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目前“五严”的制度下,如何“提质减负”并且培养出富有创造性的人才,是当下对课堂教学的考验。所以,研究、探时有序、高效、切合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我们迫在眉睫的大事。
主体参与课堂模式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以实现课堂教学效率最大化的一种模式。它的一般程序为:自主检测——目标引导——小组合作,质疑解难——大班交流,分享成果——当堂检测——教学反思。下面我就从这几个环节,结合我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谈一点个人感受:
一、教会学生学会预习
在老师讲课之前,要求学生不妨把将要学习的知识浏览一遍,如果有扉点不懂,可先做上标记,课堂上与同学们认真讨论或认真听老师讲解。这样,一个知识点,学生就等于学习了两遍?这比直接且被迫接受新知识要有用的多,更有效的多。预习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习惯,只有坚持不懈地去培养这种习惯,提高学生的能力,才能在学生们中间展现你更加光辉的一面。
二、目标引导,突出主体作用
学生知识结构、认知水平、个体差异等因素都制约着学生对新知的理解,靠他们自己往往不能把握好一节课的学习目标,从而也就不能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教师此时就担任引导者的身份,要根据学生的自主检测情况,及时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理解程度,再通过设计问题、解决问题、生成问题、再解决问题,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实现教学目标的完成,使学生不断提高对新知的理解,并能归纳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整个过程的关键是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千万不能直接代劳,否则就又回到了传统教学模式,教师是传授者而学生是接受者。
三、引导学生学会复习
在老师讲新知识之前,要求学生不妨把老师讲过的知识温习一遍,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用这种方法来教导他的学生,不断学习新知识,回顾旧知识。每一次的复习,学生总会有新的理解与体会,这也就让学生在无形之中扩大了知识储备,这也让学生巩固了基础,学得更加扎实。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也告诉了我们,人的遗忘速度是多么得可怕,我们不要一昧地往前走,也要及时回过头来欣赏一下身后的风景,相信你能在知识的天地间采摘到最美丽的花朵。
四、建立并有效使用错题本
在学习中,在做题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因为粗心,因为疏忽,做错了很多题。这也表明了学生的基础还不够扎实,对知识的掌握还不够牢固。爱迪生说过“失败是成功之母。”人生中的很多事情都是由失败走向成功的,学习也是这样,这些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和失败也许是学生走向成功的垫脚石。有了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改正错误。因此,我们建议同学们建立一个错题本,把自己曾经做错的题总结起来,认真分析原因,并把错题分类,做到下次不再犯同样的错误。不要怕浪费时间,不要嫌麻烦,这是你纠正错误的方法,是你不断完善自我的途径。
五、及时反思教学行为
反思和回顾是学生经常感到困难的一个步骤,因为它涉及到学生自我意识水平和有无自我评估的习惯。而养成学生自我评估习惯是学生主动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反思,才能够使自己建构的知识不断地与数学共同体系和拥有的知识靠近,最终达到一致。培养好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思维自我评估水平,这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培养数学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具体来说,对数学教学的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对概念的反思。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单位,它反映了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数学概念是整个数学知识的关键,而平时的教学中,我们经常只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而忽视了学生原有知识结构的差异性和接受新知识的层次性,强制性地把新概念注入学生头脑,置学生于被动地接受概念而未能内化,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无法达到有意义、有成就的理解和应用。不要把概念仅仅看作一个名词,其本质上是一种数学的观念,是一种处理问题的数学方法。
2.对定理、法则的反思。书上的定理,不要急于一开始就去记住它,运用它,而是要先怀疑它,从反面去否定它,这样做虽然常常徒劳,但并非是无益的,因为这样做的结果,能使我们真正理解它,并由此得到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远比直接利用它有益得多。在平时用定理法则时,我们往往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我们要善待错误,提倡反思知道错在哪里?可以怎样改正?这样能够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以便更好地掌握、应用定理、法则。同时也达到了培养能力,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思维习惯,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3.对解题后的反思。在很多时候,我们只是就例题讲例题,讲解后,并没有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因而学生的学习也就停留在例题的表层。
事实上,具体的数学问题解决只有通过反思才能概括出普遍适用的条件化、策略化知识。应当回顾反思的主要内容:
(1)回忆自己解决问题的结果和过程,找出出错之处,明确正确的解题思想。
(2)分析解题过程中出现错误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防止以后出现类似的错误。
(3)思考还有更简洁、更佳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思考变换问题条件,将如何影响问题的解决等。
(4)反思自己是否通过问题解决学到什么新的东西,与问题有关的认知结构是否得到了改善。这是反思总结过程中最核心的内容,也是应用反思总结策略的终极目标。
主体参与课堂模式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以实现课堂教学效率最大化的一种模式。它的一般程序为:自主检测——目标引导——小组合作,质疑解难——大班交流,分享成果——当堂检测——教学反思。下面我就从这几个环节,结合我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谈一点个人感受:
一、教会学生学会预习
在老师讲课之前,要求学生不妨把将要学习的知识浏览一遍,如果有扉点不懂,可先做上标记,课堂上与同学们认真讨论或认真听老师讲解。这样,一个知识点,学生就等于学习了两遍?这比直接且被迫接受新知识要有用的多,更有效的多。预习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习惯,只有坚持不懈地去培养这种习惯,提高学生的能力,才能在学生们中间展现你更加光辉的一面。
二、目标引导,突出主体作用
学生知识结构、认知水平、个体差异等因素都制约着学生对新知的理解,靠他们自己往往不能把握好一节课的学习目标,从而也就不能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教师此时就担任引导者的身份,要根据学生的自主检测情况,及时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理解程度,再通过设计问题、解决问题、生成问题、再解决问题,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实现教学目标的完成,使学生不断提高对新知的理解,并能归纳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整个过程的关键是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千万不能直接代劳,否则就又回到了传统教学模式,教师是传授者而学生是接受者。
三、引导学生学会复习
在老师讲新知识之前,要求学生不妨把老师讲过的知识温习一遍,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用这种方法来教导他的学生,不断学习新知识,回顾旧知识。每一次的复习,学生总会有新的理解与体会,这也就让学生在无形之中扩大了知识储备,这也让学生巩固了基础,学得更加扎实。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也告诉了我们,人的遗忘速度是多么得可怕,我们不要一昧地往前走,也要及时回过头来欣赏一下身后的风景,相信你能在知识的天地间采摘到最美丽的花朵。
四、建立并有效使用错题本
在学习中,在做题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因为粗心,因为疏忽,做错了很多题。这也表明了学生的基础还不够扎实,对知识的掌握还不够牢固。爱迪生说过“失败是成功之母。”人生中的很多事情都是由失败走向成功的,学习也是这样,这些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和失败也许是学生走向成功的垫脚石。有了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改正错误。因此,我们建议同学们建立一个错题本,把自己曾经做错的题总结起来,认真分析原因,并把错题分类,做到下次不再犯同样的错误。不要怕浪费时间,不要嫌麻烦,这是你纠正错误的方法,是你不断完善自我的途径。
五、及时反思教学行为
反思和回顾是学生经常感到困难的一个步骤,因为它涉及到学生自我意识水平和有无自我评估的习惯。而养成学生自我评估习惯是学生主动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反思,才能够使自己建构的知识不断地与数学共同体系和拥有的知识靠近,最终达到一致。培养好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思维自我评估水平,这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培养数学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具体来说,对数学教学的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对概念的反思。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单位,它反映了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数学概念是整个数学知识的关键,而平时的教学中,我们经常只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而忽视了学生原有知识结构的差异性和接受新知识的层次性,强制性地把新概念注入学生头脑,置学生于被动地接受概念而未能内化,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无法达到有意义、有成就的理解和应用。不要把概念仅仅看作一个名词,其本质上是一种数学的观念,是一种处理问题的数学方法。
2.对定理、法则的反思。书上的定理,不要急于一开始就去记住它,运用它,而是要先怀疑它,从反面去否定它,这样做虽然常常徒劳,但并非是无益的,因为这样做的结果,能使我们真正理解它,并由此得到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远比直接利用它有益得多。在平时用定理法则时,我们往往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我们要善待错误,提倡反思知道错在哪里?可以怎样改正?这样能够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以便更好地掌握、应用定理、法则。同时也达到了培养能力,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思维习惯,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3.对解题后的反思。在很多时候,我们只是就例题讲例题,讲解后,并没有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因而学生的学习也就停留在例题的表层。
事实上,具体的数学问题解决只有通过反思才能概括出普遍适用的条件化、策略化知识。应当回顾反思的主要内容:
(1)回忆自己解决问题的结果和过程,找出出错之处,明确正确的解题思想。
(2)分析解题过程中出现错误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防止以后出现类似的错误。
(3)思考还有更简洁、更佳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思考变换问题条件,将如何影响问题的解决等。
(4)反思自己是否通过问题解决学到什么新的东西,与问题有关的认知结构是否得到了改善。这是反思总结过程中最核心的内容,也是应用反思总结策略的终极目标。