罗红霉素,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11例,包括过敏性反应、头痛、血管性水肿、药物性皮炎、肝功能损害、出血反应和便秘,基本情况如下:
2.1 过敏性反应
2例,皆为女性患者,1例因上呼吸道感染自行口服罗红霉素,剂量为150mg,服用后出现恶心、头晕、面部红肿等症状;1例因合并用药不当,眼睑及面部出现水肿,下肢伴有芝麻大小红色斑点,均确诊为罗红霉素过敏,经过脱敏治疗后,症状消退。
2.2 头痛
3例,1例男性患者和1例女性患者因发热口服罗红霉素,服用后出现头部症状,还有1例女性患者因鼻窦炎自行服用罗红霉素而引起头痛,停用后未再复发。
2.3 血管性水肿
1例,为男性,因呼吸道感染自行服用罗红霉素,1h后龟头部出现瘙痒,且伴有排尿困难等症状,给予甘草酸铵注射液(2ml)+地塞米松(5ml)+维丁胶性钙(1ml),肌内注射后症状得以好转。
2.4 药物性皮炎
2例,1男1女,均因慢性气管炎服用罗红霉素,后出现红斑样皮疹,由面部向全身扩散,停药后给予葡萄糖(50%)+地塞米松(5ml)静脉注射,同时给予氯苯那敏口服,症状得以消除。
2.5 其他不良反应
出血反应有2例,1男1女,前者为眼部大面积出血,后者为上消化道出血,经过对症治疗后得以治愈;便秘有1例,为女性,服用罗红霉素,在疗程内出现便秘,停药后症状消失,对于习惯性便秘者,建议慎用罗红霉素。
上述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害,采取针对性治疗后均得到恢复。
3 讨论
罗红霉素抗菌谱分布较广,在扁桃体、鼻窦、中耳、前列腺以及其他炎症治疗中,效果显著,如应用于呼吸道感染治疗中,有利于炎症的渗出和消散,特别是对重而持久的咳嗽症状,能够起到良好的缓解作用,且能够与其他药物进行联合治疗[2]。罗红霉素与红霉素的体外抗体菌活性非常相似,但是产生的体内抗体作用却明显强于红霉素,大约是其1~4倍,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明显低于红霉素,这也是其广泛应用于临床的主要原因之一[3]。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11例服用罗红霉素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其中过敏性反应2例,头痛3例,血管性水肿1例,药物性皮炎2例,出血反应2例和便秘1例,这些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害,采取针对性治疗后均得到恢复。由此可见,罗红霉素的临床应用,虽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但也绝不能忽视,其广泛应用于临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也呈现多样化,应引起广大医生的重视,在临床应用中,要全面观察患者反应,确保用药安全,从而有效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孙宏,徐秀梅,邢开宇,等.罗红霉素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11(3):31-32.
[2]刘延江.罗红霉素的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探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1,24(6):188-190.
[3]楊彬.罗红霉素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15(2):2226-2227.
【关键词】 罗红霉素 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 用药安全
【中图分类号】 R9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10-0222-01
罗红霉素是新一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适用于敏感菌株所引起的感染,包括呼吸道、耳鼻喉、生殖系以及皮肤感染,抗菌谱广,临床疗效显著,但在使用过程中也要注意其不良反应,主要是指腹痛、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偶见头晕、皮疹、肝功能异常等不适症[1]。本研究对我院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的罗红霉素临床应用以及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期间,应用罗红霉素的临床资料,其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11例,有男性4例,女性7例,年龄范围为18~68周岁,平均年龄为(32.4±5.2)周岁,临床应用如下:呼吸道感染6例,耳鼻喉感染2例,泌尿生殖感染1例,弓形虫感染1例,其他疾病治疗1例。对上述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1.2 方法
针对敏感菌株引发感染的患者,采用罗红霉素药物治疗。本次收录病例均为成人(不包括妊娠、受辱期妇女以及肝肾功能不全者),用法剂量为:每日2次,每次150mg,空腹口服,饭前1h或饭后4h服用,疗程为5~12d。与卡马西平或茶碱等药物合用时,剂量不作调整。
2 结果
服用罗红霉素,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11例,包括过敏性反应、头痛、血管性水肿、药物性皮炎、肝功能损害、出血反应和便秘,基本情况如下:
2.1 过敏性反应
2例,皆为女性患者,1例因上呼吸道感染自行口服罗红霉素,剂量为150mg,服用后出现恶心、头晕、面部红肿等症状;1例因合并用药不当,眼睑及面部出现水肿,下肢伴有芝麻大小红色斑点,均确诊为罗红霉素过敏,经过脱敏治疗后,症状消退。
2.2 头痛
3例,1例男性患者和1例女性患者因发热口服罗红霉素,服用后出现头部症状,还有1例女性患者因鼻窦炎自行服用罗红霉素而引起头痛,停用后未再复发。
2.3 血管性水肿
1例,为男性,因呼吸道感染自行服用罗红霉素,1h后龟头部出现瘙痒,且伴有排尿困难等症状,给予甘草酸铵注射液(2ml)+地塞米松(5ml)+维丁胶性钙(1ml),肌内注射后症状得以好转。
2.4 药物性皮炎
2例,1男1女,均因慢性气管炎服用罗红霉素,后出现红斑样皮疹,由面部向全身扩散,停药后给予葡萄糖(50%)+地塞米松(5ml)静脉注射,同时给予氯苯那敏口服,症状得以消除。
2.5 其他不良反应
出血反应有2例,1男1女,前者为眼部大面积出血,后者为上消化道出血,经过对症治疗后得以治愈;便秘有1例,为女性,服用罗红霉素,在疗程内出现便秘,停药后症状消失,对于习惯性便秘者,建议慎用罗红霉素。
上述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害,采取针对性治疗后均得到恢复。
3 讨论
罗红霉素抗菌谱分布较广,在扁桃体、鼻窦、中耳、前列腺以及其他炎症治疗中,效果显著,如应用于呼吸道感染治疗中,有利于炎症的渗出和消散,特别是对重而持久的咳嗽症状,能够起到良好的缓解作用,且能够与其他药物进行联合治疗[2]。罗红霉素与红霉素的体外抗体菌活性非常相似,但是产生的体内抗体作用却明显强于红霉素,大约是其1~4倍,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明显低于红霉素,这也是其广泛应用于临床的主要原因之一[3]。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11例服用罗红霉素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其中过敏性反应2例,头痛3例,血管性水肿1例,药物性皮炎2例,出血反应2例和便秘1例,这些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害,采取针对性治疗后均得到恢复。由此可见,罗红霉素的临床应用,虽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但也绝不能忽视,其广泛应用于临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也呈现多样化,应引起广大医生的重视,在临床应用中,要全面观察患者反应,确保用药安全,从而有效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孙宏,徐秀梅,邢开宇,等.罗红霉素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11(3):31-32.
[2]刘延江.罗红霉素的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探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1,24(6):188-190.
[3]楊彬.罗红霉素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15(2):2226-2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