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艺术设计专业的院校遍地开花的形式下,独立学院艺术设计类学生的培养应该如何突出自身特色,提高学生的竞争力,是每个独立学院都需要深思的问题。论文从独立学院艺术设计类学生培养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着手,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从而探讨独立学院艺术设计类学生培养模式的思路。
关键词:艺术设计;独立学院;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设计类(以下称为“艺术设计”)是一门综合性交叉学科,主要包括环境艺术、视觉传达、产品设计、服装设计和数字传媒艺术等等。而独立学院作为三本院校,在面临竞争和就业双重重压之下,独立学院应对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如何培养、如何定位,如何体现自身特色,成为独立学院艺术设计类学生培养的重中之重。
一、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培养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人才培养缺乏自身特色
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设置脱离市场,存在盲目性,对自身的培养目标定位不清,缺乏培养特色。特别是与一本、二本院校的人才培养方向接近,使得学生毕业后无法适应市场的需要。而且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相对于一本、二本院校的学生来讲,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在目前这种教学模式下,独立学院的学生就会成为夹板生,就业能力就会受到挑战。
(二)人才培养课程设置过于陈旧
艺术设计是一个多元性、学科交叉性较强的学科,它是与经济、生产、市场、文化、科技息息相关的。但是从目前艺术设计的课程设置和授课内容来看,大部分沿用了传统美术学的课程设置,有些课程不属于艺术设计的范畴,艺术设计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也没有形成一个整体性。特别是随着社会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发展,艺术设计的专业课程也应随之发展。
(三)缺乏实践能力的培养
艺术设计在2012年教育部改革本科专业之前是归在文学学科之下的,所颁发的也是文学学士学位。所以,对于艺术设计学生的培养存在着浓厚的文学气息,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并不重视。虽然目前艺术设计作为一门学科独立出来,提升为一级学科,但是培养模式也没有大的改变,仍然以基础课和理论课为主,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里面埋头读书。虽然老师在上课过程中会设计项目进行实践训练,但这与现实情况仍然是有出入的。
(四)学生缺乏创新性和主动性
从目前学生的培养来看,学生的学习缺乏主动性,对于学习往往是根据老师的要求完成作业,而非出于自身发展的要求。艺术设计的创新性尤为重要,创新是设计的核心和灵魂。缺乏创新性也成为目前艺术设计类学生的致命伤。
二、独立学院艺术设计学生培养问题分析
(一)人才培养过于依赖“母体”学校
独立学院艺术设计类一般都是“复制”母体学校的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教学计划等等一系列培养模式,照搬照抄过来,无任何改变。有部分任课教师也是从母体学校外聘进来授课的,属于即时聘任,更换也较为频繁。这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会沿用与学校本部同样的教案和教学方法,很难对学生做到因材施教,更不用说对学生进行课外的实践指导等等。而且人才培养的目标也与“母体”学校的培养目标接近,无自身特色,所培养的学生在就业市场上无竞争力。
(二)独立学院教师队伍年轻化
独立学院本身就是一个新事物,从产生到发展不到十五年的时间。独立学院教师除了聘用部分退休教师外,大部分都是刚刚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人。这些年轻人在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存在着一定的漏洞和不稳定性。如何利用好外聘教师这一支特殊教师队伍来带动本院年轻教师,也是独立学院所面临的问题。
(三)学生的目标意识缺失
目前的学生大部分属于90后,对于自身的自我意识和目标意识模糊,没有一个很好的定位。对于就读目前所学的专业,以及毕业之后要做什么,没有规划和打算,对于前途是茫然的。甚至有部分同学的读书都是在家长的要求下才读的,自身的读书意愿并不强烈。而且部分学生也表示,毕业之后并不会从事与自身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
三、独立学院艺术设计类学生培养的思路
(一)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突出自身特色
独立学院的学生培养不能简单的照搬照抄,要结合现代大学制度,走适合自身的特色的发展道路。艺术设计类学生的培养要突出实用性和实践性。把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性和实用性人才作为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课程体系上,课程体系要结合自身实际处理好公共教育基础学科课程,专业主干课程与专业方向课程的关系教与学等方面的关系,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本位设置课程体系[]。培养过程方面中:一方面通过课程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综合即产学研结合的一体化教学过程;另一方面利用相对正常教学活动而言的包括一切被称为隐性课程的教育环境及教育活动,比如校园文化、社会实践、课余活动等的非教学过程,双管齐下来实现对人才的培养[]。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强化实践性教学
加强教师的师资队伍建设,不仅要加强教师自身的专业学术水平,更要提高教师的道德修养和教学方法。教师在自身的专业学术能力方面,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特别是艺术设计类的教师,我们要鼓励教师走出去,到社会中去实践。只有自身的实践性得到加强,接受新兴事物,知识能够更新换代,那么学生所接受到的也会是及时的、适应社会的知识点。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教师的教学过程中都充分利用到了网络和多媒体,但是如何提高学生课堂知识的转化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就需要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教学技巧。
(三)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加强综合素质能力培养
对于独立学院艺术设计的学生来讲,文化基础相对薄弱,艺术设计有时并不是他自己喜欢的选择。对于什么是艺术设计,一知半解。这就需要我们在新生入校时候,向学生详细的介绍艺术设计类专业,使他们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开设职业规划课程,帮助学生制定自己的大学生涯和就业方向规划,树立明确的目标。
艺术设计是一门交叉学科,与经济、文化、科技、生活等密切相关。它的这一特征,决定了培养学生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艺术设计方法和能力,还应注重学生的文化底蕴、心理素质等一系列的建设和培养。这就需要我们注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帮助学生了解一些文学、哲学、地理、建筑学、生物学、材料学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对多方面知识的了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艺术修养,以达到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艺术设计专业在市场上越来越受到青睐,但是对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因此我们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要紧跟市场,不断开拓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范永胜,李继林.对独立学院教育管理的几点思考[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6).
2.李雪山,刘辉涛,聂书法.当前就业环境需求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经贸导刊.2010(23).
3.朱和平,王美艳.谈艺术设计专业理论课程体系的构建[J].当代教育论坛.2007(2).
4.荆光辉,侯坤.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实践性研究[J].湘潮,2009(7).
关键词:艺术设计;独立学院;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设计类(以下称为“艺术设计”)是一门综合性交叉学科,主要包括环境艺术、视觉传达、产品设计、服装设计和数字传媒艺术等等。而独立学院作为三本院校,在面临竞争和就业双重重压之下,独立学院应对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如何培养、如何定位,如何体现自身特色,成为独立学院艺术设计类学生培养的重中之重。
一、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培养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人才培养缺乏自身特色
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设置脱离市场,存在盲目性,对自身的培养目标定位不清,缺乏培养特色。特别是与一本、二本院校的人才培养方向接近,使得学生毕业后无法适应市场的需要。而且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相对于一本、二本院校的学生来讲,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在目前这种教学模式下,独立学院的学生就会成为夹板生,就业能力就会受到挑战。
(二)人才培养课程设置过于陈旧
艺术设计是一个多元性、学科交叉性较强的学科,它是与经济、生产、市场、文化、科技息息相关的。但是从目前艺术设计的课程设置和授课内容来看,大部分沿用了传统美术学的课程设置,有些课程不属于艺术设计的范畴,艺术设计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也没有形成一个整体性。特别是随着社会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发展,艺术设计的专业课程也应随之发展。
(三)缺乏实践能力的培养
艺术设计在2012年教育部改革本科专业之前是归在文学学科之下的,所颁发的也是文学学士学位。所以,对于艺术设计学生的培养存在着浓厚的文学气息,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并不重视。虽然目前艺术设计作为一门学科独立出来,提升为一级学科,但是培养模式也没有大的改变,仍然以基础课和理论课为主,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里面埋头读书。虽然老师在上课过程中会设计项目进行实践训练,但这与现实情况仍然是有出入的。
(四)学生缺乏创新性和主动性
从目前学生的培养来看,学生的学习缺乏主动性,对于学习往往是根据老师的要求完成作业,而非出于自身发展的要求。艺术设计的创新性尤为重要,创新是设计的核心和灵魂。缺乏创新性也成为目前艺术设计类学生的致命伤。
二、独立学院艺术设计学生培养问题分析
(一)人才培养过于依赖“母体”学校
独立学院艺术设计类一般都是“复制”母体学校的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教学计划等等一系列培养模式,照搬照抄过来,无任何改变。有部分任课教师也是从母体学校外聘进来授课的,属于即时聘任,更换也较为频繁。这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会沿用与学校本部同样的教案和教学方法,很难对学生做到因材施教,更不用说对学生进行课外的实践指导等等。而且人才培养的目标也与“母体”学校的培养目标接近,无自身特色,所培养的学生在就业市场上无竞争力。
(二)独立学院教师队伍年轻化
独立学院本身就是一个新事物,从产生到发展不到十五年的时间。独立学院教师除了聘用部分退休教师外,大部分都是刚刚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人。这些年轻人在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存在着一定的漏洞和不稳定性。如何利用好外聘教师这一支特殊教师队伍来带动本院年轻教师,也是独立学院所面临的问题。
(三)学生的目标意识缺失
目前的学生大部分属于90后,对于自身的自我意识和目标意识模糊,没有一个很好的定位。对于就读目前所学的专业,以及毕业之后要做什么,没有规划和打算,对于前途是茫然的。甚至有部分同学的读书都是在家长的要求下才读的,自身的读书意愿并不强烈。而且部分学生也表示,毕业之后并不会从事与自身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
三、独立学院艺术设计类学生培养的思路
(一)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突出自身特色
独立学院的学生培养不能简单的照搬照抄,要结合现代大学制度,走适合自身的特色的发展道路。艺术设计类学生的培养要突出实用性和实践性。把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性和实用性人才作为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课程体系上,课程体系要结合自身实际处理好公共教育基础学科课程,专业主干课程与专业方向课程的关系教与学等方面的关系,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本位设置课程体系[]。培养过程方面中:一方面通过课程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综合即产学研结合的一体化教学过程;另一方面利用相对正常教学活动而言的包括一切被称为隐性课程的教育环境及教育活动,比如校园文化、社会实践、课余活动等的非教学过程,双管齐下来实现对人才的培养[]。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强化实践性教学
加强教师的师资队伍建设,不仅要加强教师自身的专业学术水平,更要提高教师的道德修养和教学方法。教师在自身的专业学术能力方面,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特别是艺术设计类的教师,我们要鼓励教师走出去,到社会中去实践。只有自身的实践性得到加强,接受新兴事物,知识能够更新换代,那么学生所接受到的也会是及时的、适应社会的知识点。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教师的教学过程中都充分利用到了网络和多媒体,但是如何提高学生课堂知识的转化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就需要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教学技巧。
(三)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加强综合素质能力培养
对于独立学院艺术设计的学生来讲,文化基础相对薄弱,艺术设计有时并不是他自己喜欢的选择。对于什么是艺术设计,一知半解。这就需要我们在新生入校时候,向学生详细的介绍艺术设计类专业,使他们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开设职业规划课程,帮助学生制定自己的大学生涯和就业方向规划,树立明确的目标。
艺术设计是一门交叉学科,与经济、文化、科技、生活等密切相关。它的这一特征,决定了培养学生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艺术设计方法和能力,还应注重学生的文化底蕴、心理素质等一系列的建设和培养。这就需要我们注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帮助学生了解一些文学、哲学、地理、建筑学、生物学、材料学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对多方面知识的了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艺术修养,以达到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艺术设计专业在市场上越来越受到青睐,但是对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因此我们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要紧跟市场,不断开拓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范永胜,李继林.对独立学院教育管理的几点思考[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6).
2.李雪山,刘辉涛,聂书法.当前就业环境需求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经贸导刊.2010(23).
3.朱和平,王美艳.谈艺术设计专业理论课程体系的构建[J].当代教育论坛.2007(2).
4.荆光辉,侯坤.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实践性研究[J].湘潮,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