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学语文教学不仅仅是要学生学习教科书,掌握一定的文学基础,教师还要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亲身体验知识建构中的过程以及结果。学生进行自主知识建构就能更准确的抓住教学知识的重要主题以及核心内容,在建构的过程中,学生也能体会到知识的乐趣,必要的时候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引导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创设情景,帮助学生建构。
关键词:中学语文;语文教学;知识建构;主题;核心
【中图分类号】G633.3
随着我国新课程标准的推行,我们教学得到了长足的改观,学生的学习效率,课堂的教学环境跟以往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建构性”等也渐渐成为我们教师及学生长谈的话题。我们就从语文教学的建构性跟大家交流探讨下
语文教学建构性特点
1、建构主义教学。首先建构主义教学观指的是以学生为中心,有主见的思考,并且不拘泥于形式,积极主动的接受知识。
2、知识是自主建构的。通常认为,知识是自主建构,而不是别人给你教授或者是硬塞给自身。即知识本身不能从别人身上转移到另一个人的身上。我们知道,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需要教师的辅导教学,并且同学之间互相沟通交流,这需要学生的积极主动。所以要给学生一定的自我空间及充足的时间。
3、建构是需要互动的。建构主义强调互动式的学习,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可以产生学生及老师之间对问题的相互不同的看法,大家才会思考,对加深知识的理解有很大的帮助。
4、核心式教学。建构性的教学强调抓住教学内容的核心内容进行教学,如果我们把学习精力分散开,那么对于知识的理解就会盲目,一知半解;相反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个或者几个重点的内容上,深入了解。建构性适合针对性的研究某个问题,所以这也要求我们教师不能在所有教学内容上采取建构性教学,要求选取重点课题及核心难点引导学生自主建构。
二、语文建构性意义
建构性的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科书填鸭式教育,它给了学生自由灵活的思想,给了学生独立思考学习的环境,让学生带着质疑去学习。
1、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应试教育下教师与学生都只看重成绩,而忽视了知识本身的价值,学生学习都是单独为考试进行,这也严重制约了学生自身素质的全面发展,也限制了教师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建构性教学要求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学生可以对知识进行自己分析学习,也就促进了学生知识的多元化发展。
2、合作互动性。建构性教学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学习,大家之间对知识的不同看法会在个体间产生不同的疑问及思考,这就加深了学生老师之间的交流,这样,学生在接受知识时就不存在以往的教师权威化,学生就可以带着自己的思想进行学习,这样获得的知识也是有意义的,而且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会比较深,教学的效率无形中就提高了。
3、培养学生一种学习的方法。建构性教学要求学生抓住重点进行研究思考。百科书式教学经过长期的实践发现是不可取的,我们不能把知识全部吸收消化掉,学生可以在一篇文章中抓住一个重点进行深化学习,对重点知识自主建构,这也需要教师适当的引导学生分析一篇文章的核心内容,培养学生分析重点的能力,长时间的自主建构会给学生一个自己学习的习惯,培养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不仅仅是在语文教学中,学生也可以将之运用到别的学科中,对学习知识有很大的帮助。
自主建构最主要的是培养一个全面素质发展的学生,教给学生灵活、积极的接受知识的能力,并且会培养学生有主见的思考,学会与别人沟通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自主建构对教师及学生来说有很大的积极意义。
三、语文建构性方式与途径
1、从生活实际出发,创造问题情景。教师在创造问题情景时,要从学生的实际角度出发,创设的场景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情景中,要学生大胆的把问题提出来并且将之与学习结合起来,把学生自己的知识运用起来进行建构。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把教科书中的一些意境与生活实际中相像的互相联系起来,通过真实意境的存在,引导学生从中思考,并且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引导对其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建构,即改善了教学环境,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2、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其实主动的学习都是建构式学习,学生敢于提问题,主动提问题,就是知识建构的开始。而我们的学习也是在不断的解决一个个的问题。教师在教学时,要教育学生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只有发现了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只要学生提出了问题,才能使得学生对该知识产生更深的了解。这对教师有三点要求:1)、要给以学生充分的时间去发现问题,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并且鼓励学生提问题;2)、给予学生自己的空间,让学生对自己的问题,学生之间相互讨论解决,教师在适当的时候要给以指导;3)、发散学生思维,不能局限在教科书中,要联系生活实际。
3、教育学生反思。知识是需要经常的运用思考才能加深其的理解。我们认为,对知识的反思是为了更好的进行建构新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要对难点、疑点加强讲解,令一方面,学生也要在这些难点上反思,对其理解没有,没有理解是哪些地方。给学生自己思考的时间,然后教师及时的再给学生讲解。
4、发挥协作精神,帮助学生建构。建构性教学强调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因此,教学中的互动是必不可少的,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开展互动可以引发对知识的集体讨论,在活跃课堂的同时,学生自由、激烈的讨论能对知识的全面展开理解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这种集体讨论,要求大家协作,一方面可以加强学生的团队精神,另一方面也能培养学生协作发挥自己作用的精神。讨论时,可以是师生之间展开,教师给学生一个话题,大家相互之间进行提问解答,也可以是学生之间相互提问,教师在适当的时候给以引导解答。这样,把彼此的发言紧密的联系到一起。
四、小结
建构性教学最主要是培养学生进行知识自主建构的能力,学生在接受知识、建构知识的能够体会到乐趣。教师教授学生知识也不仅仅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为了学生能更好的在社会上立足。同时,学生在学习教材的过程中,也拓展了课本。
参考文献
[1]吴永军.再谈语文教学的建构性[J],教育科学研究,2010,(2).
[2]李克仲.谈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人文性的建构[J].语文天地·高中版,2012,(11).
[3]杜贵忠.新课标下语文教学人文性建构的探索[J],读写算,2011(66).
关键词:中学语文;语文教学;知识建构;主题;核心
【中图分类号】G633.3
随着我国新课程标准的推行,我们教学得到了长足的改观,学生的学习效率,课堂的教学环境跟以往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建构性”等也渐渐成为我们教师及学生长谈的话题。我们就从语文教学的建构性跟大家交流探讨下
语文教学建构性特点
1、建构主义教学。首先建构主义教学观指的是以学生为中心,有主见的思考,并且不拘泥于形式,积极主动的接受知识。
2、知识是自主建构的。通常认为,知识是自主建构,而不是别人给你教授或者是硬塞给自身。即知识本身不能从别人身上转移到另一个人的身上。我们知道,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需要教师的辅导教学,并且同学之间互相沟通交流,这需要学生的积极主动。所以要给学生一定的自我空间及充足的时间。
3、建构是需要互动的。建构主义强调互动式的学习,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可以产生学生及老师之间对问题的相互不同的看法,大家才会思考,对加深知识的理解有很大的帮助。
4、核心式教学。建构性的教学强调抓住教学内容的核心内容进行教学,如果我们把学习精力分散开,那么对于知识的理解就会盲目,一知半解;相反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个或者几个重点的内容上,深入了解。建构性适合针对性的研究某个问题,所以这也要求我们教师不能在所有教学内容上采取建构性教学,要求选取重点课题及核心难点引导学生自主建构。
二、语文建构性意义
建构性的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科书填鸭式教育,它给了学生自由灵活的思想,给了学生独立思考学习的环境,让学生带着质疑去学习。
1、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应试教育下教师与学生都只看重成绩,而忽视了知识本身的价值,学生学习都是单独为考试进行,这也严重制约了学生自身素质的全面发展,也限制了教师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建构性教学要求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学生可以对知识进行自己分析学习,也就促进了学生知识的多元化发展。
2、合作互动性。建构性教学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学习,大家之间对知识的不同看法会在个体间产生不同的疑问及思考,这就加深了学生老师之间的交流,这样,学生在接受知识时就不存在以往的教师权威化,学生就可以带着自己的思想进行学习,这样获得的知识也是有意义的,而且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会比较深,教学的效率无形中就提高了。
3、培养学生一种学习的方法。建构性教学要求学生抓住重点进行研究思考。百科书式教学经过长期的实践发现是不可取的,我们不能把知识全部吸收消化掉,学生可以在一篇文章中抓住一个重点进行深化学习,对重点知识自主建构,这也需要教师适当的引导学生分析一篇文章的核心内容,培养学生分析重点的能力,长时间的自主建构会给学生一个自己学习的习惯,培养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不仅仅是在语文教学中,学生也可以将之运用到别的学科中,对学习知识有很大的帮助。
自主建构最主要的是培养一个全面素质发展的学生,教给学生灵活、积极的接受知识的能力,并且会培养学生有主见的思考,学会与别人沟通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自主建构对教师及学生来说有很大的积极意义。
三、语文建构性方式与途径
1、从生活实际出发,创造问题情景。教师在创造问题情景时,要从学生的实际角度出发,创设的场景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情景中,要学生大胆的把问题提出来并且将之与学习结合起来,把学生自己的知识运用起来进行建构。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把教科书中的一些意境与生活实际中相像的互相联系起来,通过真实意境的存在,引导学生从中思考,并且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引导对其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建构,即改善了教学环境,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2、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其实主动的学习都是建构式学习,学生敢于提问题,主动提问题,就是知识建构的开始。而我们的学习也是在不断的解决一个个的问题。教师在教学时,要教育学生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只有发现了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只要学生提出了问题,才能使得学生对该知识产生更深的了解。这对教师有三点要求:1)、要给以学生充分的时间去发现问题,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并且鼓励学生提问题;2)、给予学生自己的空间,让学生对自己的问题,学生之间相互讨论解决,教师在适当的时候要给以指导;3)、发散学生思维,不能局限在教科书中,要联系生活实际。
3、教育学生反思。知识是需要经常的运用思考才能加深其的理解。我们认为,对知识的反思是为了更好的进行建构新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要对难点、疑点加强讲解,令一方面,学生也要在这些难点上反思,对其理解没有,没有理解是哪些地方。给学生自己思考的时间,然后教师及时的再给学生讲解。
4、发挥协作精神,帮助学生建构。建构性教学强调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因此,教学中的互动是必不可少的,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开展互动可以引发对知识的集体讨论,在活跃课堂的同时,学生自由、激烈的讨论能对知识的全面展开理解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这种集体讨论,要求大家协作,一方面可以加强学生的团队精神,另一方面也能培养学生协作发挥自己作用的精神。讨论时,可以是师生之间展开,教师给学生一个话题,大家相互之间进行提问解答,也可以是学生之间相互提问,教师在适当的时候给以引导解答。这样,把彼此的发言紧密的联系到一起。
四、小结
建构性教学最主要是培养学生进行知识自主建构的能力,学生在接受知识、建构知识的能够体会到乐趣。教师教授学生知识也不仅仅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为了学生能更好的在社会上立足。同时,学生在学习教材的过程中,也拓展了课本。
参考文献
[1]吴永军.再谈语文教学的建构性[J],教育科学研究,2010,(2).
[2]李克仲.谈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人文性的建构[J].语文天地·高中版,2012,(11).
[3]杜贵忠.新课标下语文教学人文性建构的探索[J],读写算,201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